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豐 袁坤 劉勇 白淵松
瀾湄合作機制下的中國-老撾天然橡膠科技國際合作現狀與展望
王立豐1袁坤1劉勇2白淵松2
(1. “一帶一路”國際天然橡膠產業科技創新院/農業農村部橡膠樹生物學與遺傳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海南省熱帶作物栽培生理學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儋州熱帶作物科學觀測實驗站/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 海南海口 571101;2. 云橡投資有限公司,老撾南塔省南塔縣胡克村)
天然橡膠科技國際合作是瀾湄合作的重要支持方向之一,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瀾湄合作機制下,中國與老撾開展天然橡膠科技合作取得顯著成效。從瀾湄合作背景、老撾天然橡膠產業現狀、中國橡膠科技現狀、中老天然橡膠科技國際合作現狀四個方面總結中國和老撾在天然橡膠科技領域的合作成效。分析遇到的問題,并對深入持續開展中老天然橡膠科技合作進行展望。為服務國家瀾湄合作機制、深化與湄公河五國天然橡膠的科技合作和促進當地扶貧減貧奠定良好基礎。
瀾湄合作;中國;老撾;天然橡膠科技
瀾湄流域是亞洲乃至全世界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2016年3月23日,為積極深化瀾湄六國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促進次區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打造瀾湄流域經濟發展帶,構建面向和平與繁榮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瀾湄六國領導人在海南三亞舉行會議,發表了《三亞宣言》,宣告瀾湄合作(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正式啟動[1]。確立了“3+5合作框架”,即以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為三大支柱,優先在互聯互通[2]、產能、跨境經濟[3]、水資源[4]、農業和減貧領域開展合作[5],旨在建設面向和平與繁榮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樹立以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為特征的新型國際關系典范[6]。瀾湄合作是中國與湄公河國家進行次區域合作的一個成功典范,建立了多層級合作機制體系,形成了“高效務實、項目為本、民生優先”的瀾湄模式,是中國與東盟合作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1,7]。
天然橡膠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和戰略物資。全世界有63個國家種植橡膠[8]。2020年,中國天然橡膠種植面積達114.74萬hm2,產量為82.63萬t,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居世界第3位和第5位。老撾橡膠種植始于20世紀30年代,2020年,老撾天然橡膠種植面積30萬hm2,產量15.42萬t,產量居世界第11位。在瀾湄合作機制下,中國和老撾開展了長期天然橡膠科技合作,并取得顯著成效。本文從瀾湄合作背景、老撾天然橡膠產業現狀、中國天然橡膠科技現狀、中老天然橡膠科技國際合作成效4個方面總結中國和老撾在天然橡膠栽培和加工技術領域的合作成效。并結合合作中遇到的問題,對深入持續開展中老天然橡膠科技合作進行展望,旨在為服務國家瀾湄合作機制、深化與老撾天然橡膠科技合作和促進當地扶貧減貧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以下簡稱“瀾湄合作”)是柬埔寨、中國、老撾、緬甸、泰國與越南共同發起和建設的新型次區域合作機制,旨在深化瀾湄國家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共同維護和促進地區持續和平和發展繁榮。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明確指出,不斷鞏固睦鄰友好與互利合作,是中國周邊外交長期堅持的宗旨和原則。