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順利 周艷豐
(中建八局第二建設有限公司裝飾公司 濟南 250014)
隨著國內生產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室內設計的需求不僅是滿足物質使用,更重要的是人們在室內設計成果中注重精神體驗,更加重視心理反應。因此,大眾對室內設計提出更高要求,形態構成在室內設計的運用中也提出更高要求。設計師需要更加注重大眾的需求,設計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合理運用點、線、面構造舒適的空間,熟悉并掌握色彩構成,在設計出具有美感的空間結構的同時,使設計具有人文氣息承載文化內涵。筆者具體分析室內設計中形態構成的發展趨勢,及形態構成在室內設計中的具體應用,分別闡述平面、立體及色彩構成,為形態構成在室內設計發展中諫言獻策。
形態構成學主要是通過研究藝術造型中的內在組織結構及其相關的內在關系,尋找藝術創作中偶然性中的必然成分。形態構成研究客觀形態的變化與組合的過程及其視覺特性,將客觀形態分解為不可再生的基本要素。構成的形態主要包括幾何形態,抽象形態和自然形態。主要包括平面、空間、色彩三大構成。一個是形態元素,第二個是功能元素,第三個是審美元素。形態元素是指形式的必要元素,是存在于環境中的任何形態現象:形式(由點、線、表面、體組成)、顏色、紋理和空間等。功能元素[1]是指形式中所包含的組織的功能,審美元素需要各種元素的綜合,才能實現完美的造型,形態學是形狀和模態形式的統一。形態構成理論起源于20世紀初,隨著時代的逐漸發展和成熟,分為純粹構成和目的構成。純粹構成以抽取形態自身的情感力量為主要設計理念,不考慮具體的實用性。目的構成則是將純粹構成理念法則應用于具體的設計,審美與實用相結合。形態構成不是毫無根據的設計,而是以客觀自然對象為基礎的內在提取。
室內設計最終是為滿足人們的物質使用與精神需求,隨著時代的發展,精神享受愈發突出。室內設計不僅要合理配置家具,處理空間尺寸[2]滿足人們在室內工作,休息的基本使用功能外,還要巧妙結合色彩構成,空間結構以達到物質實體與文化的統一滿足人們的精神體驗。創造出人們滿意的室內空間是室內設計的目標之一,因此室內設計需要根據當代人們的需求進行設計使環境更加舒適化、合理化。在室內空間的色彩,構成和裝飾紋樣等設計要素方面,設計者要結合心理學及其他相關學科使設計成果富有藝術感染力,影響人們的情感體驗,滿足人們物質需求及心理需求,使人們在保障物質使用的同時充分享受精神文化生活。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之一,可持續綠色發展是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目前的室內設計人員應使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及資源可持續利用等理念融入室內設計中來。室內設計要減少使用污染材料,在追求美的同時,將對自然環境的傷害降到最低。我國資源緊張,在室內設計中應注重節約建筑材料及可持續利用,如在設計室內空間時,巧妙設計窗戶朝向,增加室內采光,減少使用燈光照明節約能源。為減少裝飾材料的浪費,精確計量材料的使用長度及合理選擇材料材質,避免重復建設。室內設計需緊跟國家政策步伐,只有不違反國家政策才能長久發展。
室內設計要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實現現代化與民族化的統一。國潮文化逐漸崛起,室內設計也要緊跟時代潮流室內設計的發展趨勢[3]應是現代化與民族文化的深入融合。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現在的室內設計中卻少有挖掘,室內設計缺乏文化特色。室內設計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設計靈感才能找到設計的文化認同。若單一的強調設計的高效率與現代化,國內的室內設計也還在處于學習照搬國外設計成果的階段。近年來,有不少的設計作品著眼于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設計,其具備傳統文化韻味,空間處理精細巧妙,獲得良好的社會反響。
室內設計創新一直是行業內熱點話題。室內設計易盲目借鑒國外設計理念,追趕潮流,直接照搬或套用[4]已有的室內設計成果,忽視室內設計的適用性及蘊含的深層次精神內涵。室內設計創新和結構造型兩者協調統一,具有密切聯系。要實現兩者統一,需要設計人員熟悉掌握室內設計知識,在設計中達到藝術性與科技性結合。創新是發展的立足點,創新不能與傳統完全割裂,室內設計在繼承原有設計成果的基礎之上,開拓創新,因地制宜,結合時代特征與中國國情,使設計自成一派,開創新的設計結構形成獨具特色的室內設計風格。
目前,國內室內設計照搬已有設計成果現象嚴重。室內設計行業需要清晰的行業標準規范室內設計工作。加強對室內設計公司及單位的資質管理,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室內設計質量。企業需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的方針政策,提高裝飾水平,設計符合中華文化審美的產品,建設具有國家民族特色和緊跟時代潮流的裝修設計。建立室內設計評價標準及設計師資質評價標準與大眾聯動。加大懲處力度,對不符合安全標準的裝飾產品,追查相應公司責任,可采取降低設計師資質等級等措施。建立激勵制度,在行業內表現優異的設計師可獲得高級職稱稱號并給予相應的獎勵。激勵設計師設計出更加符合大眾審美要求的產品。
