孟猛 代昆豪 王杏 路靖
海南省檳榔全產業鏈價格形成機制研究
孟猛1代昆豪1王杏2路靖3
(1.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省熱帶作物信息技術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 海南海口 571101;2. 吉林大學商學與管理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2;3. 海南醫學院 海南???571199)
針對海南省檳榔價格頻繁異常波動現象,研究檳榔全產業鏈價格形成機制,為政府部門、科研人員以及檳榔生產、加工企業等主體提供決策參考。從產業鏈各環節成本收益和馬歇爾供求均衡價格理論兩個視角,論述了檳榔全產業鏈價格形成及其影響機理,并結合檳榔產業實際,指出檳榔價格形成機制存在的問題。在遵循檳榔價格形成市場化規律的基礎上,政府應發揮宏觀調控主體作用,從加大檳榔全產業鏈價格調控力度、建立健全檳榔價格形成長效機制以及正確引導市場預期等方面,強化政府調控作用。
檳榔;全產業鏈;價格形成;機制
近年來,檳榔產業快速發展,全產業鏈產值接近千億元,成為海南230萬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1]。但檳榔鮮果價格屢屢出現大幅波動現象,呈現“過山車”狀態。若檳榔“鮮果高價收、干果低價賣”,將給初加工和深加工企業造成巨大資金壓力,不利于企業轉型升級;若檳榔“鮮果低價收、干果高價賣”,將嚴重挫傷檳榔種植戶的積極性。究其原因,是檳榔價格形成機制不健全、待完善。因此,研究檳榔全產業鏈價格形成機制,分析檳榔價格形成影響因素,并提出切實可行、符合市場規律的價格調控舉措,使檳榔價格逐漸趨穩或呈現良性波動,對推動檳榔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目前掌握的文獻資料來看,尚未有針對檳榔價格形成開展研究的學術成果,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檳榔產業發展方面,如葉慶亮等[2]預測分析了檳榔產業發展前景,孫慧潔等[3]分析了檳榔種植加工業發展情況。鑒于此,本文通過梳理檳榔全產業鏈構成因素,研究檳榔全產業鏈價格形成規律及其影響機理,以豐富熱帶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研究。研究成果能為檳榔產業鏈利益相關者全面掌握檳榔價格形成機制提供參考,為平抑由檳榔價格波動帶來的收入風險提供建議,為政府部門、科研人員以及檳榔生產、加工企業等主體提供決策參考。
回顧以往的研究,筆者發現,國內外有關農產品價格形成的研究成果頗多,主要集中在農產品價格形成理論研究、農產品價格形成實證研究、不同種類的農產品價格形成研究等。一、針對農產品價格形成理論研究,分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和馬歇爾的供求均衡價格理論,其中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研究較多,如Park[4]、陳繼昌[5]、劉家聲[6-7]、許經勇[8]、宋增山等[9]均認同馬克思的觀點,并基于“人多地少、需要利用劣等土地擴大土地種植規模”的觀點,解釋了劣等地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應決定農產品價格形成的必要性。但在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時代背景下,馬歇爾的供求均衡價格理論逐漸成為主流,以Gardner[10]、Holloway[11]、Wohlgenant[12]等為代表的學者奠定了全球農產品價格形成研究理論模型基礎,其中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是Gardner[10]在1975年構建了完全競爭市場下的農產品價格傳遞模型。