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邦志
“我只是個作曲家,我只能用音樂說話。
人民需要什么,靈魂需要什么,
我應該用音樂點亮它。”
——印青
2020年國慶節前夕,端坐熒屏前,盡興觀賞央視總臺“中國夢·祖國頌”——2020國慶特別節目,一邊饒有興致地揣度:上半年“中國夢·勞動美”2020致敬勞動者五一特別節目,其開場《時代號子》及結尾《壯麗航程》,皆為印青作曲,閻維文、殷秀梅演唱的歌曲,那么今晚這同類晚會節目,也當會有印青謳歌時代的作品出現。果不其然,晚會中間,印青作曲的《中國一定強》,在大氣磅礴的合唱中豪邁登場,而最后壓臺節目,則是印青作曲,閻維文、殷秀梅演唱的《復興的力量》,鏗鏘明朗的旋律,激情昂揚的演唱,將晚會推向高潮。
2021年“七一”之際,恢宏莊嚴的藝術盛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在國家體育場“鳥巢”隆重上演,藝術化呈現了建黨百年的輝煌歷程。我又欣喜地看到,當年從老部隊走出的軍旅作曲家印青老戰友,不但作為音樂顧問參與《偉大征程》籌備策劃,且在這場精美精華濃縮世紀經典的節目中,僅他一人竟有其三首代表性作品亮相其中:《走進新時代》《江山》《強軍戰歌》,謳歌時代壯麗,演繹世紀輝煌。欣喜感嘆之余,腦海中不禁跳出印青用音樂謳歌時代一首首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天路》《西部放歌》《世紀春雨》《當兵的歷史》……
思緒回到從前。1971年,在江蘇省軍區獨立一師部隊服役的我,調師部通信科工作。那一年,師部通信營也加入了一位新戰友,他就是后來成為著名軍旅作曲家的印青。
2017年,老部隊通信兵戰友會在蘇北舉行。印青戰友忙于大型歌劇創作演出及重大活動節目籌備未能到場,給戰友會發來了他熱情洋溢的賀信……于是,印青成了戰友會熱門話題,大家為印青音樂成就而高興,為通信兵隊伍里有這樣優秀的戰友而驕傲。
提起印青音樂之路的精彩和藝術生涯的輝煌,戰友們如數家珍。印青音樂頭銜多多:中國十大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第八、九屆全委,全軍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解放軍總政歌舞團原團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印青音樂作品更多:他創作各類音樂作品2000多件,代表作有歌曲《走進新時代》《西部放歌》《天路》《江山》《當兵的歷史》《中國一定強》《復興的力量》《時代號子》《壯麗航程》《凝聚每份愛》《邊關軍魂》《世紀春雨》《強軍戰歌》……在國內產生了廣泛影響。創作的歌劇《長征》《運河謠》《扶貧路上》,舞劇《媽祖》《精忠報國》及《百團大戰》《新四軍》等影視音樂作品也廣受好評。有300余件作品在全軍各次文藝評選比賽中獲獎,其中多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國家文化部“文華獎”“解放軍文藝獎”、中國音樂“金鐘獎”、中國“金唱片”獎等獎項。

印青——從黃海前哨架線兵到著名軍旅作曲家
因工作業績顯著,印青曾多次立功受獎,被評為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藝術家,解放軍總政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全軍英模大會代表……
列數印青亮麗的音樂成就和業績,戰友們十分感慨,不禁回憶起印青在連隊當架線兵的日子,難忘他當年追逐軍旅音樂夢的時光。
1970年印青作為文藝兵招進師部業余宣傳隊,成為一名小提琴手。音樂的優美旋律讓他陶醉,促使他又試著學習作曲。次年宣傳隊解散,印青到有線連當了一名架線兵。盡管理想與現實出現落差,印青坦然面對,積極上進。印青在連隊當了6年戰士,那段當兵的經歷成了他生命中寶貴的財富,讓他后來成就繁茂的音樂森林,深深根植于軍營的沃土,愈加青翠,緊緊倚仗于戰士的營養,富有靈氣。
當兵的日子里,學習訓練緊張而艱苦。印青長得瘦,投彈、射擊等基礎訓練很吃力,而架線兵的訓練難度更大,收放線要求6分鐘內完成,印青總要8分鐘,這讓他難堪,于是咬牙拼命練,終于達到要求。
軍事訓練這么拼了,他的音樂夢想可不曾淡忘,一直沒有放棄,因為印青對音樂無限熱愛。訓練之余,印青更把苦功狠勁下在對音樂的興趣和學習上,走上了一條自學成才的追夢音樂之路。
連隊早上6點起床出操,印青4點就悄悄起身去練琴,跑到營房外一條河邊拉起了小提琴……晚上9點,哨子一吹要熄燈,他便跑去自學《作曲法》《和聲學》。當時唯一亮燈的是連部和會議室,他跟保管會議室鑰匙的文書說:“通融通融嘛!”軟磨硬泡地要來了鑰匙。
每逢部隊拉練時,印青總會背著比別人重得多的東西,因為除了背包、線拐和槍以外,他還有小提琴和滿背包的音樂理論書,走哪帶哪。白天隨隊野營拉練,晚上便在煤油燈下看書學習。當時部隊煤油使用有定量,印青總在煤油燈下看書,還被班長責備過。
為此,印青步行到一個小鎮子上,一氣買來4公斤煤油,這一來回路程10多公里,印青硬是咬牙拎回來。班長見此情形十分感動,沒想到印青對音樂如此熱愛,學習如此上心,便對印青道:那你就好好學吧!
