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林 劉燦燦
(四川省藥品檢驗研究院,四川成都 611731)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不僅是消費者對食品最為關注的話題,也是國家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國家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先后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相關規范文件,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食品安全,其中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舉措之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是按照法定程序和食品安全標準等規定,對食品組織的抽樣、檢驗、復檢、處理等活動,有助于監管部門掌握食品安全狀況,及時發現和處置食品安全問題,目前已成為各級政府進行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抓手。四川省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覆蓋范圍廣、抽檢數量大、食品類別多,且按照原國家食藥總局要求將抽檢結果及時向社會進行公布,已公布數據可以較全面地反映四川省食品安全的總體情況,具有較高的權威性。然而,每周分散公布監督抽檢數據,每季度匯總1 次季度抽檢情況模式缺乏整體性,數據分散、應用價值有限,有必要進行深入地匯總分析。本文通過匯總分析2017—2019 年四川省省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分散公布的食品監督抽檢數據,以期了解四川省食品安全的總體狀況,發現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問題,并分析原因,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供技術指導和參考依據。
基礎數據來源于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及原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發布的抽檢通告,統計時間范圍為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
從抽檢通告中下載所需的數據及信息,進行匯總整理,采用Excel 2010 軟件統計分析。主要對2017—2019 年抽檢批次、合格率、食品類別、抽樣地域、不合格項目等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找出問題并分析原因。
四川省3 年共計監督抽檢樣品50 915 批次,合格樣品49 369 批次,總體合格率為97.0%,統計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2017年監督抽檢樣品12 274批次,合格樣品11 957 批次,合格率為97.4%;2018 年監督抽檢樣品20 837 批次,合格樣品20 130批次,合格率為96.6%;2019年監督抽檢樣品17 804批次,合格樣品17 282 批次,合格率為97.1%。從樣品的合格率分析,3 年的合格率均在97%±0.4%之間,變化不大,食品安全形勢整體平穩。

表1 四川省近年來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總體情況
與全國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總體合格率(2017年:97.7%,2018 年:97.6%,2019 年:97.7%)相比,四川省2017—2019年每年的合格率均低于全國水平,分析原因可能是四川省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堅持問題導向,更加聚焦問題區域、問題品種所致。
為了進一步消除食品安全隱患,鼓勵廣大消費者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監管,四川省食品安全監管部門2017—2019 年連續3 年組織開展了“你點我檢”專項抽檢,邀請消費者代表在超市、農貿市場等場所隨機“點”取食品作為抽檢樣品,安排原四川省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院統一抽樣檢驗,抽檢結果在官網對外公布。2017—2019 年年共計抽檢食品180 批次,其中合格樣品177 批次,合格率高達98.3%。“你點我檢”專項抽檢結果同樣表明,四川省食品安全形勢整體平穩。
抽檢樣品的種類包括《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中涵蓋的31 大類加工食品,并增加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和食鹽,共34個食品類別。2017—2019年監督抽檢的各食品類別中,抽檢批次最多的為餐飲食品(6 416 批次),占抽檢總數的12.6%;其次為食用農產品(5 950 批次)和酒類(5 530 批次),占比分別為11.7%和10.9%。由表2 可以看出,嬰幼兒配方食品、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樣品合格率為100%,糧、油、肉、蛋、乳、食用農產品等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類別樣品合格率普遍較高,其中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乳制品合格率均達到99%以上;抽檢合格率低于95% 的食品類別有蔬菜制品(94.3%)、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94.0%)、冷凍飲品(92.6%)、特殊膳食食品(92.6%)、蜂產品(91.4%)、飲料(90.7%)6類食品。