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周邊外交方針政策,積極深化瀾湄六國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促進次區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打造瀾湄流域經濟發展帶,構建面向和平與繁榮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根據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三亞宣言》、第二次領導人會議《金邊宣言》、第三次領導人會議《萬象宣言》《瀾湄合作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等重要文件確定的目標,推動《瀾滄江一湄公河農業合作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等重要文件落地實施。隨后,經過瀾湄國家的共同努力,產業合作進入成長期[1],在制造業[9]、國際產能合作[10]、水資源治理[11]等各個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2020年,中國與湄公河五國貿易額達到3 000億美元。
瀾湄國家是全球重要的天然橡膠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其天然橡膠種植面積、產量、貿易量均占全球約一半。天然橡膠產業是瀾湄國家農業合作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礎。隨著瀾湄國家天然橡膠產業政策、法規的不斷出臺實施和瀾湄合作的不斷推進,將有力促進瀾湄國家天然橡膠產業共同發展。
老撾是一個農業國家,工業非常落后,天然橡膠產業是老撾農業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老撾橡膠主產區主要在南塔省、波喬省、烏多姆塞省、瑯勃拉邦省、沙耶武里省、萬象省、甘蒙省、巴塞省、阿速坡省。據不完全統計,老撾現有的16家加工廠年產能約14萬t;主要種植品種為PB260、GT1、RRIM600、RRIV4、RRIV121和RRIV124;栽培模式為株距3 m′6 m,根據土壤情況設置機械化肥溝,間作柱花草、葛藤等植物,輔助移動灌溉和葉面肥混施系統;割制為3天1刀,乙烯利濃度2.5%,每年涂4次[12-15],管理粗放、開割標準和割面規劃混亂、割膠技術差,沒有統一標準、產品品質差、病蟲害防治意識淡薄等[16]。這是由于適合老撾應用的天然橡膠生產技術成果少,政府沒有培訓機制和培訓能力,全國性缺少熟練割膠工人,小膠農的生產技術仍然落后,導致產量低下、膠園死皮發生率高等問題。此外,老撾國家天然橡膠標準體系上是空白,中國[17]、越南等國家投資者[18]在生產過程中都各自采用原來的標準[19]。在膠園撫管領域,老撾橡膠產業管理上無標準可言,除了大型中資、越資企業外,老撾沒有一個橡膠產品檢驗室。在貿易領域,中國和越南是老撾天然橡膠最主要的進口國,兩國從老撾進口的天然橡膠占老撾天然橡膠出口總量的比重超過90%。但由于質量低下,每噸價格比泰國橡膠低2 000~3 000元。可見,老撾天然橡膠產業從種植、撫管、加工和貿易等全產業鏈急需合作和提升。
中國是世界天然橡膠主要生產國之一、是第一消費國和第一橡膠制造業大國,在天然橡膠育種[20-21]、栽培、采收、加工和貿易等多項技術與服務領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在橡膠育種領域,中國選育出熱研73397[22]、熱研917、云研772、云研774等一系列高產、抗逆新品種,并與東南亞國家簽署了品種交換協議。建立了橡膠樹組培苗技術并開始大規模生產[23]。橡膠樹籽苗芽接袋育苗是20世紀90年代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以下簡稱“熱科院橡膠所”)研發的新型育苗技術和生產性種植材料[24],適合中國海南、廣東和云南三大植膠區的不同植膠環境種植。該技術具有育苗時間短、單位面積產苗量多、育苗成本低和苗圃生產效率高等優點[25]。
在栽培撫管和割面規劃領域,中國有標準化的栽培技術規程等多項國家標準。例如,熱科院橡膠所研發的橡膠樹割面營養增產素,可根據橡膠樹營養生理和產排膠特點,添加鉬、鋅、硼等微量元素和賴氨酸等有機養分,再結合合理調節刺激濃度從5%降到0.5%~1.5%,刺激周期從3天1刀調整到4天1刀、5天1刀,顯著提高了橡膠產量和割膠勞動生產率,減少耗皮量。
在橡膠樹病蟲害防控領域,中國建立橡膠樹白粉病測報技術規程等[26]并構建多個預測預報模型指導生產[27-28]。橡膠樹死皮是制約天然橡膠生產發展的主要因子之一。“死皮康”是由熱科院橡膠所研制用于防控橡膠樹死皮系列產品,其中橡膠樹死皮康復組合制劑是采用液體制劑樹干噴施與膠狀制劑割面涂施結合使用方式(圖1),橡膠樹死皮康復緩釋顆粒則采用根部條施的使用方式。該綜合技術可使多數橡膠樹主栽品種的死皮停割植株病情指數明顯降低,從而恢復產膠,并具有較好的生產持續性,延長其割膠生產時間,同時又可降低與延緩橡膠樹輕度死皮的發生與發展(圖1)[29-30]。