有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發奮學習的印青有了明顯長進,當年就創作出了以自身生活為藍本的重唱歌曲《我是一個架線兵》。“我是個架線兵,有顆火熱的心……”歌曲旋律流暢輕快,年輕的戰士們都喜歡唱。這首處女作,參加了軍區的文藝會演,一炮打響。
隨后,印青邊在訓練場架線,邊在五線譜駕馭音符。他在軍旅音樂創作道路上一路高歌,軍旅歌曲佳作迭出,一發不可收拾:第一個成功的音樂作品《子弟兵野營到咱莊》,那可是部隊文宣隊到邊防哨所演出時廣受戰士們歡迎的作品;第一個成名作《當兵的歷史》,那可是深受部隊官兵喜愛的歌曲……
一首首充滿濃郁兵味的軍旅歌曲相繼推出,既有當年朗朗上口的隊列和抒情歌曲《閱兵歌》《班長》,更有后來蕩氣回腸的主旋律進行曲《軍歌聲聲》《強軍戰歌》……對此印青很欣慰:“在我創作的1000多首歌曲作品中,有一半多作品都是軍旅題材。”而這一系列軍歌里,既有金戈鐵馬的陽剛之氣,也有杏花春雨的陰柔之美,極大豐富了軍旅歌曲寶庫,印青為軍旅音樂的創新發展作出了特有的貢獻。
一個普通架線兵,實現了軍旅音樂夢想,印青追夢音樂的精彩故事頗具傳奇性和勵志性。人們好奇于他亮眼的成功,其實戰友們最清楚,印青軍旅音樂圓夢,源于他對音樂近乎癡迷的興趣和熱愛,緣自他融于部隊貼近戰士深厚的情愫和摯愛。
1975年開春,所在部隊師部機關及直屬隊從蘇北調防浙南,印青隨通信營調到溫州。不久,提升干部的印青,被抽調軍分區政治部宣傳科搞文藝,其時我也調入軍分區政治部,讓我直接感受了印青酷愛音樂的個性,尤其他那無時無刻不被音樂雅趣浸潤裹挾的模樣:每每我們一道在軍分區機關食堂就餐排隊打飯時,印青拿著洋鐵碗,總會手里用小勺子有節奏地敲著碗沿打著拍子,口中津津有味地哼著小曲兒“哩隆哩唻哆唻哆啦……”
晚飯后,政治部這些個快樂的單身漢,便相互喊道:“走,壓馬路去!”三五成群地到五馬街、公園路、華蓋山散步,偶爾或上白鹿影城斜對面印青所住一樓政治部宿舍,天南海北侃大山,印青常會講些有趣的事兒引來大家的歡笑。
記得有次他說過一幽默段子:一位其貌不揚的小新兵,身上披一舊圍裙,腰里扎一破繩子,在伙房笨手笨腳地幫廚。炊事班老兵不禁嘀咕:這新兵蛋子不咋的!沒想到干完手頭活,這新兵伢兒轉身操起一把小提琴,悠然嫻熟地拉將起來,只見動作優雅,琴聲優美……把個老兵驚掉下巴:嘿!俺的個乖乖,這家伙,活兒干得拖泥帶水,琴兒卻是拉得行云流水!不由刮目相看。我們打趣道:這說的是你自個兒吧,印青哈哈大笑。
戰友們更沒想到的是,其后印青戰友的音樂事業,動靜搞得那么大,成名又成家。其實不經意間,印青在多年部隊生活磨練中,他對音樂的熱愛與努力,為此傾注的心血與汗水,悄然鋪開了通往音樂山巔的希望之路。而印青調離溫州軍營,走上去往杭州、南京、北京發展的平臺,則意味著印青已然拉開登上音樂藝術舞臺的帷幕。
印青在部隊基層創作的許多歌曲、舞蹈音樂作品,屢屢參加軍區、全軍業余匯演并頻頻獲獎,印青的音樂才華在部隊嶄露頭角,其作為一個優秀音樂創作人的潛質初露端倪。
人才終究不會埋沒。20世紀80年代初,印青從基層部隊文化干事調浙江省軍區俱樂部,負責文藝宣傳隊演出,這讓他能全身心投入音樂創作,并且成果豐碩。其間在軍區業余文藝調演中,他一人就有7首歌曲獲獎,接著又在全國民歌通俗歌曲大賽浙江賽區評選的10首佳作中一人獨占4席。
