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存鵬耿軍義吳晉寧周建峰王 密溫曉涵
(1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河北 石家莊 050051;2南宮市農業農村局 河北 南宮 051800)
棉鈴疫病(爛鈴)是棉花花鈴期到吐絮階段的主要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一般年份爛鈴率為10%~20%,連陰雨嚴重年份爛鈴率可高達80%以上,會對產量和品質造成很大影響。從今年氣候條件來看,雨量充沛、光熱充足,利于棉花生長,河北主產棉區棉花普遍長勢較好。但近一段時間,降雨偏多,棉田濕度大,已經出現了爛鈴現象。
根據天氣預報近期還將有降雨,預計2022年棉鈴疫病(爛鈴)可能中重度發生,因此,下一步需加強棉鈴疫病(爛鈴)防控,以保證棉花產量和纖維品質。主要防控技術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農藝措施。排水防漬,中耕培土,推棵并壟,改善棉田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環境濕度,可以減輕爛鈴的發生。對長勢較旺的棉田,一定要加大縮節胺的用量,抑制徒長,減少郁蔽,降低爛鈴的發生程度。
2.2 化學防治。①采用80%代森錳鋅WP 500倍液,在8月上旬和下旬噴施2次,防治爛鈴效果較好。②每畝用25%吡唑醚菌酯40 g+16%多抗霉素B 10~20 g,在7月下旬或8月上旬噴施1次,8月中下旬再噴施1次,對減輕爛鈴的發生程度,效果更加顯著。
2.3 物理防治。有條件的棉農,可盡早人工摘除下部爛鈴帶出棉田,不僅可以減少病菌傳播源,減輕疫病(爛鈴)發生程度,而且晾曬后有一定產量收成,提高植棉效益。
2.4 注意事項。無人機飛防作業,飛行高度要盡量低,畝藥液用量不低于4 kg,一定保證棉株下部棉鈴能夠均勻受藥,以利提高棉鈴疫病(爛鈴)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