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正 肖景元 王佳森/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鹽城市分行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鹽城市分行以服務國家糧食安全為己任,依托糧食主產區資源稟賦,深耕糧食信貸,拉長長板、補齊短板,守住政策性收儲主陣地,全力鞏固市場份額,拓展業務成果,取得較好成效。截至2022年9月,全行累計投放糧食貸款39億元,列全省系統首位,其中,夏糧貸款33億元,同比多投放10億元,支持糧食企業收購夏糧115萬噸,夏糧信貸投放列全系統首位,進一步擦亮糧食銀行金字招牌。
依托資源,推動糧食信貸提速。鹽城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糧食產量占全國1.1%,占江蘇省1/5以上,全市常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400萬畝,常年糧食產量700萬噸,是大陸49個沿海設區市中唯一糧食總產超百億斤的市,收購總量居全省前列。農發行鹽城市分行依托鹽城得天獨厚的糧食資源稟賦,全力做優做大“三項業務”。一是做足“政策性”業務。按照“聽黨話、備足錢、收好糧、管好賬、本息回”的原則,足額保障政策性資金供應,全力做好政策性收儲。建立發改委、中儲糧、農發行三方聯動機制,協同做好收購庫點準入、糧食收購、庫存管理、考核評價等工作,定期會商重大問題。主動加強與地方財政、發改委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及時掌握地方儲備的增儲、輪換資金需求,調研企業倉容新建、擴建規模,了解各企業儲備糧結構、計劃,掌握異地收儲、委托收儲等情況,綜合測算資金需求,制定差異化金融服務方案,提前介入、主動服務,確保資金足額供應。2022年以來,累放政策性糧食貸款19億元,增幅46%。二是做優“市場化”業務。按照“錢隨糧走、購貸銷還、專款專用、庫貸掛鉤”原則,常態化支持糧食收購。積極引導企業轉變經營模式,通過產銷聯合,加強南北合作,開展代收代儲、邊購邊銷、快購快銷。做好托市不啟動預案,多渠道籌集共同擔保基金,為企業市場化收購備足額度,糧食共同擔保基金規模達1.7億元,財政注資占比高達63%,有力保賣糧、防風險。累放市場化收購貸款18億元,同比多投3億元,增幅20%,支持夏糧收購市場份額超過50%。三是做強“產業鏈”業務。按照“主業突出、知名度高、貢獻度大、風險可控”原則,樹牢大農業觀,緊扣鹽城糧食產業發展規劃,加大對農業板塊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通過“龍頭企業+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等模式,推動糧食信貸覆蓋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2022年累放全產業鏈貸款2.8億元,支持企業從原糧到飼料、生豬養殖、食品深加工全產業鏈拓展。
客戶為王,全力打造優質客群。一是圍繞“守客拓客”營銷。緊盯現有客戶,延伸服務鏈條,深入排查存量糧食客戶,同時開展“大走訪、大對接、大營銷”專項行動,舉辦專場金融產品推介會、政策宣講家家到活動,全方位對接央企子公司、地方國企、民營企業資金需求,制定一攬子金融服務方案。2022年企業使用該行授信2.5億元。二是圍繞“糧頭食尾”營銷。積極推動金融服務供應鏈發展,深化產業鏈資金融通,打造糧食信貸業務新增長極。該行延伸糧食全產業鏈業務,累計向糧食加工企業投放3億元,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小微企業“增量、擴面、降價”,累計向糧食小微企業投放0.3億元。三是圍繞“內引外出”營銷,根據市糧油集團經營規劃和需求,核定8000萬元糧油調銷貸款授信支持企業調入貴州紅纓子高粱,解決了企業資金需求“燃眉之急”。助力鹽城供應鏈有限公司拓寬進口保供給渠道,核定企業5億元授信,累計辦理信用證6493萬美元,支持企業進口大豆9萬噸。
揚長補短,著力提升服務質效。一是弘揚工匠精神,提升服務效率。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提前謀劃全年評級授信和貸款審批,針對夏糧收購季節性強、周期短的特點,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提前謀劃全年評級授信和貸款審批。二是發揮專業優勢,提升服務水平。充分發揮該行在資金成本、資金體量、管理經驗等方面的專業優勢,為客戶爭取各項優惠政策,主動降低融資成本,精準紓困解困。扎實做好糧棉油信貸隊伍梯隊建設,要求新招收大學生“入行第一課、必懂糧棉油”,通過組織糧棉油業務人員“傳幫帶”,培養一支敢打敢拼、能打勝仗的糧棉油信貸隊伍。三是加強部門聯動,提升服務品質。各部門聯動,信貸前中后臺平行作業、聯合辦貸,進一步提升辦貸效率;通過路演、上門手把手指導等方式全力推廣網銀結算,開展資金審批“一站式”服務,銀企“零距離”精準服務,糧食企業網銀支付全覆蓋,全行電子支付替代率100%。
履行職責,重點關注種業振興。將服務種業科技創新作為支持種業振興的重中之重,通過“地毯式”營銷走訪,深入了解轄內持證種業融資需求。一是接續扶持,當好種業壯大助推器。2007年該行就與江蘇神農大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起良好信貸合作關系,累計向其投放政策性貸款超億元,助力企業逐步做大做優做強。二是專班對接,當好種業振興服務員。在全力保障資金供應的基礎上,主動為種子企業提供融資、融智服務,積極協同總、省、市、縣4級行相關部門,搭建種業服務金融團隊,定期組織到轄內企業實地走訪調研。三是竭力支持,當好種業創新孵化器。堅持將服務種業科技創新作為支持種業振興發展的重中之重,積極創新貸款支持模式,探索采取植物新品種權質押、投貸結合聯動等方式,支持種業公司中長期信貸資金需求,為打好“種業翻身仗”注入金融活水。
強化內控,夯實風險管控基礎。一是堅持聯合會商。充分運用聯合會商機制,發揮各部門集體智慧,把好新客戶準入、授信用信和存量客戶新增授信用信關口,做實第一、第二還款來源。同時從賬戶開設、資金支付、貨款回籠、庫貸掛鉤、貸款“三查”、任務完成、輿情風險、創新管理、新增客戶方面對各機構開展巡回檢查和年度達標考評。二是強化庫存監管。嚴格執行“購貸銷還,封閉運行”管理要求,運用科技手段提高庫存監管質效。推廣遠程監控系統,通過手機移動客戶端開展糧食庫存非現場檢查。客戶經理手機接入綜合“智慧糧庫”遠程監控系統,隨時查看庫存實景和庫存運營情況。配合使用庫存巡查系統認真落實“庫貸掛鉤”管理要求,將庫存監管責任落實到人,確保庫貸一致、賬實相符。糧食收購完成后,組織全面糧食庫存檢查工作,對收購全流程“回頭看”。三是關注地方糧改。以涉糧問題專項巡視為契機,主動對接發改委工作,積極配合推動市縣儲備糧管理實現“兩分離、四分開”。跟蹤服務鹽城市糧油集團組建,發揮地方國有糧食企業在糧食市場化、全產業鏈、糧食進口業務中的主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