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國老齡化及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流行,心血管病死亡率和病殘率仍在增加,疾病負擔下降的拐點仍未出現。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人群層面危險因素改善對降低冠心病死亡的貢獻最大。因此,應堅持預防為主,在生命早期強調心血管健康,實施預防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發生為目標的‘零級預防’。”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院士說,應以健康飲食、身體活動、肥胖、吸煙、睡眠和心理為干預對象,創造有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社會環境。
“阿爾茨海默癥進展到輕度階段,患者在比較復雜的生活技能方面容易出現問題,如無法復述電話的內容,患者可能容易發怒、焦慮。到了中度階段,患者個性改變會更明顯,有時候會出現猜疑,記憶能力、語言能力、執行功能、注意力與大腦的靈活性都會有所下降。”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醫師郭起浩教授建議,帶老人定期做大腦高級功能方面的檢查,同時盡量多陪伴老人,陪他(她)聊天、散步。
“飲料標簽上‘無糖’‘零卡’,不等于飲料不含糖,也不等于沒有熱量。此類產品雖然不添加常見糖類,但極有可能添加了代糖等甜味劑。代糖分為天然型代糖和人工合成的代糖,市面上常見的就有赤蘚糖醇、甜菊糖苷、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這便是‘無糖’的飲料中甜味的主要來源。”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內分泌科主任母義明認為,甜味劑如按國家標準添加的話就不需要擔心,但也不宜長期大量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