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玲(張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甘肅 張掖 734000)
中國的古建筑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東方建筑系統的代表,也是中華兒女智慧的結晶。自古以來,我國的勞動人民在裝飾建筑物時會在不同建筑結構的設計中融入本土文化特色,以彰顯當地歷史文化的特色,并展現建筑的美觀外形。隨著社會發展和歷史變遷,吉祥元素在古建筑中的廣泛應用,已經成為傳統文化的承載體,展現了歷史的演變與文化的傳承,推動著我國古建筑風格的多樣化。吉祥元素寓意著天人合一、天人和諧,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人們將對真、善、美的追求融入獨具特色的吉祥圖案,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將這種精神境界代代傳承。
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規劃好室內的空間。在古建筑中,人們通常利用梁柱、斗拱進行空間的分割和固定,在房檐和頂部的裝飾上,進行吉祥元素圖案的雕刻設計。除此之外,門窗、屋脊上也可以進行裝飾。在設計時,主要考慮物象的寓意和帶來的視覺沖擊,融合繪畫、雕塑、工藝美術等形式進行色彩和形象的設計。例如在屋頂的設計中,應考慮將屋頂作為最大的裝飾空間,其寓意的表達十分重要。從象征的角度出發尋找合適的吉祥圖案,不僅要滿足祛除兇惡、躲避兇邪、吉祥如意的愿望,還要具備較高的藝術性。因此,祠堂、宗廟、宮殿的設計,多在柱子、正脊上雕刻龍紋。例如內蒙古紅山文化遺址中的玉龍,其雕刻糅合了鹿眼、豬鼻、蛇身、馬鬃等局部形象,如圖1所示。

圖1 內蒙古紅山玉龍
除此之外,借助象征手法進行創新設計,將傳統與現代相融合,也可以形成新穎的吉祥圖案。例如,具有象征意義的龍鳳圖案,象征著祈福吉祥、太平喜慶。香港鳳凰臺的臺標就使用了鳳凰的意象,傳達了立意高遠的精神境界。沈陽的故宮大政殿裝飾,雙龍盤旋而上的形象以及故宮中的龍形浮雕,形態各異,精美絕倫,具體如圖2所示。在古代,龍紋是權力的象征,鳳凰則代表著祥瑞,自古便有“龍鳳呈祥”的說法。除了龍鳳花紋,人們還會選擇雕刻魚紋,例如懸魚代表著遠離火災。一般建筑,還會選擇在梁上進行雕花,例如象征純潔的蓮花、寓意富貴的牡丹等常見的吉祥圖案。一般的門窗大多選用紙裱,人們會選擇一些寓意美好的花紋來美化窗格,推式的窗扇一般選擇冰花、雙工字、柳條式菱花進行裝飾,大方美觀。最為顯著的當屬有益堂的空格,其中鑲嵌了云母片,云母片被分割得很薄,不會影響室內的采光效果,又能夠有效地遮擋視線,具有銀光閃閃的視覺效果,美輪美奐,十分新潮。

圖2 沈陽故宮大政殿
建設于唐朝的南禪寺大殿,是中國古建筑裝飾的最早實例,其融合了多種建筑元素,具備了彩雕、木雕、彩塑等吉祥元素。在建筑整體的風格中,唐代建筑的風格舒展平緩、舒朗大氣。在大殿的斗拱建筑中,拱頭相互卷殺,被砍成五瓣結構。其中還留存了許多的佛像雕塑,各佛像雕刻栩栩如生、比例適度、姿勢優美,反映了唐代雕塑藝術的偉大成就。在衣紋的雕刻中,常見水波紋。水在古代意味著滋養、謙遜,這一內涵是對雕塑形象的美化。在屋頂的建筑特色中,最具風格的當屬檐下柱頭延展而出的斗拱組成的“斗拱之花”。其總高度只有柱高的一半,卻具有相當強大的荷重能力。建造大殿外四角檐柱時,為了應承古代“生起”的美好寓意,人們將檐口的標高向稍端以柔和、平緩的檐口曲線延伸,這不僅體現了建筑的靈動美感,帶有吉祥寓意,還能夠加強佛殿的穩固性。
在古建筑中,在正脊兩端安裝鴟尾具有防火的功能,隨著朝代的演變,鴟尾從最初龍頭魚尾型的魚虬樣式逐漸發展為鰲魚形的鴟尾,或者是龍頭銜吞正脊的形式,在許多古建筑中,都能夠見到這種吉祥元素的裝飾。例如在紫禁城中,鴟尾又稱為鴟吻,在太和殿的兩端,有類似于龍頭狀的裝飾,被稱為“吞脊獸”。在其表面裝飾龍紋,龍爪呈現騰空而起的動態,怒目張口,似吞住正脊。其表面的紋飾非常精美,雕刻有龍爪、龍鱗等細節,具有精美的立體感。在對垂脊的形式選擇上,通常是魚嘴吊著脊頭,魚尾向上翹起,營造出凌空而立的動態形象。在設計戧脊時,人們通常選擇仙鶴站立的形式,打造仙鶴凝望天空、栩栩如生的動態形象。據統計,在明世宗賜額的道教門洞式石雕建筑中,共雕刻了48只仙鶴,運用了多種雕刻形式,玉羽凌風,頗具神韻。除了對屋面進行設計,有時也會選擇懸掛牌匾,或者題字進行裝飾,選用帶有吉祥寓意的字畫或是精心雕刻的牌匾。例如在大佛寺序廳正面懸掛的一塊木質牌匾,匾額之繁縟,雕工之精美,都屬于極品,其已經被列為中華名匾之一。具體細節如圖3所示。

