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南極生活“指北”

2022-12-11 14:04:50許曄劉舒揚
環球人物 2022年23期

許曄 劉舒揚

2015年9月,李航在中山站附近遇到一群帝企鵝。

2020年3月,陳惜玉在南極半島天堂灣乘船游覽時,一條座頭鯨從旁邊游過。

南極的夏季已經到來。

在社交平臺搜索“南極”二字,你會得到五花八門的打卡指南、裝備清單甚至工作體驗。去南極如同進行一場遠征歷險,仿佛是上世紀的事了。今天的南極,成了許多年輕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目的地,成了一種新鮮的、新潮的、又那么合理的生活方式。南極給予了他們什么?影響了他們什么?以至于他們和更多人覺得去一趟南極“值”?

在北半球大部分區域已經入冬的時節,《環球人物》記者找到了一些人,聽他們講述生活在南極,以及讓南極“生活”到別處的故事。

“我想去南極度過我的28歲生日。”2020年,陳惜玉腦海中蹦出這個念頭后,找到了樊照程。

去南極旅行,樊照程是“老手”。他去過南極17次,最近一次是今年3月,身份是“南北極游輪體驗師”——這是他自創的職業名詞。工作內容就是他可以免費登上各家游輪,像游客一樣去體驗極地旅行項目,然后再把合適的項目推薦給不同的人。

他推薦給陳惜玉的行程是這樣的:從阿根廷南部的烏斯懷亞出發,途經馬爾維納斯群島、南喬治亞島,最后抵達南極半島。他說,這是一條“完美”的路線,能將3個不同的生態區域“一網打盡”,不管是愛動物還是愛攝影的人,都能玩得盡興。

陳惜玉很快就出發了。去之前,她對南極的印象可以概括成兩個詞:冰川和企鵝。但去之后,她發現南極要比想象中生動得多。

這里沒那么冷,人可以跳水。很多上了年紀的游客都跳了,還在海里游泳。陳惜玉覺得自己不跳會后悔,也決定跳。跳之前,極地向導將安全繩綁在她的腿上,告訴她如果想從海里上來就拉拉繩子。剛跳下去,陳惜玉“第一秒種”就拉了繩,“是自己嚇到了自己”。后來回想時,她說如果再跳一次,一定會在海里游一會兒。

這里還有海豹、磷蝦、信天翁……比起企鵝,陳惜玉更喜歡信天翁,一種她之前并不了解的鳥,但莫名合眼緣。或許是因為分組登陸時她是在“信天翁組”,也或許是因為這種鳥一生飛行不息。

企鵝除了眾所周知的可愛,好奇心還特別強。陳惜玉把相機架在地上,一只小企鵝跑過來啄鏡頭,又啄她的靴子。她躺在雪地里時,另一只小企鵝“咚”地一下跳到她的肚子上,東啄啄、西啄啄,“看起來不太聰明的樣子,還挺沉”。

能這樣和企鵝有“親密接觸”是幸運的。按照規定,游客不能主動走到企鵝的5米范圍內,但如果企鵝主動過來,游客可以不躲開。遇到企鵝集體出動,跑出“企鵝高速公路”,游客要避開,保證企鵝的行動優先權。負責科普和監督這些的,是極地向導。樊照程有時也會以極地向導的身份去南極工作,但次數不如妻子李曉航多。去過11次南極的李曉航,有八九次都在當極地向導。

李曉航是企鵝“鐵粉”,即便只能看不能摸,工作時仍樂此不疲。登陸后,她會給游客講解企鵝正在上演的“愛恨情仇大戲”:你看這兩只企鵝,它在追它,但它不喜歡它;你再看那兩只企鵝,它倆是一對,不過旁邊那只是“小三”;有的企鵝是“每年離婚一次的一夫一妻制”,而且婚內會出軌……

但當你把南極作為工作時,南極也會變成瑣碎的日常。比如,游客下船前,極地向導需要用吸塵器吸他們的衣服,連鞋底都要拿大頭針挑干凈,以免將草籽等外來生物帶上岸,破壞南極的生態平衡;游客露營時,極地向導需要挖一個隱蔽的雪洞當廁所,里面放上可移動式的馬桶,走時將所有排泄物帶走,不留下任何東西。他們從早上六七點開始工作,一直忙碌到夜里九十點。

