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石建,周迎春
江蘇省如皋市丁堰鎮畜牧獸醫站,江蘇如皋 226521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對肉蛋奶的需求越來越多。牛奶作為最主要乳制品之一,2021年的產量達3683 萬噸,規模化牧場在追求高產量的同時容易忽視牛奶的質量。影響牛奶質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包含飼料安全、抗生素殘留、飼料添加劑的濫用等。隨著這些因素的影響日益嚴重,中藥復方因其安全高效、無殘留、促進生長等特性而逐漸廣泛應用于養殖飼料添加,但對于改善泌乳牛生長性能、乳品質、瘤胃發酵參數中的應用研究較少[1]。本研究通過在泌乳牛的日糧中添加不同劑量的中藥復方,探討中藥復方對泌乳牛生產性能和瘤胃發酵參數的影響,旨在為其在奶牛養殖中的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中藥復方組采用混飼金銀花、益母草、杜仲、蒲公英、黃芪等[2],中藥材購于當地藥房,粉碎過篩,分裝于小袋,密封4 ℃保存備用。
氣相色譜儀(Agilent 7890B)、色譜柱(DBFFAP,30 mm×0.25 mm,0.25 μm),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
試驗用奶牛為某私人農牧場飼養的中國荷斯坦牛,選用胎次(2~3 胎)、健康無病,體況均勻的40 頭,隨機分成4 組,分別設置為對照組、試驗Ⅰ組、試驗Ⅱ組,試驗Ⅲ,每組5 個重復,每個重復2 頭。對照組奶牛飼喂基礎日糧,試驗Ⅰ、Ⅱ、Ⅲ組每頭奶牛在基礎日糧中添加100 g/d、200、300 g/d中藥復方。
試驗期間每天對奶牛進行人工飼喂,飼料原料成分參照中國飼料成分及營養價值表(2001),其具體配方和營養水平見表1。每天早晚各擠奶1 次,保持牛體清潔衛生,按正常免疫程序免疫;嚴格控制牛舍溫濕度,保證充足的飲水,確保各組處于相同的飼養條件,試驗周期為預試期7 天,正式試驗期30 天。

表1 基礎日糧配方及營養水平
1.4.1 生長性能指標
試驗開始前和結束時記錄各組試驗奶牛的始測體重和終測體重,經統計分析,各重復初測體重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期間定期稱量每頭奶牛體重,記錄每天采食量,計算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
料肉比(%)=總飼料消耗量/[結測體重-始測體重]×100%
1.4.2 泌乳性能指標
試驗期間每天記錄每頭奶牛的產奶量,并于試驗期結束時按照奶牛生產性能測定(DHI)的操作規范進行樣品收集,向采集的樣品中添加防腐劑2-溴-2-硝基-1,3-丙二醇并送至奶牛育種實驗室,對乳脂率、乳蛋白率和體細胞數等指標進行檢測[3],試驗結束后計算4%標準乳產量。
4%標準乳產量(kg) = 產奶量×(0.4+15×乳脂率)
1.4.3 瘤胃發酵參數
試驗期結束當天從各組中隨機選取5 頭奶牛,于晨飼前用口腔采集導管從奶牛瘤胃中采集100 mL瘤胃內容物,用滅菌4 層紗布過濾收集瘤胃液,用便攜式pH計立即測定其pH。以40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收集上清液,-20 ℃冷凍保存。使用內標法檢測瘤胃液中揮發性脂肪酸含量,用氣相色譜儀、色譜柱測定乙酸、丙酸及丁酸含量,三者之和為總揮發性脂肪酸含量。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平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試驗結果,采用t檢驗計算兩組數據的組間差異,以P<0.05作為差異顯著性判斷標準。
奶牛生長性能測定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Ⅰ、Ⅱ、Ⅲ組混飼中藥復方后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顯著提高(P<0.05),料重比顯著降低(P<0.05),且添加200 g/d中藥復方的效果更佳。

