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悅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鄭州 451191)
綠色建筑設計理論符合我國當前可持續發展政策,相較于一般建筑,綠色建筑減少更加負荷自然、環保、低碳的發展原則,在綠色理念指導下的建筑施工會將建筑物和人、自然等融為一體,從而使得整個建筑設計更加符合居住者自然、美觀的要求,增強人們的住房舒適度。綠色建筑符合國家低碳環保的發展要求,也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未來建筑設計會朝著這一方向發展。筆者通過闡述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結合具體內容進行論述,為今后的設計人員在綠色建筑設計過程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綠色建筑指的是建筑設計和建造過程中,首先是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然后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工作,從而實現最大程度保護自然和周邊環境的同時,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綠色建筑設計建造使用它們時,要實現多種資源的有效利用,如水、土地、材料資源等,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還要保護好環境,建造出來的建筑能夠和自然和諧共存。在綠色建筑方面,重點是實現建筑與自然有效整合,提高資源利用率。盡人皆知,建筑是在自然環境中建造的,想必會影響周圍資源,如能源、土地資源等等,要想建造綠色建筑,這需要實現資源的節約利用,或是提高其利用率,如風能、太陽能等。在設計過程中,加大并提高這些資源的利用,例如可以增加自然通風量來改善室內熱環境,充分利用太陽能等等,從而有利于節約資源降低能耗。
綠色建筑優點很多,其中節能、環保、低碳最為突出,同時切實有效的推進了我國可持續發展進程。在之前的建筑設計中,人們往往看中美觀性和經濟性,忽略了建筑能源和原有生態環境的有效運用。綠色建筑設計理念主要目的是顯著提高土地資源的使用效率,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降低資源浪費。因此,合理運用綠色建筑設計理論,可以在滿足工程質量要求同時,實現綠色建筑所帶來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1]。
綠色建筑在設計的初始階段,首先應遵循當地氣候條件規律,還要與自然環境等相聯系,從當地的實際出發,對設計進行優化和改進,實現更好的節能效果。我們要制定有關對策,降低或是避免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影響。在建筑的設計建造階段,將對各種資源的利用實現其最大利用,防止建筑消耗造成能源的浪費,為此,可以借助節能材料和可循環利用的能源。此外,還要將客戶作為考慮對象,綜合考慮其需要。在設計建造時,一定要高度重視并結合用戶關于建筑構造、使用等方面的要求開展工作。最后,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保護其周圍環境,防止造成環境污染[2]。
工程施工屬于露天作業,自然環境對項目工程進度影響十分強烈,是設計初始階段的首要考慮因素。為此,設計工作者從事設計時,一定要將自然因素考慮進去,對其進行全面思量,在最大程度地運用自然環境時,還需要將其負面影響因素將至最低。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時,不僅要最大可能地利用自然因素,而且對于施工場地固有的自然景觀,也需要強化其利用程度。因施工現成情況各不相同,所以其應對的自然條件各不同,如地質條件的不同,會造成建筑工程設計效果不同。所以,當設計者設計綠色建筑時,需要將自然因素考慮進去,實現其與建筑的良好融合。
從實際上來說,建筑設計是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居住的地方,最終受益者為居住在建筑內的居民,因此,開展綠色建筑設計時,一定要綜合考慮人們居住的環境因素。所以,在設計中,我們必須從居住者的實際需求出發,結合其需求進行設計,如建筑物周圍的交通等,開展設計工作,切不可單純地為設計而設計,需要對全方位思考綠色建筑。一般情況下,居民對建筑物的采光、通風,以及室內的濕度和溫度有要求,所以都要對這些進行考慮[3]。
建筑工程項目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很多能源,隨著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引用,需要對能源問題進行考慮。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中,會產生很多建筑垃圾,若是不能及時、有效處理這些建筑垃圾,會嚴重污染生態環境,同時還會大大降低能源利用率。所以,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時,一定要全面綜合分析能源,盡量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同時施工建設中形成的建筑垃圾,一定要實現實時收集、處理。因此,建筑設計者在開展設計過程中,要做建筑垃圾的利用進行規劃,實現其循環利用,最終更好地體現綠色建筑設計理念[4]。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應運而生。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可以有效減少建筑施工建設對人類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增強建筑設計過程與施工現場的交互性,實現建設與保護同步進行的可持續發展建筑[5]。