在膠園機械化和智能化領域,中國研發的電動割膠機是一種電力驅動的機械采膠裝置,可替代傳統膠刀進行采膠生產等操作,一個新膠工經過3~5 d培訓便能熟練使用電動膠刀,采膠效率可提升20%~30%,勞動強度降低40%~50%。每個膠工按一天500株的工作量,含減少的磨刀時間在內,每天可節約1 h[31]。

圖1 橡膠研究所主推技術——死皮康
在膠乳采收和初加工領域,中國發明了膠乳干膠測定技術,利用微波衰減法快速測定天然膠乳及濃縮天然膠乳中干膠含量。干膠測定儀具備便攜、快速、準確的計量特點,實現了干膠含量的在線檢測,解決了膠農在田間地頭無法賣膠的難題。天然橡膠初產品分為天然生膠(如煙膠片、風干膠片、縐膠片、顆粒橡膠、橡膠粉及其他改性橡膠等)和濃縮天然膠乳(如離心濃縮天然膠乳、膏化濃縮天然膠乳、蒸發濃縮天然膠乳及其改性膠乳等)兩類[32]。膠乳初加工技術主要針對提升品質均一性、提高質量和減少污染等領域進行研究。
在國際合作實踐中,中國主要推廣和示范的技術涵蓋天然橡膠全產業鏈。例如,育種和種苗技術主要推廣組培苗和籽苗芽接技術替代傳統的袋裝苗和截干苗技術。在栽培和撫管技術領域主要推廣營養增產素、“死皮康”死皮防控技術和電動膠刀割膠技術等最新研發的技術。在加工和制造領域,中國采用直接投資、收購和并購的方式在泰國、緬甸、老撾和柬埔寨等國投資建廠并進行期貨交割等工作。
中國和老撾領導人高度重視兩國合作。2017年11月1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老撾期間,中老兩國政府正式簽署《關于建設中老現代化農業產業示范園區的諒解備忘錄》,備忘錄明確提出中老雙方共同推進中老現代農業產業合作示范園區規劃編制工作,建立雙方合作協調機制,統籌發展天然橡膠、水稻、畜牧、木薯、果蔬等產業。中老天然橡膠產業合作項目是“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發展重要項目。2017年,中國云南農墾集團與老撾農林部正式簽訂了《老撾橡膠產業研究院項目合作協議》,該項目是中老雙方簽署的《關于建設中老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區的諒解備忘錄》中首個落地項目。老撾橡膠產業研究院包含“一館三中心”:罌粟替代種植成果展覽館、橡膠和農產品檢驗檢疫中心、技術標準中心、技術培訓中心,承擔著老撾農林部、國家禁毒委的政府職能。在此基礎上,開展橡膠產業問題分析并組織相應的、有針對性的技術培訓[17]。
熱科院橡膠所與老撾農林部及中國“走出去”企業云橡投資有限公司合作開展橡膠樹栽培技術示范推廣項目,主要在橡膠樹栽培技術、建立示范基地、技術培訓等方面開展合作(圖2),取得良好效果[33]。云橡投資有限公司為云南農墾集團海外投資企業,是云南省在老撾從事橡膠替代種植的唯一一家國企,也是在老撾橡膠替代種植規模最大的企業。在瀾湄合作等項目的支持下,中國熱科院橡膠所在老撾南塔省合作建立示范基地2 hm2,集成示范中國研發的增長素、死皮康、電動膠刀、橡膠樹專用肥、微生物肥料等高產高效農業技術;在老撾萬象省合作建立橡膠樹聯合研究中心。如籽苗芽接技術在老撾可以替代當地主推苗木類型芽接苗和截桿苗。中國增產素技術示范通過采取淺割、復方、低濃度、短周期、營養診斷施肥等一系列措施,保持了膠樹健康及穩產高產,增產幅度10%~15%;割膠刀數減少30%~ 60%,節約樹皮25%~52%,延長了膠樹經濟壽命5~8 a,實現了割膠生產高產高效的可持續性發展。

圖2 位于老撾南塔省瀾湄項目技術示范基地
電動膠刀技術在老撾示范顯著提高工作效率,由原來的5個工作崗位可減少為4個,或者5個膠工可以割出6個膠工的膠園面積,可增加棄管膠園復割面積。與傳統膠刀導致的樹皮隆起、空洞等傷樹現象相比,電動膠刀割面均勻一致,樹皮損耗減小。電動割膠技術在老撾示范后,由于割膠強度降低,青年膠工割膠意愿增加。該技術不影響膠乳產量,并顯著降低耗皮量。在老撾死皮發生率較高的烏多姆賽示范膠園使用“死皮康”系列產品,比當地原有橡膠產量提高了3.32倍,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橡膠加工技術方面,指導老撾橡膠加工廠生產TSR20號和TSR9710號標準膠,用于普通汽車輪胎,工程車大型輪胎和高級防爆胎生產,具有摩擦力強、堅固耐用的特點。標準膠生產線的建設提高了老撾橡膠加工廠的生產效率和產品一致性,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針對老撾缺乏橡膠行業相關標準的問題,2015年5月,中國云南農墾集團與老撾國家農林部簽署《關于老撾天然橡膠產業發展及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項目諒解備忘錄》。隨著橡膠產品檢驗標準中心設計和設備安裝工作的推進,將助力老撾橡膠和農產品行業技術標準、檢驗檢疫體系建設和項目正式運營向前邁進關鍵一步。中國在老撾中南部發展橡膠加工業,開發橡膠資源,應用中國橡膠初加工的先進工藝和技術,可提高當地產品質量,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34]。
