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占生
(作者為原省文化廳調研員,現任省非遺保護工作委員會委員)
我是省政協十一屆委員會委員,5年的參政議政工作經歷,快樂有效的學習和工作,在我的政治生命中留下了許多美好回憶,是我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回首5年的履職工作,我作為省直文藝界一名無黨派委員,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結合本省的實際情況,在省政協的領導下,與眾多委員一道,帶著感情意識、大局意識、擔當意識、勤政意識、為民服務意識去認真工作,提交了一些有價值的提案和建議,如《關于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建議》《關于調整藝術專業教育布局、規范藝術專業教育秩序的建議》《關于大力扶持和宣傳推廣有機食品的建議》等9 項提案和建議,所有的提案和建議,均得到了相關承辦單位和部門的答復和落實,引起了許多新聞媒體的關注,并予以宣傳和報道。
5年的履職期間,我每年都抽出一定時間,深入基層調研、考察和訪問,了解社情民意,內容涉及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和發展、古村落的保護和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美麗鄉村建設、國家級傳承人代表性人物的搶救性記錄工程、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我先后走遍了省內的大部分市、近20個縣(區)、幾十個鄉鎮村莊、20余所大中小學,將調研考察得來的第一手資料進行歸類整理,進行分析和總結,最終形成提案。
除了學習、調研、考察活動之外,結合本職工作,我在自己熟悉的文化藝術領域做了一些相應的、富有成效的知識傳授、藝術輔導和宣傳普及工作。參加各類主題、各種類型的藝術、學術研討會,以文字或口頭表述的形式發言。如:在北京舉辦的第五屆梅蘭芳國際藝術研討會,與人合作撰寫提交了《京劇表演:中華動作藝術之典范》的學術論文;在晉冀魯豫4 省聯合舉辦的“晉冀魯豫傳統戲劇保護工作座談會”上,圍繞對傳統戲劇的保護、進行區域合作、演藝人才培養、傳承和發展等問題作了專題發言;在河北傳統村落發展保護研討會上,作了以“記住鄉愁留住根”為題的發言等等;2014年與河北日報社記者一起,對省內的7 個縣級專業藝術團體進行了追蹤采訪報道,在《河北日報》上連載刊登;參與實施了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赴河北送文化下基層文藝演出活動的組織協調工作;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河北梆子武戲人才培養學員班”上舉辦了以戲曲武戲及武戲演員的培養為主旨的藝術講座;在省非遺保護中心舉辦的《百姓大講堂》上,為戲迷票友和戲曲愛好者舉辦了關于中國戲曲與戲曲文化的藝術講座;為河北藝術職業學院非遺傳承人群培訓班講授《戲曲表演藝術的特性》等藝術課程;為宣傳河北文化名人,先后在省內舉辦了《裴艷玲舞臺藝術·賈占生攝影展》巡回展;參與組織和策劃了《紀念李蘭亭》紀念演出活動和李蘭亭銅像的制作工作;在廊坊師范文學院舉辦了《裴艷玲戲曲及其他》藝術講座;還應邀為省內一些旅游景區的形象提升和擴大旅游產業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議等等。
一屆委員一生情。愉快而有效的履職工作,平添了我的成就感,也留下自己的政協故事。“情難舍,緣未盡,意更深”,我與政協的難解情懷,至今仍在延續著。而今,我正在投入很大的精力,把履職期間的工作經歷和所為,整理輯錄成《責任與擔當——我在政協那五年》一書,不思為己“樹碑立傳”,唯望成為與新老委員進行思想工作交流、相互借鑒和互勵的行為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