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顏
(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陶瓷藝術與設計學院 江西 景德鎮 333000)
新時期的陶瓷繪畫正經歷著跨時代的變革,景德鎮傳統古彩裝飾也不例外。隨著現代工藝材質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古彩裝飾的屬性和表現形式也呈現出碎片化、模塊化的發展過程。與青花瓷相比,古彩裝飾的創新顯得相對保守。其原因主要在于古彩裝飾對工藝的要求更加嚴謹,并且對表達效果有著形色俱佳的規定,設計者們需要利用相對嚴格工整的制作工藝來進行裝飾,因此古彩裝飾的藝術風貌和表現風格相對穩定。比如古彩瓷器總是帶給人們古樸、硬朗的線條質感以及視覺沖擊力強的色彩呈現其風格。因此想要實現景德鎮古彩裝飾活態創新,必須進一步突破傳統審美觀念的牢籠,要融入更多普適性裝飾元素,綜合各種固有因素、非理性因素和偶然因素。要不斷契合新時期廣大受眾的審美觀念,從而提高古彩裝飾藝術的發展空間與維度。
在許多古彩瓷的裝飾性畫面中,往往能夠找到許多黑色的線條輪廓和勾線,同時黑色也是古彩瓷畫面色彩運用的重要組成。創作者往往用黑色的線條來進行事物輪廓的勾勒以及內部細小花紋的描繪。黑色線條往往給人們一種蒼勁有力之感,這一要素也影響了古彩瓷的整體風格呈現。尤其是在較為豐富和濃烈的色彩運用中,黑色的線條往往能夠起到色彩調和的作用,因此它成為古彩設計符號體系中的關鍵要素。例如創作者經常會使用釘頭鼠尾描、鐵線描等技法。相比于其他裝飾技法,古彩瓷線條更加濃厚和圓潤,并且整齊劃一的線條運用往往給人們一種秩序之美[1]。在創作者的傳承創新過程中,人們還會將原本用于描繪作品輪廓的黑色線條作為裝飾圖案的內容要素,使整個圖案富有紋理感和色彩的和諧質感,畫面大塊兒的色彩中房屋的結構排線、花朵的紋理、服裝的線條也都實現了明暗效果和立體化呈現。
在傳統景德鎮古彩陶瓷裝飾設計中,色彩秩序的建立能夠進一步影響作品整體的明暗對比、色塊大小以及整體呈現效果。設計者往往需要遵循基本的色彩秩序,按照人們視覺接受規律,實現各種色彩要素的統一和調和,古彩藝術家們通過持續的實驗和實踐最終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色彩搭配關系。古彩繪畫也需要在實踐中應用相對和諧的色調,遵循基本裝飾畫法則,例如張志然曾提出:古彩裝飾美就美在大紅大綠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古色古香。古彩陶瓷裝飾在色彩使用上強調色階的大跨度和色彩的飽和度,因此通過紅綠色彩元素的搭配,能夠形成更加強烈的視覺對比效果[2]。同時古彩繪制者們還會根據冷暖設計的需求對不同色彩種類進行交叉運用,以呈現出更加豐富的色彩效果。例如在表現綠色樹葉的元素時,往往會通過大綠、水綠等不同綠色水料提高內容的層次感,同時借助虛實結合、色彩平衡、色彩點綴等其他法則,實現古彩陶瓷裝飾的典雅、精致。
景德鎮傳統古彩裝飾的產生和發展受到板畫和年畫的影響較大,因此在進行圖案、題材、內容選擇時,會更加注重畫面的整體表現效果。設計者往往能夠直接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同時還會使用夸張、變形或簡化等手法,實現圖案造型的多樣化表達。例如在進行花朵的繪制時,會避免畫面的現實性效果,利用抽象的藝術加工,為花瓣添加透視關系。通過排線和沙點的方式為花朵和花瓣增加前后的層次性,實現內容的簡化表達。比較典型的是《康熙古彩花卉大盤》,畫面整體呈現對稱性的效果,花瓣和樹葉呈左右對稱圍繞在花卉的周圍,并形成一圈一圈的規整性圖案,展現出一種生機勃勃、連綿不絕的景象,它是一種變化和秩序的有機統一。古彩圖案設計對排列組合、對稱重復的使用使得事物的圖案符號元素呈現出某種規律性特點,組織結構也更加規整,向人們展現出一種造型秩序之美。
