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鑫
(廣東省有色金屬地質局九三三隊,廣東肇慶 526060)
關健詞:小定口—雞籠山金多金屬礦;地質特征;礦床成因;找礦潛力
工作區位于華南褶皺系云開加里東隆起區EW向佛崗—豐良斷裂帶與NE向郴懷斷裂帶的交匯部位,連山—懷集Fe-Gu-Pb-ZN-Mo-Au 成礦亞帶(Ⅲ-83-6)的金裝礦田南西的延伸部。區域出露地層由老至新有寒武系和第四系;區域構造主要發育郴縣—懷集褶皺斷裂帶和封開—佛崗構造帶的褶皺和斷裂,褶皺以江口—七星巖復式背斜為主,并伴生次一級的向斜、背斜。區域斷裂較發育,主要以NE向為主,NW向次之;區域巖漿巖主要分布在區域的中南部,屬廣平巖體,為燕山三期侵入巖,在廣平巖體內部和邊緣零星出露晚白堊世閃長巖和輝長巖;區域礦床(點)眾多,主要礦種有金、銅、鉬、鐵、銀、鈦、鎢、稀土等,其中金礦資源相對較豐富。
礦區地層出露有寒武系高灘組、寒武系水石組、第四系全新世沖積層。其中寒武系水石組是礦區金礦的含金層位。
礦區位于封開—德慶復式褶皺帶西南端的江口倒轉背斜靠軸部的南東翼。礦區內主要發育三組斷裂,分別為北東向、北北東向和北西向,其中北北東向斷裂斜跨整個礦區,從礦區西南角延至礦區東北角,于礦區中部分叉出北東向斷裂;北西向斷裂發育于礦區西南部,切割北北東向斷裂,為左移平移斷層。
礦區南東面為燕山三期廣平巖體(巖基)。巖性主要為中細粒黑云母花崗巖,呈巖基產出。礦物成份為石英、斜長石、鉀長石、黑云母、角閃石等,副礦物主要為磁鐵礦、黃鐵礦、鈦鐵礦、鋯石、褐鐵礦、絹云母等。屬SiO2過飽和堿性巖石。巖體侵入于寒武系中,為燕山三期侵入巖,中等剝蝕程度,在接觸帶形成角巖化帶。
礦區內1∶5 萬分散流共圈定AS7、AS8、AS9 三個綜合異常,各異常特征描述如下:
小定口Au、As、Ag異常(AS7異常)位于小定口—干竹頭一帶,區內出露地層為寒武系。異常總體呈北西向展布,面積約5.0km2。主要為Au,伴Ag、As。由多個小面積的異常單體組成,面積共1.5km2。峰值:Au421.7×10-9、As95.1×10-6、Ag0.343×10-6。未檢查。但從Au異常強度分析,認為由金礦化體引起。
雞籠山Au、As、Ag異常(AS8異常)總體上呈帶狀由北東轉為北西向展布于寒武系中,長約7.0km,寬0.5~4.0km。元素組合主要為Au,伴As、Ag;Au 異常呈帶狀,濃度分帶明顯,面積約6.5km2;As、Ag 則由多個異常單體組成,強度較低。有雞籠山和曬谷坪兩個明顯的濃集中心,面積分別為2.5km2及0.6km2。峰值:Au860.99×10-9、As42.3×10-6、Ag0.42×10-6。具體見礦區地質圖。雞籠山Au、As、Ag異常兩個濃集中心處均有民工采金,礦脈為石英脈型。
古鄧埇Au、Ag、As、Mo 異常(AS9 異常)總體上為長條狀,呈北西向展布于寒武系中,與區內的斷裂方向一致。長約3.3km,寬1~1.8km。主要為Au異常,伴有Ag、As、Mo。Au異常具明顯的濃集中心,濃度分帶明顯,梯度變化陡。常見值Au100~300,峰值:Au1462.18×10-9,Ag2.221×10-6;面積:Au3.5km2,Ag2.5km2。該區出露的巖性主要為寒武系砂巖,異常濃集中心處均有民采金。巖礦石的元素組合與異常一致。
礦區內發現三條礦化體,一條礦化體發育于雞籠山,一條礦化體發育于曬谷坪,另一條發育于古鄧埇。
雞籠山發育一破碎帶,該帶長2000m,寬3.5~6m,延深大于100m,根據采礦情況可圈定一個礦體(V1),礦體呈脈狀,順層產出,控制長約350m,厚0.4~1.15m,礦體走向約45°,傾北西,傾角55°~75°,向南西側伏,側伏角40°~50°。破碎帶由含金的長石石英塊體,含金石英細、網脈和圍巖角礫組成,可見明金,帶中黃鐵礦化強烈,其他礦物有赤鐵礦、褐鐵礦等;應為構造蝕變巖型的金礦體。經民窿內取樣,共三個樣,樣長1.00~1.15m,Au品位為1.51~2.61g/t,平均1.93g/t。
古鄧埇發育的破碎帶中見硅化砂巖角礫及石英細脈,黃鐵礦化強烈,其中一種黃鐵礦晶形較好,另一組黃鐵礦則為星點狀。經民窿內取樣,共兩個樣,Au 品位為5.03g/t、6.12g/t,圈定礦體(V2),礦體呈脈狀,控制長230m,厚度1.00~1.05m,礦體走向約140°,傾北西,傾角約70°;應為構造蝕變巖型的金礦體。
曬谷坪礦體呈脈狀(V3),順層產出,產狀為240°∠65°,寬約10cm,黃鐵礦、褐鐵礦化明顯,應為石英脈型金礦體。經民窿內取樣,樣長1.10m,Au 品位為1.71g/t。
根據礦體受蝕變破碎帶控制與圍巖有明顯界線,礦物組合以自然金、黃鐵礦為主,礦化沿構造軟弱帶經熱液充填交代作用形成;圍巖蝕變主要為黃鐵礦化、硅化等;具相同或相似的物源特征等確定本區金礦為構造蝕變巖型和石英脈型金礦床,以構造蝕變巖型為主,次為石英脈型。
(1)礦區處于位于連山-懷集Fe-Gu-Pb-ZNMo-Au成礦亞帶的南部,華南褶皺系云開加里東隆起區EW向佛崗—豐良斷裂帶與NE向郴懷斷裂帶的交匯部位,區內破碎帶較發育,區內的寒武系地層是粵西地區金礦的主要賦礦層位;礦區具Au、As、Ag元素的高背景場;附近有付洲村金礦點、紙廠金礦點,綜上所述本區是構造蝕變巖型和石英脈型金礦成礦的有利地區。
(2)礦區位于雞籠山—小定口Ⅰ級遠景區的Au、As、Ag元素的高背景場中,為Ⅰ類異常AS9、Ⅱ類異常AS8及Ⅲ類異常AS7分布區,總面積約41.0km2。區內的寒武系地層是粵西地區金礦的主要賦礦層位,從異常形態分析,這二個異常及南部的古鄧埇異常(AS9),空間展布位置上總體呈北東向帶狀排列,有受北東向斷裂控制的可能。區內有雞籠山金礦點,局部地段礦化明顯,該區與古鄧埇異常區(AS9)連成一條規模較大的北東向Au礦化帶。區內雖有民工開采,但開采范圍遠小于異常規模。據現有資料,前人在本區僅做過一些地質調查工作,工作程度較低,表明本區仍有良好的找礦前景。本區是構造蝕變巖型和石英脈型金礦成礦的有利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