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
話題導入
有創意地表達,是指表達時有新意、有個性,不落俗套。一篇有創意的文章,能夠讓讀者眼前一亮。要做到有創意地表達,除立意新穎外,還要注意選材、角度、語言表達和表現形式等方面。
緊握母親的手
①有一雙手,布滿歲月遺留下的痕跡,不像別人那般光滑細膩,反而粗糙干硬,上面有著崩開的裂口,裹著用久了的創可貼……
②母親年輕時真是個亭亭玉立的少女!雖然留著又短又齊的蘑菇頭,但絲毫不減俏皮秀麗,臉蛋雖然不是高原紅,但確實帶著蘋果一樣的紅暈。她的眼睛閃爍著孩童的純真,又帶著些學生的書卷氣。但這寫都不是最顯眼的——那雙托著下巴的纖細的雙手吸引了我的注意,那雙手與我如今常見到的、但未曾仔細注意的手完全不同。
③上初三開始,為了方便我上學,母親與我一同租住在簡陋窄小的房子里,她睡在一張比我的床小一倍的折疊床上,稍微一動就可以聽到“吱吱呀呀”的聲音,可每天在我睡覺的時候,卻安靜得可怕。這還是有一天清晨我看到母親腰酸背痛,默默按壓時,才發現她是怕吵醒我才這樣的。我幫母親揉肩時看到了她的手,頓時回想起她曾經行動不便的原因。
④我每天上學總是火急火燎的。一到冬天,早上刮著異常凜冽的寒風,母親坐上電動車,卻半天不見移動,我心里著急,憤憤望向她,不耐煩地催促著。那時的我不知道,母親有關節炎,在冬天更是疼得無法動彈。因為我的抱怨和焦躁,有時她連手套都來不及帶。
⑤母親讓我湊近聽骨頭碰撞的聲音,她的大拇指來回攢動,無法伸直和彎曲,我想:這樣的手,扭電動車把都異常艱難,母親還每天用冰冷的水洗碗,這該多么難受?看著她痛苦又隱忍的神色,我內心不安又自責,呆呆地望著母親的那雙手,淚眼模糊。
⑥歲月給我們的最好的禮物就是和父母朝夕相處的時光,卻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痛。母親現在的手并不好看,又粗又短,留著傷口和繭子。但我卻愛著這雙給我溫暖,伴我成長的手,因為它替我遮擋了無數風雨,撐起了屬于我的溫暖的港灣。
⑦緊握著母親的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陪她變老,她陪我長大。
師生討論
老師:同學們,學習了單元寫作“有創意地表達”后,請閱讀作文《緊握母親的手》,談談怎樣進行修改,能使表達更有創意。
甲生:這篇作文是圍繞母親的“手”來寫的,讓我想起了之前學過的課文《背影》,這種“以小見大”的手法很有創意。但也有不足之處,那就是缺少具體描寫,母親的手究竟是怎樣的?讀者對母親的手沒有整體印象,我認為應該多一些對“手”的細膩描寫。
乙生:作文首尾照應,突出中心、點明主題。但是首尾段的語言表達不夠清晰流暢,表情達意也有些簡單。
丙生:第②段和第③段讀起來非常打動人心,選材很真實,讀者能從這些日常小事當中感受到深沉的母愛。但我認為這兩段的詳略安排不夠合理,尤其是第③段,敘述的重點并不是母親的“手”,和作文關聯不大。
丁生:有些段落之間銜接不緊密,第③段寫“回想起她曾經行動不便的原因”,然后戛然而止,沒了下文;緊接著第④段敘述母親送我上學的情節,有些突兀。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第④和第⑤段中間,“母親讓我湊近聽骨頭碰撞的聲音”這一情節發展也不夠自然。應該進行修改,讓表達更流暢。
丙生:第⑥段是議論和抒情的句子,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作文中間也應該穿插一些句子來表達“我”的獨特情感,層層遞進,做好鋪墊。
老師:同學們通過仔細閱讀,為這位同學的作文提出了各方面的修改建議。我來總結一下:此文的不足之處主要是對“手”的描寫不夠具體,結構安排不當,段落銜接不自然,同時缺少獨特的情感表達。接下來就要“對癥下藥”,進行修改,使作文表達更有創意。