近年來,中國向老撾提供品種引進、農業技術培訓、農業設備等幫助。罌粟替代種植務工搬遷示范區是中國云南農墾集團在老撾首創的橡膠產業扶貧減貧示范點,是中國援助老撾扶貧減貧的第一批示范合作項目之一。該項目在老撾瑯南塔、波喬、瑯勃拉邦、沙耶武里、豐沙里5省12縣免費提供割膠技術培訓和病蟲害防治咨詢指導,增強廣大膠農科學管理意識,促進老撾當地扶貧減貧工作[35]。
開展瀾湄國家天然橡膠科技合作有利于保障中國天然橡膠供給安全。為了避免市場開放對中國天然橡膠產業構成沖擊,同時加強中國的天然橡膠供應[36-37]。從2003年開始,農業農村部提出通過國際合作發展天然橡膠產業。廣東農墾、中化國際、云南農墾和海南農墾等國有企業,已在天然橡膠資源最豐富的東南亞以及少數非洲國家建設加工廠和種植園,尤其是瀾湄合作機制下,中老合作有利于提升瀾湄國家天然橡膠在全球競爭力。在此期間,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極其重要。例如,在經貿領域,通過聯合分析兩國的貿易合作可以有效提升老撾經濟實力、優化對老撾的投資結構[38]。針對老撾缺乏橡膠產業人才的問題,中老聯合開展了老撾產業現狀和問題分析[16]、橡膠資源調查分析[15,39],在橡膠產業相關的水資源[40]和交通運輸也開展了分析工作[41]。建成通車的中老鐵路為兩國陸路運輸和橡膠貿易的提質增效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盡管瀾湄合作機制下中老天然橡膠合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合作機制和渠道不暢、新冠疫情下合作方式不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對深入持續開展中老橡膠科技合作提出展望。
保持良好的溝通是國際合作的前提。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目前,已有的合作機制框架有2020年11月15日東盟10國和中國等共15個亞太國家正式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世界主要天然橡膠生產國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瀾湄合作國家、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員國和RCEP成員國。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及資金融通等“瀾湄合作”政策環境下,中國與老撾的國際合作將不斷加強,天然橡膠資源全球化配置更加穩固。國際橡膠研究與發展委員會IRRDB和ANRPC等是全球重要的天然橡膠國際組織,對促進全球天然橡膠產業聯合研究及合作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預見,中國和老撾在現有國際合作機制框架下積極開展天然橡膠產業技術和貿易合作,在重大關鍵問題上協調一致、相互促進,積極學習先進技術成果,提高產業發展水平,提升國際影響力。
針對制約老撾橡膠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大技術難題開展聯合攻關,在品種改良、基因組學、質量調控機制、病蟲害防控、生態學、割膠技術與裝備、綠色加工技術、初加工生產線自動化、木材材質調控、天然橡膠高性能化改良、大數據等關鍵技術領域開展合作并實現重大突破。
以國際天然橡膠市場需求和老撾產業問題為導向,圍繞橡膠樹良種苗木、抗逆栽培、膠乳采收、保鮮凝固、初加工、新材料等環節,集成一批科技成果和技術模式,加快轉化應用。在老撾橡膠產業研究院的基礎上,完善老撾橡膠產業技術體系,拓展多元化技術擴散渠道,形成“科研單位+推廣機構/企業+農戶”等靈活多樣的技術推廣模式和機制,提高技術轉化效率。
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科學技術,打造集智能檢測、分析預警、信息交流、綜合會商、輔助決策、應急處置、展示示范、技術評估等于一體的標準化、系統化、智能化的現代膠園管理平臺,實現膠園“四情”動態實時監測,為橡膠生產提供氣象災害、病蟲害、膠樹長勢等信息預警服務。
中國與老撾開展天然橡膠科技合作取得顯著成效。總結和創新中老天然橡膠科技合作成果,并對深入持續開展中老天然橡膠科技合作進行展望,為服務國家瀾湄合作機制、深化與湄公河五國天然橡膠的科技合作和促進當地扶貧減貧奠定良好基礎。
[1] 陳楠. 瀾湄六國產業合作邁入成長期[J]. 紡織科學研究, 2019(12): 50-52.
