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張宏羽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創新是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司法是保護知識產權最有效、最根本、最權威的手段。檢察機關使命系身,重任在肩。
雖然那一次采訪已過去一段時間,但記者仍然記得,彼時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檢察院踐行主動、精準、全程“三步服務法”,在一起案件中快速出擊、提前介入,創下“兩個工作日批捕”的“上海速度”,還順藤摸瓜,一舉摧毀制假售假窩點——區域內企業更加堅定了投資和發展信心,紛紛為法治化營商環境投下“信任票”。時至今日,奉賢區人民檢察院不斷提升知識產權保護能級,全新打造出“賢知衛”專業化辦案團隊,一體化推進知識產權綜合保護。
這是上海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服務保障創新驅動發展的一個縮影。
不久前,上海市人民檢察院與市版權局聯合召開2022年上海版權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上海版權十大典型案件。這些案件不僅社會關注度高,而且集中在重點前沿領域。其最終依法妥善辦理、實現“三個效果”有機統一,離不開上海檢察機關的忠誠履職與開拓創新。
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對上海檢察機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2009年,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就成立了全國首個金融知識產權檢察部門。此后,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成立了全國首個省級檢察院金融知識產權檢察部門——敢想敢拼、先行先試是上海檢察機關的底色。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部署,上海檢察機關組建了覆蓋全市三級檢察院的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并建成一支由來自全市各級檢察機關的業務骨干組成的知識產權檢察保護團隊。
2021年2月,楊浦區人民檢察院成立了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打擊知識產權犯罪力度不斷加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順應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加大對通過網絡平臺等途徑制售假冒商品犯罪的懲治力度,突出“全鏈條”打擊。同時,楊浦檢察知識產權辦案質效不斷提升。該院辦理的蔡某侵犯商業秘密案獲評最高檢“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服務保障創新驅動發展典型案例”,入選“2021年上海知識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前文提到的“賢知衛”知識產權專業化辦案團隊,是奉賢區人民檢察院全力打造的重點團隊。它積極探索跨省份企業合規,在辦理上海市首例針對侵犯著作權企業開展合規考察的案件中,有效探索跨省際第三方履職監督檢察協作機制,克服跨省份合規難題。“賢知衛”還不斷強化知識產權權利人司法保護,深化推進知識產權權利人實質性參與刑事訴訟工作,主動走訪權利人單位聽取訴求。在辦理一起侵犯商業秘密案時,推動權利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參與庭審,讓權利人方當庭對事實和證據發表意見,充分表達訴求,增強權利人的法治獲得感。“賢知衛”還率先創建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機制,聯合行政部門在全區范圍開展商業秘密保護示范點項目,并制定轄區企業創建商業秘密保護示范點評估標準。
今年2月28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地區人民檢察院職能調整,專門辦理浦東新區知識產權案件,加強知識產權領域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的探索,實現了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四合一”集中統一履行。張江地區人民檢察院以支持起訴的方式對“南匯8424西瓜”地理標志及其背后所蘊含的公共利益進行保護,開拓了在知識產權領域通過民事支持起訴方式保護公共利益的新路徑。該院注重建立符合地區特色的著作權保護協作機制,開展了互聯網音樂版權侵權專項治理。值得一提的是,該院探索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內懲治涉商業秘密犯罪,同步牽頭構建區域內商業秘密“行、刑、民”大保護格局,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全方位法律保護。
服務大局、服務發展,上海檢察機關聚焦“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主動作為、能動履職,在知識產權保護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1958年,上海第一輛鳳凰牌轎車在嘉定誕生。汽車產業一直是上海嘉定的一張“金名片”。如今,緊緊抓住轉型新機遇,推進汽車“新四化”——這是上海嘉定為未來發展錨定的新賽道。在嘉定“汽車之歌”的旋律下,知識產權檢察保護的音符生動悅耳。
嘉定區人民檢察院堅持依法打擊多領域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尤其是汽車產業等新領域。該院高質高效辦理了假冒離合器等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該院堅持從源頭上預防犯罪,一手抓案件辦理,一手抓社會治理。其辦理的于某某侵犯商業秘密案獲評“最高人民檢察院典型案例”和“上海知識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依托院“汽車產業服務保障基地”,辦案檢察官多次赴汽車創新港,為園區內汽車企業、研發機構等單位開展知識產權專題培訓,從源頭上化解涉企知識產權糾紛風險,為企業自主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當下,一大批科技企業在楊浦破繭成蝶,國家級、市級“專精特新”企業達180家,高新技術企業預計超千家。與此同時,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已成為楊浦的主導產業,嗶哩嗶哩、美團、字節跳動、優刻得等行業領軍企業均集聚于此。知識產權在區域經濟增長中發揮的作用不言而喻。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楊浦區人民檢察院以“三個創新”積極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一是設立一個特色化知識產權檢察工作聯絡點。圍繞楊浦發展戰略,聚焦區域產業特色,充分適應在線新經濟頭部企業、創新型企業以及科技園區的集聚,依托知識產權品牌指導站、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工作室等平臺,設立知識產權檢察工作聯絡點,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二是打造一支吸納知產專家學者參與的專業化辦案團隊。在由檢察官、檢察官助理、輔助文員組成知識產權辦案組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楊浦科研資源集聚優勢,聘請多名高校知識產權專家提供長效化專業咨詢指導,打造知識產權案件辦案“精兵”,建立專業化辦案團隊。三是暢通多方位的信息化渠道體系。依托檢、園共建以及知識產權代理服務機構聯盟,聚焦科技園內大量初創型、創新型企業以及代理機構服務對象企業,以科技園和知識產權代理機構為橋梁,充分收集案件線索和企業知識產權司法需求。
坐落于長寧區的虹橋臨空經濟園區是上海首批知識產權試點園區。歷經20多年的發展,園區已初步形成高端企業總部、信息服務業、現代物流業三大產業集群,其中不乏聯合利華、愛立信、美團點評、春秋航空、聯邦快遞等知名企業。為此,長寧區人民檢察院建立“臨空知產聯絡點”,不斷強化與區域企業的交流協作,暢通取證渠道。深度對接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新需求,針對性提供檢察服務。加強新興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宣傳,提升工作精細度和實效性。
在2022年上海版權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上,長寧、楊浦、嘉定區委宣傳部分別與三區檢察院簽署《加強版權保護合作備忘錄》(簡稱《備忘錄》),以形成版權保護合力。
根據《備忘錄》,試點地區區委宣傳部主管的版權工作站與區檢察院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將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通報版權工作情況與案件線索;面向轄區內版權相關企業共同組織專業化服務與專題性活動,為企業提供版權創造、使用、管理、保護等服務。
放眼知識產權保護領域,上海檢察機關正不斷強化聯動,推進刑事司法與行政執法銜接工作。
長寧區檢察院介紹,該院行刑銜接工作主要聚焦兩個方面——關口前移、行業治理。與行政執法大隊、市場監管等部門線索互通,依托既有的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機制,對相關線索及時進行審查并反饋處理結果,定期通報案件辦理和法律監督情況,推動關口前移。在行業治理方面,實現綜合治理工作與企業合規工作“雙向配合”,同區委宣傳部共同保護企業合法權益,促進企業合規守法經營,督促建立企業健康長遠發展的長效機制。
楊浦區檢察院通過常態化交流座談、職能部門聯席會議等多種方式,加強與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機關行刑銜接工作。通過訂立《加強知識產權司法、行政協同保護合作協議》等建章立制,一方面建立與區市場監管局的線索雙向移送機制,另一方面強化法律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