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政協
近年來,廊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發展,堅持培育主體、拓展應用,推動創新、引領示范,深入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努力將其培育成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在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消費擴容中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一、優化政策環境,規范電商發展。一是給予財政支持。積極申報國家、省級專項扶持資金,并設立市級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從行業準入、金融信貸、財稅支持、科技扶持等方面推動服務體系及自建平臺建設,對于企業發生的符合規定的研發費用,給予一定比例的財政補貼;對電子商務發展和創新中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的企業、中介機構以及示范性電子商務項目,視情形給予一定的獎勵。二是加強稅收支持。對符合條件的電子商務及相關服務企業,按規定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享受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小微企業減免稅條件的電子商務企業,落實減免稅優惠政策。對旅游和生活服務類電子商務等相關行業,落實“營改增”政策。三是加大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采用無形資產和動產質押融資方式,擴大電子商務企業貸款抵質押品范圍。對信用記錄良好、有市場、有潛力的電子商務企業適度提高授信額度。支持電子商務企業到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推進電子商務企業到全國股轉系統、石家莊股權交易所掛牌融資。四是完善審批監管制度。搭建電子商務的生態系統,在行政審批、土地、人事、財稅等方面,允許特事特辦、一事一辦;建立監管協調機制,推動部門間信息共享和執法協作,加大網絡欺詐行為查處力度,嚴查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非法期貨類證券業務和其他違法違規金融活動,防范金融風險。
二、加強規劃引導,謀定發展目標。一是率先在重要領域推進電子商務。受資金、人才、技術等各方面條件限制,短期內在所有行業、全方位應用電子商務比較艱難,應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臨空經濟區、雄安新區的區位優勢,選擇信息化程度較高、管理和經營特點比較適合電子商務發揮長處的領域,比如圍繞生物制藥、保溫建材、家具家居等高端制造業率先推進電子商務,以點帶面推廣應用電子商務。二是推動農村電商提檔升級。提升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服務水平,逐步疊加金融、繳費、政務、旅游、維修等功能,實現一站多能、一網多用;依托農業農村部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構建“電商+訂單農業”發展模式,通過電商平臺對大規模訂單整合重組,進行農產品定制生產;整合農業農村部、郵政多方電商平臺資源,積極打造高端精品的品牌性農特產品,實現產銷兩旺。三是加快跨境電商發展。充分利用廊坊市同時享有自貿試驗區、國家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和綜合保稅區“三區疊加”優勢,促進外貿企業轉型升級。重點加強“平臺引進”與“自營+走出去”模式的平臺建設,通過佳佳供應鏈、中輕聯創等平臺整合供應商資源、擴充平臺產品,形成整體出海局面;鼓勵企業在廣州、寧波、義烏等跨境電商發達城市建立廊坊市產品展示中心,提高產品曝光度,擴大經營范圍和影響力,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創新模式,助力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
三、堅持龍頭引領,提升主體作用。一是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企業信息化是電子商務的基礎,要不斷提升傳統商貿企業信息化水平,促進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的重組與優化,支持企業自建平臺,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應用,完成轉型升級。二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充分利用已引進的阿里巴巴、蘇寧、京東方等龍頭企業在采購、銷售方面的帶動作用,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本地電商領軍企業和優勢骨干企業,以產業鏈為基礎,以供應鏈管理為重點,整合上下游關聯企業相關資源,實現企業間業務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提高企業群體的市場反應能力和綜合競爭力。三是支持中小微企業電商應用。提高中小微企業對電子商務重要性的認識,扶持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建設,如村點樂、冀貿通等平臺,解決中小微企業在投資、人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中小微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形成龍頭企業和小微企業千帆競技的發展局面。四是提高產品競爭力。政府部門強化對電商商品質量的有效管控,引導企業推進產品優化迭代升級;借助“7+6”縣域特色產業集群,促進地方特色產品、品牌特色產品電商平臺發展,實現示范品牌引領,提升綜合競爭力。
四、促進產業合作,加速集聚發展。一是支持建設電商產業示范園區。堅持“引進吸納一批、扶持做大一批、聯合做強一批”的思路,出臺招大引強的突破性政策,著力引進、培育一批電子商務服務企業設立區域運營中心、結算中心及研發中心,優化配套服務,幫助企業辦理審批手續、解決融資難等實際問題,推動電子商務企業向專業園區集聚發展,形成電子商務發展的產業集聚效應,提升廊坊市電子商務產業化水平。二是加強跨地區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加強電子商務領域的國內外交流與合作,特別是發揮廊坊市的區位優勢,與周邊省、市合作加快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與業務交流,拓展電子商務發展的地域空間,促進全市電子商務的發展。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積極參加有關電子商務的區域性、國際性組織,參與區域性電子商務重要規則、條約與示范法規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三是尋求與國內外知名第三方平臺的合作。積極與境內外有關中介機構建立聯系,逐步建立國際信息交流網絡,廣泛收集、整理和發布商務信息,為企業開展電子貿易創造良好條件。積極對接京東、阿里巴巴等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的專業優勢和業務優勢,借力“中國供應商出口通”和“誠信通”,加強電子商務營銷,大力拓展內外貿,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四是推動市內企業間合作。將政府引導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利用志晟信息、布明家具等電商綜合性服務平臺,在全市電商企業之間建立業務協同的全程供應鏈,實現業務流程和信息系統的融合與集成。
五、強化要素支撐,夯實發展基礎。一是完善行業統計機制。建立電子商務統計指標,使電子商務統計工作數量化、常態化、規范化,促進對全市電子商務發展分析、謀劃的科學化、客觀化、精確化,為規劃電子商務發展戰略提供科學決策依據。二是充分發揮電商協會職能作用。強化電子商務協會管理職能,與全國各地電商協會保持溝通聯系,改善廊坊市電子商務發展環境、整合各種資源,暢通政企通道,在政府和企業、各企業之間、企業和社會之間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三是加強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完善優化快遞物流網絡布局,支持社區設置快遞服務場所,推動構建層級合理、規模適當、匹配需求的電子商務快遞物流網絡。優化農村快遞資源配置,形成市、鎮、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有效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難題,讓產品“走得出,進的來”。四是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要支持企業與各類媒體深入合作,開展全方位宣傳推介,快速提升企業知名度;加強電商知識普及和安全教育工作,更新社會各界觀念,滲透電子商務理念,增強企業和公民對電子商務的應用意識、安全意識。五是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政府各級主管部門要樹牢主動學習意識,定期組織業務培訓,自覺更新知識儲備,科學規劃、指導域內電商產業發展;各類市場主體也要主動“走出去”,對標對表浙江、廣州地區電商龍頭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推動企業提檔升級;鼓勵市內院校、職業學校開設、革新電子商務專業及其課程,引導其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向重點產業、重點項目聚集,改造和完善現有教育培訓機構,多渠道強化電子商務教育和在職培訓,注重中輕跨境校企聯合孵育平臺培訓模式復制推廣,加強對既懂電子商務網絡技術,又有金融、商貿知識的跨領域、復合型專門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