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華英,宋東偉,房靜,趙晶
(天津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天津 300462)
職業教育肩負著 “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 的重要職責[1],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服務區域產業發展的能力在本質上反映了高職院校專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專業社團作為彌補人才培養框架體系靈活性不足的一種重要形式,既是專業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是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培養工匠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2]。 充分發揮世界技能大賽的引領作用,成立化學實驗室技術社團,將化學實驗室技術競賽訓練方式日常化[3],是提升高職藥品檢測專業群人才培養質量的一項有效舉措。
情境學習理論于20 世紀80 年代在美國興起, 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教育人類學家萊夫和溫格。 情境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抽象的,而是基于社會情境的人類實踐行動, 是個體與環境、個體與個體交互作用過程中建構的一種交互狀態[4],在這個互交情境中,學習者應進入真實的現場,從邊緣開始不斷推進,逐步深入,得以掌握核心要領,在實踐中發揮主觀能動性[5]。 萊夫和溫格提出了情境學習理論的三個核心概念。
萊夫和溫格認為:知識不是在個體的頭腦中形成的,而是發生在社會性學習框架中,這一框架就是 “實踐共同體”。 實踐共同體不是簡單地把許多人組合起來為同一個任務而共同工作,而是要與社會聯系——要通過共同體的參與在社會中給學習者一個合法的角色(活動中具有真實意義的身份)或真實的任務[4~6]。 “實踐共同體” 主要包含三個要素:共同的事業、相互的介入、共享的技藝庫[7]。
學習的本質是在 “參與” 實踐的過程中改變理解的方式,換句話說,“參與” 就是獲得知識和技能提升的一個最關鍵的環節。 “合法的邊緣性參與” 是情境學習理論對學習的本質進行的獨特描述,是被 “共同體” 認可接納的新手帶著興趣進入“共同體”, 從參與邊緣活動開始逐步向心深入,在實踐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最終掌握核心技能與要領的一種學習方式。
“認知學徒制” 可理解為學習者通過參與專家(熟手/師傅)實踐共同體的活動和社會交互,進行某一領域的學習,最終獲得專家(熟手/師傅)實踐所需的思維方式、問題求解和處理復雜任務的能力[8]。 在認知學徒制中,概念知識和實踐技能是學習者在參與具有協作性、互動性、真實性的社會任務過程中獲取的。
藥品檢測專業群的化學實驗室技術社團以“服務教學、提升技能” 為宗旨,開展化學藥生產、合成和質量檢測的交流學習。
社團活動主要對象以學生為主,包含1~3 名指導教師,主要的活動包括:1)營造 “社員素質拓展陣地”,開展日常技能訓練;2)以賽促學,配合專業群發展開展常規專業相關性比賽;3)邀請本校老師開展各種緊扣化學實驗室技術的學術性交流和講座;4)每屆納新后,社員內部以老帶新,開展針對新會員的專業技能培訓系列活動;5)不定時開展專業相關的公益性質活動。
另外,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背景下,為服務區域制藥企業員工發展,專業群定期組織開展企業職工專業技能大賽,社團成員需協助教師準備比賽場地、配套儀器和配制比賽試劑等,參與到競賽準備事項中。
目前已經開展的基礎操作項目主要有:1)有機化合物實驗室合成基礎操作;2) 化學滴定分析玻璃儀器的基礎操作;3)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分析基礎操作;4)折光儀使用基礎操作等。
已經開展的專項實驗項目主要有:1)乙酸乙酯的合成和提純;2)EDTA 標準滴定溶液的標定;3)高錳酸鉀標準溶液的標定;4)樣品中鐵含量的測定等。
通過社團活動,應具備的個人能力參考世賽化學實驗室技術賽項的能力要求進行考核,主要包括[3]:1)具備溝通技能,能與他人協同合作,能讀懂相關技術文件的內容和要求等;2)在社團中能保證個人健康安全、維持實驗室衛生,保障儀器設備安全等;3)能按照要求完成社團任務,包括準備試驗、校準儀器、取樣稱量、合成、分析檢測等;4)能實事求是進行數據記錄與處理,書寫實驗報告等;5)能通過對比判斷出實驗數據是否符合標準等;6)能配合指導老師定期對實驗儀器設備進行維護保養。