20世紀80年代中期,印青和幾個戰友成立了“北斗小樂隊”(正好7人),這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支業余電聲樂隊。印青自己作曲配器,樂曲輕松活潑,在部隊演出引起轟動,風靡一時。20多年后,央視《藝術人生》欄目印青專場,朱軍把原“北斗小樂隊”成員請到現場,印青感慨不已:當年我們這個小樂隊,下得了廚房(去海島連隊邊防哨所為戰士演出),上得了廳堂(進京登上人民大會堂,演進了中南海)。

2018年在深圳舉辦印青作品音樂會,圖為演出時印青在舞臺指揮深圳交響樂團、合唱團
就在這一年,印青創作了成名作《當兵的歷史》,這首歌在部隊傳唱幾十年,歷久不衰。這首歌也使印青榮譽加身:獲“解放軍歌曲”1986年度獎和隊列歌曲征集獎,并于當年進京演出,在中央電視臺錄制播放。此后又相繼推出了《媽媽的小詩》《采桑小路》《閱兵歌》等歌曲,在部隊廣為流傳。
鑒于他在文藝創作上的突出成績,1988年印青被調入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任創作員。第二年,他的一些富有新意且旋律優美的作品參加了慶祝建國40周年全軍文藝匯演,給專家評委們留下很深的印象。有關專家特別欣賞印青,轉年便將他鼎力推薦到歌劇《黨的女兒》創作組,并參與全軍“雙擁晚會”“八一晚會”等一系列重大活動節目創作,印青離家在北京整整待了一年。其時他蝸居北京小小的住處,幾無下腳之地:一架鋼琴、一張床和寫字臺,再有就是那塞滿了磁帶樂譜的柜子。肩負創作重任的印青,遨游在音符樂海,樂此不疲,沉浸其中,出色地完成了創作任務。
前線歌舞團期間,他創作的軍旅歌曲《邊關軍魂》《軍歌聲聲》《瀟灑女兵》及音樂劇《迷人的港灣》等更具時代特色,在軍內外引起很大反響。1993年印青任前線歌舞團創作室副主任,1996年任該團副團長。1997年,他滿懷深情為黨的“十五大”創作的歌曲《走進新時代》,其旋律似從內心流淌出來,就像在對朋友傾訴,動人正氣,沁人心脾,被廣為傳唱,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此后創作的《世紀春雨》《昂首未來》《中華大家園》《凝聚》等一大批歌曲,多次在全國、全軍獲獎。
前線歌舞團12年經歷,是印青音樂人生一次質的飛躍,這個團深厚的藝術底蘊滋養了他,給了他可貴的專業涵養和敬業精神,夯實了他音樂藝術的根基。
憑其顯著的音樂成就及不凡的創作實力,2000年印青被調入總政歌舞團任創作員,2003年任副團長,2006年被任命為團長。
此間印青又進入一個創作旺盛期,歌曲《江山》《天路》《桃花謠》《蘆花》《西部放歌》及《新四軍》等影視音樂作品在國內產生廣泛影響。其嚴謹的創作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在業內廣受贊譽,其高產又風格多樣的音樂作品,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印青在總政歌舞團領導崗位近7年,重任在肩,印青毫不懈怠。印青感慨:“當時在總政歌舞團任職,又管行政又搞創作,每天只睡4小時,很忙很累,但對音樂的熱愛,加之一份責任感,讓我更加努力。”
