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丹,康月瑋,范博文
(河北經貿大學,石家莊 050061)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習近平總書記以“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十六個字,深刻闡明了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目的和重大意義。如今中國正處于兩個百年目標的重要歷史交匯點上,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已經取得的偉大成就,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朝氣蓬勃的中國共產黨進軍下一個百年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流砥柱的新一代大學生要用歷史來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中總結并汲取黨的成功經驗和歷史教訓,才能夠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并邁向新征程。受到疫情的影響,結合“互聯網+”的主流趨勢,線上黨史學習的形式具有更便捷、更安全和更高效的優勢。其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既可面向各行業單位的基層黨委、支部和黨員,又可走入千家萬戶,為“全民學黨史”提供有力的工具依托。但是現有的一些線上黨史學習平臺和紅色教育網站存在平臺與用戶的交互性較差、目標對象單一、學習資源編錄不夠完整及學習時拓展內容不夠豐富等共性問題。“憶佰”互聯網+黨史學習小鎮APP的設計優勢在于更完整的黨史資源、更新穎的學習形式、更廣泛的受眾面及更全面的知識擴充,旨在于打造一個“沉浸式”黨史學習平臺,為受眾提供一種全新的黨史學習形式。
APP Logo(圖1)的整體使用正紅色色調,代表著中國共產黨紅色的基業。其中間為一本黨史學習手冊,下面是對應展開的絲帶代表學習之路。Logo的下方有些許山脈,上方有煙云,代表共產黨的崢嶸歲月。Logo設計整體簡潔,符合APP的設計理念與背景。
為了增強學習用戶的沉浸式體驗感,APP設計了獨特的虛擬人物代表,是一名穿著軍裝的小女孩(圖2),衣著形制采用經典的“六五”軍服,其具有特色的紅五星帽徽被奉為神圣的革命標志物。在學習過程中她代表用戶進入各個路徑學習,讓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體驗模擬真實場景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該APP旨在打造概念為“互聯網+沉浸式學習小鎮”的多維真實場景模擬社區式黨史學習平臺,平臺中提供有聲式真實場景3D模擬體驗、權威專家講解和豐富影音資料、交互競賽答題等多種學習模式。用戶進入學習小鎮后,通過虛擬人物可自由選擇學習路徑,每條學習路徑都會呈現主題清晰、概念完整的學習重點,用戶在小鎮中學習黨史可獲得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APP的數據庫采用Mysql數據庫程序,主要用于儲存用戶注冊信息,以及用戶學習習慣及興趣等信息數據,可以根據用戶的年齡、學歷等信息等通過相似度算法為其提供個性化學習定制服務。用戶信息包括用戶基本信息、賬號密碼和注冊時間等,管理人員信息包括管理員ⅠD、密令等,所有用戶數據通過數據庫的三層加密技術保證信息的絕對安全。
1.4.1 主要學習路徑設計
主體學習模式為“3D場景”設計:內含綜合運用交互原理和Hair Groom系統,按真實道路相貌還原的1∶1動畫場景。場景中模擬花草的自然波動及生長狀況,增加人物踩動痕跡等,追求用戶身臨其境的真實感,用戶可操縱虛擬人物進行學習場景的沉浸式體驗。
主要展館的3D建模(圖3):主要展館包括百年歷史展館、百年講堂、1個可選擇省份的地方革命歷史展館、3D成就展示館(沉浸式體驗)、紅色電影放映廳和黨史有聲(線上有聲圖書館)及“我心向黨”自由討論社區6部分,在固定學習模式的基礎上結合用戶數據開展個性化信息推送。
1.4.2 大綱展示圖
為更詳實全面地呈現我黨發展歷程,主體學習路徑共分為2條:一是預設固定學習路徑(重走來時路);二是自由穿越路徑。
(1)在預設固定學習路徑的模式下,第一部分為基礎感知:采用“3D”場景全方位還原會議人物及場景,用戶以第一視角身臨其境,切實體驗建黨歷程中的重大會議及歷史事件。人物和事件的展示力求高還原度(如人物形象及語音等),提升用戶真實體驗感;第二部分為拓展提升:在第一部分結束之后,界面會彈出聯動“百年講堂”(名師講堂)、“百年歷史展館”(百年階段歷史事件展示)、“紅色電影放映廳”(革命電影、愛國電影資源整合)和“黨史有聲線上圖書館”(電子圖書館,為用戶提供查找資料)3個講解選項,用戶可自由選擇,夯實對會議的理解,之后進入下一個年份的會議展示。
