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鳳嬌,李軍燕,阿榮,郭宇,畢力格,陳廣林,谷玉,康茂有
(1.內蒙古自治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呼和浩特 010000;2.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 呼和浩特 010031)
2022 年初,按照單位安排有幸參加了由農業農村部黨組組織、人事司主辦、農干院承辦的為期一個月的冬訓學習,此次學習邀請了農業農村部機關司局領導系統講解了農業農村部政策、部署安排。同時有機會直面政策制定者,答疑解問,輔導業務,幫助大家吃透精神實質,落實部署安排,更好地從講政治的高度看三農,抓三農,學以致用,全面提升個人綜合素質水平,全力以赴貫徹落實中央三農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力,為下一步具體工作提供了理論導向。體會了豐富的課程內容,感受頗深,下面就此次學習,談一些解讀和啟發。
畜牧業是關系民生的重要產業,中國人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中,肉蛋奶是百姓的“菜籃子”,是餐桌上的重要品種。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年來隨著規模化養殖業的發展,我國各類養殖總體生產規模穩步提升,畜牧業總體生產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品種優質率有效改善,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1]。據中國畜牧業統計年鑒顯示,從1996—2020 年,我國肉類總產量從4,584.0 萬t 增長至7,748.4萬t(圖1),增加了1.7 倍;禽蛋產量從1,965.2 萬t 增長至3,467.8萬t,增加了1.76 倍(圖2);牛奶產量從735.8 萬t 提高至3,529.6萬t,增加了4.8 倍(圖3)[2]。從主要畜產品的結構來看,肉類市場“一豬獨大”的情況正在逐年改善,牛肉、羊肉、禽蛋及奶類的需求比例逐年提升。同時畜牧業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西部省區如內蒙古、新疆等養殖大省又多以肉牛、肉羊(內蒙古2020 年牛羊肉產量占肉類產品的66.90%,新疆2020 年牛羊肉產量占肉類產品的58.15%)為主打品種,發展特色養殖,對促進貧困群眾脫貧增收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發揮了重要作用。

圖1 中國肉類產量隨年份變化趨勢(1996-2020 年)

圖2 中國禽蛋產量隨年份變化趨勢(1996-2020 年)

圖3 中國奶類產量隨年份變化趨勢(1996-2020 年)
我國畜牧業發展雖然獲得了很大的進步,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與農業發達國家相比較,差距還很大,我國肉牛肉羊產業生產周期長,生產水平低[3],在保障供給方面仍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同時近年來牛羊肉進口持續增加。由此也說明我國國產牛羊肉無論是質還是量,都還不能滿足國內市場的消費需求。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養殖技術落后,從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在肉牛肉羊系統養殖方面,沒有形成專門的肉牛肉羊品種和品系,缺乏持續的高價值增長收益。品牌建設能力弱,缺乏上下游產業鏈的帶動力。肉牛肉羊養殖人員老齡化嚴重,后續人員補充難,人員青黃不接是養殖業難以維持的重要原因。
從業人員大多沒有科學的飼養方法,飼喂品種單一,同時中西部區如新疆、內蒙古、寧夏等地飼草料缺乏,肉牛肉羊養殖飼草料依賴進口,而進口飼草料成本高,極大地壓低了養殖利潤。同時肉牛肉羊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低,肉牛肉羊標準化養殖示范創建場少,缺乏地方示范帶動效應。
土地批準難、環境污染問題突出、質優價廉的飼草料供應難等一系列問題,最終導致養殖成本一直降不下來,加上飼舍建設成本高、銀行放貸難、利息高、額度小、周期短,資金短缺仍然是制約肉牛肉羊養殖產業發展的瓶頸。
養殖基礎薄弱,受重大動物疫病和自然災害影響大,肉牛肉羊生產的冬春季節死亡率高、存活率低、掉膘嚴重等問題較為突出。同時支持保障體系不健全、任何意外發生都可能導致養殖者巨大的損失。
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畜禽產品供應安全保障能力是每一位獸醫工作者的職責,從中央到地方,都應該注重把發展質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率。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肉牛、肉羊產業的發展。2022 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要積極發展牛羊產業,國務院辦公廳2021 年出臺的《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31 號)和農業農村部2021 年印發的《推進肉牛肉羊生產發展五年行動方案》,分別詳細的介紹了從中央到地方,下一步如何謀劃好推進落實的有關工作,明確了肉牛、肉羊產業發展的思路目標,細化了各項工作措施開展的著力點,對每一位獸醫工作者都有著很好的指導意義。
1)轉變工作思路,以牛羊肉的增產保證為目標,加快轉變肉牛、肉羊的生產方式,多渠道增加牛羊肉的供給保障能力。加強學習、規范產地檢疫和調運監管、加大牛羊養殖標準化示范力度,建設示范場,發揮示范帶動效應。總結不同地區肉牛肉羊規模化養殖模式,加以推廣應用。
2)調整布局,淘汰過剩低效產能,優化布局,推動向主產區傾斜,加快推進肉牛肉羊集中屠宰管理,規范肉牛屠宰檢疫和肉品品質檢驗,加強產加銷銜接,強化市場肉品經營質量安全監管,動物檢疫合格證和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制度,嚴厲打擊各種違法行為,推動互聯網+與畜牧業生產經營主體的深度融合,構建多元化的產品流通網絡。
3)加快突破重大疫病防控等制約瓶頸,提高創新能力,發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機構、行業協會和國家產業技術體系優勢,開展技能服務型人才培訓,提升基層技術推廣骨干服務能力。
1)發展基層防疫力量。目前動物防疫責任不平衡,生物安全保障能力不充分。加強生產經營者的動物疫病防控意識和報告疫情的習慣,提高自主的檢驗檢測能力,改變政府大包大攬管防疫的局面。充分發揮鄉鎮獸醫站的防疫作用,建立起小農戶養殖和現代畜牧業有機銜接[4]。
2)加強良種繁育工作。深入實施肉牛肉羊遺傳改良計劃,遴選一批國家肉牛、肉羊核心育種場,完善生產性能測定配套設施設備,持續推進引進品種本土化,培育專門化肉用新品種[5]。加強地方品種保護、選育和利用,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保種場、保護區。實施牧區畜牧良種補貼項目,對農牧民購買優良肉牛凍精、良種公羊和公牦牛給予適當補貼,加快牛羊品種改良進程。
3)持續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對于口蹄疫、小反芻獸疫、布魯氏菌病、結核病、結節性皮膚病等危害牛羊健康的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5]:①加強疫情監測排查,根據全國動物疫病監測方案和自治區疫情監測方案的要求,認真部署肉牛肉羊規模養殖場和高風險區域全覆蓋入場采樣監測。做好防控的形勢分析和研判,為下一步工作提供真實詳盡的數據資料。加快推進種畜場主要垂直傳播疫病的監測凈化,從源頭控制動物疫病風險,實施固定的防治計劃,加強外來動物疫病監測;②加大監測排查和流調力度,落實和完善免疫、撲殺及無害化處理機制,鼓勵開展疫苗研發;③建設一批動物疫病凈化場、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和無疫小區;④做好應急響應。根據最新的疫情應急實施方案要求操作。
4)加強部門協作,推進監測監管的一體化。創新工作方式,為將要建立的全國監測監管一體化平臺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利用好一體化平臺的數據和資源做好統籌工作,為工作開展便利。
此次學習收獲頗豐,身處動物防疫工作崗位,未來將繼續學習,找準三農工作的坐標方位、中心工作重心,對標對表,系統謀劃,奮發進取,以全新姿態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