Panzar等[13]、Fisher[14]對Gardner[10]的模型作了不同程度的拓展和完善,Holloway[11]將該模型從完全競爭市場拓展到了不完全競爭市場。此外,國內學者辛賢[15]在Wohlgenant[12]模型框架基礎之上,率先建立了我國農產品價差模型,為定量研究農產品價格波動奠定了理論基礎。二、針對農產品價格形成的實證研究,許世衛等[16]對番茄和尖椒價格形成進行了全程調研,蔣中一等[17]、張喜才等[18]和李崇光等[19]均基于山東、北京的實地調研分析了蔬菜價格形成。此外,辛賢等[20]、王兆陽等[21]通過構建計量模型分別對豬肉、棉花的價格形成進行了實證研究。三、針對不同種類農產品的價格形成研究,蔣中一等[17]、李崇光等[19]、李靚等[22]對蔬菜價格形成問題開展研究;辛賢等[20]、姜楠等[23]、張磊等[24]分別對豬肉價格形成開展了研究;曹慧[25]、李圣軍[26]和鄭文倩[27]對小麥市場價格形成開展了研究。通過以上研究可知,已有農產品價格形成研究主要集中在蔬菜、小麥、豬肉、水果等,針對特色農產品、小宗農產品或區域性農產品如天然橡膠、檳榔、椰子等價格形成的研究較少,未來可結合地方實際關注特色農產品、小宗農產品或區域性農產品等價格形成問題。
國內學者針對檳榔研究大多集中在檳榔藥理毒理[28-31]、黃化病機理[32-33]等方面,部分學者研究了檳榔產業發展相關問題,但較少開展檳榔價格相關研究。例如,葉慶亮等[2]從投資的角度對檳榔成本、價格和效益作了簡要定性分析,并從投資風險的角度討論了檳榔價格波動的問題;孫慧潔等[3]從檳榔價格的角度簡述了檳榔的市場風險,并認為海南檳榔市場價格因受湖南市場需求的影響而波動較大,在價格方面缺乏話語權,市場風險較高。此外,晏小霞等[34]、謝龍蓮等[35]、譚樂和[36]分別對檳榔產業發展現狀、我國檳榔加工研究進展、海南檳榔生產現狀進行了研究,但未涉及檳榔價格形成問題。與國內相比,國外尤其是印度學者對檳榔價格的研究較多,如Vivek等[37]研究了印度卡納塔克邦引入電子招標系統前后檳榔價格變化情況,結果表明,電子招標系統增加了貿易商數量、提高了系統透明度,進而對檳榔價格提高起到了正向作用。Kmsa等[38]使用時間序列和機器學習模型預測了印度喀拉拉邦檳榔月價格。Shil等[39]運用整合移動平均自回歸模型對印度梅加拉亞邦的檳榔市場價格進行了預測分析。Hegde[40]圍繞檳榔價格行為對印度卡納塔克邦檳榔生產種植的影響展開了系統研究。綜上可知,國內學者們主要開展了檳榔基礎應用研究,有關檳榔價格問題的研究較少,國外學者對檳榔價格預測研究較多,但暫未發現對檳榔價格形成機制相關研究。
由文獻回顧可見,國內外有關農產品價格形成的研究成果比較豐富,包括農產品價格形成理論問題研究、農產品價格形成實證研究以及特定種類農產品價格形成研究。針對檳榔等區域性特色農產品價格形成的研究,國內學者鮮有涉及,印度學者關注較多,且多是檳榔價格預測研究。國內已有的涉及檳榔價格的研究僅僅簡要分析了檳榔價格波動問題,并未全面系統研究檳榔全產業鏈價格形成問題,針對檳榔價格形成影響因素和異常波動致因的研究尚未發現。鑒于此,本文圍繞檳榔全產業鏈價格形成、影響機理及存在的問題開展系統研究,并提出穩定檳榔價格的對策,從而突破該領域研究的局限性,豐富熱帶特色農產品價格形成研究成果。
目前,農產品價格形成研究范式主要分兩類,一是根據實地調研分析農產品產業鏈各環節主體成本收益,并據此完整呈現農產品價格形成過程;二是根據馬歇爾供求均衡價格理論等西方經濟學理論,結合影響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因素,構建農產品價格決定模型,闡釋農產品價格形成機理。鑒于此,本文從兩個維度分析檳榔全產業鏈價格形成,一是基于產業鏈各環節成本收益的檳榔價格形成分析,二是基于馬歇爾供求均衡價格理論的檳榔價格形成分析。
2.1.1 檳榔價格形成概念 在現代市場經濟學中,價格是由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互相影響、平衡產生的[41]。在古典經濟學以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價格是對商品的內在價值的外在體現[42]。參照上述定義,結合檳榔產業實際,檳榔價格形成是指檳榔產業鏈各主體基于檳榔自身價值,綜合考慮各自成本、利潤、市場供需關系、價格走勢預期等因素,通過調價、囤貨、停止交易等多種方式影響檳榔價格變動并最終達成一致的過程。
