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最美的人還是那些糾結的人,就是那些整天發愁、自稱“社畜”的人,他們一邊叫苦,一邊干活。如果人只是叫苦不迭,就會陷入虛無主義,閑游亂逛,這才是真正糟糕的。這些自稱“社畜”的人雖然叫苦,但還是在北上廣深這類大城市兢兢業業上班。他們通過自嘲的方式獲得某種心理的紓解。這些人雖然焦慮糾結,但本質是美的。今天時代的美是糾結美,只有糾結才能串聯起傳統和現代,不糾結的人是很單面的。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禮贊》中說得好:我們不是在事物本身中發現美,而是在陰影、光明和黑暗的模式中發現美。我們現在恰好處在這個很復雜的時代。
轉型時代的今天,需要自己摸索、定位。我們那個時代上大學都是國家分配工作,從沒想過自己選擇什么,分配到哪兒。但今天的人就是要不斷地做選擇,考慮自己做什么工作,創造什么價值。我有很多學生畢業工作幾年后再辭職,辭職的原因很多時候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而是工作能不能體現生命價值的問題。是不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跟自己內心熱愛的生活有多大的距離?這是他們衡量一份工作值不值得的標準。
這個過程就產生了糾結,因為生命價值不是現成擺在那里的,需要我們去尋找。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是我們的歷史使命。
所以我還是贊成實踐。美是一種實踐。在今天這個糾結的時代,我們尤其要強調實踐。坐在房子里空想,越想越糾結,不如去做一些新的事情。在做的過程中,我們建立起跟世界、社會以及各種人之間真實的、豐富的聯系。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內在美、你的創造力、你堅韌的力量就釋放了出來。所以有焦慮、糾結不要怕,破除糾結就靠實踐,美就在實踐里。
(摘自《梁永安:閱讀、游歷和愛情》,北京時代華文書局,Stacy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