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熠
(云南大學滇池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8)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大背景下,高校肩負著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培育責任,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高職院校以“培養具有一定高等教育知識專業技能技術知識的人”為人才培養目標,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具有較強的先天優勢。如何適應互聯網、大數據和實體經濟融合的經濟發展新常態,如何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現已成為高職院校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基于此,本研究運用CiteSpace可視化分析軟件對建庫至2021年間中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的文獻進行計量可視化知識圖譜分析,以便更直觀全面地了解中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現狀,為后續全力提升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在CNKI數據庫“高級檢索”中限定檢索條件:主題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時間為建庫至今(檢索時間為2021-10-01)。為保證文獻質量,數據來源類別選擇“SCI+EI+北大核心+CSSCI”,共檢索到720條結果,剔除非教育類論文、書評、人物傳記、院校介紹等無關文獻,最終獲得有效文獻553篇。
本研究以Citespace5.5R進行相關研究文獻可視化分析。從知網中將所選文獻以RefWorks格式導出,并命名為“download_*”;再利用CiteSpace軟件對文獻數據(包括關鍵詞、作者信息以及機構信息)進行分析,構建相應的知識圖譜,探尋研究熱點,進而預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研究文獻年度分布如圖1所示。

圖1 研究文獻年度分布圖
從圖1看,中國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①2005—2009年,年發文量均在10篇以下,表明此階段學者們對于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整體關注度弱。2004年教育部發布《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任運康等[1]認為高職院校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是以創新能力為基礎,以國際競爭力、持續發展能力、創業能力為載體而整合的一種綜合能力,首先提出要以創業教育理念為指導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核心競爭力。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把鼓勵創業、支持創業擺到就業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即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和更迫切的要求[2],由此逐步開展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體系構建和科學實踐。②2010—2015年,有關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研究成果增多。2010年教育部下發的《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要求創新創業教育要納入高等學校教育總體規劃,并要面向全體學生,為高職院校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明確了方向。溫家寶總理在201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指出要注重培養一線創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使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理論及實踐的相關研究進入更深層次的發展階段。③2015年至今,關于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總體呈井噴式增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2方面:國家相關政策文件反復強調增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特別是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式寫入,此外,隨著《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臺,明確了“創新創業”不僅是當下政府的施政綱要,更是國家中長期的戰略部署,創新創業教育由此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能型創新人才的主要場所,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成為高等職業教育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所在,因此如何使創新創業土壤更為豐厚,成為高職院校迫切需要解決的時代課題,因此近幾年來研究者對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的問題意識逐漸增強。
結果顯示,553篇文獻共由840位作者(含非排名第一的作者)完成,發文量在3篇以上的僅有11人,如圖2所示。其中發文最多的為仇志海,其次為朱國奉、鄒良影、吳加權。這些學者大多是學校開展雙創教育的管理者,如仇志海為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化工學院黨總支副書記,朱國奉為江蘇農牧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鄒良影為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創業學院院長等,夯實的理論基礎與其豐富的創新創業經驗結合使其理論研究多具實效性、創新性與豐富性。
根據統計結果,522個單位參與了發文,發文6篇以上的院校有13個,如圖3所示。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位居榜首。從地域分布看,發文量較多的院校主要位于江浙廣等南方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主要有重慶,這些地區創新創業氛圍濃厚,本區域內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與實踐提供了良好的基石。

圖2 發文作者(發文量大于等于3篇)

圖3 發文機構(發文量大于等于6篇)
文章的關鍵詞往往是對文章內容的一種高度提煉,通過關鍵詞可推測學者在該領域關注的研究熱點。本研究通過對高頻關鍵詞進行統計,共有關鍵詞939個,出現10次以上的關鍵詞21個,如表1所示。

