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志
(中國甘肅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50)
現澆混凝土技術以其強度高、整體性強等獨特優勢在建筑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另外,如果建筑物各層的樓梯踏步數量相同,模板可以實現通用,一旦施工過程中出現樓梯需要維修的情況,就可以直接使用同類樓梯,實現樓梯之間的周轉替換,節省了維修費用,降低施工成本[1]。本研究通過具體工程案例,介紹了樓梯模板及支撐體系,并對工程施工進行了總結,通過對現澆混凝土樓梯模板支撐進行一系列的改進可以提升樓梯質量,將一種可調樓梯模板及其支撐系統用作安全通道,滿足施工安全要求,顯著提高樓梯施工的安全性、樓梯的施工質量、施工效率,并可節約材料。
本工程為新校區建設項目(二期)10#文體中心、11#圖書館及地下室工程,總建筑面積:58 245.29 m2。10#文體活動中心±0.000 相當于標高,相當于1985 國家高程90.900,地上5 層,地上總建筑高度23.9 m(其中一層層高5.1 m,二至四層層高4.5 m,室內外高差0.8 m)。地下一層,結構層高4.5 m。建筑基底面積為7 253.27 m2,總建筑面積為28 662.25 m2, 其中含地上建筑面積為19 795.16 m2,地下室建筑面積(文體活動中心部分)8 867.09 m2。本地下工程為一層地下室,結構層高4.5 m,跨度最大約13 m,部分頂板梁施工荷載超過20 KN/m,最大達32.04 KN/m。主體結構網球場上空1-9~1-15/1-F~1-P 軸梁板結構架體支撐高度到10.2 m,其中(YKL2)預應力梁尺寸為600×1800 施工荷載達到38.007 KN/m。主體結構2-A~2-B/2-4~2-14 軸四層梁板結構架體支撐高度到15.30 m,需進行專家論證。
2.1.1 模板拼裝
模板應當依照模板圖的要求組合為整體,且將模板的誤差管控在規范準許的區間,模板組裝之后需要逐一進行查看,了解其背楞和模板設計一致與否,模板的編碼和所使用的位置對應與否[2]。主、次背楞及支撐布置見圖1。
2.1.2 模板的基準定位工作
(1) 先是對建筑墻軸線亦或邊柱進行引測,之后將此軸線作為端點,標記所有的軸線,且依據施工圖和軸線將模板的外端控制線、邊緣線、內線以墨線標注。
(2) 標高測量,借助水準儀把建筑物橫向標高依據現實情況,引測至模板的裝設部位。
(3) 架體立桿的底部應通長設置2000×200×50 通長硬木墊板。
2.2.1 模板支架根基
(1) 支架的支承面如果是地面,場地規整,水排放通暢,地表不產生下陷問題。地基的負載力依照JGJ162-2008 的標準實施核算。
(2) 如果支架的支承面為屋面亦或樓面,應當達到下述標準:進行高大模板支架或者普通模板支架安裝的,支承面下部增添支頂,依據現實的負載對此支承面實施架構核算,以明確真實需支頂的數量,然而最少支頂層是一層[3]。
2.2.2 基礎及地下工程模板
(1) 地下模板支設時應當先查看土壁的穩固狀況,如果存在開裂或者塌方征兆,在采用安全防護舉措后,才能夠進行人工施工。在深度達到2 m以上時,作業人員應當借助扶梯進行移動。
(2) 距離基坑頂部1 m范圍內不可放置模板。往基坑中運輸材料應當運用溜槽、起重機,或者借助繩索;基坑中的模板不可豎向放置于基坑側壁上。
(3) 斜支撐和側面模板所形成的角度應當為45°及以上,支設在土壁位置的斜支撐應當添加墊板,處于底端的對角楔木應當和斜支撐連接牢固。高大長脖基礎如果使用分層的支設方式,上部模板和下部模板應當在校準且支撐牢固后,再進行上層模板裝設作業。
(4) 在存在斜支撐的部位,應當在兩端模板之間運用水平撐連為總體。
2.2.3 樓梯模板
樓梯模板支撐圖見圖2。
梯模作業之前,依據現實斜度進行放樣,首先進行基礎模板和平臺梁的安裝,之后進行外幫側板的安裝。外幫側板安裝時先在內部彈出厚度線,標記踏步側板具體地點線,將用來固定踏步側板的檔木釘上,然后進行側板的安裝,梯高度應當勻稱,應當高度關注最上面一步和最下面一步的高度,同時不可忽視樓地面粉刷的具體厚度。
2.2.4 梁、板模板
(1) 每一個跨度不小于4 m 的梁都要進行0.2%的起拱,避免撓度超標,梁模板上端應當以鎖口桿進行鎖緊,避免上口形狀發生變化。
(2) 梁模板安裝自梁兩側向中心位置,嵌木設計在梁中間位置,清掃口設立在梁的端點位置。
(3) 梁高不小于300 的梁側模板底下的壓條不可運用九合板,以方型木將鋼管進行固定;梁的高度不足300 的梁如果以模板進行壓條,抗剪性能一定要達到有關標準,砼澆注期間不可出現毀壞。
2.3.1 橫桿、立桿的連接
(1) 橫桿的接長:每一個支架的封頂桿、封頂桿下部H 位置的橫桿、風險區HD范疇內的橫桿都使用搭接接長,不可采用對接方式;臨近兩根橫桿的接頭不可處于相同的la或者相同的lb中[4]。
