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
深圳創智云城項目是深圳一座地標性商業綜合體(見圖1)項目,該項目基本已建成,該項目4標段設計中采用了冰蓄冷技術,本文對6A、6B棟塔樓進行設計,對運行策略進行分析研究。
工程位于深圳市,創智云城項目4標段項目,內設研發用房(辦公)、商業、宴會廳、電影院、地下停車庫等。其總用地面積約14581.30m2,總建筑面積約286580m2,空調面積約146345m2。本建筑物地面由3棟單體建筑組成,地下室3層。地下部分建筑面積約36800m2。地上部分建筑面積約249780m2,6A棟為57層,建筑高度為244.6m:6B棟為48層、建筑高度為207.4m;6C棟為13層,建筑高度為53.9m。其中6A棟。6B棟為超高層,6A座避難層為12層、27層及43層:6B棟避難層為15層、27層及39層。均系一類公共建統、新建工程。
該項目尖峰總冷負荷為20447kW(5814RT),設計日總冷負荷為243283kW·h(69173RT·h)。設計日總蓄冰量為73154kW·h(20800RT·h),空調負荷見表1、圖2。
表1 空調冷負荷
本項目6A、6B棟共用一套冰蓄冷系統,其中6A棟,空調面積72318m2,冷負荷11137KW(3168RT),冷指標為154W/m2;6B棟,空調面積59291m2,冷負荷9310kW(2648RT),冷指標為157W/m2。
該工程6A、6B棟采用冰蓄冷集中冷源系統,最大計算冷負荷為20447kW。結合2022年深圳市峰谷電價政策(約4.3:1),對2種方案和蓄冰率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見表2、表3。
表2 蓄冰率
經對以上2種方案蓄冰率、全年運行費用和初投資進行測算對比可知,方案1與方案2相比:蓄冰率高出1.17%、初投資節約175.2萬元,年運行費用節約21.69萬元。因此,本項目6A棟和6B棟選用空調工況制冷量為7030kW(2000RT)制冰工況制冷量為4801KW(1365RT)的高壓水冷離心式雙工況冷水機組2合,制冷量為1055KW(300UT)的水冷高心式基載冷水機組2臺,并聯運行。(主要參數見表3)。
表3 初投資與運行費用
系統形式采用主機上游+冰槽下游的串聯系統。蓄冰系統采用管外蓄冰,盤管內融冰的設計(系統流程圖見圖3)。融冰時,經板式換熱器換熱后的系統回流的溫熱乙二醇溶液進入蓄冰換熱器,將蓄冰槽內的冰逐漸融化,使乙二醇溶液溫度降低,再送回負荷端滿足空調冷負荷的需要;冰蓄冷系統配套選用3臺25%乙二醇溶液-水板式換熱器(換熱量=6800kW,冷側(25%乙二醇溶液)3.5℃/10.5℃ ,熱側(水)10.5℃/5℃),對應設置了合乙二醇泵(2用1備)和3臺冷凍泵(兩用一備)水泵及乙二醇泵均采用變頻控制,可根據負荷需要調節流量。乙二醇系采用總管的形式,通過臺數或變頻調節來滿足各種不同工況的要求。基載冷水機組與冰蓄冷系統在空調水系統中采用并聯方式連接。制冰工況時:冷水機組供回水設計溫度為-5.6℃/-2.2℃:蓄冷溫度為-5.6℃空調工況時:冷水機組供回水設計溫度為5℃/10.5℃。
表4 空調設備表
本工程采用優化控制(智能控制)系統,根據測定的氣象條件及負荷側回水溫度、流量,通過計算預測全天逐時負荷,然后制定主機和蓄冰設備的逐時負荷分配(運行控制)情況,控制主機輸出,按照蓄冰裝置優先供冷的原則,最大限度地發揮蓄冰設備融冰供冷量,以達到節約電費之目的。制冷系統主要控制點請見制冷自控原理圖,系統通過控制閥,同時應能實現以下運行工況的控制:
(1)雙工況主機制冰工況;
(2)蓄冰設備融冰供冷工況;
(3)雙工況主機和蓄冰設備同時供冷工況;
(4)雙工況主機單獨供冷工況;(該模式下,主機負責大樓的全部冷負荷。但主機單獨供冷工況無法保證末端設備所需的全部負荷和溫度,因此只能作為極端情況下的一種備用補救措施。)
(5)系統關閉工況。
(1)23:00-6:00:雙工況主機開啟制冰模式運行,利用夜間低谷電價進行蓄冰;
(2)7:00-22:00:機載主機開啟2臺供冷;
(3)8:00-22:00:雙工況主機開啟制冷模式供冷(高峰時段14:00-17:00時雙工況主機開啟2臺同時供冷,其余時間開啟1臺運行);
(4) 8:00-22:00:蓄冰槽融冰供冷。
圖4為100%空調負荷時不同工況負荷分布。
(1)23:00-6:00:雙工況主機開啟制冰模式運行,利用夜間低谷電價進行蓄冰;
(2)7:00-22:00:機載主機開啟2臺供冷;
(3)8:00-22:00:雙工況主機開啟1臺制冷模式供冷;
(4)8:00-22:00:蓄冰槽融冰供冷。
圖5為75%空調負荷時不同工況負荷分布。
(1) 23:00-6:00:雙工況主機開啟制冰模式運行,利用夜間低谷電價進行蓄冰;
(2)7:00-22:00:機載主機開啟2臺供冷;
(3)16:00-18:00:雙工況主機開啟1臺制冷模式供冷;
(4)8:00-22:00:蓄冰槽融冰供冷。
圖6為50%空調負荷時不同工況負荷分布。
(1)00:00-6:00:雙工況主機開啟制冰模式運行,利用夜間低谷電價進行蓄冰;
(2)7:00-22:00:蓄冰槽融冰供冷。
圖7為25%空調負荷時不同工況負荷分布。
該工程所在地深圳市峰谷電價見表5。
表5 深圳市峰谷電價
23:00-7:00 低估 0.2188 0.2137 4.3 7:00-9:00 平段 0.688 0.688 11:30-14:00 16:30-19:00 21:00-23:00 19:00-21:00 高峰 0.9226 0.9226 9:00-11:30 14:00-16:30 15:00-16:00
在深圳市峰谷電價政策下,冰蓄冷空調系統按全年供冷時間280天、100%負荷運行30天、75%負荷運行130天、50%負荷運行90天、30%負荷運行30天考慮(因項目進展目前階段暫無完整的數據)初步估算冷源初投資約675.6萬元,年運行費用約752.28萬元,與常規水冷空調進行比較,每年節約運行費用約29%,經成本分析與運行費用估算,節約運行費用約2.1年即可抵消初投資成本。由此可見,經濟效益顯著。
在國家“雙碳”戰略目標發展背景下,冰蓄冷空調系統利用峰谷電價差運行的特點,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和顯著的經濟效益,普遍適用于商業綜合體、辦公等各類大型公共建筑,在設計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內容:
蓄冷率并非越大越好,而是存在一個臨界值,最佳蓄冷率通常在20%~40%之間經過技術經濟分析確定。
冰蓄冷系統形式應根據建筑物的負荷特點和規律、系統規模、建筑物現場條件及冰蓄冷裝置的特性等綜合確定,以串聯系統為佳。
控制策略在冰蓄冷設計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需經過優化控制,對系統進行合理的選擇和調節,確定最佳控制策略,以達到最優的運行效果,進一步節省運行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