表1 出現頻次大于等于10次的關鍵詞
這些高頻關鍵詞反映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這一方向,學者的研究熱點可歸為以下幾方面。
2.4.1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從高職院校發展及其教育過程來看,雙創教育應當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主體。但是近幾年高等職業學校不斷增加招生人數,學生的培養方案往往以市場為依托,目的性較強,造成許多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工作重心依舊停留在為學生提供創業場地層面。盡管創新創業如今已經是國家層面的議題,但多數院校仍未將雙創教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質量考核范圍之內,未將其當作是人才考核的標準,創新創業內容僅為選修課程或暑期課程[3],學校未安排系統完善的分梯度式的人才培養計劃,因此如何構建健全的創業創新教育活動體系、實踐體系、人才考核體系,仍是多數學者、學校創新創業部門關注的問題。
2.4.2 互聯網+創新創業融合研究
現如今已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融合使得無數行業獲得了飛速發展,由此便有了新名詞“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逐步成為了高職院校學生拓展生存空間、深化改革的重要載體與突破口,而“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新創業教育給高職學生的創業活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有統計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創業活動中有大約95%以上的創業最終以失敗告終[4]。而“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能夠更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多方位、多層次的教育實訓平臺,從而提升學生在社會上創新創業活動的成功率。安光[5]總結了目前高職院校在實踐過程中幾種常見的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例如“專業+創業”融入式、“分級遞進”式、“導師+項目+團隊”式等,與當下時代背景結合,才能培養出適應時代要求的復合型創新人才。
2.4.3 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研究
高職院校作為高等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開展了一系列有關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探索,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表現出了極高積極性。但是經過多年摸索,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存在雙創教育課程零散、指導教師經驗匱乏、教育理念滯后等問題。多數學校只開設了創新創業通識課,或者將創新創業課程納入職業生涯規劃課,學生在對創新創業概念不明晰的情況下不能很好接受系統的學習。張騫等[6]通過對經管類學生的調研,發現很大一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對于未來沒有職業發展規劃,對于“創意、創新、創業”概念不明晰。對于雙創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一方面注重通識課及專業課的系統整合,另一方面需要請資深的指導教師進行專業授課。
2.4.4 構建校企合作體系的研究
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活動起步相對較晚,高職院校無論是課程開發、實訓條件,還是師資隊伍、創新創業文化,都遠遠不能滿足創新創業教育要求[7]。相比這些學校而言,企業在創新創業方面的文化氛圍更濃,校企合作可以激活創新創業教育生態,改善師資隊伍和文化氛圍,因此校企合作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多數高職院校對校企協同合作培養的認識存在誤區,將學術技術能力的培養當作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忽略了對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因而學校應當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教育價值觀,進一步明確校企協同合作培養所需的人才,找準雙創教育目標定位。
為更好預測中國未來關于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的潛在熱點,本研究對關鍵詞進行突變分析,如圖4所示。從關鍵詞突變時間分布看,除了“高職”“創新創業教育”這一常規關鍵詞,“互聯網+”“思政課程”“融合”“新時代”等在近5年內仍是高頻關鍵詞,表明這次研究領域是學者關注的焦點,并且有可能延續。未來幾年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熱點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圖4 關鍵詞突變
2.5.1 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關系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在理論基礎層面為大學生提供了政治層面的思想意識,規范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指向;另一方面也為大學生未來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指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價值旨歸、教育內容、教學方法上高度統一、相輔相成。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豐富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內涵和外延,但是目前二者在教學內容方面仍然缺少融合性,沒有較強的交叉滲透,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具有及時吸取經驗教訓的能力、正確認識挫折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和正確認識自我過錯的能力。
2.5.2 “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如今“互聯網+”已經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無處不潛伏著商機。與傳統教育模式不同,“互聯網+”雙創教育需要將大數據、物聯網等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相較于傳統教育模式,現代信息化技術的普及對于學生、教師、學校都是有益的,結合互聯網的教育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雙創意識[8]。對于高職院校應屆畢業生,憑借互聯網平臺及信息通信技術有機會去創業,而在這種情況下,創業的成敗往往取決于創新的程度。因此如何將“互聯網+”與創新創業教育更好融合,將會是高職院校乃至國內所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研究內容。
創新是創業的靈魂,而創業是創新的表現形式之一。創新創業是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貫穿教育各階段素質教育的系統工程。本研究結合近些年有關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文獻,分析了有關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的研究現狀,并對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一定的預測,以期高職院校能夠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標準,構建“互聯網+”系統,打造完善的雙創課程體系,合理利用企業的資源,由此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