在海上巡游時,作為游客的陳惜玉感受到的是震撼——當極地向導關掉沖鋒舟引擎那一刻,船上的游客突然默契地不再出聲,甚至放輕了呼吸聲,只聽見水聲、鯨魚聲,以及遠處的冰山開裂聲,一小塊冰“啪”地一聲掉入海里。但作為極地向導的李曉航不能放松,漂浮在水上的冰山會猝不及防地翻個兒,那是極其危險的。解決的辦法就是“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即便游客要求離冰山再近一點,他們也要控制沖鋒舟和冰山至少保持“冰山高度乘以3”的距離。

此外,極地向導還得充當翻譯、拍賣師、證婚人、心理輔導師……“連遇到的鯨魚口臭,游客都會開玩笑似地跑過來跟我投訴。”李曉航說,所有干這份工作的人都是因為對南極的熱愛。

李曉航印象很深的一件事發生在2019年初。那天,海上風浪并不大,卻一個巧勁把游輪上的一塊玻璃拍碎了。兩位60多歲的女士正巧坐在窗邊,雖沒受傷,但猛然被澆了個冷水澡,滋味肯定不好受。她的同事想了個主意:用鐵絲穿過4小塊碎玻璃,做成兩對簡易的飾品,又打印了兩份證書,說這是限量版珠寶,名字是“大自然的力量”。第二天,兩位女士收到這份禮物特別激動。

“這就是想盡辦法,讓每個人對南極留下美好回憶。”樊照程和李曉航夫妻倆講起南極時,眼睛都亮晶晶的,他們想把南極變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變成一種必然。于是每年11月到3月,南極夏季一到,去那里工作就成了他們的最佳選擇。

陳惜玉能體會這種心情。在南極時,她同樣被人與自然的關系觸動,幾次忍不住掉淚,心中感嘆“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多么渺小。但為了探索未知世界,人類又多么強大……”她是個攝影師,也希望以后能以隨船攝影師的身份再去南極。但在此之前,她先去文了個身,在左胳膊上刺下兩行經緯度——一行是她看到成千上萬企鵝的坐標,一行是她南極之旅最后一站的坐標。

樊照程說:“南極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像是另外一個星球,不管去多少次都會被震撼。”

李曉航卻說:“南極才是真正的地球。”

他們說的,其實是同一個意思。他倆都是北京人,“人們生活在城市里,被人類文明保護著,如同生活在一個玻璃罩子里。盡管去南極有游輪、沖鋒舟和各種設備,我們沒有真正走出那層玻璃罩子,但終于把這玻璃罩子掀開了一條縫,從縫里看到了外面真正的樣子。就這一眼已足夠了”。

李航過的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南極生活:漫長的、扎實的680天,是真正意義上的年復一年,他在其中感受所有南極生活的細節。

李航是2014年12月3日到達中山站的,作為中國第三十一次南極科考隊員的他,要在這里度過接下來的530天。眼前的中山站和想象中的南極凈土簡直是天壤之別:褐色的地表、往來卸貨的吊車,還有周邊零散的四方形的建筑,“像一個大工地”。

李航住的越冬樓是新蓋的,進門是一個百平方米左右的公共區域,他看見有幾本書攤在灰色扶手沙發和玻璃茶幾上,20多間臥室上下兩層環狀分布。

李航趕緊拍了幾張照片發給母親——她一度以為兒子即將入住圓形穹頂的冰屋。“剛到南極時沒覺得有什么不習慣。你看我在科考站里面拍的照片,根本看不出那是在南極”。作為“稀有”的18名越冬隊員之一,他可以獨享一間臥室,無需像百來名度夏隊員兩人合住。單人床、寫字臺、床頭柜、衣柜等一應俱全。還有公共衛浴,里面是熟悉的、用起來“沒有區別”的抽水馬桶。宿舍樓不遠處的幾臺柴油發電機幾乎承包了站區所有用電量。發電產生的廢熱經過水循環變成水暖,不僅以地暖的形式讓室溫保持在宜人的24攝氏度,也讓隊員們洗澡時有了“隨開隨有”的熱水。