2.1.2 檳榔全產業鏈構成 檳榔產業鏈構成以檳榔咀嚼食品生產加工消費鏈為主,雖有少量檳榔用作中藥和保健品原料,但占檳榔整體消費的比例很低,本文不將其納入檳榔全產業鏈構成的分析范圍。鑒于此,筆者將檳榔全產業鏈大致分為種植環節、收購環節、加工環節和銷售環節等,如圖1所示。

圖1 檳榔全產業鏈構成
2.1.2.1 種植環節 海南省檳榔種植以小規模分散農戶為主,檳榔種植面積多集中在數十畝的規模,少數檳榔種植戶達到上百畝的規模,極少數種植戶擁有上千畝檳榔。種植戶通過購買、移栽等方式種植檳榔苗,經施肥、除草、打藥等日常管理,檳榔在植后6~7年便開花結果,結果期集中在每年8—12月份。在采摘季,為保持檳榔鮮果水分和鮮度,一般均在采摘當天出售。
2.1.2.2 收購環節 檳榔種植戶一般將檳榔采摘裝袋后運至村頭收購商處出售,收購商再將收購的檳榔鮮果拉回鎮里集中處理,對發霉、長斑、變形等的檳榔鮮果進行篩選和分揀后,隨即出售給初加工企業。
2.1.2.3 初加工環節 由于采摘后的檳榔鮮果保鮮期較短,不能直接從海南運往湖南進行深加工,因此,檳榔初加工企業在海南大量出現,主要集中在萬寧、瓊海、定安和屯昌等檳榔主產區。檳榔初加工的工序為:檳榔鮮果→蒸煮殺青→烘干(煙熏干燥)→選果機選果→再烘干(再煙熏干燥)→人工挑選→包裝→成品,經過上述工序后,檳榔鮮果變成檳榔黑果或白果,檳榔初加工企業將其出售給檳榔深加工企業。
2.1.2.4 深加工環節 檳榔深加工企業主要聚集在湖南,多達上百家,而海南檳榔深加工企業僅4家。檳榔深加工企業將收購的檳榔干果通過陸運、空運等方式運至湖南,干果經過選果→清洗→晾干→發籽→晾干→上表香→切果→點鹵水→晾干→包裝等工序后成為袋裝咀嚼檳榔食品,再通過全國銷售網絡渠道送至各地銷售終端。
2.1.2.5 經銷環節 檳榔已成為全國暢銷的快消類嗜好品,如口味王檳榔暢銷全國30多個省市[43],張新發檳榔門店在全國已超過1 000家[44]。檳榔企業在鋪設銷售渠道方面,既有線上官方旗艦店,也有線下經銷渠道,線下渠道普遍實行代理營銷模式,代理制下,由公司總部管理合作區域,并在銷售定價、促銷政策和銷售任務獎勵方面占據主導權。區域經銷商通過業務人員進行地推,在商店、超市、賓館酒店、KTV、飯店等場所鋪貨,以此建立起覆蓋全國的檳榔終端銷售網絡。
2.1.3 檳榔全產業鏈價格形成過程 綜上所述,檳榔全產業鏈由種植環節、收購環節、加工環節和銷售環節等構成,在檳榔銷售、加工、再銷售的過程中,產業鏈各環節均產生了不同的成本,各主體均保有一定利潤額,從產業鏈上游至下游,各環節成本和利潤“層層加碼”的過程就是檳榔價格形成的過程。本文從檳榔產業鏈各環節成本構成及利潤展開分析,其中各環節檳榔價格由單位成本及利潤構成,由此構建檳榔價格形成全過程,如圖2所示。

圖2 檳榔全產業鏈價格形成
2.1.3.1 種植成本構成 根據檳榔種植實際情況,檳榔種植環節成本主要包括種苗購置費、肥料費、農藥費、土地使用費、人工費和短途運輸費等。此外,檳榔亦有“懶人樹”的說法,這說明低成本的粗放式管養也有產出收益。因此,上述各項成本因時、因地、因人而不同,各項費用并無統一的價格數值。
2.1.3.2 收購成本構成 海南檳榔收購商以個體私營為主,收購點往往布局在交通便利的主干道兩旁,在位置偏僻的村莊也有零散分布的收購點,收購場地以自建房或租賃用房為主,稱重設施以自購為主,該環節產生的成本主要包括:包裝費、設備購置費、場地房屋使用費、儲藏費、人工費、短途運輸費、損耗費等。
2.1.3.3 加工成本構成 檳榔初加工企業的成本是綜合性的,包括土地費、廠房建造費、設備購置費、人員工資和福利、土建工程費、原料采購費、包裝費、運輸費、儲藏費、營業稅金及附加等。深加工企業的成本較初加工企業而言更多,除上述成本外,深加工企業還需要投入一定量的研發成本,包括開發費、測試費等,以及用于開拓終端市場的大量成本,包括營銷宣傳費、包裝設計費、人員工資和福利、銷售獎勵費、成品過期損耗費等。