[2] 文淑惠, 呂明琦. 新發展格局下中國與瀾湄五國產能合作研究——基于產業關聯程度的分析[J]. 中國集體經濟, 2021(36): 5-7.
[3] 邢偉. 瀾湄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動力與前景分析[J].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 38(6): 55-63.
[4] 張汶海, 葛金金, 佟宇晨. 瀾湄流域水利生態合作現狀、挑戰及路徑深化[J]. 中國水利, 2022, (1): 58-61.
[5] 楊曉穎, 劉藝卓. 推動與湄公河國家農業合作的對策建議[J]. 中國外資, 2021(15): 34-37.
[6] 宋清潤. 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次區域合作新典范[J]. 中國報道, 2019(8): 29-31.
[7] 季凌鵬. 瀾湄合作:進展與愿景[J]. 紡織服裝周刊, 2019(40): 57.
[8] 莫業勇. 全球有60多個國家生產天然橡膠[J]. 中國熱帶農業, 2014(5): 75-76.
[9] 方俊智, 武友德, 陳俊營. 多主體嵌入全球生產網絡的演化仿真研究——以瀾湄五國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為例[J]. 軟科學, 2019, 33(12): 108-113.
[10] 郭顯龍, 陳慧. “一帶一路”下中國與瀾湄五國國際產能合作研究[J]. 宏觀經濟管理, 2019(11): 69-74.
[11] 金新, 張夢珠. 瀾湄水資源治理:域外大國介入與中國的參與[J]. 國際關系研究, 2019, (6): 90-109+154-155.
[12] 李鵬, 封志明. 地緣經濟背景下的老撾橡膠林地擴張監測及其影響研究綜述[J]. 地理科學進展, 2016, 35(3): 286-294.
[13] 李陽陽. 基于多源遙感的老撾北部五省橡膠林提取及空間分布驅動模型研究[D]. 昆明:云南大學, 2017.
[14] 李陽陽, 張軍, 劉陳立, 等.老撾北部5省橡膠林提取及時空擴張研究[J]. 林業科學研究, 2017, 30(5): 709-717.
[15] 李正平, 陳云森, 李發昌. 3S技術在老撾南塔省橡膠園資源價值調查評價中的應用[J]. 熱帶農業科技, 2017, 40(3): 6-9+21.
[16] 張孟. 老撾天然橡膠產業現狀及問題分析[J]. 橡膠科技, 2020, 18(1): 9-12.
[17] 杜華波, 劉勇. 中資企業在老撾發展天然橡膠產業問題分析[J]. 中國熱帶農業, 2012(2): 36-39.
[18] 越南泰和集團加大對老撾橡膠投資力度[J].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 2012(9): 7.
[19] 高源婕. 云南企業面向老撾農業投資市場的調查報告[D]. 昆明:云南財經大學, 2014.
[20] 黃華孫, 梁茂寰, 吳云通, 等.中規模推廣級橡膠樹優良品種熱研7—33—97的選育[J]. 熱帶作物學報, 1994(2): 1-6.
[21] 黃華孫, 方家林, 卓書蟬, 等. 橡膠樹優良品種熱研7-20-59的選育[J]. 熱帶作物學報, 2000(2): 1-6.
[22] 張源源, 高新生, 張曉飛, 等. 橡膠樹熱研7-33-97不同雜交組合子代早期鑒定研究[J]. 熱帶作物學報, 2015, 36(8): 1 369-1 374.
[23] 成鏡, 顧曉川, 徐正偉, 等. 生根劑對橡膠樹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根系生長的影響[J]. 熱帶農業科學, 2019, 39(10): 1-6.
[24] 林位夫, 黃守鋒, 謝貴水, 等. 橡膠樹籽苗芽接技術研究——橡膠樹籽苗芽接育苗法研究之一[J]. 熱帶作物學報, 1998, 19(3): 8-15.