建筑材料直接關系到工程質量,所以我們要保證工程項目的質量,一定要采用先進材料。先進材料有著較高的性能和創新性,由于建筑施工采用綠色設計理念,所以工程項目施工盡量使用綠色材料,這樣有利于提高建筑的高效性、綠色性和節能性。
在結構設計過程中合理運用綠色建筑理論,可以為建筑的結構形式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從而有利于房屋建筑細節的改善提高,進而有利于提高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穩定性[6]。
從世界角度來說,我國土壤貧瘠,與此同時,人口數量多,造成人均土地占有率少。所以,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加強當前土地資源的利用,提高利用率,降低平整土地產生的工程量,并且已經施工的土地建設項目采取生態保護措施,加強其開發利用。對于建筑用地設計中的綠色理念,主要表現為:達到工程建設標準的同時,能夠合理利用場地現狀,最大程度地降低平整土地的工作,盡可能在土地原有的形態上進行項目施工。例如,如果土地狀態是坡地,對于這樣的土地規劃,要結合坡地的實際情況,將其中的一部分用地建設為地下停車場,這樣既使得土地的形態保持原有的樣子,又滿足了人們的需求。
建筑節能設計在建筑設計中舉足輕重,同時也是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建筑設計中節能理念的應用表現為以下兩方面:
(1)科學選擇清潔節能材料。通過提高建設材料的性能,可以直接影響建筑的節能指標。在綠色理念下,選擇原材料需要更加注重材料的清潔性及其實際應用能力。
(2)加大建筑設計中可再生資源的應用力度。建筑項目建設完成需要很多能源,想要實現能源的節約,可以在建筑設計中應用可再生能源。所以,在綠色理念下,建筑施工需要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以本地環境和氣候條件為基礎,來確定能源方式,如建筑墻體材料可以使用新型能源,還有建筑填充材料可以使用加氣混凝土,這樣能夠提高房屋建筑的保溫性。另外,在屋頂安裝太陽能,利用太陽能為房屋內部提供電力,這樣能夠降低建筑物熱能和電能的損耗[7]。
對于房屋建筑設施來說,景觀設計也是綠色建筑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環境起著優化的作用。而且,建筑設計中還包括景觀設計,通過合理的景觀設計,有利于達成建筑工程的節能建設,實現兩者的有效統一,具體是實現景觀種植設計與自然環境發展的和諧。
例如,對小區內部進行自然景觀設計時,要科學分析本地的自然景觀情況,如道路性質決定著綠化的方式,所以需要首先明確道路性質,然后根據其確定綠化方式。行人道路兩側可以種植樹木,為行人提供樹蔭,但是機動車道路兩側不一定非要種植樹木,通過科學合理的景觀規劃,塑造立體、科學的綠色空間,提升建筑項目內部的綠化面積,改善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8]。
房屋建筑總平面圖設計中要關注綠化面積的覆蓋,尤其是在施工過程中關注人工水體設計,可以有效提高污水循環系統的實用性。通過雨水收集系統,將回收的廢水二次處理,實現循環利用,使其成為綠化灌溉水。在建設施工過程中合理使用綠化設計,能夠有效地實現建筑景觀優化,對于植物要選擇有利于生態系統平衡的,同時還需要滿足當地的氣候、土壤及水文環境等等。例如,受風力困擾的區域設計建筑時,要使其有一定角度,并加大風能的利用,使風能轉換為電能,最終實現節約能源的目的。
①基于綠色建筑設計理念要求的房屋建筑要注重內部功能區域布局,充分考慮功能區域的健康舒適性、資源開發性和綜合利用性,即將相似功能的區域統一安排在一個大的空間中,實現建筑功能區域和整體建筑環境布局的協調,從而實現空調和通風系統能源的節約;②實施建筑布局要積極應用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并有效落實,對區域內的氣候條件、自然環境要了解掌握,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工程的發展能耗;③進行建筑空間布局,還要對本地的溫度、風向和經緯度信息進行考量,從而確定科學的建設思路,最終實現資源、能源的充分利用;④房屋建筑還需要和周圍的樹木相結合,實現其有效融合,這有利于減少房屋建筑物的熱能量符合,最終實現綠色節能設計;⑤設計建筑和室內環境遵循被動措施的原則。設計房屋的時候,需要實現內部空間布局的優化,以本地的氣候、地理條件為基礎,可確定房屋建筑物的朝向,利用自然通風和天然采光,實現內部結構的優化。除此之外,圍護結構還需要進行遮陽、保溫、隔熱等處理,從而減少建筑采暖、照明、空調等系統的負荷,使室內的舒適度提升。
綜上所述,綠色建筑設計是實現建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和理論基礎。整合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然后將其應用到建筑設計中,有著重要的價值,非常的有必要,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有效應用,有利于生態環境問題的改善,而且有利于資源的多次使用,從而有利于改善能源消耗問題。
設計師應在充分了解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同時,嚴格遵守其設計過程,只有思想上重視,才會付諸行動,進行實際運用,進而更好地發揮其價值,旨在能夠使得房屋建筑工程的發展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發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