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一飛 張 穎 周真真
(江西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南昌 330201)
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非常迅速,無論是城區經濟建設還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都在短時間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城市景觀設計能從一定程度上體現城市文化,優化城市景觀設計、體現城市文化特點是設計人員為之努力的重要目標,因此探討陶瓷元素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設計應用具有一定意義。
陶瓷元素是近年來城市景觀空間設計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元素,其具有不可估量的應用優勢:
(1)從藝術性來說,城市景觀空間設計的藝術效果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材料的特性和寓意等,陶瓷材料具有一定的可加工性,設計人員通過刻、堆、鏤等多種技法對陶瓷材料進行處理以后,能夠獲得具有藝術美感的成品,更重要的是陶瓷材料本身的釉色及肌理也十分美觀,不同的釉色能夠帶給人以截然不同的審美感受,我國的陶瓷藝術源遠流長,上千種不同的釉料混合搭配能形成的千變萬化的藝術效果[1]。
(2)從生態性來說,陶瓷材料的環保性極其突出,特別是在工業化不斷取得新成果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關注環保問題,陶瓷材料具有無毒無害的特性,陶瓷材料的這一特性決定了其能夠在城市景觀空間設計中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在燒制成型的過程中陶瓷材料需要經過幾千度的高溫加工,因此成品陶瓷材料往往具有高熔點、高硬度、耐腐蝕等優點,在自然條件下能夠長時間保持穩定,這也是其與城市景觀空間設計相融合的優勢之一。
陶瓷具有不易腐蝕性的特點,將陶瓷元素應用于景觀設計當中,不僅能夠保障城市景觀設計的美觀程度,還可以在避免生銹腐蝕問題的情況下,與其他的景觀類型予以合理搭配,對設計階段所需用的費用成本予以合理的控制,從而減少了氧化等問題的出現。與普通的設計材料類型相比陶瓷材料的色彩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可以看出使用陶瓷元素設計城市景觀的過程中,能夠發揮出此類材料的優勢和效用。除此之外,泥土屬于陶瓷重要原材料類型,在獲取此類原材料的過程中具有便利性的特點,能夠遵循環保化和健康化的設計理念。
在設計城市景觀的過程中,若出現了不合理或者不滿意的情況時,泥土等原材料可以進行二次利用,為設計的推翻和重新使用提供了便利性支持,不僅能夠節省大量的設計成本,還能夠順應綠色環保理念的發展趨勢。當城市景觀設計完成之后,若存在較大的改動時,可以將陶瓷材料轉化成陶片的形式,在其他設計執行過程中進行使用,不僅能夠避免材料的浪費,還可以達到廢物利用的目的,保障了城市景觀設計的流動性和巧妙性。在城市景觀設計當中加入的陶瓷元素,不僅凸顯出了可持續發展觀念的相關內容,還可以在節約資源的情況下,加大了對生態自然環境的保護力度。
陶瓷屬于古代時期發展階段的重大發明,通過對陶瓷進行區分,可以將其劃分成為陶器和瓷器等兩方面的內容。瓷器的前身則屬于陶器,在長久化的發展過程中,使陶器逐漸演變成為了瓷器的形式,并且在唐代時期較為常見,到了宋代時期使陶瓷文化日益發展興盛。
在中華民族歷史長久化的發展過程中,使陶瓷等藝術文化占據了獨特的發展地位,不僅能夠將古人的智慧充分的體現在陶瓷藝術當中,還使其獲得了“中國名片”的稱號。將具有獨特性質的歷史文化與陶瓷元素進行有機結合,在融入地理特色的情況下,彰顯出了城市景觀設計的藝術魅力,不僅能夠維護城市發展的良好形象,還可以在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情況下,實現對城市設計思路的有效創新,使城市設計理念能夠與文化傳承發展之間保持緊密的聯系,在城市規劃和設計作業的實施過程中,借助陶瓷元素彰顯出了豐厚的文化內涵,展現出了當地區域的民族特色。在城市景觀設計的實施過程中,融入了大量且多樣的設計元素,在使用陶瓷元素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彰顯出陶瓷文化當中所包含的文化內涵,還可以保障城市景觀設計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從而凸顯出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彰顯出了城市歷史的獨特性質。
陶瓷文化屬于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體系當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將陶瓷元素滲透于景觀設計作業當中,不僅能夠加強傳統文化與大眾日常生活之間的融合力度,還可以使大眾自覺地承擔起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播義務,實現對文化資源的有效傳承,使景觀設計當中充分的體現出了傳統優秀文化內涵。