3.1.1 平面構成的發展歷程
早期室內設計中的[5]平面元素通常是指在空間表面上的平面圖形的創造和設計。它的主要功能是裝飾表面,起到一個簡單的裝飾效果。其中,表面設計主要包括:平面設計和特定視覺系統的設計。從原始社會開始,人們開始畫出生活場景和洞穴狩獵,當時,人們并沒有潛意識地裝飾墻壁,主要用于記錄生活場景。在奴隸社會中,圖形開始出現,并慢慢地過渡到裝飾領域,到奴隸社會圖形開始出現并像裝飾過渡。到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工業的發展現代主義風格成為主流,追求簡潔立體的裝飾風格,幾何出現學在設計中廣泛應用,空間缺乏意境。到后現代主義,空間設計中加入人文特征,體現精神審美,用裝飾手法體現設計語言,表達設計內涵,平面設計應用更加廣泛。
3.1.2 平面構成的實際應用
平面構成是美學與物理學、數學等學科的結合,以理性和邏輯推理將視覺元素在二次元平面上進行編排和組合。平面構成是理性和感性的產物。點、線、面組合成為室內結構,通過點、線、面的不同排置方式設計出不同的形狀,帶來美感的視覺沖擊。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平面構成廣泛應用于工業設計、建筑設計、視覺傳遞等領域。室內設計中也廣泛應用平面構成,色彩構成以及現代科技美學為基礎,并結合借鑒了現代心理學、光學、物理學等學科,給藝術領域帶來新的創作要素。墻界面是空間中面積最大的部分最能體現設計內容,平面設計運用墻體轉折,色彩設計可沖擊人們的視覺體驗。平面設計將圖形、色彩、文字等運用在設計中,設計人員通過對色彩等的不同組合使設計呈現不同的風格以及傳遞不同的情感。
3.2.1 色彩構成在室內設計中的作用
色彩在室內設計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營造不同風格及給人帶來不同情感體驗,在進行室內設計時善于運用色彩原理可建立起多層次的色彩結構,合理運用色彩調和與對比可加強視覺沖擊使作品畫面感更加突出。平面設計要將色彩、圖形和平面構成完美結合達到設計的最佳效果。色彩構成是室內設計的重要因素,色彩構成追求圖、文、色等設計元素的協調統一,將色彩個性化地運用于空間位置中結合色彩的對比和調和手法,不僅在視覺上帶來美的享受,也向大眾傳達設計理念。色彩是營造創意主題的主要要素,設計不能脫離客觀環境與具體需求,平面設計應跟隨時代潮流,以人為本,注重色彩在平面設計中的合理應用,注重線條、色彩、形態的統一。
3.2.2 色彩構成在室內設計中的具體運用
色彩作用于人的視覺器官,當人體接收到色彩信息時,大腦神經便傳遞神經遞質釋放信號,引起人們的心理反應。如冷色調可帶來冷靜理智的心理感受,使人心情平靜,而暖色調通常使人心情興奮,給人帶來溫暖的感情體驗。在室內設計中餐廳燈光采用暖色燈光,使人心情舒緩起到增加食欲的作用。色彩可調節空間感,強烈的暖色調和冷色調搭配,可在視覺上增加空間的面積或體積。如走廊側面墻體采用冷色調,頂部采用強烈的暖黃色可增加空間感,營造走廊狹長的視覺感受。色調是一種調和現象,是空間設計風格的基礎,設計師既要兼顧設計的軟硬裝飾,在塑造感官美感的同時也要追求大眾精神的需求。避免類似酒店現象,裝飾富麗堂皇卻給人拒之千里的心理體驗。
3.3.1 立體構成簡述
立體構成即三維構成。三維組合是基于點、線和面的,根據對稱性、顏色、紋理等內容,它用實體填充內部[6]空間,給人一種新的視覺感覺。它是空間藝術的典型代表。室內設計采用三維構成,有利于創造出獨特的個性和美麗的室內環境。立體構成以視覺體驗作為基礎,按立體學的原理將點、線、面以不同的形式變化組合來形成不同的空間形態,構造立體空間的動感和深入感。
3.3.2 立體構成的實際運用
立體構成運用自然形態賦予立體設計生命力。例如生長錯綜復雜的樹根,鳥類美麗的羽毛等。抽象自然形態,運用立體構造的方法挖掘自然的表現力,給人帶來美感體驗。立體構造多運用漸變交錯等方法或者扭轉形體,使原本靜態的構造呈現動態的美感,給人視覺沖擊使設計更具吸引力。立體構造在空間上給人安全感,設計師注重塑造立體構造的量感。設計師要熟悉各種建筑材料的特質,善于分析材質的輕重與大小,運用良好的設計體現設計的本質。立體設計可創造空間的深入感,設計師運用交錯漸進的方式營造擴大深入的感覺,在此基礎上結合材料的材質,光澤和顏色組合等,加大空間的立體效果。注重肌理的觸感也是室內設計的重要因素,設計師要借助不同材質的觸感,增加大眾的肌理體驗。立體構成的構圖要素要均衡,整體布局要穩定突出整體的美感和韻律。
綜上所述,形態構成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非常的廣泛。實現大眾物質使用需求與精神體驗統一的設計才是成功的設計。室內設計需要承前啟后,大膽創新,尋找新的構造方法,探索新的設計思路,才能改變目前國內室內設計現狀。室內設計需要緊跟國家政策與時代潮流以人為本,探究設計的可行性,使空間室內設計達到更高品質,創造出合理的生活環境。文章對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與空間中的色彩運用進行分析在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室內設計發展諫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