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瑾蘭 蘇州工業園區車坊實驗小學 五(7)班
今年三月,西交利物浦大學的鄒怡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堂課,課程的主題是《我們身邊的“精靈”——昆蟲》。
昆蟲是我們隨處可見的生物。在麥田、樹林、草地中都有它們的身影。現在已知的動物、植物,包括昆蟲在內有200萬種,而已知的昆蟲有100萬種。如果我們走出家門,看到的第一種生物50%的概率是昆蟲。昆蟲的個體一般都很小,常常被我們忽略,但是所有昆蟲合起來的重量比我們人類整體的重量還多300倍,是不是很驚人?
當然昆蟲也不是多多益善。昆蟲也分為益蟲和害蟲。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益蟲有蜜蜂、蝴蝶、蜣螂……它們能幫助我們清理害蟲,有利于植物生長,同時能幫助植物傳播花粉,讓植物生生不息。而常見的害蟲有松毛蟲、蚜蟲、蝗蟲……它們會吞食植物枝葉、谷物和果實,侵害我們的農作物。夏天到處可見的蚊子也是害蟲,不僅吸血騷擾,讓人難以入睡,而且容易傳播疾病。
目前,我們消滅害蟲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噴灑農藥,但這些農藥也會影響益蟲的發展和果實的生長。消滅害蟲的同時也傷害到了益蟲,從對整個生態環境的長遠考慮,這種方式并不可取。或許我們可以利用已知的食物鏈,通過借助害蟲的上端生物來驅除它們。比如我們知道的青蛙,它是守護莊稼的小能手、捕蟲高手。如果青蛙的數量增多了,那么莊稼地里的害蟲就會減少,既保護了青蛙又能保護莊稼,豈不是一舉兩得。再比如說驅蚊草,驅趕蚊子的同時可以點綴家飾,凈化空氣。
我們對大型動物有了非常強烈的保護意識,比如熊貓、麋鹿、犀牛……但我們卻忽略了昆蟲。如果昆蟲滅絕了,部分植物失去了傳播花粉的“小衛士”,從而無法結果,最終也將會消失。為了保持生物鏈的平衡,也為了保護我們自己,讓我們一起珍惜現在,愛護昆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