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吉星,凌 潤,孫 巧△,袁玲燕,程淑群,田 渝,吳小花,曾德唯
(1.重慶市南岸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重慶 400000;2.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重慶 400016)
職業病是指在進行職業活動時,因接觸生產性粉塵、放射性因素及有毒有害因素而導致的各種疾病,如塵肺病、振動性白指及各種癌癥[1]。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估計,全世界每天約有7 500名工人因工作而死亡,其中,6 500人死于與工作相關的疾病,1 000人死于職業事故,每天有近100萬人在工作上受到傷害。每年約有3.37億工人正在遭受職業危害,約有230萬工人死于職業事故和疾病[2]。歐盟國家每年有8 000人死于事故和職業病,已累計有1 000萬人是職業事故的受害者。接觸職業致癌物是全世界造成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每年約66.6萬人因工作接觸職業致癌物而患有癌癥[3]。2010—2018年我國累計報告10類職業病新發病例251 754例,其中,塵肺所占比例最高(88.71%),其次為職業性化學中毒(5.35%)和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2.73%)[4]。全球的職業病防治形勢極為嚴峻,中國職業病防治工作也面臨巨大挑戰。為保護勞動者身心健康,改善勞動者的生產環境和勞動條件,貫徹落實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有關要求,本調查收集2019年南岸區重點企業的職業病危害申報信息及職業健康檢查資料分析重慶市南岸區目前職業病危害現狀,為進一步加強職業病防治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和科學依據。
1.1資料來源 2019年重慶市南岸區職業病危害申報信息和職業健康檢查數據來源于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重慶市備案的12家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監測時間為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1.2方法 根據《2020年重慶市職業病危害現狀調查工作方案》,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通過第四次經濟普查獲得企業名單,剔除南岸區內已經明確關閉的企業,向仍在正常運行的10人以上企業共發放524份調查表,收回有效調查表524份,資料回收率為100%。收集的監測數據導入Excel2010電子表格,建立數據庫,對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
1.3分類指標 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按照《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2015年版)》[5]列出的粉塵、化學毒物、物理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其他因素6大類因素分類;企業規模根據國家統計局關于印發《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2017)》的通知,分為大、中、小和微型企業;行業分類依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6]分為97類;職業健康監護按照《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GBZ188-2014)》[7]規定項目進行體檢。
2.1職業病危害因素分布情況 2019年南岸區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企業共511家,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企業140家,占企業總數的26.72%;開展職業衛生培訓企業134家,占企業總數的25.57%,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率及培訓率都普遍較低。見表1。

表1 2019年重慶市南岸區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及培訓情況
調查的511家中,總從業人數31 043人,接觸職業病危害人數10 974人,占總從業人數的35.35%。接害企業主要以制造業為主,共497家(94.29%),其中金屬制品業57家,占制造業總數的11.47%,接害人數1 405人,占制造業接害總人數的12.80%;接害企業以微型企業(308家,占58.77%)和小型企業(184家,占35.11%)為主,接害人數分別為1 636人(14.91%)和4 877人(44.44%)。南岸區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共3大類,包括粉塵、化學毒物及物理因素。其中存在粉塵危害的企業429家,占企業總數的83.95%,接害人數4 530人,占接害總人數的41.28%;存在毒物危害企業362家,占企業總數的70.84%,接害人數4 488人,占接害總人數的40.90%;存在物理因素(噪聲和其他物理因素)危害企業490家,占企業總數的95.89%,接害人數10 023人,占接害總人數的91.33%。粉塵危害主要為電焊煙塵、矽塵和棉塵;化學毒物危害主要為苯及其苯系物;物理因素的主要類型為噪聲、高溫和紫外線。見表2。

表2 2019年重慶市南岸區職業病危害因素分布情況
2.2職業病職業健康檢查 調查統計獲知,截至2019年12月31日,南岸區對149家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企業開展職業健康檢查,南岸區應參加職業健康檢查的在崗勞動者為10 974人,實際接受檢查共4 983人,占接害總人數45.41%;職業健康檢查以微型企業(59.00%)和小型企業(36.00%)為主,職業健康檢查共檢出98人存在異常指標,主要分布于通用設備制造業(17.82%)和家具制造業(13.16%),噪聲危害導致的指標異常人數達94人,占95.91%,其中家具制造業檢出指標異常37人,異常檢出率為13.16%;汽車制造業檢出指標異常17人,異常檢出率為8.33%。
南岸區開展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的企業有157家,占企業總數的29.96%;檢測作業點2 995個,檢測合格2 681個,合格率為89.52%,超標率為10.48%。南岸區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為電焊煙塵、矽塵、棉塵、谷物粉塵、鋁塵、聚乙烯粉塵、鐵及其化合物粉塵、其他粉塵;焊接等工藝過程產生的錳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刷漆、噴涂等工藝過程產生的苯及其苯系物及酯類、乙烷類、酮類、醛類,以及噪聲、高溫、紫外線等。具體見表3。