在景德鎮古彩瓷的生產過程中,仿古瓷占據著相當大的比例。首先從工藝上來說,古彩對手工匠人的技藝和藝術呈現效果有著嚴格的規定,對古彩色彩要素使用也有著特殊的要求,這也導致古彩瓷本身創新發展的空間較小。許多陶瓷創作者往往缺少藝術創新思維,而是遵循古法進行仿古式的生產。其次,在藝術設計理念方面,景德鎮陶瓷工匠本身就具有根深蒂固的仿古理念[3]。他們從一開始的學習階段就是在臨摹和模仿古瓷制作,并且形成了相對嫻熟的設計技法。因此在進行新古彩陶瓷生產過程中,會不自覺地進行仿古設計,并產生一定歷史思維惰性。另外,創作者們普遍缺少創新性的藝術審美理念,其藝術視野也較為局限,因此不愿意在實踐中進行改變。最后,許多新時期的受眾審美意識和審美素養普遍較低,對抽象性的現代陶藝接受度較小,許多人更愿意接受具有古代瓷器藝術之美的仿古瓷。
當代古彩傳承發展的第二種模式主要是將其他陶瓷裝飾的要素進行融合應用,例如將青花瓷、粉彩的裝飾元素和色彩元素進行融合,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新古彩的設計風格。這種模式相較于仿古制作具有進一步的創新性和實驗性,一般來說傳統古彩陶瓷有著藝術風格和制作工藝上的局限性,因此通過結合其他陶瓷裝飾形式能夠進一步彌補其發展中的短板,從而呈現出更豐富的視覺效果和藝術性表達,有助于為新時期古彩創新發展提供更多的動力和養分。古彩藝術之所以能夠得到新時期受眾的廣泛歡迎,主要在于其中的民俗意味和獨特魅力。因此在進行嫁接創新過程中,要避免簡單地將各種陶瓷彩繪要素進行融合,而是要重點突出古彩藝術的藝術魅力。要充分借鑒優秀的材料、技法、裝飾元素使用,如可以通過多元藝術表現形式向人們傳達社會、民族、文化不斷發展新特征,實現時代審美發展趨勢和個人情感表達的有效結合。
當代古彩還會通過直接“移植”其他繪畫形式,以實現古彩畫面設計的創新和發展。這種模式的創作者大都具有其他藝術門類的技能儲備和知識儲備,例如許多人能夠實現“以畫入瓷”的藝術呈現效果。但這些創作者片面追求繪畫形式和繪畫要素的表現,忽略了景德鎮古彩裝飾的獨特藝術魅力,因此進入到“有畫無瓷”的尷尬境地。藝術的不可替代性正是該項藝術語言所有的本質特征所決定的,例如在陶瓷制作中土、釉、火相互影響,構建出了陶瓷藝術所具有的“五行之美”,這是繪畫等其他藝術風格所不具備的。繪畫藝術有其特定的媒介形式和裝飾性元素,如果簡單地將繪畫內容移植到古彩創作過程中,勢必會影響古彩陶瓷本身的材料運用、構圖節奏,從而失去其獨特藝術語言魅力。二維平面和三維立體呈現的方式也有所差別。
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被譽為結構主義創始人,他最先提出了結構主義符號學理論。其中強調了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符號在傳播過程中都必須實現由“能指”向“所指”的轉化過程,同時還會發生內在含義的遞進和轉化,這一過程也被人們稱之為“意指過程”。對于景德鎮瓷器古彩裝飾的藝術性表達來說,其中不僅包含著藝術設計者積累的審美經驗和審美要素,而且還包含了設計者獨特的藝術語言邏輯。因此在進行古彩裝飾傳承創新時,也應該進一步提高對思維邏輯、語言表達的重視,要進一步實現古彩裝飾符號的一致性表達。例如傳統景德鎮古彩裝飾技法在運用過程中會使用多樣化的繪畫紋飾,其中石榴和蓮子象征著“多子多福”,而荷花和仙鶴又蘊含著“和合”之意。當下設計者也要進一步結合古彩裝飾對象符號和內涵意義的轉化關系[4]。例如還可以將古彩裝飾中綠色、藍色的紋飾使用進行色彩及符號形式等創新表達,使新工藝產品蘊含濃厚的古彩工藝特質。