表2 各類食品監督抽檢情況
通過數據對比發現,除嬰幼兒配方食品、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3 個食品類別(有監督抽檢的年度,合格率均為100%)外,其他31個類別合格率均有變化。其中合格率持續上升的食品類別有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茶葉及相關制品、食鹽、豆制品、糖果制品、食品添加劑、淀粉及淀粉制品、方便食品、水果制品、蛋制品、水產制品、食糖;合格率有所波動的食品類別有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酒類、調味品、糧食加工品、肉制品、蔬菜制品、乳制品、薯類及膨化食品、蜂產品、餅干、冷凍飲品、特殊膳食食品;合格率持續下降的食品類別有糕點、飲料、保健食品、炒貨及堅果制品、速凍食品、罐頭。
除64 批次網絡抽樣樣品外,50 851 批次樣品為抽樣人員現場抽樣,覆蓋四川省全部21個市(州),其中成都市抽樣批次最多,抽樣9 647 批次,占抽樣總數的18.9%;其次為綿陽市(3 393 批次)和德陽市(3 352 批次),占比分別為6.7%和6.7%,3 市抽樣合計占抽樣總數約1/3,各地區抽檢結果見圖1。從抽檢結果看,成都市和攀枝花市抽檢合格率最高,為97.9%,內江市抽檢合格率最低,為95.2%,21 個市(州)抽檢合格率差別不明顯。與現場抽樣相比,網絡抽樣樣品合格率明顯偏低,僅為92.2%。考慮到樣品量偏少,該結論需要進一步驗證。
2017—2019 年共計檢出不合格樣品1 546 批次、不合格項目1 714 項次,其中1 418 批次樣品中有1個檢驗項目不合格,占不合格樣品總數的91.7%;108 批次樣品中有2 個檢驗項目不合格,占7.0%;6批次樣品中有3 個檢驗項目不合格,占0.4%;8 批次樣品中有4 個檢驗項目不合格,占0.5%;6 批次樣品中有5 個檢驗項目不合格,占0.4%。將不合格項目進行分類統計后發現,四川省近年來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是食品添加劑濫用、微生物污染、質量指標不合格和農藥獸藥濫用,具體情況見下頁表3。
由表3 可知,2017—2019 年共計檢出食品添加劑濫用樣品597 批次、不合格項目645 項次,占抽檢總數的1.2%,涉及的食品類別主要有酒類、蔬菜制品、餐飲食品、糕點等,其中白酒濫用甜味劑、蔬菜制品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餐飲食品(油條)鋁殘留量超標、糕點濫用防腐劑問題突出,依次檢出124批次、91批次、72批次、30批次。分析原因可能是部分生產經營者為提高產品品質或延長保質期而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所致。檢出微生物污染樣品391 批次、不合格項目428 項次,占抽檢總數的0.8%。其中,飲料類別中的瓶(桶)裝飲用水銅綠假單胞菌超標和餐飲食品類別中的餐飲具大腸菌群不合格情況突出,分別檢出140 批次和82 批次。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不達標、生產設備及工器具清洗消毒不到位、產品包裝密封不嚴以及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檢出質量指標不達標樣品252 批次、不合格項目262 項次,占抽檢總數的0.4%,主要涉及調味品類別中的醬油氨基酸態氮不達標、醋總酸不達標,以及酒類酒精度不合格,依次檢出37 批次、12 批次、21 批次。質量指標不達標有2 種情況,一是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二是不符合產品標簽明示值。產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樣品包裝密封狀態不佳,運輸、銷售等環節儲運條件不當,以及原料采購把關不嚴等。檢出農藥獸藥濫用樣品214 批次、不合格項目228項次,占抽檢總數的0.4%。其中,2017 年檢出43批次、45 項次;2018 年檢出53 批次、55 項次;2019 年檢出118 批次、118 項次,農藥獸藥濫用情況有明顯加重趨勢,主要為芹菜、白菜等葉菜類蔬菜中毒死蜱超標,韭菜中腐霉利超標,淡水魚中獸藥恩諾沙星超標,以及檢出孔雀石綠、氧氟沙星等禁用獸藥。分析原因可能是在使用過程中未進行計量使用、或者是未完全滿足休藥期導致未代謝完全、甚至是非法使用禁用農藥獸藥,從而出現農藥獸藥殘留指標不合格問題。

表3 監督抽檢不合格項目類別情況
近年來,不少國內外機構學者陸續開展了對食品(農產品)安全狀況綜合評價的研究,研究方向大致分為2 類,一類是對消費者進行食品安全滿意度調查,另一類是對原有合格率數據進行深度挖掘。考慮到消費者滿意度受主觀因素影響,可能與食品安全的現實狀況存在不統一的情況,而四川省范圍內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覆蓋范圍廣、抽檢數量大、食品種類多,抽檢結果及時對外公布,且數據客觀真實,因此通過對四川省省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2017—2019 年公布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據進行深度挖掘來研究四川省食品安全的總體情況。
由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四川省近年來食品安全狀況總體平穩,2017—2019 年總體合格率為97.0%。嬰幼兒配方食品、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樣品合格率為100%,糧、油、肉、蛋、乳、食用農產品等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類別樣品合格率普遍較高。消費者代表在超市、農貿市場等場所隨機“點”取食品作為抽檢樣品的“你點我檢”專項抽檢,3 年總體合格率達到98.3%。抽檢同時也發現一些突出問題,一是食品添加劑濫用,其中白酒濫用甜味劑、蔬菜制品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餐飲食品(油條)鋁殘留量超標、糕點濫用防腐劑問題突出;二是微生物污染,包括瓶(桶)裝飲用水銅綠假單胞菌、餐飲具大腸菌群污染等;三是質量指標不達標,主要涉及醬油、醋、白酒等產品類別;四是農藥獸藥濫用,葉菜類蔬菜中毒死蜱超標、淡水魚中恩諾沙星超標等。建議監管部門積極引導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嚴格規范生產經營行為,同時對于發現不合格項次較多的食品類別及風險指標,加大抽檢力度,增加抽檢頻次。另外,加快職業化食品檢查員隊伍建設,用好現場檢查手段,多措并舉為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保駕護航,讓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