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良
(上海中森建筑與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上海 200062)
近20年來,我國建筑業處于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建筑物建設體量巨大,建設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一些不足,如建造精細化不足,整體技術含量不高,工期提升依靠“人海”及額外加班,同時出現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低效益等情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能源短缺凸顯,人民對低碳、環保、綠建的要求提高,國內青壯年勞動人口的下降,用工成本的不斷增加,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致使原來粗放的建造及管理方式越來越不適應現場工作要求。近年來推行的裝配式建筑,通過預制構件在廠房內制作、現場拼裝,推行精裝、集成、一體化設計,以便降低天氣對現場施工的影響,減少現場用工數量,最大限度減少現場建筑及生活垃圾的污染,提高整個建筑產品的品質及居住體驗。
目前我國的裝配式建筑仍處于發展初期,產業鏈上各環節產品不夠成熟,尚無法做到每個環節能保質保量下傳,最終體現在施工現場落地效率、效益、成本、質量等差強人意,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本文在眾多裝配式建筑落地項目的實踐總結上,針對常見的全預制樓梯鉸接支座節點的做法進行分析,并提出新的構造做法,旨在進一步優化設計思路,更利于現場操作,使其更便于現場落地,安裝更加簡潔快速,從而提高質量、效率。
目前裝配式建筑(無論是框架結構還是剪力墻結構)中樓梯拆分方式通常為全預制形式,上下通過梯梁伸出牛腿放置預制樓梯,計算模式時支座簡化為鉸接點,即上部為固定鉸支座、下部為滑動鉸支座,整體計算中不考慮樓梯的斜撐效應,構造上應采取措施防止樓梯因滑移而掉落,端部及節點處構造加強。現場直接通過塔式起重機吊裝到位即可。該工法的好處是受力簡潔明確,計算方便;免去現場現澆操作、支撐的搭設與拆除、模板制作與拆除,確保預制構件外觀及質量等,可提高現場安裝效率,極大減少現場建筑垃圾產生,并減少樓梯施工用工量。
圖1是目前項目中常見上支座固定鉸接的一種構造做法,圖2是對圖1的改進,具體比較分析如下。

圖1 上支座固定鉸接常規做法

圖2 上支座固定鉸接改進做法
1.1.1 預制樓梯水平段端部與梯梁之間PE棒是否需要設置
預制樓梯和梯梁之間因考慮減少對主體剛度貢獻,減少斜撐效應,需要分縫,并通過柔性連接。同時為防止現場的建筑垃圾堵塞縫隙而限制自由變形,需設置高壓縮材料填充。縫的表面因防水、耐久性、安全性、外觀美觀等要求,需打膠封閉。為打膠方便、厚度準確及效率提高,下方需設置可定位及隔擋填充,由于設置了聚苯板,可起到PE棒的作用,所以PE棒可不再設置,從而減少工序,提高效率。
1.1.2 封堵縫耐候膠模量選取
裝配式建筑初期很長一段時間內,未對封堵縫耐候膠的模量做具體要求。實際使用過程中,行人、貨物拖拽時有可能刺穿樓梯的耐候膠,對膠體產生破壞的同時帶來隱患,所以宜進一步指明要求采用高模量耐候膠,以減少損壞及使用上的安全隱患。
1.1.3 砂漿找平層強度選取
考慮制作及現場施工安裝誤差,休息平臺梁支座牛腿處一般預留20mm調整空間,全預制樓梯安裝前采用設計規定砂漿找平至設計標高。一般要求1∶1或1∶2砂漿找平,按照此配合比,砂漿強度一般可達M20以上,因此再注明要求砂漿強度不小于M15就沒有必要,宜取消該附加要求。
1.1.4 預留孔內灌漿料選取
考慮施工安裝便利及規范防掉落要求,預制樓梯端部會預留孔,梯梁側面牛腿上預留插筋,安裝后灌漿封閉。預留孔內后期灌漿主要起到防腐、鋼筋錨固、防移位等作用;由于設計條件所限,全預制樓梯水平段不可能很厚,所以一般采用高強灌漿料,以利于加強插筋錨固效應。但一般圖紙上出現“C40”級與“CGM”灌漿料同時要求不合適,兩者不匹配,按GB/T 50448—2015《水泥基灌漿材料應用技術規范》中,普通水泥基灌漿料強度也至少達到C50,所以只需要求CGM灌漿料即可,同時宜指出Ⅰ類或Ⅱ類。
1.1.5 全預制樓梯與梯梁分縫處聚苯板空間位置選擇
分縫處聚苯板底部位置有伸到牛腿頂與不伸到牛腿頂兩種方式。梯梁側邊牛腿是現場澆筑,樓梯吊裝前完成。由于現場施工時牛腿頂部平整度較差,10~20mm誤差很常見,聚苯板要依據現場裁剪,修剪工作量較大;另外找平層在預制樓梯安裝前施工,而聚苯板現場是后期塞填。因此考慮現場施工效率及操作方便,聚苯板底部應設置到找平層砂漿的頂部,便于剪裁,符合施工工法,利于提高效率及質量。
1.1.6 全預制樓梯安裝提質增效做法
全預制樓梯由于重量相對較大,即使安裝前提前放好現場就位墨線,其對安裝操作工人技術及經驗要求也很高,而且需反復微調方可較準確定位。因此設置一種錐形引導板,下落時只要對準大孔即可,下落時錐形孔自行引導預留插筋準確、迅速就位。
另外,為解決標高高度快捷調整,預留插筋上部預留螺紋,頂部預設找標高鋼片(中間開孔預留絲扣),既可前期為找平砂漿層提供標高參照點,又可為后期樓梯安裝就位準備準確的高度上支撐就位點,省去二次調整。
全預制樓梯下端的滑動支座目前通常設計成變直徑預留孔,后期通過墊片和預埋帶有螺紋的鋼筋絲扣用螺母連接,預留孔表面二次用砂漿封堵并壓光面,如圖3所示。該工法需經過構件廠在模具上安裝專門工裝架成形、牛腿頂部砂漿找平、現場螺栓用扳手通過絲扣連接,最后用砂漿封堵孔口完成操作。不足之處操作工序較多。

圖3 下支座滑動鉸接點常規做法
本著就位準確、操作快捷、安裝方便的思路,對原節點進行改進。原預留孔改成頂部帶封頭鋼管,底部設置錐形孔(可引導快速定位),預埋螺栓上設帶有絲扣的鋼片(可以上下移動,調整標高),如圖4所示。經過改進后,現場只要預先調整好鋼片標高,砂漿找平,然后把預制樓梯通過錐心引導孔準確就位即可完成操作,大大提高效率、精度,同時減少操作工序。

圖4 下支座滑動鉸接點優化
通過以上分析,改進后的支座節點構造更加合理,減少現場工序,更利于現場操作,可實現預制構件安裝的準確就位、快速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