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忠范
中國科學院院士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長
期刊是知識傳播的一個平臺,學術期刊就是報道最新科技成果的一個窗口和平臺。衡量學術期刊辦刊水平的重要標準是什么?我認為有兩方面:時效性和準確性,除此之外,就是“高水平”:能夠真正代表科技界某個領域的最新成果。近30年來,我國的重要科研成果大多首發于國外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在國際上的學術影響力整體較弱。學術“自留地”日漸貧瘠,對致力于打造科技強國的中國而言,是亟須破解的現實問題。
2013年,《納米研究(英文版)》設立了國際性的納米研究獎。這項獎項由《納米研究(英文版)》編委會成員進行提名,評獎委員會評選,表彰在納米研究領域作出重大貢獻、進而推動納米學科發展的杰出科學家。目前,獎項已發展成為國際納米科技領域主要獎項之一,贏得了學術界的關注。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和探索,是國內期刊擴大國際影響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做法。
當然,今后我們還要加大對國內辦刊的支持。2019年9月,中國科協、財政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聯合啟動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發動了迄今為止我國在科技期刊領域實施的力度最大、資金最多、范圍最廣的重大支持專項。這項行動計劃意味著政府層面更加重視、投入更大。
辦刊需要投入。如果辦刊人的待遇越來越好,或者我們能夠吸引最優秀的辦刊人——就像吸引優秀的科學家那樣,我相信國內期刊發展的效果會更好。

王中林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也是國家安全的根本保障。我國能源現狀是富煤、少油、缺氣,盡管煤炭儲量較為豐富,但并非取之不盡。尋找新型可持續的能源,迫在眉睫。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項宏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在能源轉型過程中仍需要很多的技術創新,包括發電方式、電網運輸和儲能等,這十分重要,但又是十分艱難的,需要多方配合、系統協作,我相信未來一定找出解決方案。
未來,一方面,我們應該大力推動現有技術,保證化石能源作為能源安全保障的基礎。另一方面,大力培育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發展分布式能源,顛覆性技術有可能成為未來能源革命性轉變的保證。
從0到1的原創突破,是非常困難的工作。比如,你有了世界首次的原創思想,能否變為現實?能否得到行業認可、社會接納?成本高的時候如何降成本……這需要長期穩定堅持、久久為功。因此,需要國家頂層設計,政府專項資金的支持,同時帶動社會資本投入,新能源領域需要科學突破,但也蘊藏著巨大商機。此外,還需要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使得領域發展后繼有人。
重視基礎研究、原創的思想和科學,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跟著別人跑,在核心技術方面被“卡脖子”,才能夠在科學發展史上留下我們的印跡,也能夠有真正的顛覆性技術產生。

梅宏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一場源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而引發的大范圍、深層次的社會經濟革命。數字經濟作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新型經濟形態應運而生,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各國正著手進行精細化、體系化的政策制度布局,政策關注點從經濟領域拓展至政府、社會、生態環境乃至文化文明等其他眾多領域。政策著力點深入到數據基礎制度與數字基礎設施等更底層。
在我國,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建設數字中國、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國家戰略選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成為布局重點方向,有關新基建、東數西算和數據交易所的政策文件陸續出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構建方面的進一步戰略部署也正在醞釀之中。
與此同時,在數字經濟領域,產業數字化轉型也已經進入深水區,遇到諸多“硬骨頭”問題亟須攻克。目前,我們對數字經濟一些相關現象和問題的認識與理解還有待深化。例如,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性資源的地位已形成廣泛共識,然而,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發揮作用,無論在制度還是技術方面,都尚處于探索階段。要想真正透析現象背后的本質,攻克其中的新問題、新挑戰,有必要站在人類歷史長河和全球大格局層面進行大跨度的審視,也必須從多學科、跨領域的多個視角進行全方位的審視。

楊裕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員
現如今,鋰硫電池的發展已進入“從基礎研究進入工程化”的階段,必須改由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主導,才能做好以下4件要事:
一、用安時級別軟包裝電池代替扣式電池??凼诫姵乜稍谑痔紫渲胁僮?,但是鋰硫扣式電池中正極載硫量低而電解液用量高,難以反映材料的真實水平,對于推動實用化作用有限。
鋰硫電池的正極高載硫下容量的發揮、電解液的減量、電池一致性等與實用相關的問題,都需要在安時級別軟包裝的平臺上進行研究,這就要企業大量投入建立露點極低的干房。
二、利用已有技術,對鋰硫電池作集成開發。鋰硫電池的基礎研究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國內外發表了大量的文章和專利。大型企業有雄厚的實力收集、采購國內、國外先進的技術和專利,最快地加以消化、集成。
三、組建相當規模的高水平開發隊伍。大型企業深知開發一款新型電池需要多大規模的隊伍。人少了不行。何況,鋰硫電池還具有區別于其他電池的特殊性和技術難關,要選聘通曉鋰硫電池知識的人才。
四、堅持長時間的刻苦攻關。大型企業能夠改變目前分散性、游擊式、接力式、出文章為主的現象,能夠穩定隊伍不斷線、持續提高水平;并有實力向科技部重點科研項目“配套”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