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冉

中國花樣滑冰雙人滑組合 彭程(右)/ 金楊
花樣滑冰運動誕生初期,男性表演服為長袖長褲,女性為長袖長裙。這些服裝華而不實、密不透風。因為要在室外滑冰,滑冰者服裝厚重,貴族會選擇日常冬裝。室內冰場出現后,人們才開始減少衣服,追求輕薄。女性花滑運動的著裝不斷改進,裙子縮短,貼身,不再羞于展示自然曲線。男性服裝也向著輕便、貼身和薄短的方向發展。
為了防止短裙走光,1936年冬奧會上,帶短裙擺的女性連體衣正式登場,奠定了今天花滑服的基本款式。花滑服裝的材質不斷改進,出現了有彈性的面料和更多裝飾性元素。1988 年,民主德國“冰上皇后”卡特琳娜·維特穿著一身用羽毛做成裙擺的藍色表演服贏得了冬奧會冠軍,這件表演服兼具了高開衩、露背、低領口,由于過分暴露,此后的花滑表演服設計多了一條規則:女選手服裝必須覆蓋背部和臀部。由于選手不能大面積暴露身體,裸色織物的拼接變得更為常見。
花滑表演大部分時間是“向后滑”,背對觀眾和評委的時間居多,所以大部分花滑服背面要比正面的設計更繁復好看。國際大賽的花滑服一般具備幾個重要特征:輕薄、彈性好、閃亮,有滿滿的水鉆和紋飾,更要與所選曲目風格一致。高水平運動員一般會找設計師或設計團隊量身定制。被稱為婚紗女王的王薇薇就曾在20 世紀90 年代為美國的花滑選手們設計過服裝,她也曾是一位花滑運動員。
一套專業花滑服裝的定制需要十幾道工序,十幾個人合作工作一周以上的時間,采用特殊針線保證成衣的結實,燙鉆、縫花、流蘇裝飾也要綜合搭配,兼顧舒適與美觀。2018 年平昌冬奧會的冰面上,選手們的花滑服頻出問題。冰舞短舞中,法國女選手帕帕達吉斯衣服的頸部系帶松開導致瞬間走光,不過她還是尷尬地把全套節目完成了。根據ISU(國際滑聯)的規則,服裝飾品掉落在冰面上,也要被扣掉1 分。我國冰舞組合王詩玥和柳鑫宇,就在比賽中因袖口掉落了一片羽毛而被扣分。日本選手羽生結弦曾在做大動作時,導致服裝開線撕裂。
很多花滑選手會在服裝上加入自己民族的元素。2018 年冬奧會,羽生結弦穿的表演服廓形上模仿平安時代的和服“狩衣”,后背綴以陰陽師的“五芒星”刺繡,與所選的《陰陽師》主題曲高度契合。羽生結弦還穿過異常華麗的花滑服,用了將近3000 顆施華洛世奇水晶,縫制了十幾朵手工立體玫瑰花和3只翩然若生的蝴蝶。
優質的花滑服必須輕如蟬翼,不能成為運動員做動作的負擔。男選手的服裝要控制在850 克以內,女選手的要控制在350 克以內。花滑運動員的服裝非常貼身,根據每一個運動員的身材尺寸量身定制,備賽期間會根據選手的身材變化進行修改。很多運動員為了保持身材,賽前都保持禁食。在場上,服裝和選手融為一體,非常微小的更改都會影響選手的發揮。中國花滑名將陳露表演《梁祝》時一共有兩件比賽服,賽季開始時使用的是淡藕色,參加奧運會時換成了一套深紫色的,兩套衣服的款式面料是一樣的,區別在于深紫色那套的袖子裝飾鑲鉆更多,重量也就稍重。這種普通人根本察覺不到的差別,讓剛穿上新服裝的陳露心里格外緊張,最終在教練的鼓勵下才平復心情正常發揮。
高水平的競賽不能有絲毫差錯。觀眾眼中冰上精靈的輕盈旋轉和優雅一躍,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汗水遠非常人所能想象。
(摘自《國家人文歷史》2022年第1期,視覺中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