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玲
(廣饒縣圖書館,山東 東營 257300)
與科技發展存在密切聯系的行業很多,圖書館行業就是其中之一。公共圖書館應充分關注現代技術在自身領域的發展趨勢、運用價值,然后推進現代技術在圖書館各項業務中的運用,增強公共圖書館的科技發展實力,讓現代技術的應用成為新時期公共圖書館發展的主旋律。因此,公共圖書館應思考如何發揮現代技術的力量,讓現代技術為公共圖書館業務活動的健康開展,注入必要的生機活力。
圖書館的發展過程,實際上就是文化與科技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過程。古時候的知識傳承方式是口口相傳,而隨著知識文化的不斷積累,人們要傳播文化信息,就需要依賴于各種物質載體和科學技術。印刷技術的出現,為人們記載知識、傳承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持。后來,印刷技術逐漸發展成熟,人們可利用金屬活字印刷技術來制作各種書籍。隨著印刷機的出現,人們記錄文化、傳承文化的技術越來越先進。
在圖書館最初的發展階段,一般以紙質書為主要的藏書資源。而且圖書館的建立,也為文化知識的大規模復制和傳播提供了平臺。隨著文化的日漸繁榮、科技的迅猛發展,圖書館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承載的文化知識也越來越豐富,所運用的科學技術也逐漸增多。圖書館逐漸鞏固了自己在社會文化建設中的地位,甚至誕生了大量的公共圖書館,向廣大的社會公眾提供大量的圖書資源,讓社會公眾獲得豐富的閱讀資源[1]。因此,公共圖書館已經成了文化的蘊藏地,甚至在文化創新的發展進程中,公共圖書館成了新知的發源地。而這與科技的力量存在密切的關聯,尤其是現代技術的繁榮發展,為當前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文化事業發展提供了大力支持。
因此,“文化+科技”一直以來都是公共圖書館建設中不可動搖的發展主題。公共圖書館若是一直沿用傳統的技術力量,則會使其處于原地踏步的發展狀態,因此,必須要加快科技創新的發展步伐,將新時期涌現出來的現代技術運用到圖書館業務、讀者服務過程中,讓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文化事業獲得科學技術的大力支持,并激活公共圖書館的內部發展活力,讓公共圖書館朝著新的方向發展,為社會公眾提供可靠的閱讀服務,推進社會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
文化與科技相融合,是公共圖書館發展的重要特征,也意味著科技是影響公共圖書館文化傳播的關鍵因素。為了提高公共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公共圖書館不僅要重視現代技術的運用價值,并在自我審視的前提下,了解現代技術在公共圖書館建設中的發展現狀。
在21世紀,國內的科學技術發展速度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比如,傳統圖書館中的單機技術、磁帶磁盤技術、手工管理技術,已經逐漸朝著局域網技術、廣域網技術、互聯網技術、VPN技術、存儲系統技術、云存儲技術、電子自動化技術、數字化技術、智能化技術等方向發展。但是目前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建設沒能跟上現代技術的發展步伐,導致公共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雖然融入了現代技術,但是還沒能充分發揮現代技術的重要作用,讓現代技術成為公共圖書館文化建設中的一道特殊風景。
比如,公共圖書館雖然引入了云計算技術,但是這項現代技術尚未得到有效的利用。歸根到底是部分公共圖書館還沿襲一些陳舊的管理技術,導致云計算技術的利用率較低,限制了公共圖書館的現代技術發展水平[2]。公共圖書館需要努力追趕現代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步伐,讓公共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為公共圖書館的全面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助推器。公共圖書館最主要的就是解決現代技術運用不足的問題,要努力讓公共圖書館建設與現代技術發展處于平衡的狀態,共同邁步向前。
