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歲的女孩泡泡,是上海閔行區一個封控小區里的“團長”,也是這個城市里萬千進行居民自救、義務團購生活必需品的志愿者之一。
從2022年4月8日一次無意中組織的團購酒精開始,其后7天,她給水清一村的1500戶居民累計團購超過20次。她的講述如同一滴水,折射出了一個老齡化小區內上海普通民眾的素質與溫情,展現了大家正在攜手努力走出困境的過程。以下是泡泡的自述。
上海發生疫情后,3月14日我就向社區提交了志愿者申請。當時我們小區是半封閉狀態,身邊人勸我不要去做志愿者,風險太大了。我說:做英雄的機會不是一直有的。我自己學醫,后來工作脫離了臨床,心里一直覺得愧疚,所以想做一點事。我是水清一村的租戶,這個小區一共1500來戶,110多棟樓,因為3月31日出現了一個陽性病例,比閔行區集體封控時間還早一天。
封小區的第一天,我就在家門口貼上了一張紙,上面寫“本人學醫、物資充裕、有事敲門”。
第三天,我做了咖喱,用一次性的碗碟盛著,保鮮膜包好,給我們這棟樓全都送了一遍。這一送,我才發現原來身邊有這么多老人,11戶居民,只有三四戶是年輕人。
后來我做團長,真的只是因為一瓶酒精。
4月8日那天做核酸,大家都下樓了,樓里的老人看到我做完核酸拿了一瓶酒精上去,都問我酒精哪里來的,我說在小區的群里接龍買的。他們哪知道接龍,這些老人連美團、京東、叮咚買菜這些App都不知道。
老人們叫我給他們帶瓶酒精。我就去問那一次酒精團的團長,什么時候會開新的團購,得到的答復是不會開了,因為上一次錢沒有收齊。
但老人家托付了我,我就想自己團一次。所以最開始我只是想服務我這棟樓。我要來了商家的聯系方式,統計到我們樓需要14瓶酒精。可是一箱酒精有30瓶,我就把剩下的16瓶放到了全小區的團購群里接龍售賣,沒想到一下子就超量了。那一次我購買了兩箱,親自在小區里一個個派發。
當時我沒想過要做團長,而是正在做小區志愿者的工作。
居委會當時派給我的任務是分發快遞。封控以前我是個精致的“豬豬女孩”,指甲很長,但現在10個指甲只剩3個,斷了7個,通通都斷在肉里面。
正式做團長,是因為我們小區的志愿者Leo找到我,說居委會希望我給水清一村和隔壁雅致公寓的居民團購一次蔬菜,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那一次團購非常成功——套餐包含2斤蘑菇、10顆雞蛋、4斤綠葉菜。官方寫的是一共80元,我跟對方還價還到75元。他的菜是當天上午新摘的,中午就給我們小區送來了,特別新鮮。那一次團了745份蔬菜,收到反饋只有一個套餐里面的一棵菜是壞的。那一次團購是我最成功、最驕傲的一次。
那一次買菜,我擔心樓里的老人們不會用手機,就沒有在群里接龍,而是請樓長們去幫忙統計各樓對蔬菜的需求,最后團購到的745份蔬菜中,有許多老人是用現金付的錢。
7天的團長工作,我的微信好友從1000出頭到現在2400個,新建了各種團購群。一天加一兩百個好友,許多人來找我幫忙,說自己家里有什么樣的需求。
我在群里認識的另外4個團長都是女孩,有90后,也有95后。我們5個團長,經常晚上花一小時的時間來打電話,有時候會互訴衷腸,有時候會互相抱怨,發泄白天的負面情緒,比如,極少數人拿了東西不付錢,有人按了門鈴不下來拿東西,有人在群里態度很差……積累起來的負能量,我們彼此之間消化一下。而每一次打電話的最后,我們都要交換一下彼此手上拿到的最好的資源,一些供應、物流的信息。
其實,疫情之前我們的鄰里關系都是比較淡漠的。但這一次封控,我變得很煽情,每一次發東西都會跟居民說一句“加油哦”!我在群里也經常跟大家說一些甜蜜的話,比如“我愛你們”之類的。我希望大家看到這些會開心。
還有一次豬肉團購。過了晚上12點供應商才把豬肉送到。那么多肉,當天晚上不發到大家手上,我怕壞了,就在群里說:“大家晚上千萬不要睡,要等我,表情包給我刷起來!”
那天晚上發豬肉發到凌晨兩點半,夜晚溫差大,我只穿了短袖短褲,全靠藍色隔離服保暖。但我還是跟每一個領豬肉的人說:“謝謝你,對不起,這么晚打擾你們。早點休息,晚安,要加油。”
當然,我也哭過。有一次是那天特別忙,凌晨3點我還沒有統計完當天的團購數目,但我真的好困好累。我一邊覺得不行,想著一定要統計完,明天給供應商,好讓他們盡快發貨;一邊又覺得受不了了,明天早上6點還要起床接貨,我好累。于是我就一個人邊哭邊統計,凌晨4點給供應商打了款。
還有一次是因為我們團購了一批牛奶,臨發貨之前,牛奶的倉庫突然有陽性發不了。我趕緊找到一個現貨補上,再發起了一個新團購,還沒來得及退錢。結果一個老人搞不清楚,以為我在騙錢,就在群里罵,還說要打消費者熱線投訴我。
一開始,我覺得老人不懂也正常,退錢就好了。但是退錢時忍不住想起來,又覺得委屈,我便哭了。
過程中,找供應商是最麻煩的。我一般都是先在官方平臺找供應商,然后一個一個聯系比價。因為我以前不做飯,所以團購砍價之前,我都要給我媽打電話,問她:這個菜這個價格算貴嗎?我媽說不貴,我才接受。比完價之后,產品我也要審,再看對方的所有資質證件。所以我團購的東西都還不錯。
要說遺憾也有。我心里最大的一個遺憾,就是時不時接到的那些小眾但必須的需求,我沒能力滿足。這些需求大多是和女性、孩子相關。我們小區有剛生產的媽媽,有媽媽想要買奶粉、尿不濕,有些女孩想要衛生巾,但是這些東西都團不來,因為需求量相比還是少。其實我理解物流漲價的原因,因為上海帶星,外地貨車進來了就回不去,甚至司機可能被封在車里。
7天來,我給大家團了許多東西,政府也有發物資,根據群里的反饋,基礎物資應該是充足的。我這個團長也是時候該休息一下了。4月14日晚上,我就在朋友圈發了“離職信”,落款是:不管你們愛不愛、我都愛你們的泡泡團長。群里有很多人感激我,表揚我。有人給我發了很長的私信,跟我說了很感動的話。
除了做團長,我還在居委會幫助居民配藥,我們小區很多老人、慢性病人都缺藥。雖然團長不做了,但給小區配藥的工作還在繼續做。這個工作也特別麻煩,要提前打電話一家家醫院詢問,有沒有藥,能不能配齊,最快預約到什么時候,再去現場排隊。我們小區老人多,慢性病藥品的需求量大,有時候一下子拿上百本病歷出去配藥,會花費一天時間。
4月16日,我們社區居委會書記找到我,問我愿不愿意再上崗。不做團長的兩天,小區的居民還是會來找我,微信也始終在跳動,一會兒又幾個電話打來。我心軟了,也感覺到自己被需要。
最后,我說我愿意。泡泡又要開始忙起來了。
(泡泡為化名)(摘自“南風窗”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豆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