緊握母親的手
①母親有著一雙粗糙的手。
②那一雙手布滿了歲月的痕跡,有著與身體其他部位不協調的黝黑、粗糙、干硬,毫無美感,上面崩開的幾道裂口,似乎也在訴說著手的辛勞。
③母親的手也年輕過。年輕時母親真是個亭亭玉立的少女!照片中,她留著又短又齊的蘑菇頭,但絲毫不減俏皮秀麗,臉蛋上帶著蘋果一樣的可愛的紅暈,眼睛里閃爍著孩童的純真。最后,我的視線不由落在母親的手上,那雙托著下巴的纖細雙手,白嫩而纖細,與我如今見到的完全不同。
④母親的手有些笨。上初三開始,為了方便我上下學,母親每天都要騎電動車送我。冬天清晨的寒風異常凜冽,母親推出電動車,卻半天不見移動,冷得直打哆嗦的我看看手表,心里著急,憤憤地望向她,不耐煩地催促著。因為我的抱怨和焦躁,她常常連手套都來不及帶。
⑤這一年,母親與我一同住在簡陋窄小的公寓里,只因離學校更近一些。她睡在一張比我的床小一倍的折疊床上,稍微一動就可以聽到“吱吱呀呀”的聲音,可每天在我睡覺的時候,卻安靜得可怕。一次我起夜時,聽到母親那邊發出聲響,借著窗簾間的微光,我看到母親一只手支撐著床板,另一只手抓著床的邊緣,緩慢地翻著身,動作笨拙又小心。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母親是怕吵醒我。
⑥我觀察著這一切,心中感觸萬千,洶涌著沖上咽喉,難受得說不出話來。清晨,看到母親默默按壓著酸痛的腰背,我走近詢問,母親輕松回應:“沒事,關節炎,問題不大。”我湊近了看,只見她的大拇指來回動了動,卻無法靈活伸直、彎曲。有關節炎的母親,在冬天更是疼得無法動彈。我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個問題,多少個清晨,母親是怎樣忍著疼痛,艱難地扭動如鐵一樣冰冷的車把送我上學?每天用冷水洗碗,她又該多么難受?看著她痛苦又隱忍的神色,我內心不安又自責,呆呆地望著母親的那雙手,淚眼模糊。
⑦歲月給我們的最好的禮物,就是和父母朝夕相處的時光,卻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痛。母親的手并不好看,又粗又短,留著傷口和繭子,這是她承受歲月打擊的證明。但我卻愛著這雙給我溫暖,伴我成長的手,因為它替我遮擋了無數風雨,撐起了屬于我的溫暖的港灣。
⑧緊握母親的手,在今后的日子里。她伴我長大,我陪她變老。
技法指津
要使表達更加有創意,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修改:
1.精選素材添細節。
生活中可寫的素材很多,只有仔細觀察,選擇新穎的角度,抓住動人之處,描寫具體細節,才能寫出獨特感受。如“母親半夜怕吵醒我”這個片段,記敘重點與“手”無關,在修改時就加入了母親半夜“用手艱難翻身”的描寫,突出了中心,使人物更加鮮明,同時順理成章地引出第二天清晨“我”觀察母親的手的情節。
2.結構安排要恰當。
某個片段在作文中處于什么位置,應該詳寫還是略寫,要依據它對突出中心的作用、與作文主題的契合度來安排。修改后的作文詳寫了“母親夜里用手艱難翻身”和“我第二天清晨觀察母親的手”這兩個情節,濃墨重彩,生動具體。而母親手的“曾年輕過”和“笨”則略寫,淡筆勾勒,精煉概括。詳略得當,主旨鮮明。同時,將原文的③段和第④段調整了順序,先寫母親手的“笨”,接著再寫其動作之小心,欲揚先抑,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3.語言表達有創意。
許多同學寫作文還停留在“一事一議”階段,沒有矛盾,沒有懸念,沒有鋪墊。修改后的作文強化了母親的手年輕時的“白嫩纖細”與如今的“笨拙”“粗糙”形成對比,突出了母親的辛勞和母愛的深沉,表達了“我”對母親的愧疚與感恩,感情真摯,委婉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