這時期,印青作曲的歌早已響徹四方,《走進新時代》《西部放歌》《天路》《蘆花》等,讓許多歌手都成了明星大腕。
很多歌手找印青寫歌,成名的、不成名的都來找。印青坦言:“其實我也沒那么大能量,寫一首就能成名一首,但是愿意幫助他們,尤其那些沒成名的歌手,他們從外地來北京闖蕩不容易,所以經常會推掉那些成名的歌手為他們寫歌。同時許多已是著名的歌唱家,他們想通過新作品尋求某種突破來找我,我會有意為其創作新曲目,改變他們原來的風格。”
印青努力地做著這些,他覺得這既是團長的工作,更是作曲家的責任。

央視《藝術人生》欄目印青專場,朱軍把原“北斗小樂隊”成員請到現場,印青(右一)感慨不已:當年我們這個小樂隊,下得了廚房(去海島連隊邊防哨所為戰士演出),上得了廳堂(進京登上人民大會堂,演進了中南海)
勤奮與使命,讓印青榮耀音樂藝術殿堂,永葆藝術生命興旺。歷經數十年嘔心瀝血的耕耘,印青以其音樂作品豐富多彩的高產量,精品佳作廣為傳唱的影響力,當之無愧地躋身國內頂級音樂人行列——中國十大作曲家,這是音樂領域至高的稱譽。
印青音樂作品創作如何高產?印青回應央視主持人孫小梅:“除了歌劇、舞劇以及影視音樂作品不算,僅歌曲類1340多首。”這是一個不凡的數字。
印青音樂作品傳唱如何廣泛?央視音樂欄目對此有個評說:“據說印青的歌曲,99%的人一定聽過。”以《天路》為例,這首歌影響有多廣?一次,印青去朝鮮訪問,畢業于金日成大學的翻譯說:“我們學校搞唱歌比賽,許多人都選唱了《天路》。”有位西方文化部門官員感嘆:“聽了《天路》,突然發現中國人的情懷還是很美好的。”
印青如此驚艷的藝術成就,來之不易。但凡成為真正的藝術家,天分和勤奮,缺一不可,這在印青身上,體現尤為真切。
印青具有音樂天賦。他的天賦來自文藝世家基因的傳承。印青祖籍上海,生在南京,長在鎮江,父母都曾在部隊文工團工作,受家庭熏陶尤其受愛好音樂的父親的影響,從小便接觸到許多中外音樂作品(家里有千余張黑膠唱片)。5歲時,父親拿來一架木琴給他敲,發現小印青有良好的樂感和節奏感,欣喜不已,以后單位排練時,就將小印青“隨身攜帶”。耳濡目染,印青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10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并喜愛和了解各種中外樂器,很早就成了地道的音樂愛好者。
印青更是特別勤奮。他的勤奮來自謳歌偉大時代的使命感,至今已經創作出2000多首音樂作品。這樣“恐怖”的高產,相對應的是“恐怖”的勤奮。印青的勤奮,令人驚嘆,讓你難以想象。央視主持人詢問印青音樂創作緣何如此高產量高質量,印青答:“高質量不敢說,但比較高產,幾乎是一年365天很少休息。”
媒體記者請印青歸結自己成功秘笈,印青說:“沒啥秘訣,就是熱愛加努力,我算了一下,每三天就要寫一首歌,每天都要寫到深夜,睡眠從來沒有超過5個小時,我愛人有時很心疼,問我是不是不要命了。”是啊,難怪印青愛人數十年來雖然理解支持他,但有時也忍不住嗔怪他:“你娶的是音樂女神而不是我!”
