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虹
(河北工程大學,河北 邯鄲 056038)
文化消費主要是指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而采取不同的方式來消費精神文化產品和精神文化服務的行為。隨著人們收入的增長,積蓄的增多,消費意識的提升,對文化消費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接近或超過5000美元時,文化消費將迅速進入“擴張時代”。作為一個傳統的資源型工業型城市,近幾年來,邯鄲市文化消費支出占比并沒有隨著生產總值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呈現明顯上升趨勢,表現在文化消費氛圍薄弱,居民文化消費意愿不強,在文化消費方面表現得比較謹慎。從全國范圍內看,我國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也在持續下降,由2015年的4.8%下滑至2019年的3.9%,距發達國家文化消費通常占到居民整體消費的30%相差較大。這說明我們的文化消費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第三產業的發展反映出文化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也反映出文化消費的水平。從下表可以看出,邯鄲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從2016年到2020年逐年增加,第三產業在三產中的比重也逐漸增加,尤其2017年到2018年增長明顯,文化產業呈上升勢頭,但2019年和2010年增長不太明顯。

表1 邯鄲市歷年(2016-2020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及三產比重
從國家到省到市,各級政府都在強調文化消費的重要性,紛紛出臺文件,這些文件和政策給我們指出了方向,拉動文化消費增長的政策環境已經形成。
這些政策和文件分別從市場供給、消費升級、消費需求、消費能力釋放、消費網絡、消費環境等多方面給予了指導,對文化消費起到了引領作用。

表2 國家、河北省、邯鄲市關于文化消費的部分政策文件(2016-2021年)
我們通過調查問卷和統計數據,從消費水平、消費類型、消費結構、消費環境和城鄉消費差距等幾個方面了解當前邯鄲文化的消費現狀。
調查顯示,在各項文化活動消費支出中,電影和紙媒消費支出最高,支出最少的是文藝演出。
消費類型上,調查顯示居民消費最常見的是看電影和網絡文化消費,其次是紙媒消費。網絡文化消費正在突起,說明消費活動正在從傳統消費向新型消費過渡。
調查發現,有33%的居民從來沒有看過文化展演,有31%的居民一年看一次展演,28%的人從來沒去過博物館,而46%的人一年只去一次博物館。
居民對精神性文化產品或高端消費如文化演出、藝術展覽、藝術品收藏等投入和關注較少,消費積極性不足。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本地文化產品數量少質量低。消費場所單一,無法滿足多元消費需求。
居民對本市的文化消費環境有56%的人基本滿意,有23%的人不太滿意,有9%的人不滿意,有64的人認為邯鄲的文化消費環境有待改進,說明文化消費環境有待優化。

圖1 邯鄲居民文化消費支出占比統計

圖2 邯鄲居民主要文化消費項目

圖3 邯鄲市文化消費存在問題統計
對比邯鄲市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以及邯鄲市和河北省歷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百分比,可以看出:
第一,邯鄲市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均為連年增長,且收入增長速度是連年上升(除去2020年疫情影響造成收入增長速度下降)。
第二,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要略高于城鎮居民。由此可見,農村居民蘊含著潛在的文化消費潛力,未來文化消費的一大趨勢是推進農村市場文化消費,促進城鄉文化共享,積極引導農民走進影院、書店、劇院等消費場所,增強廣大農民獲得感。
越來越多的農民渴望更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我們要切實了解農民需求,以農民的實際文化需求為導向,提供給廣大農民能看得懂消費得起的文化產品,推行文化消費獎勵機制,開展消費惠民活動。逐步提升農村居民的潛在文化消費意識,由被動消費到主動消費。提高廣大農民的受教育水平和文化層次,形成消費文化氛圍。

