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卿
文題呈現
中國有俗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強調環境對人成長的影響。對此,你怎么看?請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駁論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梳理駁論的寫法,選擇一個合適的角度來批駁,同時要表明自己的觀點,言之成理。
2.選擇與觀點一致的材料,最好有事實論據,也有道理論據。
3.根據你的觀點和材料列一個提綱,與同學交流,互相補充論據,在此基礎上完成作文。
寫作指津
閱讀文題和提示,可知這道作文題要求我們反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俗話,表明自己的觀點。寫作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何為駁論文
根據提出觀點的方式,議論文可分為立論文和駁論文。立論,即開門見山地提出觀點,如《富貴不能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敬業與樂業》等,比較常見。駁論,即辨別是非、駁斥錯誤,在反駁別人觀點的過程中樹立自己的觀點,先駁后立,駁中有立。社會評論常運用這種方式。如魯迅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就是一篇典型的駁論文。
二、反駁從何處下手
有些同學寫駁論文時不知從何處下手或者容易忽略反駁對象,自顧自地談論自己的觀點,要解決這個問題,老師可以給大家支一招:樹立“假想敵”,模擬辯論賽。
1.反駁對方的觀點(論點)
對錯誤的觀點要找出漏洞,各個擊破。如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先抓住“失掉”一詞,敏銳指出“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早就失掉的東西現在何必拿出來嚷嚷?又抓住“自信力”,深刻剖析了某些中國人失掉的不是“自信力”,而是“他信力”,現在又發展著“自欺力”。最后抓住對方觀點中“中國人”的范圍進行反駁,“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
2.反駁對方的證據(論據)
論據是支撐論點的材料,如果論據不成立,那么論點就會失去依托,不攻自破。
(1)咬文嚼字法。如魯迅抓住對方論據中的“地大物博”“國聯”“求神拜佛”,反駁某些中國人“先前信‘地’,信‘物’,后來信‘國聯’,都沒有相信過‘自己’”,失去的是“他信力”,而非“自信力”。
(2)拿出相反的證據。如魯迅列舉出許多“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證明了對方的論據是虛偽、錯誤、荒謬的。
三、明確自己的觀點
反駁對方是為了證明自己,駁論文不僅要指出對方的錯誤,更要亮明自己的觀點。“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一句話,完成過渡,明確觀點,鏗鏘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