表3 2019年重慶市南岸區職業健康檢查情況
ILO和WHO估計,全球5%~7%的死亡可歸因于職業傷害和與職業相關的疾病[8-9]。PEGA等[10]估計,2012年全球每年有230萬例死亡與職業有關,其中200萬例死于職業病。而在這些死亡病例中,癌癥是最主要的病因(32%),大約有66萬人死亡[3]。隨后依次是與工作有關的循環系統疾病(23%)、職業事故(18%)及傳染病(17%)[11],在發展中國家和快速工業化國家中職業事故和傳染病導致死亡的情況較為普遍。
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人數較多,重慶市是中國的重工業城市,南岸區作為重慶市的中心城市,地處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擁有豐富的煤礦、鐵礦、石灰巖等礦產資源,以制造業為主,煤炭、機械、冶金是南岸區的主要行業,這些行業產生的粉塵、噪聲等職業危害十分突出。南岸區以私營企業為主,占84.35%;此外,南岸區的企業規模以小型企業為主,說明南岸區的工業發展還處在比較初級的階段,未達到統一管理、共同發展的階段。南岸區參與調查的524家企業中,511家存在職業危害因素暴露,占97.52%,接觸有毒有害因素的人數達10 974人,而進行粉塵、苯和噪聲檢查人次數只有4 983人次(45.41%),開展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的企業僅有140家,占27.4%,進行職業病危害項目培訓的企業數134家,占總企業數的26.22%,存在高暴露、低管理的風險。
企業是職業病防治的主體,南岸區企業的職業病防治意識薄弱,需加強衛生工作者對企業管理者和勞動者的培訓,對企業采取多形式、全方位的宣傳,提高企業負責人的職業病防治意識和保護勞動者的身心健康責任意識,加強勞動者關于職業病的自我防護意識[12]。
職業性噪聲聾是南岸區職業病關注的首位,511家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企業中有95.89%的企業存在噪聲危害,接害人數達9 925人,占總從業人數的90.44%,覆蓋了大部分接觸職業有害因素的勞動者。此外,98人指標異常者中,94人存在噪聲指標異常。噪聲危害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職業危害之一,超過50 dB就會影響睡眠和休息,正常生理功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70 dB以上干擾談話,造成心煩意亂,精神不集中,影響工作效率,甚至發生事故;長期工作或生活在85 dB以上的噪聲環境內,會嚴重影響聽力和導致耳鳴,甚至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13]。
南岸區存在粉塵危害的企業429家,占83.95%(429/511),接害人數4 530人,占總從業人數的41.28%,南岸區擁有豐富的煤礦、鐵礦資源,行業相對集中,以制造業為主,在高暴露的采礦、紡織和農業部門由于暴露于蒸汽、氣體、粉塵或煙霧,易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4];接觸高水平的電焊煙塵和矽塵等易導致塵肺病,塵肺病和COPD是南岸區接觸粉塵造成的主要職業病,但南岸區已無煤礦、鐵礦開采企業,接觸概率和時間有限,發病風險低,2019年南岸區唯一一例異常指標來自于汽車制造業。
南岸區的大部分行業都接觸苯及苯系物等化學毒物,職業性慢性苯中毒是南岸區重點職業病報告的病種,南岸區存在苯及苯系物危害企業362家,占總企業數的70.84%,接害人數1 017人,占總從業人數的9.26%,南岸區的苯危害主要存在于一些金屬、機械、設備制造業等的刷漆、噴涂等工藝過程中,可通過空氣、皮膚等暴露途徑進入人體,對眼睛、皮膚和呼吸道產生刺激,如不能有效防護,則容易引起頭痛、神經問題和生殖并發癥,甚至癌癥[15-18]。
綜上所述,噪聲、粉塵和苯及苯系物是南岸區需要重點關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職業性噪聲聾、塵肺病、矽肺、慢性苯中毒等是重點關注的職業病,制造業和微型企業是需要重點關注的行業和企業。此外,低體檢率、低申報率和低培訓率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引導,制定相關政策,引領企業向規范化、規?;l展,共同防治職業病危害;嚴格執行《職業病防治法》,加強市場監管,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職業病的發生,為勞動者創造安全良好的生存環境和勞動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