表2 中藥復方對奶牛生長性能的影響
奶牛泌乳性能測定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Ⅰ、Ⅱ、Ⅲ組混飼中藥復方后,奶牛的產奶量、4%標準乳產量及所產牛奶中的乳脂率顯著升高(P<0.05),體細胞數顯著降低(P<0.05),乳蛋白率沒有顯著差異(P>0.05)。

表3 中藥復方對奶牛泌乳性能的影響
奶牛瘤胃發酵參數測定結果見表4。由表4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Ⅰ、Ⅱ、Ⅲ組混飼中藥復方后,奶牛瘤胃液pH顯著降低(P<0.05),總揮發性脂肪酸顯著升高(P<0.05)。其中試驗Ⅱ、Ⅲ組乙酸含量顯著升高(P<0.05),試驗Ⅰ、Ⅱ組乙酸/丙酸顯著升高,各組丙酸、丁酸含量沒有顯著差異(P>0.05)。

表4 中藥復方對奶牛瘤胃發酵參數的影響
中藥復方可以促進反芻動物消化,增加飼料的適口性,提高采食量和飼料轉化率[4]。本試驗結果表明,添加中藥復方的試驗組均比基礎日糧對照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顯著提高,料重比顯著降低,添加劑量在200g/d的中藥復方試驗組效果最顯著。然而泌乳牛的生產性能并非隨著中藥復方添加劑量的增加而持續提高,當中藥復方的劑量添加在300 g/d時,泌乳牛的生產性能出現下降的狀況,但是仍然比基礎日糧對照組的生產性能高。這種狀況可能是中藥復方雖然具有促進消化的功能,但是如果劑量過大,藥性寒涼,會損傷機體的脾胃,出現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下降的情況。
奶牛的泌乳性能直接影響養殖場的經濟效益,產奶量和乳品質是衡量奶牛泌乳性能的主要指標。本試驗中,日糧中添加不同劑量的中藥復方均可顯著提高奶牛產奶量、4%標準乳產量和乳脂率,顯著降低體細胞數。與李炎[5]的研究結果一致。另外,中藥復方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生物堿、多糖、皂苷、揮發油、蒽類、有機酸等,這些有效成分具有抑菌抗炎的功效,可以降低牛乳中的體細胞數[6]。但是隨著中藥復方添加劑量的提高,奶牛產奶量、4%標準乳產量和乳脂率,均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現象,原因可能是中藥復方在200 g/d時,提高動物生產性能的效果最好,添加劑量達到300 g/d時,泌乳牛的生產性能下降,由此影響泌乳性能同步下降。
瘤胃pH直接影響瘤胃的發酵功能,反映瘤胃中的微生物內環境,而pH主要受瘤胃液中揮發性脂肪酸的影響[7]。瘤胃揮發性脂肪酸是反芻動物消化能的主要來源,為奶牛瘤胃中的飼料代謝和牛奶的合成提供了大部分的能量前體,其中乙酸和丁酸可以促進乳脂合成,丙酸促進乳糖合成[8]。在本試驗中,各組奶牛瘤胃中乙酸/丙酸在3.0~3.6范圍內,能維持奶牛正常合成乳脂的需要。與基礎日糧對照組相比,添加100 g/d、200 g/d、300 g/d中藥復方顯著降低了奶牛瘤胃液的pH,可能是中草藥添加劑中的揮發油對奶牛的瘤胃內環境產生了調節作用。草藥植物油活性成分對改善瘤胃發酵,維持瘤胃液pH 穩定有利[9,10]。總揮發性脂肪酸顯著升高(P<0.05),中藥復方可穩定瘤胃的環境,增強瘤胃的功能。
在基礎日糧中添加中藥復方有利于提高奶牛的生長性能和泌乳性能,調節瘤胃發酵環境,從而提高泌乳奶牛養殖的經濟效益,在實際養殖生產中具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