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燕(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南平 353000)
中國古典家具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韻味、頗高的鑒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包含了豐富的家具類型,風格獨特的家具樣式,并且這些古典家具在制作工藝上非常考究,象征著某一個歷史階段的社會現狀和整體的經濟水平,在家具的整體風格類型和制作工藝上就能夠體現出某一歷史時期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質量以及社會物質文明現狀,具有很高的歷史鑒賞價值。仙作古典家具不僅融合了歷史性元素、文化元素,而且還融合了自然元素和社會性元素。仙作家具的制作風格不僅能夠體現豐富的人文思想,而且其審美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還包含了大自然中生態萬物的起源,彰顯了更加蓬勃的藝術活力。
中國傳統的家具文化具有豐富的歷史韻味,能夠讓人沉醉于其中,感受中國家具文化的深刻含義,而仙作古典家具的風格與其他家具風格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仙作古典家具的風格能夠體現某一歷史時期社會的整體狀態、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社會物質文明水平,能夠進一步實現審美價值的跨越與升華。在當前現代化時代背景中,我國整體的經濟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這就意味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改善,不再局限于對室內環境居住的舒適性的追求,更加傾向于對室內裝飾的文化布局與構造,體會更豐富的文化情感,彰顯我國傳統家具文化的深層韻味。仙作古典家具在材料的使用方面非常講究,工藝制作流程頗為精細,主要塑造的是典雅優美的家具造型,使家具風格彰顯仙逸的氣韻,在滿足中華民族審美需求的同時,又深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1]。
仙作古典家具是福建仙游地區具有特色的一大產業。這一類型的古典家具蘊含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在制作工藝方面非常精巧獨特。仙作古典家具起源于唐代,經過時代的更迭、歷史的發展,仙作古典家具文化得到不斷探索、錘煉和發展,在現代化背景下形成了制作工藝精湛、特色鮮明、氣韻仙逸的家具風格,在東方文化藝術領域中占據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是能夠彰顯中國獨特藝術魅力的寶貴財富。福建仙游地區被稱為中國古典家具之都,是全國重要的紅木家具集散地。其中,仙作古典家具在紅木古典家具整體市場份額中占比已經超過了六成,對我國紅木家具市場的發展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仙作古典家具在材料的選擇和使用方面精益求精,重視木材自然的紋理感、光澤感、色彩和品質,遵循自然天成的設計理念,巧妙地利用木材原始的狀態,融合藝術理念,精細化地制作出具有獨特風格的高品質工藝家具。通常仙作古典家具的創作者會選擇硬度較高、紋理感優美、線條豐富、光澤感強烈的紫檀木、黃花梨木等木材,依據木材天然的紋理特征、色彩、光澤和堅硬程度,對木材表面進行打磨、拋光、打蠟等處理,使木材本身的色彩、光澤能夠充分展現出來。木材的品質不僅要質地堅硬、紋理多樣,而且務必要具備較強的耐腐蝕性能,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延長家具的使用壽命,實現家具的傳承。其中,木材的紋理多種多樣,可以是鳳尾紋、水波紋,還可以是虎皮紋和雨滴紋等,具有濃厚的天然韻味。木材的色彩源于不同的木材品種,例如紫檀木的天然紫色、黃花梨的天然黃色。紫檀木、黃花梨等木材本身自帶的天然香味,還能夠達到一定的安神效果。另外,我國古典家具的制作原則中包含了一種木材對應一個器具的要求。如果無法實現一木一器具,那么制造者就需要在制作過程中選擇相同型號、規格、品質,樹齡接近的木材,對這些木材的品質進行層層把關,杜絕開裂、蟲洞、變形等問題的出現,并細致地對木材色澤、紋理特點進行比對,搭配與之相符合的紋理,避免出現過渡生硬、不自然的情況。這些精細化的古典家具制作工藝也是仙作古典家具在中國古典家具中占據不可撼動地位的原因,注重木材的品質、紋理線條的優美感,嚴格依據自然天成的制作要求,科學搭配木材的花紋,深化了古典家具自然樸素的內涵[2]。
以榫卯工藝技法為例,這種獨特的技法始創于東方,結合我國傳統工藝技術,最終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榫卯結構。在中國工匠潛心研究下,已經由單一的結構形式發展為多樣化的結構形式,其中以燕尾榫、凹凸榫等28種榫卯最為常見。此外,榫卯結構也對仙作古典家具的線條有著深刻的影響,紅木家具的“清奇骨骼”,就是憑借榫卯結構體現的,粗細斜直,連接合理,面面俱到(圖1)。

