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冉 梁璐瑤 陳羿霖
1.蘇州大學國內合作發展處,江蘇 蘇州 215000;2.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0
自考助學是利用主考高校的師資力量、教學環境、辦學條件,采用“全日制”規范化管理的辦學形式培養學生,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一種特有形式。現階段,學生、家長更多關注的是主考學校的教學水平、人才培養質量,造成教學單位單純追求“應試通過率”而采取的教學形式單一現象。隨著應用型文科的發展,培養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要求不斷顯現,高校培養環節與社會需求存在較大差距,日益成為自考助學開展的不利因素,嚴重影響就業質量。用人單位關注的是就業者綜合能力、創新能力,這需要對自考助學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培養模式進行探索和改革。為解決這一弊端,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探索“學歷+技能”培養模式,以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需求,提升自考助學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長期以來,傳媒類自考助學的實踐類課程不被重視,存在重理論輕實踐、培養環節脫離行業需求的現象[1]。從課程設置體系看,大多數的課程計劃陳舊[2],還是停留在傳統的紙媒、電視、廣播等采、寫、編的模式中,沒有將新媒體、互聯網、大數據、后期制作等方面納入課程體系。教學單位存在教學目標單一、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現象,未形成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隨著新媒體技術日益發展,特別是隨著自媒體對于從策劃,到采、寫、編、播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出現燈光、調色、數據分析等新技術,復合型人才需求日益顯現。因此,圍繞傳媒類的自考助學人才培養目標應轉變培養方式,加大實踐類教學、構建實踐平臺,以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方式和培養體系,培養符合社會、媒體行業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但由于自學考試教學規范的需要,課程設置無法突破,需要通過教學單位轉變觀念,積極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方式、不斷加強學生實踐能力提升,以培養符合社會、媒體行業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隨著影視工業化時代的到來,觀眾對影視畫面的色彩和質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視燈光、拍攝及后期制作等崗位是行業內緊缺的技術工種,也是目前較為火熱的就業崗位。因此,對于在校期間掌握影視燈光、拍攝等技術的學生來說,將在就業中占據主動地位。
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積極引導各界學習職業技能。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當下社會對于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需求不斷擴大,自考助學傳媒類人才培養體系也需要向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的目標轉變,尤其強調和注重職業素養的養成與培育。需要教育引導學生秉承“大國工匠”精神、熔鑄“敬業樂群”品質,將工匠精神、敬業樂群融進傳媒類自考助學人才培養的標準規范之中,內化為老師們的精神品質和工作態度,貫穿于學生學習、實踐和創新的全過程。
以影視調色為例,伴隨中國影視市場的日益興盛,數字調色已經廣泛應用在廣告、影視劇、紀錄片、宣傳片、微電影、音樂電視、網絡短視頻等影視行業的各個方面,調色師成為影視后期中炙手可熱的職位,是影視后期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人才。當今,主流調色軟件有:Autodesk Lustre、Quantel、DaVinci Resolve、Scratch、FilmLight Baselight等,其中DaVinci(達芬奇)調色系統是最早的影視調色軟件之一,也是目前國際應用廣泛的影視調色軟件,逐漸成為影視后期制作的行業標準。目前,達芬奇軟件已經從一個單純的調色軟件發展到集視音頻剪輯、音效、特效、動畫等全功能為一體的創意工具。
蘇州大學傳媒學院在自考助學傳媒類考試課程以外開設達芬奇調色技能培訓,是培養自考助學傳媒類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是高校服務地方發展的需要,也是培養“大國工匠”精神、熔鑄“敬業樂群”品質的要求。達芬奇調色國際認證是國際通用的專業認證證明,證書含金量較高,因此受到電視臺、影視公司、傳媒公司、融媒體公司等行業機構的推崇與認可,他們將該證書作為應聘人員的重要加分項,非常有利于學生的就業。
2019年7月,江蘇省委宣傳部、蘇州市委宣傳部、蘇州大學共建傳媒學院,開啟了學院服務地方發展、培養優秀傳媒人才的新征程。在新文科建設的時代背景下,學院堅持理論、實踐并重,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導向,創新教學改革,育人育才。
學院在開展自學考試傳媒類“學歷+技能”的培養模式過程中,面臨傳統課程計劃與培訓課程銜接、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方式轉變、創就業實訓基地建設、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現實困難,需要我們轉變傳統觀念,調整管理模式,改革教學方式,從而達到“學歷+技能”的有序、持續性發展。
新時代下,面對媒體行業現狀,自考助學傳媒類“學歷+技能”培訓的目標,定位為培養當前符合傳媒影視行業需求,有著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作能力的復合型制作人才。因此,技能培訓的課程是作為考試計劃的銜接,是教學大綱的補充,是豐富學生知識結構、提高動手能力的設置。