公共圖書館要加強現代技術的全面運用,就需要對現代技術的運用展開深入的研究,了解公共圖書館應制定怎樣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現代技術的優勢,推進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模式的優化運用。只是當前很多公共圖書館對“現代技術的運用”的研究力度并不大,導致公共圖書館所引入的現代技術發展空間有限,也沒有盡可能地為現代技術的運用創造更多的發展平臺,這顯然不利于滿足公共圖書館在現代技術運用方面的發展需求。
實際上,科研工作是公共圖書館管理工作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公共圖書館應該注重借助現代技術力量來武裝管理者和館員的頭腦,使其懂得利用各種現代技術的力量來展開圖書館業務活動,為廣大讀者提供閱讀服務。只是在當前的公共圖書館建設過程中,現代技術在公共圖書館中的運用范圍不夠廣泛,運用深度不足,影響了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在公共圖書館運用現代技術為廣大讀者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一般需要考慮到圖書館業務活動創造的經濟效益。現代技術具有很高的附屬價值,公共圖書館在運用現代技術來創新服務模式時,缺乏充足的資金支持,給公共圖書館帶來較高的運營成本和維護成本,讓公共圖書館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一定的負擔。為了讓現代技術支持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滿足其長遠的發展需要,則需克服資金支持不足的問題。
如今公共圖書館面臨著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降低現代技術的服務成本。公共圖書館應圍繞這一問題展開深入的思考,利用現代技術來減少運營成本上升帶來的管理壓力,突破公共圖書館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困境。
紙質藏書資源始終是公共圖書館藏書資源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是公共圖書館需要考慮到紙質圖書的保存與管理方面的問題。靜電復印技術的運用,可以為公共圖書館改進紙質藏書資源的管理與利用提供很好的支持。公共圖書館可在加工文獻資源時,采用靜電復印機來制作珍貴書刊的復制品,讓讀者既可以從圖書館中借閱珍貴書刊,又可達到保護珍貴書刊的作用。
比如,孤本和絕版本的圖書資源很珍貴,公共圖書館可借助靜電復印機這一現代技術來擴充館內的珍貴館藏資源,提高珍貴館藏資源的利用率,同時也可節省珍貴書刊資源的保存與管理經費。同時,公共圖書館在靜電復印技術的支持下,可以推進珍貴書刊資源的宣傳推廣工作,快速地將相關圖書信息傳遞給廣大讀者。這些圖書信息具有真實性與完整性,能夠滿足讀者的信息咨詢需求與閱讀需求。
信息化時代,信息科技逐漸發展成熟,在公共圖書館領域逐漸得到了運用,圖書館管理結構逐漸從保守化轉向開放化。其中一個原因是公共圖書館融入了網格技術,并將其用于圖書館管理的改革與創新中,以網格技術為支撐的圖書館業務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還讓圖書館業務活動的運轉得到了可靠的保證,滿足了公共圖書館在新時期的信息服務需要[3]。因此,公共圖書館應加強網格技術的運用,發揮特有的優勢,促進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的高質量發展。
首先,公共圖書館可借助網格技術來實現圖書資源和文獻資源的快速傳輸與共享。與互聯網相比,網格技術能將電腦設施連接起來,讓圖書館館員對內部數據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提高圖書資源與文獻資源的有機整合。其次,公共圖書館可實現多個圖書館之間的信息互聯,打破信息孤島效應,也為館際的信息交流與信息共享提供了支持,讓讀者在查詢圖書信息、文獻信息時,不再面臨區域局限的問題。最后,公共圖書館可依托網格技術來建構符合網絡規范要求的讀者服務平臺。在這一平臺上館員與讀者可進行平等的交流,前者可為后者帶來一體化的信息查詢服務體驗。這意味著公共圖書館能夠為廣大讀者提供高效能、形式豐富的信息服務,讓讀者獲得更精細的信息。這對于讀者而言,他們能夠從公共圖書館獲得有意義的圖書信息與文獻信息,可逐漸吸引到更多的讀者前往圖書館,提高讀者的到館率。
在網格技術的支持下,公共圖書館可建立各種有用的服務項目,如虛擬的信息咨詢項目、主題性的信息咨詢項目、推廣性的信息服務項目、知識性的信息服務項目等。公共圖書館應積極地建立網格系統,根據自身情況,建立不同的信息服務項目,滿足不同的信息服務需求,也讓公共圖書館在信息化環境下得到拓展性的發展。
