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秀麗陳 靜高 鑫
(1保定市農業科學院 河北 保定 071000;2保定市動物園管理處 河北 保定 071000;3中國首鋼國際貿易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2)
關鍵字:農村土地;流轉模式;改善對策
新時代隨著我國農村建設的逐步推進,對于農民經濟的合理調控和管理規劃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現代化土地流轉形式在多元化、規模化的發展,同時發展的速度也比較快,需要各個部門加強管理。通過相關組織的聯合,從整體以及長遠的發展角度分析,制定完善的土地管理規劃和機制,強化整個土地流轉過程中各項工作的監管,科學地發揮國家政策的指導作用,積極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全面的推進我國農村現代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1.1 土地流轉的概念。農村土地流轉,簡而言之,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民,將經營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者經濟組織。其中部分農民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想法將土地的使用權有償轉讓給其他生產經營者,可以是一些農民、農場主等,但是仍然保留自身對于土地的承包權。在土地使用以及轉移的過程中農民對土地的承包權是一成不變的,因此這一模式不會對家庭承包經營帶來很大的影響,而是將股份制與合作發展的模式引入到土地的管理工作中,這樣既可以保證農民收益的增加,也可以促進地區農業經濟的穩步提升。
1.2 土地流轉的意義。土地流轉既可以加快農村農業經濟的建設步伐,又可以保障土地資源的使用效率,調動農業種植者的積極性和責任心。通過實現大規模的種植工作,保證土地資源的經營和管理,實現種植模式機械化和多樣化,減少種植過程中的人員投入和資金成本,并且提高農業經濟的整體效率,對于農業生產現代化的發展以及改善農民生活水平都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于一些土地較為零散的農戶,其經濟來源主要以農業種植為主,在實行土地流轉之后,農民可以將土地流轉出去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并且可以從事其他行業,增加收入。
2.1 出租。在當前我國農村土地的流轉運行模式中,出租是最常見的一種。出租人保留對土地的經營權,只是將土地的其他經營權利轉讓給其他的主體。根據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的相關規定,承租雙方要簽訂相應的合同,并且規定合同的期限,通過收取租金的方式實現對土地的流轉。這一流轉模式是個體或者組織自愿形成的,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實現的土地轉讓。
2.2 入股。在土地承包責任制要求下,農民將自有土地進行資本入股,建立農業合作社或者相應的股份制企業。將土地資源轉化為一定的股份,農民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由傳統的生產經營逐步的轉變為分紅。這一模式的實施也需要遵循平等的原則。在實踐過程中農民可以積極的參與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工作中,也可以選擇作為股東實行分紅。該模式能夠有效地推動我國農村土地資源的集中化管理,提高對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
2.3 股份合作。股份合作與土地入股比較相似,是現代化農村土地轉型中一種新型的合作方式。它主要以分取紅利為中心,以實現資源的集中化處理為原則,在土地流轉的過程中融合集體合作經營模式。與土地入股相比,這一模式是將權利人的土地承包權轉化為了股權,又將土地使用權流轉給土地股份合作經營企業。而土地入股是評定土地分紅的重要標準,兩者分紅、股權的轉讓之間存在一定的不同。在現階段我國土地承包相關規定中已經明確規定,承包雙方需要以農業經濟的發展作為最終的目的,并且在公平自愿的原則之上從事合作生產經營活動。土地的承包權和土地的經營權可以轉讓、入股或者以其他的方式進行流轉,從而為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4 反租倒包。反租倒包是指農戶與企業或者集體簽訂的流轉合同,通過集約化的土地管理加強對土地的全面規劃,再利用招標的方式將土地的經營權承包給相應的責任人,并以合同形式明確權利和義務。這種模式是現代化農業經濟發展中缺陷比較多的一種,并且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針對這一模式,現階段在我國國家政策中明確的指出,其并不符合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在一些鄉村地區不得以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進行土地的強令占用。在承包期內也不準收回農戶的承包權,從而保護農民的權益。
3.1 完善土地流轉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確規定流轉的標準以及流轉的相關數量,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避免由于土地過度集中帶來的不良影響。其次,對于流轉土地的用途要合理的區分農業發展以及商業建筑的不同,對于不同用途的土地要劃定標準,防止耕地數量的減少以及被不合理占用。最后,進行土地流轉程序的規范化,合理的規范土地流轉合同簽訂以及各種協議變更等行為。同時,還要出臺相關的糾紛處理意見與土地流轉機制,由相關政府部門在整個流轉過程中起到監督作用,有效地保障土地流轉的公平性和自愿性,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3.2 整合農村土地流轉的規模。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呈現出分散化和條塊化的發展趨勢,這樣會影響到農業經濟的穩定與平衡,不利于我國農業的機械化發展,同時也對土地流轉造成一定的阻礙。為了有效改善這一情況,就需要合理打破土地的分散化模式,進行土地整合。當前,國家通過設立專項財政基金以及成立專業組織機構等方式,實現了對鄉村地區土地的整合處理,加快了土地流轉速度,也降低了一些分散化生產模式帶來的不良影響。
3.3 加大宣傳力度。對于農民而言土地是生存的重要基礎。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只有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轉化,改變傳統的耕種模式,才可以為農民創造更高的收益。因此,可以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加強對土地流轉政策的宣傳,讓農民了解到國家對于土地的新政策,促進土地流轉工作的全面開展。
現代化農業經濟的發展中土地是非常重要的要素。為了促進農業發展水平的提高,就需要通過合理的土地流轉模式,促進對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同時也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實現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