在設計城市景觀的過程中,可將此方面的內容作為藝術品來看待,不僅需要凸顯出城市的文化內涵,還需要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從歷史、環境以及人文等層面入手,在綜合考慮此類因素的情況下,保障了設計方案的系統性,將多方面的設計因素滲透于景觀設計方案當中,使景觀設計逐漸凸顯出了城市發展階段的人文特色。在信息化時代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使大眾能夠借助電視、網絡以及圖書等多種不同的傳播體系,充分的對傳統文化予以了解,并且在將人文特色融入到城市景觀設計當中,使其能夠基于真實的感受,并借助地域文化充分的挖掘出了城市發展階段所包含的傳統文化因素,大眾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過程中,其自身的代入感和認同感得到有效加強,在城市發展氛圍當中,充分的感受到了陶瓷文化所帶來的藝術魅力。
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讓城市的規模越來越大、人口數量越來越多,街道景點的數量自然而然也不斷增加,這給居民的出行等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為了便利人們出行,城市內往往設有大量街道標識,其上往往標記著街道名稱、站牌、方向、以及廁所等市政設施的位置等內容,過去的城市標識通常都是金屬制成,而將陶瓷元素融入到街道標識當中去,也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相比于金屬材料,陶瓷制品往往具有簡約的審美價值和細膩的質感,將陶瓷元素融入到街道標識中去,能夠有效提升城市景觀空間設計效果[2]。
城市化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鋪裝,地面鋪裝的材料選擇通常比較困難,低年材料必須要具有比較好的防水性、耐磨性和防滑性,過去常用的水泥步道磚材料又缺乏審美價值。經過不斷地篩選和分析發現,陶瓷材料恰好擁有以上各種性能,因此將其應用到城市地面裝潢當中,有著較好的前景。目前應用還不夠廣泛,主要是出于成本方面的問題,而經過技術改良以后,陶瓷材料必將會在地面裝潢當中發揮重要作用。
城市景觀空間設計離不開建筑方面的設計問題,建筑是城市的主體和根本,對建筑的風格進行調整,能夠起到非常可觀的效果。近年來我國的城市景觀空間設計行業不斷成熟,設計思路越來越完善和開闊,一些設計師開始打破常規思路,進行創造性的美學設計,將陶瓷元素運用到建筑形態當中去,正是這種探索的一個產物,通過陶瓷特殊的紋理等優化建筑形態效果,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城市景觀空間設計效果。
比如有一部分設計師利用陶瓷壁畫的形式對建筑內外墻進行改進設計,就取得了比較可觀的設計成果,目前在這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設計師比較多,日本的陶藝家會田雄亮就以陶瓷為原材料創作了大量大場景的陶瓷浮雕壁畫,這些陶瓷壁畫無一例外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審美價值,將之與建筑結構結合起來,能夠提升建筑結構審美效果,我國也有一部分設計師在這方面進行了研究,同樣取得了比較可觀的成果[3]。
陶瓷元素和園林景觀的結合并不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思路,早在中國古代,園林景觀當中就大量出現了琉璃瓦、陶瓷雕像以及各種陶瓷樹池,這都是陶瓷元素和景觀設計相結合的成功案例,相比于上文中提到的陶瓷壁畫等成本較高的思路,將景觀陶瓷小品應用到城市景觀空間設計中去,無疑是一種更具有實際價值的嘗試,這種設計思路更加符合城市化建設中大規模應用的需求。
比如說將陶瓷燈柱、陶瓷桌椅、陶瓷花壇等運用到城市園林設計當中去,就能夠在保證用品功能性的基礎上提升城市景觀空間設計審美價值,形成獨特而富有情趣的設計效果[4]。
城市景觀空間設計工作比較復雜,涉及到多方面內容,而城市休閑設施自然也包含在其中,休閑設施能夠讓居民在茶余飯后的休閑時間得到充分的放松,特別是在城市化不斷優化的今天,城市地區的廣場等,開始逐漸具有社會交往、商業活動以及紀念性質,在這種情況下優化城市地區廣場等休閑設施設計,就更具有現實意義[5]。
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除了要考慮設計方案的藝術價值之外,還需要考慮設施建成后的使用年限,而合理選擇材料就成了最重要的一環。陶瓷材料具有更加可觀的穩定性,能夠在高溫潮濕的條件下保持穩定性,相比于金屬材料容易腐蝕、木質材料容易朽爛,陶瓷材料顯然更符合城市休閑設施的有關要求,同時陶瓷材料還具有制作方便、可塑性突出的優勢,利用陶瓷設施優化休閑廣場設計效果,無疑是一種有益的嘗試。除此之外,也可以在進行城市景觀空間設計的過程中應用陶瓷元素,在陶瓷材料不符合設計需求的情況下,利用陶瓷碎片、陶瓷紋樣等進行設計,同樣能夠起到提升城市景觀空間設計水平的效果。
上述幾方面的應用,都屬于城市景觀空間設計與陶瓷元素的有效融入策略,除此之外,設計人員還需要不斷探索更多陶瓷元素與城市景觀空間設計的融合策略。
陶瓷材料具有較高的防水性能與透氣性,因此在過去的較長時間內都被用于制作花盆、花缽等容器,在今后的城市景觀空間設計中,也可以利用陶瓷設計花壇等形式呈現優化的景觀設計效果。另外,在各種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陶瓷材料易碎、難以運輸的問題將會逐步得到合理改善,陶瓷元素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前景必將十分廣闊。
陶瓷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其質地還是成型過程亦或是顏色、結構等,陶瓷元素都符合中國式審美,將陶瓷元素運用到城市景觀空間設計當中去,是非常具有突破性的一種嘗試。除了將陶瓷元素應用到城市休閑設施、城市地面鋪裝、城市街道標識等方面之外,設計師還需要繼續深入挖掘陶瓷元素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美學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