表3 邯鄲市歷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百分比之對比(2016-2020)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由于歷史原因及其他因素,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及消費之間仍存在明顯落差,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也高于城市,大多數農民的收入來源單一,務工和進城務工還是主要收入來源。加之農村的保障機制仍然不健全,文化基礎設施不足,文化消費意識更不具備,還停留在低水平初級文化消費期。鄉村文化建設依然要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廣大農村,文化消費依然是所有消費中排在最后的。

圖4 邯鄲市城鄉居民收入對比
數據來源:邯鄲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本市居民消費主體涵蓋50后到00后各個階層,但消費主力正在轉移,90后和00后消費人群和消費潛力正在增加,隨之而來的是消費方式和消費需求的變化。
隨著10后、20后成長起來,國家三胎政策的放開,這批新人將會成為新一代消費主力,他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將明顯區別于之前。而作為10后、20后父母的80后、90后,他們在教育和文化上的消費觀念既不同于之前的60后、70后,這部分群體將會是未來消費的主力軍,和上一代消費觀念不同的是,他們表現出超前消費的態勢,在文化消費上投入更多,這種消費觀必將深刻影響他們的后代,文化消費將會呈現出疊加愈強的態勢。
政策層面上,“雙減”政策的落地與實施,居民將會有更多收入用于文化娛樂消費。同時因為“雙減”政策的落實,學校將會有更多時間培養孩子們在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演藝、傳統文化等方面的特長,而這部分學生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的提升無疑將促進未來文化消費理念的轉化和培育。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也呈上升趨勢,但通過對比河北省和本市居民收入,可以看出邯鄲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圖5 邯鄲和河北居民可支配收入對比
收入是影響消費的一個直接因素。收入過低,就會造成消費文化發育不足,消費風尚難以形成。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包括食品煙酒、衣著、居住、教育文化、醫療、其他用品、生活用品、交通通信等。下表4顯示近五年邯鄲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指數。從以上數據分析可知:
第一,消費指數(CPI)上漲最多的是醫療保健、其他生活用品和服務以及食品煙酒,這部分是人民生活中的“剛需”,交通通信消費除了2017年外,呈現出下降趨勢。衣著和居住類消費最近兩年上漲趨緩,教育文化和娛樂消費類上漲相對于食品來說,并不大。
第二,除了2020年外,醫療支出和醫療費用上漲最快,食品煙酒類除了2017年為負增長外,其余年份在消費支出中占比都較高,尤其在2020年達到6.4%,是所有消費中支出最高的。此外,其他用品和服務類支出較多。這意味著用于文化消費的“閑錢”并不太多。

圖42016-2020年邯鄲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指數
2020年,全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6.1%,但是食品煙酒類消費卻上漲了6.4%,尤其是豬肉價格和鮮蔬價格上漲更多,這部分剛性消費占據了家庭收入的大部分。2019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9.8%,但醫療保健類消費上漲了8.5%,食品煙酒類緊隨其后,也達到了5.3%;2018年收入比上年增長9.2%,但醫療消費上漲5.3%,這一年,衣著消費類、生活用品和服務類消費、其他用品和服務類消費增長都到達了五年中的最高水平,居住類消費增速也比較快。