圖1 紅木家具
仙作古典家具繼承了中國古典家具嚴謹的造型比例,以及精巧細致的卯榫結構,融合了多種多樣的雕刻藝術,在造型的雕刻過程中實現了造型的豐富性,使造型時隱時現、有實有虛、或深或淺,提高了造型設計的層次感和空靈感。并且造型之間的結構設計具有較大的差異性,有些造型具有優雅端莊的風格,有的造型精巧細致、巧奪天工,有的卻較為含蓄內斂。目前,仙作古典家具主要運用了仙游木雕傳統技藝,以平雕、圓雕、鏤雕、透雕、浮雕等技法為主,同時還借鑒了國畫藝術的創作手法,突出吉祥文化的本質內涵,以此增強仙作古典家具的文化韻味。比如,牡丹花代表雍容華貴,象征高貴、典雅,將其融入仙作古典家具制作工藝當中,能夠成為人格的象征隱喻,從而為仙作古典家具增添幾分活力與生命力。再比如,蝙蝠中的“蝠”與“福”字同音,其寓意為有福氣,因此蝙蝠也常被當作雕刻的參照物,以此表達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夙愿(圖2)。

圖2 紅木家具的“福氣”
在仙作古典家具的制作工藝當中,不可忽視的還有漆器的鑲嵌技法,此技法可以追溯到夏代。鑲嵌技法主要是將各種材料嵌入器物表面,拼接成不同的圖案,比如山水圖、花鳥圖、人物圖等。根據嵌入材料的不同,可將其分為木嵌、象牙嵌、嵌銀絲等幾種類型[3]。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好的家具應該具備五行要素,即金、木、水、火、土,因此,仙作古典家具的鑲嵌技法也從嵌入材料入手,比如貝類代表“水”,陶瓷代表“土”“火”,金屬代表“金”等(圖3)。

圖3 仙作古典家具鑲嵌陶瓷瓷板
為了能夠使仙作古典家具的外部輪廓更加清晰、線條感更加強烈,讓人們能夠感受到古典家具的線條藝術魅力,仙作古典家具在制作階段,對于家具外部輪廓線條和平面修飾線條都作了精細化的處理。《明式家具研究》涉及了“邊線”“脊線”“線腳”“起線”“委角線”“線雕”等多種類型的線條。仙作古典家具的創作者在創作階段通常都會依據明清時期的家具風格,對線條進行合理的設計和勾勒,其中較為常見的是在各種類型板凳家具的設計中使用方圓結合、曲中有直的線條,這樣可以彰顯含蓄內斂、淳樸典雅的線條美。在各個部件家具的設計階段,創作者會利用剛柔并濟的方法使線條顯得剛中有柔、柔中有剛,體現中國古典家具質樸、優雅、端莊之美(圖4),以及普通明式圈椅的線條之美。圈背和月牙扶手上的線條自然流暢,弧度清晰,圓線條和方線條相互結合,椅子腿制作為馬蹄腿,使椅子更加具有古典韻味和靈氣。

圖4 明式圈椅
仙作紅木古典家具在設計和制作環節,尤其講究精益求精,創作者會預先對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內涵進行了解和思考,探索中國傳統文化中所包含的重要思想,再從中領會中國傳統古典家具文化的精華所在,根據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審美需求和審美特點進行仙作紅木古典家具的設計構思,使仙作紅木家具能夠在彰顯中國傳統家具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充分表達仙作紅木家具本身含蓄優雅、穩健的特點,創設古典雅致的意境。目前,中國人的審美主要講求豐富的心理感受,對天、美、物三者的聯系較為重視。中國古代傳統的哲學思想最為看重的就是方和圓,這在明式圈椅的線條勾勒中體現得較為明顯,因為方和圓能夠體現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念,表達了中國對和平的期望。仙作古典家具創作者通常都會利用神獸、花草等作為典型的吉祥圖案,進行家具的修飾,例如牡丹花、梅花、葡萄、松鶴等。仙作古典家具在制作階段不僅融合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而且貼合現代人生活狀況,更加傳神生動,并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4]。
仙作古典家具在中國古典家具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仙作古典家具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精湛的制作工藝,融合了多種古典家具制作工藝、雕刻藝術、繪畫藝術等,在材料的選擇使用方面講究精益求精,追求自然天成的材料使用理念,依據傳統的民族文化內涵,選擇具有代表性、有吉祥象征之意的裝飾紋樣,對家具進行修飾,使古典家具通過細致的構圖、多樣化的紋樣,彰顯古典家具典雅大方的氣韻。目前,我國傳統古典家具工藝美學水平正在不斷提升,仙作古典家具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