圖3 無上正覺匾
牌匾中央的題字為“無上正覺”,是佛法悟性的三個境界,分別是自覺、覺他、無上覺。最值得展開的是這塊牌匾的鏤空雕刻技術,最外圍的一層雕刻了梅蘭竹菊四君子,寓意著高尚剛正、高風亮節,堅韌的品質,還雕刻了琴棋書畫陶以及四周的龍鳳花紋,最里層是一層卷云圖案,上部雕刻了金翅鳥,下部雕刻了雙龍戲珠,這塊牌匾無論是作為建筑材料,還是后期裝飾,無一不體現出對吉祥元素的重視。通過整體的設計和細節的圖案選擇,讓整個建筑更加美觀,具有深刻的文化蘊意。除卻在裝飾物中吉祥元素的應用,在建筑結構的設計融合中富有寓意的圖案結構也十分常見。布達拉宮的紅宮金頂,采用了中原漢式的建筑結構,以木制的斗拱承托外檐,其上覆蓋著一層鎏金銅瓦,在正脊中設立有三座寶塔,其四翹的角裝飾運用了鎏金摩羯魚首。摩羯魚作為佛教常見物象之一,形象為頭部似羊,身體及尾部似魚,是一種信仰意識的崇拜物,也就是人們多依托信仰的吉祥圖案,在后世中,其寓意為消災避惡,故常見于藏式建筑結構中。
傳統的吉祥圖案是在人們文化心理和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以展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與希望的一種藝術表達形式,通常以花鳥魚蟲、奇靈異獸為主,或者由具有象征意義的神話故事創作而成,利用鮮亮的色彩和生動的造型來傳達對幸福美滿生活的渴望。其中包含豐富的文化寓意,例如桃子象征著長壽,是一種抽象化的表達方式。再例如“鴛鴦”是表達婚姻恩愛的相片,借助鴛鴦的形象來比擬愛情與婚姻,而桂圓、蓮子等物象則寓意著早生貴子。
在古代建筑建設中,人們利用吉祥元素寄托美好愿景。利用傳統的文化內容去豐富建筑內涵,傳遞人文精神,將古建筑與傳統文化相融合,體現人文精神和意志。無論在題材形式還是結構形式上,吉祥元素都表達了我國先民為人處世的哲理,延續了善始善終的思想。先人創造吉祥圖案并賦予其特殊美好的寓意,還展現了人們對自然規律的探索和總結,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突出表現對未來社會的理念和希望,折射出先人的自然信仰和深刻的文化意蘊,詮釋著特有的傳統文化內涵。
在進行古建筑的設計時,要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深入了解各區域的民風民俗,再去設計吉祥元素與建筑風格的結合方案,利用特色建筑來展現地方文化,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的古建筑融合了古代文字、風雨雷電、日月星辰、花鳥走獸等吉祥元素,隨著歲月沉淀,其中所體現的傳統文化特色歷久彌新,利用圖形賦予建筑吉祥的寓意,將“天人合一”的觀念與吉祥紋樣相聯系,使天人關系貫穿在審美與倫理道德中。另外,通過對比不同區域建筑物的風格和吉祥圖案的差異,探尋地域特色文化,關注其中的關聯性,梳理歷史文化的發展進程。
圖案能夠直接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吉祥元素的圖案所蘊藏的價值,不再局限于視覺觀感,還具有豐富的美學價值。吉祥元素圖案還能夠突顯我國藝術文化特色,使人們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體驗各民族的文化價值,使人們身臨其境感受文化魅力。不但在建筑中能夠運用到吉祥圖案,在日常生活中也隨處可見,在年畫、首飾、服裝等方面也能夠看到吉祥圖案的應用,給人們一種自然親和感,吉祥元素在各領域的應用不僅體現了吉祥圖案的美學價值,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吉祥圖案在中國傳統的裝飾藝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發展過程中,也衍生出了新的分支,通過象征、諧音、借喻等手段來賦予圖案深刻的寓意,借此來寄托人們幸福和諧、健康長壽的愿望,希望借吉祥消災免難。作為一種大眾化的藝術形式,能夠被廣大群眾接受并理解,在不同區域中,特定的吉祥圖案能夠展現當地的民族風俗和觀念,是人們民族信仰的體現,反映了宗教信仰,強調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價值。

圖4 無上正覺復制匾
吉祥元素在發展傳承過程中,融合了思想、文化、民風,在進行建筑建設時,更是對我國傳統文化價值的發掘和煥新,讓后人能夠感受到吉祥元素蘊含的文化價值,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特色。盡管吉祥圖案是古代設計傳承下來,但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地與民族審美和現代思維結合,其中包含的吉祥內涵更符合當代社會的需求,體現了吉祥元素的文化價值。
在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發展中,人們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望寄托于吉祥建筑裝飾,隨著歷史的演變,逐漸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內涵,帶給人們視覺的享受以及精神的充實。在實際建設中,建設團隊要積極將吉祥元素圖案融入建筑設計中,形成我國特有的傳統建筑風格,形成文化傳播的有效載體,增強民族自信,使得我國的傳統文化通過這種方式向外輸出,展現出我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結合下古建筑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