圖6 邯鄲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情況
這說明在不確定情況下,居民會抑制消費增加儲蓄抵抗風險,抑制消費時首先受到壓縮的就是文化消費支出。
根據2020年度中國消費市場發展報告,2020年因疫情影響,前三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18.15萬億元,同比多增4.93萬億元。(2020年中國消費市場發展報告)2020年全國居民教育文化娛樂支出的絕對數是2592元,比上年名義增長-22.1。(國家統計局·2020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說明,只有在解決了基本的溫飽需求的情況下,人民才有可能向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邁進,所以要努力降低恩格爾系數,釋放居民消費需求。
邯鄲是一個以重工業為主的城市,三產中第二產業長期居主導地位,第三產業近年來雖有發展,但居民文化消費習慣尚未完全養成,這是制約文化消費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使近年來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費的主要方面依然集中在衣食住行等基礎消費方面。我們在調查中發現文化消費占工資收入10%以下的占比接近70%,說明大部分人的文化消費并不高。根據發達國家經驗,通常居民文化消費要占到居民整體消費的30%,而我們始終在10%左右徘徊。
事實上,并不是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增多到一定水平,文化消費就會增多。這是因為文化消費作為一種更高層次的消費不是一種剛需,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水平或綜合素養才會進行文化消費,因此要逐步引導和培養民眾,使之樹立起文化消費的意識,并轉變免費文化消費的觀念,在實現文化消費的“剛需”的同時,提升文化消費層次。
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體現在文化領域,就是文化產品的供給不能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人們的需求日益多樣、精細,尤其是在互聯網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對文化消費的要求更高,人們對消費的口味越來越挑剔,但是現有的文化產品無法起到引領和帶動作用。我們需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
要明確本市文化發展定位,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擴大有效供給,制造消費熱點。針對本市文藝產品少的問題,撥出一定的創作基金,打造一批能代表邯鄲特色的,融入邯鄲歷史文化內涵的標志性、特色類文藝演出精品節目,如以成語為依托的演藝節目、和邯鄲有關的以經典作品為代表的曲目如落子、音樂、舞臺劇、室內演出、實景演出等等,既能滿足本地居民消費,又可讓外地游客了解邯鄲過去、歷史及發展。
在提升文化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消費價格。爭取讓每一個居民每一年都能看得起一場演出、一部電影,進一次展覽館博物館等。
邯鄲市文化場所的絕對數量和人均占有量均不足,文化消費場館少,所以要加大公共文化場所建設力度和免費開放力度,僅以公共圖書館為例,全市公共圖書館的數量從2016年到2019年始終為19個,數量沒有增加。每萬人擁有公共圖書館的數量2015年 為1.9個,2017、2018、2019年為1.8個,不增反減。鼓勵公共文化場館延時及中午不間斷服務,實現公共場所網絡全覆蓋,營造舒適便捷的文化消費環境。
居高不下的房價、醫療費用以及大量生活用品支出會影響人們對文化產品消費和服務的支出,普通民眾會捂緊錢袋子通過增加儲蓄或其他保值產品來構筑能讓自己放心的自我保障機制,這勢必會影響文化消費。因此要逐步健全社會保障機制,完善醫療保障、養老保障,提高人們消費信心,實現放心消費。
建立文化消費數據庫和消費年鑒等,統計并完善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文化消費年均增長率等相關數據,以及各個階層消費特點、文化消費的區域差異等各類消費情況。這么做一是有助于準確把握各個消費群體的消費情況,對各個不同的消費群體進行研判,挖掘新的消費需求,預測新的消費趨勢;另外可以對文化消費市場準確定位,助力文化產業發展。
隨著互聯網消費環境日趨完善與成熟,消費客戶群體也日益壯大。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消費正顯示出越來越強大的影響力和生命力。最新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較2020年12月增長2175萬人。其中,農村網民規模為2.97億人,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59.2%,占網民整體的31.3%。我國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到99.7%。
網絡及網絡衍生消費正在成為主流,90后、00后、10后已經成為非常活躍的消費群體。他們的文化消費不同于傳統基礎型文化消費,對新的文化消費方式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傾向于沉浸式消費體驗和互動式消費體驗,有自我表現和自我展示的欲望,不再滿足于被動消費,更愿意主動參與,他們的身份也不再是單一的消費者,同時也是文化產品創作者。
而網絡的普及也加速了兒童和老年消費群體的觸網,他們也將成為文化消費增長的新驅動力。年輕一代求新求異,老年一代求穩求健康,他們不同的需求將帶動新一輪文化消費。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離不開高品質的文化消費,完善消費設施,改善消費環境,提升文化消費水平,加快實現消費升級,將有助于提高邯鄲區域文化競爭力,加快推動經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