2.1.3.4 經銷成本構成 經銷環節(代理、零售)是與利潤直接掛鉤的重要環節,企業在該環節的成本投入金額較大,成本費用名目較多,如品牌代理費、推廣費、儲藏費、運輸費、人員工資和福利、銷售獎勵費、成品過期損耗費、營業稅金及附加等。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和馬歇爾供求均衡價格理論是研究農產品價格形成的兩大理論。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產業發展的市場化水平不斷提高,馬歇爾供求均衡價格理論逐漸成為研究市場價格的主要理論依據。本文以馬歇爾供求均衡價格理論為基礎,分析檳榔價格形成及其影響機理。同時,鑒于檳榔致癌輿情問題,政府政策在檳榔市場監管和調控中仍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亦將政策納入其中,從供給、需求、政策三大方面構建檳榔價格影響機理分析框架,如圖3所示。

注:+ 表示正相關;– 表示負相關; + 表示可能正相關;– 表示可能負相關; 表示可能正相關,也可能負相關。
2.2.1 供給方面 影響檳榔供給的因素分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主觀因素主要是種植戶對檳榔價格預期,客觀因素包括檳榔種植成本、檳榔單產和自然災害等。一般而言,種植戶對檳榔價格預期和檳榔單產水平越高,檳榔供給量也越高,反之則越低;檳榔種植成本越高、自然災害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越高,檳榔供給量越低,反之則越高。按照馬歇爾供求均衡價格理論,在需求一定的情況下,檳榔價格與供給成反比,即供給越高,價格越低;供給越低,價格越高。
2.2.2 需求方面 影響檳榔需求的因素主要有檳榔產品價格、居民收入水平、替代品價格、替代品消費量、檳榔致癌輿情等。一般而言,檳榔產品價格越高,檳榔致癌輿情越嚴重,替代品消費量越高,檳榔市場需求越低,反之則越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替代品價格越高,檳榔市場需求越高,反之則越低。按照馬歇爾供求均衡價格理論,在供給一定的情況下,檳榔價格與需求成正比,即需求越高,價格越高;需求越低,價格越低。
2.2.3 政策方面 影響檳榔價格形成的政策包括限制性政策、扶持鼓勵類政策及調控性政策。限制性政策是指政府出臺的對檳榔市場行情產生抑制作用的政策,如國家廣電總局2021年出臺的檳榔制品“禁廣令”,相關部門將檳榔制品列為致癌物等政策;扶持鼓勵類政策是指政府出臺的旨在推動檳榔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支持類政策,如政府出臺的鼓勵檳榔種植、加工和轉型升級的相關扶持政策;調控性政策是指政府針對檳榔產業異常波動出臺的臨時性政策,如針對檳榔價格驟降或滯銷出臺的臨時政策等。一般而言,限制性政策會對檳榔價格起到抑制作用,可能引起檳榔價格下降或驟跌;鼓勵類政策能夠對檳榔產業“降本增效”起到積極作用,有利于提高檳榔制品品質,有可能推動檳榔價格上升;調控類政策對檳榔價格波動走向不具有明確性,既有可能導致檳榔價格上漲,亦有可能導致檳榔價格下降。需要指出的是,各類政府政策對檳榔價格波動走向的影響并非確定的,即限制性政策并不一定引起價格下降,鼓勵類政策也不一定推動檳榔價格上漲。
根據前文所述可知,檳榔種植、初加工企業位于海南,深加工企業主要位于湖南,從全產業鏈視角來看,兩地在利用政策調控檳榔價格異常波動方面存在脫節問題,導致兩地價格調控難以覆蓋全產業鏈。再根據2.2節內容,供求關系和政策調控是影響檳榔價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但現實中,政府對檳榔價格調控存在短板,導致檳榔價格形成機制不健全,是檳榔價格受供需影響異常波動的主要致因?;诖耍疚倪M一步分析檳榔全產業鏈價格形成機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應對舉措。