閱讀推廣服務是公共圖書館向廣大讀者傳遞圖書信息、文獻信息的一種宣傳推廣服務。在新時代,公共圖書館要推進現代技術的運用優勢,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從閱讀推廣服務入手,將數字技術融入進來,搭建“手機+社交平臺”這一數字化服務平臺,便于公共圖書館隨時隨地將圖書信息和文獻信息傳遞給手機用戶,讓手機用戶發展成圖書館的讀者,使其從手機的圖書館社交平臺上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目前,微信平臺的運用最為廣泛,也備受公共圖書館的關注。隨著手機成為公共圖書館推廣閱讀信息的重要載體之后,公共圖書館愈發注重微信平臺在信息傳遞這方面起到的作用。公共圖書館已經著力于利用微信平臺來建立數字化圖書館的小程序,讓讀者進入小程序,快速了解公共圖書館最新的閱讀服務內容。而公共圖書館館員也可登錄微信平臺,實時更新館內的閱讀服務動態,還能及時地向讀者傳遞新書推介信息、圖書咨詢信息、圖書借閱與反饋信息等。
讀者可隨時根據自己的需要,登錄微信平臺,然后找到公共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進入相關的小程序,針對性地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或者找到相關的在線讀者服務。比如,讀者要完成續借的操作,或者檢索某種圖書信息、文獻信息,都可通過微信平臺這一渠道來實現。除了微信平臺,公共圖書館還可鼓勵讀者通過IPad、掌上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來下載自己需要的圖書館數字資源,或者自主查詢數字化的圖書館讀者服務的各類信息。通過不同的便捷性途徑,滿足不同讀者對某種信息資源的需求。
云計算技術已經在公共圖書館中得到了一定的運用,但是其利用率還不夠高,對公共圖書館文化事業的發展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公共圖書館應開拓云計算技術的應用空間,借助云上技術對館內的各類圖書資源進行科學的信息資源配置,并保障信息資源的安全,適當地減少云上技術的使用限制。只是云計算技術的運用問題比較明顯,公共圖書館應積極爭取資金支持,并推進技術創新改革,降低云計算技術的運行成本,為公共圖書館長遠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4]。
如今云計算技術正在逐步發展,公共圖書館在現代技術的支持下,提高了讀者對圖書信息和文獻信息的檢索效率,增強了讀者在信息檢索方面的良好體驗。為了提高云計算技術的利用率,讓云計算技術為公共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作出貢獻,公共圖書館可依托云上服務中心的功能,開拓更多的發展空間,比如從瀏覽用戶的申請數量來了解讀者的喜好,為讀者推薦他們感興趣的圖書信息;利用云上技術定期更新圖書館資源,在圖書館館藏量有限的情況下,豐富圖書館的藏書資源,滿足不同讀者的藏書閱讀需求。
在“文化+科技”的發展模式下,公共圖書館不僅要發揮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還要注重將強大的科技力量融進來,讓公共圖書館文化事業獲得繁榮發展。只是目前公共圖書館在現代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面臨著一些難題。公共圖書館應將這些困難作為突破點,建立起“公共圖書館現代技術應用研究”專題,集中公共圖書館所有人員的智慧力量來加強現代技術應用研究力度,不斷健全圖書館現代技術應用系統的架構,并根據這一架構,完善現代技術的運用規范,進而從整體上提高公共圖書館的現代技術運用水平。
比如,公共圖書館可在加強現代技術應用研究的基礎上,建立“圖書館之城”這樣的統一性服務平臺,從而穩步推進現代技術在公共圖書館中的深度運用,旨在為廣大讀者提供均等的讀者服務,為推動全民閱讀運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這一服務平臺上,統一性的服務內容可以包括網站服務、自助服務、文獻調配服務等。而公共圖書館要保障這些統一性服務的整體質量,還需建立統一服務的管理規則與管理方法,讓公共圖書館能夠建立一個沒有邊界的統一性服務網絡,實現圖書資源與文獻資源的大范圍流通與共享。
總而言之,當前現代技術在公共圖書館中的運用現狀不夠樂觀,公共圖書館需要樹立自身的科技意識,通過具體的調查工作,了解公共圖書館的現代技術運用實情,并且明確公共圖書館中現代技術應用的實際優勢,著重思考如何利用現代技術來推進公共圖書館建設,讓公共圖書館的現代技術裝備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實現公共圖書館文化事業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