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郅,羅 丹
(1.北方工業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北京 100144; 2.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北京 100070)
湖南省文旅廳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三高四新”①戰略的指示精神,以工業大省為依托,全力打造和推進全省工業與旅游融合的高質量發展,整體著力優化工業旅游空間布局。截至2021年11月,全省成功培育6個國家級和100個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已基本形成“等級規范、類型優化、尺度多樣、內涵豐富”的工業旅游產業體系。從工業旅游資源開發視角,湖南師范大學唐健雄[1]對湖南省工業旅游與農業旅游、等級景區的聯動分布特征進行研究,以形成多個主題的工業旅游路線;從工業旅游文化導向視角,湖南大學唐國安[2]以釀酒廠等全國工業建筑的廠區規劃和設計策略進行研究。綜上,研究時間為湖南工業旅游的初始發展階段,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工業旅游產品開發的對策和轉型設計策略層面,研究的深度僅限于宏觀的區域分布聯動特征和個別案例分析。湖南省“十四五”時期的工業旅游發展逐步提高,因此,文中根據前人研究示范點已有的數據和方法,從建筑空間和城市規劃視角,以獲批時間和行業類型為依據,客觀呈現湖南省工業旅游示范點的分布和開放空間的尺度特征。一方面為湖南省域工業旅游的布局以優化可達性提供參考,另一方面為湖南省工業旅游開放空間的尺度設計以優化旅游品質提供借鑒。
湖南省重點研究開展工業觀光旅游的機器設備作業類園區,而非工業遺產的旅游、純展覽和辦公性質的企業建筑。
截至目前,湖南省域共有工業旅游示范點國家級6家,省級100家。其間,排除純旅游展覽性質的博物館7家和經營狀態為已注銷的5家后,將94個研究對象的地理位置轉化為空間坐標體系,并對其進行市級排序編碼(見表1),以證明湖南省示范點基礎數據庫的真實性并實現省域空間分布的可視化(見圖1)。

表1 湖南省工業旅游示范點編碼

續表

湖南省示范點的數量分布與地市州的經濟[3]正相關性不明顯(如表2,圖2所示)而與“一湖三山”生態保護呈現極高的負相關性。長沙市GDP總量穩居全省第一,示范點數量最多;湘潭和益陽GDP總量排名靠后,但示范點數量僅次于長沙。張家界GDP總量最低,該地沒有示范點。由于“大湘西”的武陵-雪峰山脈、“湘南”的南嶺山脈和“環洞庭湖”的濕地以山水生態旅游景觀為主[4],地勢較為險峻,交通不便,工業旅游資源較少,因此,湘西部的張家界和懷化、湘南部的永州以及衡陽和株洲的南部區域均無示范點布局。這說明雄厚的經濟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工業旅游示范點的發展,相較而言,高峻地勢的深山茂林擁有自然山水旅游資源,而無法滿足工業觀光旅游的生產廠房建筑選址對平坦開闊地勢和區位交通便捷的要求。

表2 湖南省工業旅游示范點數量密度統計與2022年GDP總量的相關性

2002年,隨著《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檢查標準(試行)》的頒布,工業觀光旅游正式走入大眾視野。為落實相關旅游發展精神,湘西地區率先開發工業旅游,并大力推薦了酒鬼工業園,它于2004年成為首家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點。同年,湖南省旅游局啟動了省級示范點評定工作。2006年起結合國家旅游局開展“鄉村旅游年”的主題活動[5],扎實推進示范點的創建,處于初始萌芽階段;2011年起湖南省開始實施“3521”鄉村旅游建設,進入探索發展階段;2016年起湖南旅游發展大會要求強化省內合作和省際協作,以達到資源整合,至此湖南省工業旅游進入逐步提升階段(見圖3)。
湖南省示范點依據國家工信部關于《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發展報告(2020年)》②的行業分類所對應的5個類別更能直觀反映不同行業在宏觀尺度上的分布特征,而不采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③中關于制造業對應的14個細分類別。結果表明,示范點集中在食品業中的農副食品加工和精制茶制造類,原因在于湖南省多山環水抱的優良生態資源。市域尺度分布上差異明顯,長沙和株洲作為“十四五”發展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汽車和通用設備制造集聚區;岳陽和邵陽依托魚米之鄉的區位優勢發展農副食品加工類;郴州發展有色金屬等原材料冶煉向綠色產業轉型;株洲發展陶瓷制品類打造“陶瓷谷”的標志形象。區域尺度上,積極加強一體聯動。長株潭擁有完善的工業體系,示范點的行業門類齊全[6]。常德南部、益陽北部具有天然的茶山資源和適宜的養護氣候,依托精制茶制造工廠,構建“茶旅融合”的生態休閑茶莊(見圖4)。


