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伯陵
公元前685年,齊國爆發驚天內亂。
齊襄公在執政12年后,被堂兄弟公孫無知聯合大將謀殺,公孫無知僅僅執政1年,又被刺客殺死,因此公元前685年的齊國,面臨國家無主的危險。最有資格繼位的是齊襄公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
齊襄公死的時候,公子糾躲在西南的魯國,公子小白藏在東南的莒國,都不在齊國境內,現在的問題是,誰先回到齊國誰就可以繼任國君。
于是,公子糾讓管仲帶兵,守在莒國回齊的路上,一旦發現公子小白就弄死他。很不巧,管仲的弓箭沒什么準頭,一箭射在公子小白的帶鉤上,小白情急之下躺在車上裝死。
畢竟是暗中殺人,管仲也沒好意思露臉,感覺差不多就回去了。結果公子小白望著管仲離去的背影,片刻之后翻身而起,帶著鮑叔牙向齊國狂奔,順利繼承國君寶座。
公子小白就是齊桓公。
齊桓公怨恨魯國支持公子糾,便發兵擊敗魯國,并給魯國國君寫了一封信:“公子糾可是我的兄弟,實在不忍心誅殺,不如你幫我殺了吧。另外,管仲是亂臣賊子,你得給我送過來。”魯國根本不敢違抗齊國命令,只能一邊殺人一邊送人,只求齊國寬宏大量,不要再來為難魯國。
正在此時,鮑叔牙對齊桓公說:“你要是只想治理齊國,我和高傒足夠了;如果你想成就齊國霸業,非管仲不可。”齊桓公沉吟片刻說,那就聽你的吧。于是,管仲非但沒有死,還被齊桓公拜為相國。
隨著優秀君主和強悍相國一一到位,齊國霸業正式拉開序幕。
當時的齊國是個爛攤子。怎么辦?
管仲告訴齊桓公:“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币馑季褪钦f,一定要先發展經濟,經濟發展起來以后,什么問題都能解決。
于是,管仲甩出“三板斧”。
第一是整頓官場。
管仲向齊桓公推薦了“五杰”,用隰朋管理官員任用,寧戚管理財政,王子成父管理軍隊,賓須無執掌司法,東郭牙管諫諍。有這五個人管理各個系統,基本能把齊國的內政理順,不會再出現各自為政的現象,而他們又對相國管仲負責,管仲對齊桓公負責。
從此,齊國政令通達。
第二是發展魚鹽產業。
管仲在整頓齊國的農業之后,大力發展魚鹽產業,然后利用地理優勢和先進工藝,在天下的魚鹽市場中占有龐大份額。誰要想吃魚和鹽,都得向齊國買。只要齊國不賣,市場就要出現商品短缺,緊接著便是生活質量下降和人民鬧事。換句話說,起碼在魚和鹽兩個領域,齊國成為春秋時期的“世界工廠”。誰敢和齊國齜牙咧嘴,就是跟錢過不去。
第三是用國家力量干預經濟。
涉及國計民生的行業,管仲不允許私人進入,而是用國家經營的方式壟斷市場。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收入全部歸國家所有,私人沒有實力對政府指手畫腳。按照這個思路,管仲把家家戶戶都要吃的鹽、制造兵器需要用的鐵,全部收歸國有。這兩個領域不僅是經濟的上游,還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快消品,可想而知齊國政府賺了多少錢。
管仲的“三板斧”甩出來沒幾年,就出現國庫充盈、人民富足的局面,而且政府沒有太大的人事糾紛,執行力極其強大。從這個層面來說,雖然齊國不是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卻是最有活力的國家。
自從周平王東遷洛陽,周王室的威信一落千丈,再也不能維護諸侯國平等生存的秩序。沒有周天子維護秩序的春秋時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亂世,諸侯國為了爭奪地盤每年都要打仗。
亂世狂歡過去,所有人都希望重建秩序。只有甩出一套各界都認同的理論,各諸侯國才能坐在一起商量,重新建立維護天下太平的秩序,填補周王朝崩潰留下的權力真空。
正好,這些條件齊國都滿足。
齊桓公和管仲的能力就不用說了,他們早已在齊國經歷重重考驗,從上到下沒有不認可的。而放眼天下來說,有能力牽頭的大國只有4個——齊、楚、秦、晉。秦國的位置太偏僻,民生凋敝不說,還遠離主流文化圈,讓秦國牽頭,秦國心有余而力不足。晉國的實力很強,又是周朝嫡系,可惜國內亂成一團,貴族大臣只知道爭權奪利,晉文公崛起前的晉國權力非常分散。天下本沒有楚國,楚國能位列諸侯,基本是靠幾百年擴張領土擠進來的。楚國的問題在于,常年不講道理地吞并小國,表面上顯得很強大,實際上大家都對楚國有了戒心,生怕楚國專門欺負老弱病殘。得到利益失去道義,說的就是楚國。
齊國,就這樣站在歷史進程的舞臺中央。
齊桓公和管仲拋出的理論是“尊王攘夷”。要理解這個理論,重點在“王”和“夷”二字?!巴酢钡淖置嬉馑际侵芴熳樱馑际驱R國以實力為基礎,號召天下各國維護周天子的地位,該進貢就進貢,該尊重就尊重。由于生產力的限制,誰都沒有統一天下的實力,甚至不能占領太多別國領土,那不如倒退回幾百年前,找一個大家都認可的代表出來,凝聚天下各國的人心。
于是就引出“王”字的深層含義:歷代周天子建立的天下秩序。齊國要做的就是,通過維護周天子的地位,維護以周天子為中心的天下秩序,最終達到天下太平。
而周天子曾經賜給齊國一項權力,即齊國可以代表周天子征討搞破壞的國家。齊國只有尊王,才能給天下各國追隨的理由,然后以道德和實力為武器,帶領天下各國打擊不服從的國家。這些不服從的國家就是“夷”。
這就是“尊王攘夷”的意義。
于是,不管是經商國家還是種地國家,沿海國家還是內陸國家,都愿意和齊國交朋友,導致齊國的朋友遍天下。
他們站在“尊王攘夷”的大纛之下,一邊維護周天子的天下秩序,一邊發兵攻打威脅天下秩序的刺頭,重新建立起太平世界。
管仲做相國41年,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匡扶天下,齊國大旗所指,天下景從。
(摘自《一看就懂的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