(2) 剪刀撐運用搭接的方式進行扣接。
(3) 立桿應當使用對接的方式實現接長,臨近2根立桿的接頭不能在相同的步高范圍。
(4) 橫向與豎向全部的掃地桿、封頂桿都和立桿相連接,不可以橫向桿互相扣接的方式取代橫桿和立桿的相連。
2.3.2 鋼管的規格及立桿與支撐樓面板間距
使用鋼管的規格是48.3×3.6 mm,壁厚度不可低于3.2 mm。屋面板的立桿與支撐樓面板,間隔距離應當和支撐梁的立桿順著梁長度方向的間隔距離為倍數。
2.3.3 截面高度在1 m及以上的梁的支承(1) 支承立桿最低為兩排。
(2) 承托梁底部模板的橫桿和立桿應當使用雙扣件進行連接。
(3) 梁底部橫桿抗彎和梁底部橫桿和立桿相連的扣件抗移動性能應當依照有關要求單獨核算。
(4) 截面高度不低于1.2 m的梁,應當以立桿或者立桿端部的能夠調節的頂托承擔重力,且應當在底部模板兩端支撐梁的立桿位置,順著梁長度方向全高全長分別設立1 道縱向剪刀撐。
2.3.4 調節底座、頂托長度、支架高度及搭設間距
(1) 調節底座、頂托伸出長度達到規范(能夠調節底座伸出長度應當在30 cm以內;調節的頂托伸出長度應當在20 cm以內)。
(2) 若支架高度比在1 以上,應當恰當增多外連設施的數量。若支架高度比超過1.5,應當采用增多外連設施數目亦或擴展外聯設施設定范圍、增大支架寬度大小等方式,或者采用其他構造手段。
(3) 運送混凝土的泵管不可和支架相連。
(4) 搭設間距控制:本工程一般模板支架步距h=1.5 m,立桿間距la=0.9 m,lb=0.9 m。
2.3.5 剪刀撐機制的設立
高大模板支架剪刀撐設立標準,見圖3。
(1) 掃地桿和封頂桿應當配備橫向剪刀撐,平面設定。
(2) 支架內設立橫向豎直剪刀撐和豎向豎直剪刀撐,順著支架豎直方向最多間隔4 m 設置一道,順著支架水平方向最多間隔4 m設置一道。所有的豎直剪刀撐都應當是全高全長設置。
(3) 支架內配備橫向剪刀撐,部位是:由風險區加密的處于最下端的橫向剪刀撐朝下最多間隔5.5 m設置一道。各道橫向剪刀撐都采用平面設置方式。
(4) 風險區加密橫向剪刀撐的方法,H 不大于10 m。封頂桿部位設置一道,下面再設置一道,間隔距離是h,也就是支架頂端設立兩道增密的橫向剪刀撐。
(5) H 在10 m以上。封頂桿部位設置一道,下面再設置兩道,間隔距離是h,也就是支架頂端設立三道增密的橫向剪刀撐[5]。
(6) 超重梁的兩端全高持續設立縱向剪刀撐。
(7) 截面高度不低于1.2 m的梁,順著梁的長度方向全高全長分別設立1 道豎向剪刀撐。
2.3.6 外連接設施
(1) 高大模板支設標準:抱柱設施。在能夠和支架相連的結構柱上設立:a. 高大模板支架貼著梁底部設立一道;b.在風險較高區HD范疇內順著柱的高度,所有步的橫桿都要進行抱柱;c.在風險區HD范疇之外順著柱的高度,各樓層最少設置一道。樓層在4 m以上的,依照每間隔4 m的標準設置一道。
(2) 連墻設施。在能夠和支架相連的混凝土墻上設定(不可在砌體墻上設立):a.縱向方向,在橫向剪刀撐地點設立;b.橫向方向,連結點間隔距離與縱向剪刀撐間隔距離S 相同,應當把豎向剪刀撐平面中的一條橫向桿伸出與連墻設施相連;c. 高大模板區域與非高大模板區域連接:非高支模區域掃地桿、水平桿、掃天桿、及剪刀撐均向非高支模區域延伸,并采用搭接連接,見圖4。
①依據采用試驗的方法所確定的砼配合比,安排專門的工作者在拌合站加以監測。②梁板、柱、墻分別進行澆灌,縱向架構達到特定強度后才能夠當做模板支設的制約端。③高支模位置的柱混凝土級別是C35/C30,梁板砼強度級別與混凝土相同,都使用商品砼。高支模位置梁板砼澆灌推動:高支模位置屋面梁板砼澆灌過程中,需自梁板兩側朝著中心位置推進澆灌。不可從梁板的一側向另外一側推進澆灌,采用這種方式較易導致支模架位置的移動,容易誘發安全事件。
模板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規定見表1。

表1 混凝土強度規定
拆模過程中,如果作業地點超過2 m,可設立穩定的立足點,且采用科學的保護舉措。模板拆除的次序是先支設的后拆除,后支設的先拆除,同時遵照由上至下的準則。針對體積較大、高度較高的模板拆下之前需要出示混凝土強度檢測結果,強度為百分之百后才能夠將模板拆掉。
基于此,樓梯模板支撐結構的安裝既可以單獨安裝,也可以通過現場靈活調整臺階寬、高等方式進行安裝,這種安裝方式具有調整方便,操作靈活,安全性好的特點,可進一步提升樓梯的使用質量。此外,混凝土現澆樓梯模板支撐改進期間整體施工時間較少,在改進工藝施工期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施工人員的需要,有效降低樓梯施工期間對于木材結構的消耗,而對于整體工程的設計包括綠色環保的特質,由此所構成的樓梯結構,能夠滿足樓梯的使用要求,促使樓梯模板支撐結構的經濟效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