從核密度分布層面,湖南省工業旅游點在省域分布上不均衡,在市域分布上相對集中,在區域上的集聚分布有強弱之分。長株潭核心區的工業旅游示范點集聚程度遠高于其他區域,呈強集聚分布,核心外環的示范點呈均勻分布,而環外發散的示范點集聚程度最弱,沿山區地勢變化隨機分布[7]。從空間結構分布層面,湖南省工業旅游示范點的集散特征與地勢地貌密切關聯??臻g格局以處于湘東北平坦地勢的長株潭為核心,聯動包圍核心的岳陽、益陽、常德和衡陽4個城市為一環,向西部的湘西自治州、西南部的邵陽市和南部的郴州市這三處多山高峻地勢布控發散(見圖5),整體呈以湘東北部平坦地區為核心,向湘西南部高峻地區為邊緣模式發展工業旅游。這與湖南省長株潭的“3+5”城市群戰略和核心-邊緣模式的經濟空間結構高度吻合,表明工業旅游示范點的選址布局充分考慮到省域經濟空間規劃的發展背景,且兩者均與地勢地貌相關聯。

示范點行業類型尺度差異較為懸殊,從第一級行業分類層面,原材料工業和裝備制造業的廠區規模最大且尺度相對統一,存在一定的體系化標準;消費品工業的規模居中;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最小。從第二、三級行業分類層面,消費品各類生產工業園區尺度差異懸殊,其中家電制造廠區規模最大;服裝紡織和家具制造園區次之,農副食品加工廠區居中,精制茶加工廠最小,其原因在于“茶旅融合”通常是茶廠結合室外生態茶園體驗式的采摘模式,故廠房本身規模小而分散。
從尺度差異省域分布層面,湖南省工業旅游示范點的規模主要集中在50萬m2以下的消費品工業,其中以1萬m2~5萬m2的農副食品加工業及精制茶制造業和10萬m2~50萬m2的家具、服裝制造業偏多;50萬m2~100萬m2的汽車制造業數量居中;100萬m2以上的通用設備制造業偏少(見圖6)。規模分布表現為城市近郊型的尺度大于城市遠郊型(見圖7),可以說,旅游性質的工業廠區并不因為地處城市中心而受到用地制約,同時便于形成區域工業旅游體系化而得到廠區規模擴建和整合。處于城市遠郊的廠區脫離城市中心而缺乏相互依托的優勢,孤立發展不利于吸引客源,難以形成規模[8]。


從尺度差異市域分布層面,長株潭三市行業門類多樣尺度豐富,相較于其他周邊市級多集中分布裝備制造業和家電制造業等消費品工業,因此規模尺度存在顯著發展優勢;周邊市級行業僅單一分布農副食品加工業,因此規模尺度僅限于10萬m2以下。
整體上,示范點的區位分布與湖南省域的公路交通布局結構相似,通達度較好。長株潭核心區的交通呈環網型且較為密集,因此示范點呈環狀集群分布。其原因在于示范點布局的區域交通更優,彼此聯系較為便捷,有利于開展自駕游而減少出行成本,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由核心區環網型路網向周邊地區發散,故邊緣區交通呈發散狀且較稀疏[9],因此示范點呈點線狀均勻分布??梢?,公路干道對以物流運輸通達度為重要考量的交通布局影響較為顯著。
湖南省工業旅游示范點基本能被省內兩大飛機場和十大高鐵站的60 min等時圈覆蓋(見圖8),其中集中分布在長株潭城市群以及外延的3+5城市圈的示范點絕大部分能被15 min~30 min等時圈覆蓋。原因在于長沙作為湖南省會城市逐步成為中南地區高速鐵路新樞紐,同時擁有黃花國際機場,交通便利。另外,株洲西站、湘潭北站距離長沙南站的車程在30 min等時圈以內。除了湘西北、益陽南和郴州南部地區的茶旅融合和農副食品加工類工業示范點呈隨機點狀分布,這是因為其以生產資源和生態體驗旅游為重要考量,加之西、南部高峻山勢使公路交通不通暢等因素,使其不能被湖南省主要公共交通工具的60 min時圈所覆蓋,從而直接影響到旅游者出游的距離。