2022年11月2日,樊照程和李曉航在北京家中接受本刊記者專訪。喜歡企鵝的李曉航拿著一只企鵝玩偶。(本刊記者侯欣穎 / 攝)

網速會慢一些。“這里沒有海底光纜,我們用衛星做了無線網,相當于把寬帶遷到了南極,用起來像2G,文字能實時傳送,等大家都睡下后可以語音通話。”

室外的“南極感”也不太強。夏天中山站周邊最高溫度能達到0攝氏度,穿著約10斤重的“企鵝服”在雪地里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很容易出汗。當然大風天是另外一番情形。“不管幾度,只要風很大,刮在臉上真是受不了,說是‘寒風刺骨’,一點都不夸張。”李航說。

戴面罩能阻擋一些,但會讓眼鏡起霧并且很快凝成冰,“需要不斷地摘下眼鏡,用體溫融化后再擦一擦”。時間一久,李航的鏡片上留下不少摩擦的痕跡。南極素有“風極”之稱。有一回李航特意背著風站,聽著風抽打在衣服上巨大的“啪啪”聲,然后用力向后倒,結果呢?嘿!他被風穩穩地“撐”住了。

風這么特別,雪也是。“南極下雪不是自上而下的,是從左往右或是從右往左的”,所以他見到的雪花,總是平行于地面飛舞。

李航的工作是北斗衛星南極地面觀測站的運行和維護。不過完成科研任務只是最低標準,他和隊員們還要完成很多瑣事,包括但不限于刷漆、幫廚、倒垃圾。夏季是南極氣候相對溫和、日照時間長的時節,也是科考站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忙著科研,也忙著打點好生活。

極晝也在此時到來。李航的生物鐘倒沒亂,但“非常疲憊,潛意識中覺得天亮著就應該干活”。他曾在晚上起床時不小心帶了一下窗簾,霎時萬丈光芒涌入,回到床上他再沒睡著。

比起極夜,睡不著的極晝就算幸福的。極夜太難受了,他向《環球人物》記者說起自己經歷的一個難忘時刻。那是吃飯的時候,偌大的餐廳,掛鐘指示的時間是中午12點,他坐在窗邊,望著外面繁星點點的夜空,感覺“非常怪誕”。

食物成了隊員們討論度很高的話題。夏季“雪龍”號送新隊員們過來時曾在澳大利亞停靠,新鮮蔬果都是在那里補給的,此時早已消耗殆盡。李航把能吃的東西吃了一個遍,為了過嘴癮,極少吃油炸食品的他換著口味品嘗起了過期方便面。“在南極不是說餓肚子,是沒有選擇——就這些東西。”他一度非常想念蒜泥烤茄子,隊友們跟他開玩笑:今天吃到沒?今天還在想沒?

大家在溫室里種起了西瓜,無土栽培,不太成功,瓜藤上只結了拳頭大小的一個果實,切開瓤是白的,十幾個人每人分到一丁點。種的最多的是生菜,藥液配比不對,葉子味道發苦。不過,在中山站每周可以吃上一到兩頓生菜這件事,沒少讓其他國家的科考隊羨慕。

俄羅斯進步站就在直線距離一公里外,大家都沒有圍墻柵欄,也不鎖門。冬季閑暇時光多,進步站隊員常來中山站“蹭網”。三五人結伴,進門打個招呼,徑直走進會議室,掏出電子設備,熟練地用訪客賬戶連上無線網絡。作為回禮,進步站邀請中山站隊員去蒸桑拿——他們的洗浴設備是“拳頭產品”。于是大家相互打趣:我是“中山網絡會所”,你是“進步洗浴中心”,哈哈哈!