3.1.1 瓊湘兩地檳榔價格調控不足 檳榔種植和初加工環節主要集中在海南,深加工環節主要集中在湖南。檳榔是兩地高度重視并扶持發展的特色產業。由于檳榔產業鏈兩地分割,兩地政府在政策制定層面關注較多的是本地所有的產業環節,如海南較關注檳榔種植和初加工環節,并出臺相應政策予以鼓勵發展,而湖南主要針對檳榔深加工環節給予政策扶持。但檳榔價格波動沿產業鏈條正向或逆向傳導,對于整個產業鏈價格形成和存在的問題,海南和湖南兩地均難以單獨出臺能夠影響整個產業鏈的價格調控政策。
3.1.2 檳榔價格形成機制不健全 由于檳榔生產周期較長,易受自然災害影響,以散戶種植為主,農民容易限入“追漲殺跌”怪圈,造成價格異常波動現象頻發。同時,檳榔作為小宗特色農產品,總量不大,價格波動易受資本操控。因此,政府調控是引導檳榔價格正常波動的必要措施,而政府調控檳榔價格的關鍵在于建立健全檳榔價格形成機制,探索目標價格制度,推動價格和補貼分離,如此既能避免違背檳榔價格形成的市場規律,又能較好維護種植戶等主體利益,助推檳榔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但海南檳榔價格形成機制尚未健全,政府部門對檳榔價格大幅波動的干預措施有限,尤其是應對檳榔價格驟跌的儲備政策不足。
3.1.3 檳榔價格存在“過山車”現象 由于瓊湘兩地檳榔價格調控不足和檳榔價格形成機制不健全,檳榔產業鏈價格存在“過山車”現象。根據市場監測數據,2018—2021年前10月,檳榔鮮果年度收購均價分別為16.1、6.61、29.61和44.56元/kg,2015—2021年前10月,價格波谷時低至2.52元/kg,價格波峰時高至44.80元/kg。在檳榔全產業鏈條中,若檳榔鮮果“高價收”,將給檳榔加工企業造成巨大資金周轉壓力,不利于企業研發投入和轉型升級;若“低價收”,將嚴重挫傷檳榔種植戶積極性,導致作物改種。
針對檳榔價格異常波動和頻繁波動存在的問題,認為,在遵循檳榔價格形成市場化規律的基礎上,政府應發揮宏觀調控主體作用,從加大檳榔全產業鏈價格調控力度、建立健全檳榔價格形成長效機制以及正確引導市場預期等方面,強化政府調控作用,從而避免檳榔價格市場化形成過程中的“價格扭曲”和頻繁異常波動現象。
3.2.1 強化瓊湘兩地合作,建立檳榔價格調控合作機制 為全面協調檳榔全產業鏈各環節主體,更好應對檳榔價格異常波動,瓊湘兩地應建立檳榔產業發展溝通協商機制,簽訂溝通協商合作方案,成立聯合小組,明確兩地牽頭人、參與人和責任人;建立穩固長效的聯合會談會商機制,提高兩地共同應對價格波動等重大問題的協同水平和處置能力,推動檳榔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3.2.2 建立檳榔價格形成長效機制,制定儲備價格工具 支持開展檳榔價格形成機制研究,揭示檳榔種植戶、采購商、初級加工企業和深加工企業在檳榔價格形成中的定價權分布,為干預檳榔價格異常波動提供精準著力點。積極總結檳榔價格保險試點成效,適時拓展試點范圍,分散農民種植風險。同時,制定有效舉措,依法打擊投機炒作、散布檳榔價格虛假信息和利用不正當手段操縱檳榔價格的行為。
3.2.3 建立海南檳榔市場信息平臺,正確引導市場預期 建立海南檳榔市場信息平臺,全面采集檳榔種植、采購、庫存、加工等全流程信息,健全檳榔產業信息發布機制,發布檳榔價格日報、市場周報、供需形勢分析月報和重要的市場行業動態,不定期發布專家訪談,正確引導市場預期,避免種植戶“追漲殺跌”。
針對檳榔價格頻繁異常波動現象,文章從產業鏈各環節成本收益和馬歇爾供求均衡價格理論兩個視角,論述了檳榔全產業鏈價格形成及其影響機理,并進一步結合檳榔產業實際,指出檳榔價格形成機制存在的問題,即瓊湘兩地檳榔價格調控不足、檳榔價格形成機制不健全、檳榔價格存在“過山車”現象等,對此提出了對策建議。今后,可基于檳榔產業監測數據開展定量實證研究,通過構建檳榔價格決定模型,進一步揭示檳榔價格形成機理。
[1] 陳蔚林, 汪超. 推動海南檳榔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N]. 海南日報, 2019-10-13(3).