這說明大多數科普觀光型的示范點都是依靠現有的交通區位特點進行集中布局有助于優勢互補,一方面有利于生產物流的運轉,另一方面搭乘公共交通的行程時間和成本能滿足更多處的工業旅游[10];有少部分湘西、南部地區結合山地生態著重考慮體驗式旅游,相對遠離公共交通而孤立發展。
工業旅游示范點的園區是直接面向參觀游客的,所以,園區的開放空間注重于改變傳統廠房“重功能輕環境”的面貌[11],合理把握廠區內外空間、廠前區集散空間、廠內環境空間和觀光交融空間的尺度,豐富空間氛圍層次,從而活化工業大跨度的封閉空間,拉近人們與工業空間的距離[12]。
3.4.1 內外空間融合周邊自然山水和規整業態
湖南省工業園區依托依山傍水的地理優勢,整體打造“綠色工業園”,選址考慮周邊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整潔的建筑環境,例如,湖南酒鬼酒股份公司選址在群山環抱、森林茂密、風景如畫的湘西。廠區遠避塵囂,周邊旅游景觀眾多,一條穿園而過的浪頭河和喇叭山谷小盆地氣候極利于釀酒;中聯重科工業園選址在集聚先進裝備制造企業的長沙市麓谷高新技術開發區。園區四周毗鄰規整的其他企業,園內有一座橫貫整個園區的山丘,山丘四周被各種綠色的機械車輛包圍,仿佛是一座充滿科技機械美的公園。
3.4.2 廠前緩沖區減少道路壓力,彰顯企業形象
廠前區作為具有一定面積的緩沖區,既能合理組織廠區人車行分流,減輕城市交通的壓力,還能利用各種環境元素凸顯企業文化對人的凝聚力,并給人以相對安全及安靜的空間領域感。例如,遠大城主要沿北部遠大三路設置園區主入口大門,將游客引入橫貫園區的一字型內部道路,緩解對城市主道路的集散壓力。水平向進入代表企業形象的遠大城金字塔和主辦公樓建筑之間的中軸文化集散廣場,結合占比68%的有機綠化,整體彰顯企業保持著自然界完美秩序的生態理念,提供顛覆行業傳統的空調產品。
3.4.3 開放空間尺度基于特定的行業差異
工業旅游的魅力不是巨大的建筑尺度使人感覺它們是容納生產機器的外殼,而是基于特定行業生產類建筑群的適宜布局,配以適當的可識別性景觀特征,創造具有親和力的企業文化展示和體驗游樂的開放場所。開放交融空間在外部空間和內部空間之間起著承接作用,豐富層次,削弱生產建筑給人壓抑的大體量空間感知。
裝備制造業和農副食品加工業以產業園區為依托,以科學技術或產品制程環境為主題開展科普參觀。裝備制造業以單體建筑為核心,采用景觀為軸線的集中式布局。例如,三一集團長沙總部,以集團辦公大樓為中心,占據了整個園區的空間結構,結合前綠化廣場成為工業觀光核心。農副食品加工企業以建筑為軸線,采用分散式的群形態布局[13]。參觀區為廠房內加建的一條特殊廊道,透過玻璃可以看到作業區的生產環境。例如,常德的湘佳食品產業園集寓雞文化和家禽產品現代化流水加工生產線于一體,游客走在280 m長的文化長廊,可以零距離觀賞家禽產品的整個生產流程,滿足對于產品制程環境的觀光需求,避免直接干擾封閉獨立的工作環境。
酒、精制茶制造業,陶瓷制造業和服裝家具制造業以產業公園[14]為依托,開發成以觀光、休閑、科普為一體的體驗式工業旅游園區。例如,湘豐茶園地處傳統湘茶產業帶,設有帳篷酒店、古茶園、品種園和山莊等各類旅游資源;醴陵陶瓷谷以醴陵窯的歷史、自然風光和民間文化為依托,集展覽中心、酒店、美術館、博物館等于一體;長沙晚安家居科教園保留占地約30%的原始山林并種植上萬棵花草樹木,自然風光優美,園區內感恩樓、紅木館等科技展示設施圍繞山林排布。
通過對湖南省正營業的94家工業旅游示范點分布和開放空間特征的歸類對比分析,得出以下規律和建議:
首先,湖南省工業旅游示范點的分布特征表明:1)空間結構呈以點帶環、輻射邊緣的布局特征,東北多西南少,這與湖南省的經濟空間結構和多山地勢密切相關。2)示范點沿公共交通結構布局,呈核心環網狀集群分布向四周沿發散線狀均勻分布。3)示范點尺度分布呈長株潭核心區行業門類多樣且大尺度聚簇、周邊地區行業單一且小尺度散布的特征。其次,湖南省工業旅游示范點的開放空間特征表明:1)從廠區內外空間選址角度,食品加工業依托依山傍水和豐富原材料的自然條件;裝備制造業依托湖南省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集群優勢。2)從廠前區集散角度,示范點均通過集散廣場結合綠化公園和企業辦公樓烘托形象文化,凝聚游客。3)從開放空間設計角度,一種是依托產業園區以建筑為核心開展科普參觀的集中布局,通常結合外部的綠化軸線廣場以及依附封閉廠房的內部參觀游廊等交融空間組織游覽活動;另一種是依托產業公園環繞山水生態的隨機式布局組織體驗活動。最后,湖南省工業旅游示范點存在地區分布不均衡,孤立發展的部分示范點旅游品質較低,體驗模式單一等不足。綜上建議如下:1)結合多山地勢構建豎向交通聯動網絡,加強多核多點同步發展;2)開放空間設計必須延續地域文脈,通過外環境塑造模糊廠區邊界,使企業與人之間產生文化共鳴,以適宜尺度的交融空間拉近與社會公眾的距離[15],激發對游客的吸引力。
注釋:
①“三高四新”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湖南擘畫的宏偉藍圖,勉勵湖南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內湖南發展的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
②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發展報告(2020年)》[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20.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