[25] 周珺, 王軍, 林位夫. 育苗容器規格對橡膠樹籽苗芽接苗生長的影響[J]. 亞熱帶植物科學, 2019, 48(3): 303-305.
[26] 鄭服叢, 黃宏才, 賀春萍, 等.橡膠樹白粉病測報技術規程[M]. 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2006.
[27] 葉勁秋, 劉文波, 林春花, 等. 基于人工神經網絡建立橡膠樹白粉病預測預報模型[J]. 西南農業學報, 2020, 33(4): 797-804.
[28] 陳瑤, 朱勇, 張加云, 等. 云南省橡膠樹白粉病流行天氣適宜度預報研究[J]. 災害學, 2019, 34(4): 148-152.
[29] 胡義鈺, 馮成天, 劉輝, 等. 海藻酸鈉/殼聚糖基橡膠樹死皮康復營養劑微膠囊的制備工藝優化[J]. 熱帶作物學報, 2019, 40(7): 1379-1386.
[30] 周敏, 胡義鈺, 李芹, 等. 死皮康復營養劑對橡膠樹死皮的應用效果[J]. 熱帶農業科學, 2019, 39(2): 56-60.
[31] 黃敞, 鄭勇, 王玲玲, 等. 電動割膠刀配套電池在橡膠樹割膠中應用效果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 2019, 47(4): 211-214.
[32] 黎燕飛, 潘俊任. 國內天然橡膠初加工技術現狀及發展建議[J]. 中國熱帶農業, 2015, (4): 47-51.
[33] 云南老撾橡膠種植成雙邊合作重點[J]. 農村實用技術, 2014 (2): 63.
[34] 借力“一帶一路”海南農墾激活老撾天然橡膠產業新動能[J].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 2018(1): 8-9.
[35] 黃洪, 盧玉洪, 杜文勝, 等. 云南天然橡膠“走出去”與“替代種植”結合的模式——以云橡公司老撾瑯南塔省南塔縣梭都村替代搬遷種植務工示范項目為例[J]. 熱帶農業科技, 2014, 37(2): 43-46.
[36] 何勇. 中國與東盟國家天然橡膠產業競爭與合作分析[J]. 世界農業, 2016(5): 130-135.
[37] 李婭, 繆靖羽. 中國與東盟天然橡膠產業合作分析——“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東盟地區天然橡膠產業的再認識[J].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16,32(10): 1 223-1 227.
[38] 彭志榮. 瀾湄合作機制背景下中國與老撾的經貿合作研究[J]. 廣西社會科學, 2017 (6): 44-47.
[39] 李正平, 陳云森, 李維銳, 等. 老撾橡膠園資源價值調查與評價[J]. 中國熱帶農業, 2018(2): 25-27.
[40] 張長征, 湛娉婷. 瀾湄流域國家水資源取用策略選擇及因素分析——以“老撾沙灣-泰國莫達漢”兩主體博弈行為為例[J]. 資源與產業, 2021, 23(2): 82-92.
[41] Kommaly P. 老撾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交通運輸合作研究[D]. 昆明: 云南大學, 2018.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Natural Rubber Technology between China and Laos under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WANG Lifeng1YUAN Kun1LIU Yong2BAI Yuansong2
(1. “Belt and Road” International Natural Rubber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stitute/Key Laboratory of Biology and Genetic Resources of Rubber Tre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P. R. 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Incubation Base for Cultivation & Physiology of Tropical Crops/Danzhou Investigation & Experiment Station of Tropical Crop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P. R. China/Rubbe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ikou, Hainan 571101, China; 2. Yunnan Rubber Investment Co., LTD., Huq Village, Louang Namtha County, Louang Namtha Province, Lao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natural rubb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upport directions of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LMC). Under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LMC, China and Laos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natural rubb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The results of natural rubb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Laos was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the background of LMC,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atural rubber industry in Laos and in China's 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natural rubb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situation.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ooperation, the prospect of in-dep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Laos natural rubbe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was put forward. It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serving the national LMC and deepen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of natural rubber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five Mekong countries.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China; Laos; natural rubber science
S794.1
A
10.12008/j.issn.1009-2196.2022.06.018
2022-03-10;
2022-04-02
海南省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合作項目(No.ZDYD2019220);瀾湄五國天然橡膠栽培和加工技術集成示范。
王立豐(1975—),男,博士,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橡膠樹生理與分子生物學,E-mail:lfwang@catas.cn。
(責任編輯 龍婭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