[2] 葉慶亮, 胡小嬋, 趙松林. 海南檳榔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分析[J]. 農產品市場, 2019(19): 52-57.
[3] 孫慧潔, 龔敏. 海南檳榔種植、加工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 熱帶農業科學, 2019, 39(2): 91-94.
[4] Park C -S. On replacing labor as the substance of value early and recent argument[J]. Science and Society, 2003, 67(2): 160-172.
[5] 陳繼昌. 農產品成本與價格形成的幾個問題[J]. 農業經濟問題, 1980(11): 26-29+33.
[6] 劉家聲. 制定農產品價格必須考慮級差地租的因素[J]. 農業經濟問題, 1981(1): 46-53.
[7] 劉家聲. 農產品價格形成應以劣等地合理經營的成本為主要依據[J]. 價格理論與實踐, 1982(2): 26-28.
[8] 許經勇. 論級差土地收入[J]. 福建論壇, 1983(6): 47-50.
[9] 宋增山, 盧希悅. 論商品經濟中“農業的特權”——對社會主義制度下農產品價值決定及其價格形成的規律性的探討[J].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4(2): 95-100+36.
[10] Gardner B L. The farm-retail price spread in a competitive food industry[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75, 57(3): 399-409.
[11] Holloway G J. The farm-retail price spread in an imperfectly competitive food industry[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1, 73(4): 979-989.
[12] Wohlgenant M K. Demand for farm output in a complete system of demand functions[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89, 71(2): 241-252.
[13] Panzar J C, Willig R D. On the comparative statics of a competitive industry with inframarginal firm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8, 68(3): 474-478.
[14] Fisher B S. The impact of changing marketing margins on farm prices[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81, 63(2): 261-263.
[15] 辛賢. 農產品價差模型改進[J]. 預測, 1998(6): 36-38.
[16] 許世衛, 張峭, 李志強, 等. 番茄價格形成及利潤分配調查報告[J]. 農業展望, 2008(5): 3-5.
[17] 蔣中一, 潘蘇文, 陳子光. 蔬菜價格的形成及其上漲原因分析[J]. 中國農村經濟, 1995(12): 27-30+21.
[18] 張喜才, 張利庠, 張屹楠. 我國蔬菜產業鏈各環節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山東、北京的調研[J]. 農業經濟與管理, 2011(5): 78-90.
[19] 李崇光, 肖小勇, 張有望. 蔬菜流通不同模式及其價格形成的比較——山東壽光至北京的蔬菜流通跟蹤考察[J]. 中國農村經濟, 2015(8): 53-66.
[20] 辛賢, 譚向勇. 中國生豬和豬肉價格波動因素測定[J]. 中國農村經濟, 1999(5): 29-35.
[21] 王兆陽, 辛賢. 大國開放條件下棉花市場價格決定研究[J]. 中國農村觀察, 2004(3): 35-43+80.
[22] 李靚, 穆月英. 基于聯立方程的中國蔬菜價格形成研究[J]. 經濟問題, 2016(4): 105-110.
[23] 姜楠, 韓一軍. 豬肉價格形成過程及利益分配情況調研報告[J]. 中國豬業, 2008(6): 29-33.
[24] 張磊, 王娜, 譚向勇. 豬肉價格形成過程及產業鏈各環節成本收益分析——以北京市為例[J]. 中國農村經濟, 2008(12): 14-26.
[25] 曹慧. 我國小麥市場價格形成研究[D]. 北京: 中國農業大學, 2007.