針對大多數學生從未接觸過影視拍攝與制作的流程和技術,需要從零基礎開始教學,課程內容不僅要做好自考助學課程計劃的銜接,還要做到符合培訓的需求,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蘇州大學傳媒學院通過充分的調研和論證,將技能培訓分為影視攝影基礎、影視編輯基礎與達芬奇調色初級認證三個教學模塊,通過軟件基本操作和功能講解、建立基本色彩基礎、達芬奇軟件界面介紹和實用操作、回批套底,一級校色內容介紹、二級校色理論介紹及實踐操作、鏡頭匹配、視覺效果、色彩管理、電影感及膠片色調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整體調色工作流程梳理等11個教學板塊,同時重點強化達芬奇調色的實操練習。通過嚴密的培訓課程體系建設,由淺入深,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般情況下,各主考學校的教師基本能滿足自考助學專業課程計劃的教學要求,但在教學方法上,仍停留在灌輸式、大眾化的教學模式,由此帶來學習的枯燥,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由于自考助學依托于高校師資,傳媒類師資隊伍建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因此造成在自學考試教學環節中更是存在導致培養的學生實踐能力弱、無法滿足社會需求的情況。
因此,蘇州大學傳媒學院從頂層設計角度,有計劃有步驟多渠道的提升師資隊伍的質量和穩定性[3]。一方面引進既有扎實理論素養又有著豐富實操經驗的實踐型師資,特別注重在相關行業有著從業經歷的人員;另一方面整合現有師資,挖掘教師潛力,選拔教師到行業、企業進行培訓。學院目前有2位老師獲得達芬奇初級認證導師資格,1位老師獲得中級認證導師資質。其次,依托行業、企業,選聘優秀的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達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的專兼職師資隊伍。定期邀請業界一線的影視調色師、攝影師、燈光師開設講座舉辦沙龍活動,讓學員與業界人士面對面學習、交流,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為學員帶來業界最前沿的動向和技術。
傳媒類專業對于設備的需求、實驗場地的建設有著較高的要求,存在設備更新換代快,制作流程日益細分造成實驗室建設覆蓋面寬泛的現象。學院一方面對現有教學場地、設備進行改建;另一方面積極尋求社會支持,通過校企合作形式,采取捐贈、租用、借用等方式,無償獲得100余臺各類設備使用。實驗室建設過程中,瞄準行業、企業最新、最前沿的動向,本著先進、適用原則開展建設,同時又留有改造空間。此外,為了能開展達芬奇調色認證,所以在實驗室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了認證考點要求,獲得認證考點資質、開展認證考試。
實訓實踐基地的建設也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采用走出去的方式,積極尋求企業支持,共同建設專業性的實訓基地,努力加強學生實操水平,讓學生提前進入工作流程、適應工作環境,達到學生了解行業企業最新動態、熟悉生產各個環節的目的。同時,實訓、實踐基地的建設,加強了教師與行業、企業間的互動、交流,也豐富了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
從培養傳媒類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來看,課堂教學時間遠遠不能滿足實踐教學的需求,這需要突破傳統的教學觀念,通過小班化、項目化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培訓工作。
在注重人文素養、藝術素養的基礎上,突破時間、空間限制,構建課內課外混合教學形態,鼓勵學生“多拍多剪”,參與項目制作,不斷增加學生實踐;從時間上看,成立以實踐型老師為指導教師的興趣小組、社團組織、沙龍活動等方式開展實踐活動,吸收優秀學員進入各類項目組進行制作,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增加了學生的實踐機會;從空間上看,在保證正常教學活動前提下,進一步開放實驗室,為學生提供設備借用、場地使用等必要支持。最后,鼓勵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國內外各類比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練,通過比賽發現自身不足,同時達到促進交流,取長補短的目的,不斷提高教師和學生水平。為了加強參賽作品的競爭力,通過邀請專業人士為學生輔導、以模擬比賽方式,對學生作業、作品進行指導、交流和提升,進一步加強學員的技能水平與認知格局。
規章制度是促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實踐環節規范發展的基礎。[4]在開展“學歷+技能”的工作中,不僅要遵守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實驗室管理,還要制定、實行諸如教師指導、實驗室開放、設備借用、兼職師資遴選、實習實訓紀律等制度,以保障教師、學生的人身安全,設備的良好運轉。在此過程中,以制度落實物質、精神獎勵,多渠道調動和激勵任課教師參與自考助學教學與實踐指導的積極性。[5]
通過調研,幾乎所有學生進入自考學習前都不了解影視調色概念、沒有接觸過相關調色軟件,更加不知道達芬奇調色軟件及國際認證,造成達芬奇影視調色認證培訓知名度低、報名人數少的現象,我們試圖探索以下途徑,以增強達芬奇影視調色培訓的知名度,探索“學歷+技能”模式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是通過將達芬奇調色認證納入國際賽事、會議,打造廣告效應。首先可通過舉辦專業性賽事,開展達芬奇調色認證的推廣;其次可通過贊助方式,將達芬奇調色納入傳媒類專業各級賽事、會議中,使之成為一個評比獎項或會議主題,潛移默化地宣傳達芬奇調色師認證培訓。
二是適時舉辦專場招聘會,促進獲得達芬奇國際認證的學生就業。由于影視調色是行業緊缺人才,社會需求量非常大,用人單位卻沒有相應的通道直接招收學生。學院已有2屆“學歷+技能”學生畢業,通過專場招聘會吸引了80%以上學員進入相關企業就業。因此,通過構建就業平臺,為企業招人創造條件,舉辦專場招聘會,不僅為企業提供了就業人員,也提高了自考助學學生的就業率。
三是面向社會開展培訓,通過對高校教師、在校學生、不同地區的行業、企業從業人員的培訓,通過培訓學員的親身經歷、切身體會渲染周邊人群形成旁側效應。同時通過社會培訓開展不斷總結,積累經驗、打造品牌優勢,樹立品牌效應。
“學歷+技能”模式是自學助考當中的一個新生事物,它能夠切實提高自考助學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升就業質量,滿足社會的迫切需求。但是,它涵蓋的專業技能要求較高,需要開設學校進行充分的論證與準備,不斷解決新出現的問題,這樣才能促進這一模式的良性發展,為社會培養時代要求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