(2)在自由穿越路徑的模式下,用戶可以自主選擇回溯歷史(“憶往昔,崢嶸歲月”)和聚焦當代(“數風流,還看今朝”)版塊。在“回溯歷史”版塊中,用戶可以通過依次點擊“穿越時空—憶往昔,崢嶸歲月—選擇年份—選擇事件—百年講堂”,即可對某一年某一歷史事件進行學習。“聚焦當代”版塊共分為“時代先鋒”“勛章榮耀”2個子版塊。其中,回溯歷史主要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學習需要,用戶可以自主選擇學習版塊和內容;“聚焦當代”為用戶提供充分了解我國的先鋒模范資料與事跡,以及相關領域建樹,相當于“人物事件百科”,為用戶提供全面詳實的材料。
進入APP,進行實名注冊。
APP界面主體設計采用中國版圖式風格,主要分為大屏圖標設計和側邊設計兩大功能模塊(如圖3所示)。

圖3 APP主界面設計思路圖
(1)大屏圖標設計:中國版圖,在版圖中顯示百年歷史展館、百年講堂、可選擇省份的地方革命歷史展館、3D成就展示館(沉浸式體驗)、紅色電影放映廳和黨史有聲(線上有聲圖書館)、“我心向黨”自由討論社區。
(2)側邊設計:左上方小地圖,地圖涵蓋全國100多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及現實博物館,以省份為區塊劃分,按照地圖板塊排布,相互之間有“路徑”相連。(以重走長征路地圖為例)右下方競賽入口,簽到按鈕、右上方為人物、成長值、背包和任務欄等圖標,左下方是人物行動輪盤。
2.3.1 預設固定學習路徑(重走來時路)
以“中共一大”為例,其他部分會議(事件)均采用此種方式體現。
(1)用戶進入預設固定學習路徑后,直接傳送至“中共一大”開會相關地點,即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后稱望志路106號,現稱興業路76號),按照該建筑實體形象設立,用戶可以操縱虛擬人物點擊烏漆大門上的銅環推門而入,動畫由此開始。
(2)進入內堂后,展現“人物圍坐在客廳長餐桌四周,室內沒有特別布置,陳設簡單,氣氛莊重”的情景,桌旁圍坐出席者:上海的李漢俊、李達;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廣州的陳公博;留日學生周佛海及陳獨秀委派的包惠僧13人。
(3)設計“法租界巡捕房密探闖入”情節,后直接轉入浙江嘉興紅船上開會的情節(相同情景設計方式)。
(4)中共一大會議結束,界面會彈出聯動“百年講堂”“百年歷史展館”“紅色電影放映廳和黨史有聲線上圖書館”3個講解選項,用戶可自由選擇,夯實對會議的理解,之后進入下一個年份的會議展示。
(5)會議順序(從建黨至建國的部分重要會議)為: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八七會議—古田會議—遵義會議—洛川會議—中共七大(延安會址)—七屆二中全會(西柏坡會址)—新政協會議。
(6)交互設計:場景播放時,界面左上角設置“返回鍵”,用以返回上一級界面,或喚出窗口,提供“返回版圖、返回上一場景”等自主選項;右上角設置“跳過鍵”,用以跳過當前場景,但只有在完整觀看過全部場景后再次體驗時出現;為最大程度還原,人物語音均以方言呈現,界面下方配有字幕。
場景播放完畢后,界面以動效文字配有旁白,展示該歷史事件所帶來的深刻影響、重大意義(或專家學者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評述),隨后出現窗口,提供“再次體驗、返回版圖”2個選擇。
選擇“返回版圖”后,界面由下至上升起,最終再次呈現完整中國版圖,同時已完成學習板塊出現“紅旗”或其他標志元素,隨后出現“腳印”,以動效方式在版圖上延伸至下一學習地點,該地點輪廓區域被點亮,出現新的“年份+事件概括”,用戶即可開始下一輪學習。從開始進入場景學習,到學習結束點亮下一輪廓區域,時長控制在3~5 min。
(7)注意事項:設計卡通人物代表或者實際人物全息投影展示,人物上方有名字介紹。
會議的講話內容含字幕和語音2種,可以選擇跳過,在界面空白處會有簡單字幕講解。
2.3.2 自由穿越路徑
(1)整體構思。該模式下,用戶可以自主選擇回溯歷史(憶往昔,崢嶸歲月)和聚焦當代(數風流,還看今朝)。
(2)場景設計。憶往昔,崢嶸歲月:用戶通過依次點擊“穿越時空—憶往昔,崢嶸歲月—選擇年份—選擇事件—百年講堂”,即可對某一年某一歷史事件進行學習。例如戰爭類:抗日戰爭、抗美援朝……(隨機穿越至該階段某一戰爭場景虛擬體驗,比如說選擇抗美援朝戰爭,隨機穿越至其中長津湖戰役,作為士兵虛擬體驗該戰役過程);革命類: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隨機穿越至革命階段某一個重大歷史事件)。
