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五
(國有泌陽縣馬道林場 河南 泌陽 463700)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核桃的保健功能逐漸被人們所認可,市場對核桃的需求逐年增長,促使核桃產業迅猛發展。核桃用途很多,種仁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磷、鈣等,具有健腦、強身、養顏、養血、補腎等功效,是公認的高營養品和補腦食品。駐馬店地區核桃栽培面積已由20世紀90年代的1.2萬hm2發展至現在的4.9萬hm2。在栽培過程中,大部分果農是粗放式栽培管理,核桃產量低、品質差,嚴重影響廣大果農的種植積極性和經濟效益。為此,于2019~2022年對核桃主要蟲害黃須球小囊進行了調查和防治試驗,并達到了預期的防治效果。本文對核桃黃須球小囊的形態特征、寄主植物、為害情況、生活史、發生規律和防治措施進行了論述,旨在為林業科研工作者及廣大果農提供借鑒。
1.1 成蟲。體長2.5~2.8 mm,身體短寬,背面隆起呈半球形;鞘翅上有規則的縱溝;前胸背面滿生倒伏狀三叉毛;鞘翅生尖形小鱗片,各溝間部有8~10列;此外溝間部上有2、3列小顆瘤;頭下部外咽縫兩側各生金黃色的毛束一束,直達唇基。雌雄區別不大。
1.2 卵。短橢圓形,長0.1 mm,寬0.09 mm。初產時為透明白色,后漸變為黃褐色。
1.3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約3 mm,乳白色,頭部小,淡褐色;背面略隆起;胸部背面幾丁質比較強,腹面有3對退化的胸足的痕跡;腹部9節。
1.4 蛹。為裸蛹,體長2.5~4.0 mm,初化蛹時體色乳白,以后逐漸變為褐色。
目前在駐馬店除為害核桃外,其它樹種未發現該害蟲為害。黃須球小囊以成蟲及幼蟲為害枝梢,每年在春夏之交,越冬成蟲開始活動,多集中在健康枝條上活動,極少數在半枯萎枝條芽的基部筑坑道取食為害,此時是該害蟲為害最嚴重時期。當成蟲配對后選擇半枯萎枝條筑坑道繁殖;待幼蟲孵化后,分別在母坑道兩側筑橫向的子坑道,取食為害;待兩側的子坑道相接,枝條被環割時,此時枝條出現枯梢現象;當幼蟲老熟后在子坑道內化蛹,這些剛羽化的成蟲,再次鉆入枝條的新芽基部,進行取食為害,此時又是一次嚴重的為害時期。那些受害嚴重的核桃樹會連年焦梢,導致連續多年沒有產量;同時由于被害枝條連續枯死,造成樹冠殘缺不全,致使樹勢嚴重衰弱,花芽不能形成,第2年不能開花結果,嚴重影響產量。
3.1 生活史。核桃黃須球小囊在駐馬店每年發生1代,以成蟲在1年生枝條的頂芽和側芽基部蛀孔內越冬。經調查,有47.5%是在頂芽的基部越冬,28.5%在第2芽的基部越冬,以下各芽很少有越冬蟲出現。當核桃樹液開始流動發芽后,成蟲即開始活動,大多數成蟲在健康枝條上活動,也有極少量的成蟲在半枯萎的芽基部筑2~5 mm深補充營養坑道來取食為害。此時是成蟲嚴重為害時期,而后成蟲選擇半枯萎枝條配對,并在上年受害干枯的枝條下部半枯萎的枝條上筑坑道繁殖。經測定,核桃樹正常發育枝的樹皮含水量為82.8%,而此幼蟲生長發育的最適合含水量為23.1%,調查發現,當樹皮含水量高達92.3%時,坑道中的幼蟲全部死亡,而樹皮的含水量低至10.6%時,幼蟲的死亡率達94%。因此,此蟲選擇半枯萎枝條筑坑道繁殖是因為含水量適宜。
3.2 發生規律。配對的成蟲(1雌1雄),在橫徑9~19 mm的枝條上蛀入傾斜的入孔,筑縱向的母坑道于韌皮部與木質部之間,坑道長18~40 mm,雌蟲挖掘坑道,雄蟲搬運木屑。雌蟲將卵產于母坑道的兩側,平均產卵量可達27粒左右。雄蟲在雌蟲產卵后不久即行離去,雌蟲仍留于坑道中,直至死亡。幼蟲孵化后,分別在母坑道的兩側活動,并蛀食邊材淺層,蛀成“非”字形的子坑道,取食生長。子坑道開始蛀孔較細,以后便逐漸加大,子坑道中堆滿了木屑及蟲糞。待兩側的坑道相接,枝條被環剝,此時已為5月下旬,核桃樹上已出現干枯死亡的被害枝(枯梢)。幼蟲老熟后,在子坑道末端筑蛹室化蛹,直至羽化。新羽化的成蟲,經羽化孔鉆出樹皮外。成蟲出孔的時間在白天,尤以下午炎熱時較多出孔。這些在當年羽化的成蟲,再鉆入枝條的新芽基部進行取食為害。其中鉆入頂芽的成蟲占62.6%,鉆入第2芽的占20.0%,鉆入第3芽的占9.8%。越冬前,1頭成蟲最多能蛀食9個芽,最少蛀食1個芽,平均蛀食2.4個芽,此時為第2次嚴重為害時期。這些當年羽化的成蟲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為害后,潛伏在當年生枝條的頂芽和側芽基部蛀孔內越冬。
4.1 消滅蟲源。秋季采收果實后至落葉前,結合修剪及時剪除冠內的蟲枝,枯死無用的枝條集中燒毀,徹底消滅越冬蟲卵。
4.2 誘殺。核桃發芽后,在樹冠內成束懸掛半萎蔫的枝條,每株樹上掛3~5束,專門誘集成蟲在半萎蔫枝條上產卵,在成蟲羽化前將半萎蔫成束的枝條取下集中燒毀或深埋處理。
4.3 人工掰除當年受害的被害枝。生產實踐證明,在駐馬店以5月上旬~6月上旬進行人工掰除被害枝是行之有效的防治該蟲的措施。如能掰除得徹底,一般防治效果可達85%~93%,若掰除不徹底,防治效果會降低。掰蟲枝的時間,應根據該蟲害的生活習性確定。早春被該蟲為害過的枝條不易被發現,容易將未被害的好枝掰掉,這樣會造成健壯枝的“傷流”,因此,不宜在此時間推廣該方法。故此,掰除被害枝的最適宜時間是在當年幼蟲孵化后至化蛹前,消滅當年被害枝條,此時核桃樹已經發芽,被害枝發芽不健壯,易于識別。從時間上說,駐馬店是在5月上旬~6月上旬。但每年的物侯期有早有晚,從而直接影響該蟲的活動時間,因此,應以核桃樹的物侯期作為防治時期的依據。當核桃果實長到酸棗核大小時,或者是當地花椒盛花期時,是防治適期的開始,核桃硬核期前10 d左右為防治適期的末期。防治使用的工具根據當地果農的經驗,使用鉤鐮或帶鐵鉤的長桿。掰除蟲枝要求做到“掰早”“掰凈”,不留任何蟲枝,并將蟲枝集中燒毀或深埋處理。同時還可以結合修剪去掉病蟲枝和部分弱枝。此種方法若進行的徹底,其防治效益是非常顯著的。
4.4 藥劑防治。6~7月份結合防治核桃舉肢蛾、刺蛾和瘤蛾,每隔10~15 d噴1次25%西維因600倍液,或敵殺死5 0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1 000~1 500倍液,幾種藥液交替噴灑防治效果可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