南極還有個誰也想不到的節日:仲冬節,也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這一天是最熱鬧的,因為極夜已經過了一半,光明指日可待。各國科考站通過電子郵箱互贈賀卡,賀卡上一般是各站隊員的合影和一句英文問候“某某站祝大家仲冬節快樂”。同在拉斯曼丘陵上的中山站、進步站、印度巴拉提站會舉行聚餐:昨天吃炒菜、米飯,今天吃酸黃瓜、腌肉,明天去吃炸雞、咖喱。這是科考隊員的專屬節日。

一個冬天下來,李航瘦了不少——別誤會,這與食物匱乏無關。“越冬隊員長胖的是十之八九”,冬天氣候惡劣,外出活動少,也沒什么消遣;餐廳除了供應一日三餐,還像超市一樣在貨架上擺些薯片之類的休閑食品,大家吃了睡,睡了吃。“我這是特意在跑步機上跑瘦的。”他笑著說。

變瘦的另一個原因與極光有關。無數個冬夜,他收拾好相機、三腳架和手電、對講機,揣上糖果巧克力和一保溫杯熱咖啡,一走就是幾個小時,能量消耗非常大。他愛攝影,他想拍下南極的美。

李航拍過無數種顏色和姿態的極光。起初是大家結伴出來拍,見得多了,單色極光都提不起他們的興趣了——畢竟,“想在中山站欣賞極光,只需要找一個晴朗的夜晚推開站區大門。”

他還喜歡飯后去冰川間散步,喜歡坐在自己的房間里就能將遠處的海冰和冰山盡收眼底。“我想坐就坐,想爬就爬,想打滾就打滾,沒有任何包袱。所看、所聽、所感的都是一種直擊心靈的力量。”李航第一次發現,一個人竟然可以自由得這么純粹,不論是身體還是心靈。“南極讓我成為我。”他說,它是我內心深處的第二個家。

4年后,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的李航再一次回到中山站,這次他沒有越冬,生活150天后返回國內。臨走時,他特意留下雪靴和保溫杯,準備來年繼續工作。可后來,項目關鍵設備因新冠肺炎疫情被阻滯國外,直到博士后駐站結束,他也沒能回去那個寒冷又溫暖的“家”。“這說起來還有點悲傷。”他輕嘆了一下,很快又笑:“永遠不說‘永遠’嘛,一輩子很長。而且我也喜歡這個不斷追尋的自己。”

“啪——”2020年1月,從南極回到北京后,溫旭把一枚企鵝冰箱貼吸在了家門背面。冰箱貼下方壓著一張有點發黃的紙,主題是“毛猴兒環保之家”,內容是8個短句:“不點外賣”“不亂消費”“不浪費食物”……

“毛猴兒”是溫旭和妻子虎姣佼的大女兒,紙是2018年就貼在門上的,“想帶著孩子一起養成環保的習慣”。新增這枚南極冰箱貼,是一種強調,也是一次鄭重地再承諾。

溫旭去的是人跡罕至的南極內陸。同樣是夏季,海岸邊的游客和中山站隊員可能會看到企鵝或海豹,但在南極內陸,就算溫旭運氣再好,據說能遇到的最大體型動物也就是蜘蛛。“不過我沒看到,眼前總是一望無際的白。”他對《環球人物》記者說。

李航(右二)與進步站隊員們在坦克車前的合影。2015年仲冬節,俄羅斯進步站派出坦克車隊,迎接中山站隊員們前往聚餐,這堪稱拉斯曼丘陵地區最高規格的款待。(受訪者供圖)

2022年11月1 日,溫旭和虎姣佼在北京接受本刊記者專訪。他們所在的非營利組織“ 極地未來”在這里辦公。(本刊記者侯欣穎 / 攝)

從伯克納島最北端出發,無助力無補給,獨自行走1400多公里抵達南極點,這是他用58天完成的事。之所以這么做,是希望引起更多人對氣候變化的關注。

他拄著手杖,踩著雪板,腰間系著的拉繩上拴著一艘185公斤重的雪橇船——吃穿用度,所有物品的功能、重量等均經過嚴密計算。零下35攝氏度,頂著12級大風,人幾乎一站起來就被拍倒。溫旭把帽口收到最小,弓著身子,慢慢向前挪,兩個月后抵達南極點,一稱體重,輕了10公斤。

孩子是他最大的動力。2015年5月,在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從事冰川研究的他于一次科考途中突然踩破冰層,掉到了冰湖里。“我一時踩不到底,身上20多公斤重的儀器設備又一直把我往下拽。我馬上用手中的冰鎬敲擊地面冰層,找到支點后翻身上岸,整個過程差不多20秒鐘。”