于印青而言,勤奮,是他時時傾心藝術人生奔波前行的步伐,是他年年躬身音樂園地耕耘不止的足跡,是他日日伏案創作境界挑燈夜戰的身影。他每天就是這樣,用心靈傾注五線譜畫出一個個跳躍的音符,用激情貫穿生命中一天天珍貴的時光。藝術家的使命感,驅使他“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勤奮,已然成為印青音樂人生工作生活的常態,即便退位退休了,這樣的常態,印青依然延續著。前些年,有次與多年不見的印青戰友通電話時,問起他該退休了吧?他實話相告:“雖然退休年齡已過,實際上退而不休,沒有閑時,每年都有很多重大演出創作任務壓身上,一刻也不得輕松。一年365天,其中熬夜加班的日子不會少于300天,我夫人有記錄的。”
我理解,也明白,因為只有下夠功夫,才能拿出高質量的作品,從來就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成名成家成就的背后,是艱苦艱辛堅持的付出。
縱觀印青音樂作品,不難發現,他那一首首不同時期的經典曲目,其格調色彩,無不踩著時代的節拍,和著時代的聲韻,奏出時代的強音,在傳送著音樂美的同時,也傳遞著鼓舞民心士氣的正能量,傳播著與時俱進、催人奮進的“時代號子”。
賞析印青作品特質,不難理解,印青為此不懈努力的動因和初衷,那就是,作為德藝雙馨的藝術家,謳歌時代的使命感,促使印青在創作眾多風格多變的作品中,無論是雄壯的進行曲還是優美的抒情曲,無論是民族、美聲,還是通俗、歌劇,無不注重將時代精神、民族精神、軍魂意識用音樂旋律盡情演繹,從而形成印青獨特的主旋律歌曲音樂風格特色。同時,印青孜孜探索音樂的真諦,創作中刻意使用簡潔干凈的音樂材料,精準捕捉鮮明新穎的音樂形象,用心追求舊中見新、平中見奇的音樂效果,這使得印青的主旋律歌曲音韻意境,激情澎湃與柔情似水相交融,時代呼喚與平民傾訴相交合,既大氣雄渾,又溫婉動聽,既令人振奮,又潤人心田,堪比通俗歌曲一樣紅火流行,廣為傳唱。
業界評論、媒體贊譽:印青用音樂記錄時代的發展,他那經典的曲目,流淌著美好的旋律。
正是這使命擔當與勤奮創作的強勁驅動,印青一首首充盈時代韻律的歌曲唱響神州大地,一場場體現強軍愛國主旋律的演唱會登上世紀舞臺。
2004年的一個夏夜,“生命里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都不會感到懊悔……”精選了20首清一色“主旋律”歌曲的印青作品演唱會,首次在央視臺《音畫時尚》閃亮登場,節目內容演出陣容異彩紛呈。男聲四重唱《當兵的歷史》揮灑陽剛之氣,《軍歌嘹亮》《瀟灑女兵》《綠色背影》盡顯軍旅豪情,而從央視春晚走進千家萬戶的《世紀春雨》《江山》和《望月》,其藝術水準和美術價值更是超越了晚會歌曲的概念。
2007年7月11日晚,“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北京民族大劇院軍歌嘹亮,大型軍旅音樂作品展演周“當兵的歷史——印青作品音樂會”隆重上演。《走進新時代》《祖國,永遠祝福你》《不要問為什么》等經典歌曲悉數演唱,20多位著名歌唱家以飽滿的情緒傳唱經典,當天觀看演出的觀眾可謂“爆棚”。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進行到最后,“我們在這里相逢,語言不同一樣的笑容……”一首由印青作曲的奧運會歌曲《天空》,優美動聽,浪漫空靈,如天籟之音飄揚在鳥巢上空,融化了所有人。
2016年7月1日至6日,由印青作曲的史詩歌劇巨作《長征》亮相國家大劇院,這是迄今為止國家大劇院演出規模最大的原創歌劇。此劇跌宕起伏,氣勢恢宏,屢屢上演,一票難求,引起強烈反響。2019年8月1日晚,此劇在國家大劇院再度唱響,并聯合奧地利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數字平臺對演出進行了首次海內外直播。2020年5月,該劇獲得第九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印青感言:“創作此劇,旨在紅色基因的傳承,紅色文化的傳承。”
2020年3月26日,與當年在抗擊“非典”時期推出的公益歌曲《凝聚每份愛》一樣,在抗擊新冠疫情之際,印青創作的體現萬眾一心、共克時艱、抗擊疫情的主題歌《中國一定強》,由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在視頻國家大劇院豪邁唱響。印青說:“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斗爭中,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再次展現出了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壓倒一切的力量。我們相信,沒有任何災難能夠阻擋中國前進的步伐。”
印青弘揚時代主旋律的歌曲作品和專場音樂會不斷推出,屢屢上演,源自使命擔當,初心不忘,勤奮創作,忙個不停。現在,印青雖已退休,但作為文藝戰線老戰士老黨員,他謳歌時代的使命激情沒有退,他傾心創作的理想初心沒有休……一如年前印青告訴老戰友:“其實這幾年沒少寫東西,尤其國家大日子,國慶70周年,建黨100周年等,所有大活動都會參與創作,還忙著寫歌劇舞劇,工作量可想而知。”日前印青告訴我,最近又在忙于迎接“二十大”召開活動的創作。
可見,印青的音樂舞臺遠未落幕,他傾情音樂的藝術追求,他謳歌時代的使命召喚,無法改變他忙碌創作的常態,難以停下他不斷前行的步履。時代變遷,國家大事,重大活動,都會留下他靈動的音符,回響他美妙的旋律。
這就是用音樂記錄時代發展風貌的軍旅作曲家——印心秉筆,韻律謳歌中華奮進;青史留聲,和弦演繹時代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