數風流,還看今朝:共分為“時代先鋒”“勛章榮耀”2個板塊。
時代先鋒版塊(圖4):抗疫專題、扶貧專題、感動中國專題和科研專題……點擊人物海報可選擇人物抗疫事跡、人物故事、人物視頻和學習心得(讀者可在本模塊記錄自己看完人物事跡的感想心得,可評論收藏)。

圖4 “時代先鋒版塊”示意圖(圖片來源于共產黨員網https://www.12371.cn/)
勛章板塊:共和國勛章、“七一勛章”、“八一勛章”、國家榮譽稱號……以“七一勛章”為例,點擊勛章海報可選擇勛章設計理念、勛章獲得者事跡、人物視頻、勛章授予標準和學習心得。
(1)技術積累:在當今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黨史文化教育與“互聯網+”的有機結合的發展趨勢已經呈現出一定的成熟度,為網絡載體與黨史文化教育的有效結合提供了可行性。
(2)文化基礎:黨史文化促進了紅色教育產業的興起,紅色產業鏈中歷史資源與地理資源的完全整合為APP化的黨史文化教育提供了堅實有效的資源基礎。
(3)思想基礎:在網絡數字時代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指導思想,將民眾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與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三者深度融合,在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以及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有效提高的前提下,為進一步促進黨史學習教育工作人性化、制度化、信息化和公開化而設計本APP。
(1)時代背景:黨史學習教育能夠有效激發群眾的愛國熱情和團結一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決心。由于在出行不便的情形下用戶缺乏多樣的實體途徑接受黨史學習教育,該APP滿足了人們“足不出戶”了解黨史文化的需要。
(2)形式創新:結合當前3D虛擬及動漫,通過Dreamweaver、Tomcat、Eclipse和Photoshop等美工和網站架構讓用戶通過虛擬人物自主化地參與其中,交互設計能更有效達到展覽的沉浸化體驗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育的體驗度,激發黨史學習熱情,這是該APP的核心創新點和競爭力。
(3)內容豐富:結合全國紅色展覽歷史資源和地理資源,使得紅色教育不再雜亂化、單一化,統一整合各種資源,打造黨史學習教育一站化平臺。
(4)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往難以實現的功能特點皆被一一實現,滿足著行政、教育機構及眾多受眾人群的需求。黨史學習教育APP開發形式進行創新并且穩定化發展是必然的學習。
(5)運營的可行性:①宣傳板塊。將由官方出品,依靠官方背景,引起黨政部門工作人員的關注,進而在學校、社區和紅色教育幫扶機構中逐漸嶄露頭角,讓全社會全員關注本產品。②獎勵制度。設定積分制。在完成固定路線主要任務,參與答題社區討論等活動后會有相應積分獎勵。積分制的設定可以起到增加用戶量,提升用戶活躍度和閱讀停留時間,讓知識慢慢讀,加深用戶的學習體驗。③籌集運營渠道。本產品旨在與各大博物館與社會紅色博覽館相結合,從中獲取經費支持;依據國家對創新創業發放的專項貸款,團隊之間積極研究創新,申請專利促進應用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轉化,為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做貢獻。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形勢下,紅色教育更能激發群眾的愛國熱情和團結一致對抗困難的決心。該APP結合當前3D虛擬及動漫,讓人物自主化,用戶沉浸地參與其中,更加有效地達到學習黨史作用,提升了教育的體驗度,滿足了人們“足不出戶”了解黨史文化的需要。同時其統一整合各種資源,一站式集合了全國各個知名紅色展區,使得紅色教育不再零散化、單一化。“億佰”互聯網+黨史學習小鎮APP的設計與實現為線上黨史學習教育拓寬了新途徑,探索了新模式,為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學習黨史提供了更為多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