脫險后,溫旭心有余悸,那時毛猴兒快要出生,他就要成為一名幸福的父親。平靜下來后,他開始疑惑:這還不到夏天,又是在海拔5500米這么高的位置,怎么會有冰川融水形成的暗湖?他16歲開始登山,對高海拔冰川再熟悉不過,頭一次,他覺得這個“老朋友”有些陌生了。

一些不曾留意的片段在腦海閃回。他從2004年開始攀登了十幾次的慕士塔格頂峰,海拔7500米,“眼見著雪線在上升,冰塔林在消失”。以前積雪特別厚、需要穿踏雪板行進的區域,后來只需要換上冰爪。想到即將來到這個世界的毛猴兒,溫旭感到一陣緊迫,“不想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氣候問題越來越嚴峻的星球上”。

徒步南極時,他堅持每隔20公里采集一個5毫升的表層雪樣,一共采了幾十個。它們中所含的微生物、金屬、空氣等,是分析南極氣候與大氣環境演變的直接依據。

回到北京,他與妻子虎姣佼共同發起了“冰川記憶”項目。一根根長短不一的冰芯是由冰川表面垂直向下鉆得的,里面密集的小氣泡是千百萬年來冰雪受擠壓時被封存在內的空氣。冰芯如同一本地球氣候歷史書、一本地球日記,從中可以提取不同時期的氣候環境變化信息。

他們在商場辦展覽時,晶瑩剔透的冰芯引得孩子們眼睛也一亮一亮的。這些從小生活在北京的孩子們看到“冰川消融”展板時臉上的震撼,“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變化的不止是冰川。樊照程和李曉航注意到,怕冷喜暖的巴布亞企鵝正在占據越來越多的地盤,生性喜冷的阿德利企鵝只得逐漸向更高緯度移動。2019年,牛津大學材料系博士胡婧去南極訪問一座國外科考站時,工作人員告訴她,不久前他們在海豹的血液中發現了微塑料,一種肉眼不可見的、由塑料分解而來的細小碎片。

2021年10月,胡婧在深圳一所小學與孩子們分享南極。(受訪者供圖)

與溫旭獨步南極幾乎同時,胡婧和朋友們在深圳發起了“南極有靈且美”自然科學教育項目。每周一次,她去學校為孩子們帶去亙古冰原上的生命故事。

“這些小孩可靈了,知道磷蝦是什么,浮游生物是怎么一回事,我這么大的時候可不知道這些。”起先她以為這是家庭教育的結果,后來從學校老師那里得知,孩子們的父母大多從事送外賣、快遞的工作。“這些知識可能是小朋友自己從別的渠道得來的。我想教育一定是普惠的,孩子們接受到同等的教育。大自然也是如此,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這也讓我更堅定地把科普做下去。”胡婧告訴《環球人物》記者,她試圖在孩子們心里埋下一顆種子。

有的種子似乎已經在萌發。課堂上一名很認真、“發言前總會想很久”的害羞女孩告訴胡婧,未來自己想去南極“研究企鵝的數量”,通過“這個指示種判斷南極生態系統的健康情況、其他生物情況和水下情況”。說到這里,胡婧有一點小驕傲:“她的科研項目特別棒!還是小學生呢,學術名詞就用得這么準確,未來可期。”

生活在深圳這座熱帶城市的孩子為什么要想象和關心南極的冰雪?胡婧說,只要大家明白,南極冰川融化可能會影響整個地球,會給我們深圳帶來臺風,關心南極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周圍的詩意和繁華不是理所應當。關心遠方就是關心附近,關心我們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做的大約是,讓南極‘生活’到別處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天堂网| 久久国产热| 国产91导航| 天堂网国产|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www.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国产|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69av在线|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91在线播放国产| 亚洲乱伦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97视频免费看|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国产日韩欧美黄色片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导航|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亚洲人网站|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另类|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青青青草国产| 精品福利国产|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日本视频91|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538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亚洲国产系列|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九九热在线视频| www.91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欧美精品在线看|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亚洲天堂久久新|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成人三级|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久久中文电影|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人妻|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 福利一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