在景德鎮陶瓷古彩裝飾過程中,往往涉及到各種符號元素和造型元素。例如不同的設計工藝、造型特征、色彩使用、紋飾使用都會形成獨特性的符號元素系統。其中工藝符號被譽為古彩裝飾表現中的核心內容,其他符號形式則屬于形式化的表達。在古彩裝飾設計過程中,各類型的符號元素會通過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設計邏輯實現交叉性的組合,從而更好地詮釋裝飾作品所要表達的內置含義。因此當代創作者也要在繼承和創新過程中,充分借鑒古彩裝飾藝術符號的多樣化組合方式。例如在題材選擇時,可以在借鑒傳統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等裝飾題材的基礎上,構建與當代聯系更加密切的生活化的題材元素。在人物符號選擇方面,要將傳統對于典故人物、神話人物、名人雅士的描繪轉向更大眾化的人物表現。例如李磊穎就利用古彩裝飾創作了作品《滑板少年》,展現出新古彩裝飾藝術更加豐富和多元化的符號應用。
按照藝術符號學的理論,人們在進行平面藝術的創新和發展時,既會對靜態符號要素進行繼承,也會對非理性要素進行創新性表達。部分學者認為,藝術的本質與藝術表現形式密切相關,但是從語言學和符號學角度來看,可以將各類藝術看作人類情感符號的外向化表現以及形式變異的過程。與傳統古彩裝飾藝術相比,當代古彩陶瓷裝飾要更加注重寫實和寫心。要能夠利用生活化的趣味構建出超越自然的藝術設計場景,從而直抵受眾的精神世界,實現情感的傾訴,為人們提供精神力量。例如當代古彩裝飾作品《向日葵》,通過描繪一朵朵夸張變形的向日葵,向人們訴說了在現實中壓力下的生命,帶給人一種生機勃勃、充滿希望之感[5]。創作者結合古彩平面化處理的方式,對整個畫面的色彩搭配、線條使用以及要素配比進行了進一步的創新,使人們在感受生活化氣息的同時,找到了精神情感的寄托,實現了更加豐富的畫面感受。
傳統手工匠人在進行景德鎮陶瓷裝飾時往往遵循一脈相傳的程式化、規范化原則。因此盡管古彩裝飾有著豐富性、多元化的藝術設計符號,但不一定能夠滿足當下民眾的多元化文化需求。因此在未來景德鎮古彩傳承創新過程中,設計者也要遵循“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批判繼承,古為今用”的原則,吸收借鑒其他多樣化的藝術形式,進一步打破傳統古彩裝飾思維藩籬。例如當中國藝術發展與世界不斷重合時,許多新的藝術門類都出現在了人們生活環境中,許多新藝術形式也都對我國傳統藝術呈現造成了沖擊和影響。例如西方油畫藝術夸張鮮艷的藝術設計手法對我國陶瓷藝術設計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因此許多創作者也都爭相學習西方的制瓷工藝和藝術表現風格。但需要注意的是,設計者不能一味借助夸張、怪誕的造型來奪人眼球,而是要學習西方藝術的創新性思維,同時將更多現代化的技術工藝、科技成果應用其中。同時藝術傳承與創新能夠進一步展現出民族發展精神氣質,因此當代設計者們也要利用陶瓷藝術形式“講好中國故事”。
總而言之,景德鎮古彩裝飾能夠向人們充分展現出中華民族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尤其是不同時代的藝術家們,能夠根據自身審美追求,進一步豐富古彩藝術的內涵。景德鎮古彩藝術最主要的特征體現在古雅、典雅之美,之所以能夠世代相傳并保留至今,正是因為古彩裝飾所具有的裝飾性、工藝性以及文化性特點,其獨特的技法呈現和色彩風格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愛。景德鎮陶瓷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要傳承和創新古彩的造型、用筆、線條設計和畫面布局,繼承和保護古彩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還要積極引入當代設計元素,使越來越多年輕人參與到古彩裝飾傳承中,延續其發展的生命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