在化學實驗室技術社團的建設實踐中,應充分參考世界技能大賽化學實驗室技術項目比賽環境,包括:儀器設備規格、藥品試劑要求、比賽內容、項目結構和操作標準等,并對接專業教學標準,對接醫藥行業企業先進技術,把真實的工作環境、工作任務和要求融入社團基地和社團活動中。
真實的社會情境不僅僅體現在真實充分的硬件、環境等方面,還應重視專家型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支持,在化學實驗室技術項目社團中應配備至少一個專家(熟手/師傅),即創設一個學習者所在的人文情境。 社團建設之初,社團的專業指導教師可擔任專家這一角色,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中, 教師需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指導能力,定期到醫藥企業參與生產檢驗一線的工作學習,熟悉并掌握當前行業先進技術、新技能、新方向,積極參加國內外培訓,將實際工作、學習經驗和技能訓練項目結合起來。 除了校內指導教師,也可積極吸引企業一線工作人員共同參與到社團實踐中,使社團實踐情境更加貼近崗位真實情境。
“實踐共同體” 概念啟發我們不僅要關注專業社團情境、“共同的技藝庫” 的創設,還應去關注社團成員(新手和熟手)之間 “相互的介入” 方式,以探索學生專業技能提升的機制和改進策略。
世界技能大賽化學實驗室技術項目對選手的知識儲備、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水平做了全面的、細化的要求,其中包括對文件、環境和實踐等的分析、解讀和評估能力[3]。 在化學實驗室技術社團活動中創造實踐共同體之間“相互的介入” 機會,以培養學生信息獲取和處理的能力,是提升學生的邏輯水平和分析解讀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實踐共同體中,有兩種身份:新手和專家(熟手/師傅);相對應的,有兩種參與實踐的方式:“合法的邊緣性參與” 和 “充分參與”。 化學實驗技術技能訓練是社團內循環往復的活動,社團每年納新,“實踐共同體” 中的 “熟手” 也總是在不斷變化,而 “新手” 加入社團這個實踐共同體后,通過與其他老成員(熟手)的交流逐漸了解訓練概況,進而參與到試劑準備服務、儀器維護和清洗等邊緣性服務,逐步深入參與核心技能實踐訓練。 在社團中應鼓勵新社員不斷地通過 “邊緣性參與”,逐步向心運動,完成從 “新手” 到 “熟手” 的轉變,完成 “邊緣性參與” 到 “充分參與” 的成長。 在下一屆新成員加入社團時,再以 “熟手” 的身份帶領新手,新手和專家(熟手/師傅)的地位得以不斷變化和循環[9]。 這種在真實的社會情境中由 “熟手” 引領“新手” 逐步建構知識技能的認知學徒制成為社團中新手學習的重要形式,也是培養能力的重要路徑。
綜上,為更好地服務專業群教學,提高發展型、創新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在專業社團建設中,專業群應當積極促成與相關企業的合作, 共同建立規范化的社團運行機制,創建真正適用于未來職場的社團環境。 指導教師應變革教育理念,充分理解情境學習理論強調的學習本質,學習是在未來職場實際應用的真實情境中,通過 “共同體” 之間的社會性協作與互動開展,應把社團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學生也應明確對自己角色的認識,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容器,而是實踐的主動參與者、知識的主動獲取者,學習是在資源共享基礎之上實踐共同體中社員之間、社員與環境之間交互、對話、溝通的過程。
另外,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水平,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基礎、思維方式、經驗水平,考慮學生面對新的情境能否進行信息加工、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心理素質,以及能否反思 “技能成因” 的合理性、可操作性與必要性[10]。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點,發掘和用好學生專業技能特長,為在社團活動中更好地開展認知學徒制發揮學生自身價值,更好地激發社團成員的內驅力,鼓勵學生創新社團活動, 提高參與社團活動的興趣,形成積極思考的社團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