[26] 李圣軍. 小麥全產業鏈價格形成機制及改革趨勢研究[J]. 經濟縱橫, 2018(1): 36-44.
[27] 鄭文倩. 我國小麥價格形成機制及波動特征分析[D]. 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院, 2016.
[28] 孫娟, 曹立幸, 陳志強, 等. 中藥檳榔及其主要成分的藥理和毒理研究概述[J].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8, 35(6): 1 143-1 146.
[29] 姚起鑫, 亓竹青, 王光, 等. 檳榔堿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謝紊亂[J]. 中國藥理學通報, 2009, 25(11): 1 477-1 481.
[30] Adil N, Ali H, Siddiqui A J, et al. Evaluation of cytotoxicity of areca nut and its commercial products on normal 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 and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 line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1, 403: 123 872.
[31] Cao M, Liu Y, Yuan H, et al. HPLC-base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alkaloids in chewable areca product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 regions[J]. Journal of AOAC International, 2020(5): 5.
[32] 羅大全, 陳慕容, 葉沙冰, 等. 海南檳榔黃化病的病原鑒定研究[J]. 熱帶作物學報, 2001, 22(2): 43-46.
[33] Silva K D, Dahanayake M D, Silva R D, et al. Molecular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proof of phytoplasma associated with areca palm yellow leaf disease in Sri Lanka[J]. Plant Disease, 2015, 99(11): 1 641.
[34] 晏小霞, 王祝年, 王建榮. 海南檳榔產業發展現狀分析[J]. 中國熱帶農業, 2006(3): 12-13.
[35] 謝龍蓮, 張慧堅, 方佳. 我國檳榔加工研究進展[J]. 廣東農業科學, 2011, 38(4): 96-98.
[36] 譚樂和. 海南檳榔生產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 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1): 55-59.
[37] Vivek M C, Kiran S, Patil K. Price behaviour of arecanut in the state of Karnataka (India) under e-tendering regime[J]. Indian Journal of Extension Education, 2021, 57(2): 93-98.
[38] Kmsa B, Tkmk B. Predictive analytics in agriculture: Forecasting prices of arecanuts in Kerala[J].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2020, 171: 699-708.
[39] Shil S, Muralidharan K, Acharya G, et al. Forecasting of arecanut market price in the major arecanut markets of meghalaya using ARIMA Model[C]//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atistical Theory and Its Practic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Gauhati University, 2011.
[40] Hegde D A. Impact of price behaviour on arecanut plantations and growth in Karnataka a case study of North Kanara district[D]. Karnataka State: Karnatak University, 1987.
[41] Bamford C, Grant S.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AS level and a level economics coursebook with CD-ROM[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224.
[42] 卡爾·馬克思. 資本論(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43] 湖南口味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品牌故事[EB/OL]. [2022- 02-22]. http://www.kwwbl.com/about/?type=detail&id=1.
[44] 湖南皇爺食品有限公司. 關于皇爺[EB/OL]. [2022-02- 22]. http://www.huangyebl.com/intro/2.html.
Research on the Pric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of Areca-nut in Hainan Province
MENG Meng1DAI Kunhao1WANG Xing2LU Jing3
(1.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CATAS/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Research on Tropical Crop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Hainan Province, Haikou, Hainan 571101, China; 2.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2, China; 3.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1199, China)
In view of the frequent and abnormal fluctuation of areca-nut price in Hainan province, this paper studied the pric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whole areca-nut industry chain, so as to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cientific researchers and areca-nut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st-benefit of each link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Marshall’s equilibrium price theory of supply and demand,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rice formation and its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he whole areca-nut industrial chain, and point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reca-nut pric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areca-nut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following the market-oriented rules of areca-nut price form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the main role of macro-control, and strengthen the role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increasing the price regulation of the whole areca-nut industry chain,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areca-nut price formation and correctly guiding market expectations.
areca-nut; whole industry chain; price formation; mechanism
F326.2
A
10.12008/j.issn.1009-2196.2022.06.017
2022-03-22;
2022-04-07
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高層次人才項目(No.721RC629);海南省2020年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No.HNSK(YB)20-61]。
孟猛(1977—),男,博士,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市場信息分析,E-mail:mengmengsir@163.com。
路靖(1970—),女,副研究館員,E-mail:984561562@qq.com。
(責任編輯 林海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