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淑瑜 泰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加劇了市場的競爭。同時,也給企業審計帶了一定的風險,促使企業審計風險管理發生了變化。而隨著市場經濟的提升,企業審計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了出來。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通過審計來加強企業風險防控、完善企業制度,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但基于互聯網背景,企業雖然得到了諸多發展基于,但是企業如果不能夠做好風險控制,則會對企業自身的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本文對基于互聯網背景的企業審計風險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企業審計活動與風險兩者時共存的,而且企業的每一項審計活動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問題。如果任何一個環節地方出現問題,那么就會對企業帶來審計風險,而這個審計風險時可以無限擴大的。
任何風險問題,都是客觀的。從其性質方面來說,企業審計就是企業自身的一種自我的約束。而企業審計工作的對象就是企業自己。因此,在企業內部的環境影響下進行企業審計,不僅在無形中增加了企業審計工作人員的風險系數,還可能會導致審計人員無從取證[1]。例如,在企業審計風險當中,進行企業審計工作時,若是無法辨別出存在的不可控因素。就只能夠從根源上來減少企業審計風險的出現,以此達到降低對企業影響的目的。
企業審計風險還涉及到審計工作方面的風險和審計職業風險等,均受審計范圍的影響。由于,審計工作類型繁多,部分客觀因素或者是環境因素等方面均可能會對企業審計帶來風險。而企業審計工作人員,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承擔了企業審計風險,還有風險對工作造成的壓力和后果。因此,如果企業存在違法經營活動,而企業員工不能夠正確處理違規問題,勢必會對企業的審計造成風險。
企業審計風險的客觀性是無法改變的,不過可以從企業審計人員專業水平的提升、職業素養方面的提升來處理。將企業審計風險控制在一定合理的范圍之中。也可以通過有效的企業審計風險規避來保障企業審計的質量。
基于互聯網背景的企業審計進行過程中,第三方數據起到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而第三方數據和企業審計單位的內部信息、外界信息多方之間的有效整合,可以促進企業審計效率的提升。但互聯網背景下,數據共享系統以及數據訪問渠道的不完善,可能會對企業審計的取證工作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風險問題。因此,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外部數據信息獲取的途徑完善,是企業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有效保障。同時,企業審計數據的真實有效性,受影響的因素有很多種,如數據分析平臺功能不完善,企業審計人員素質、專業技能水平不達標等都會對企業審計數據造成影響。所以,在企業審計過程中,只有保障數據的真實有效性,才能夠避免審計工作出現問題,并且從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審計的風險。此外,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影響下企業審計數據的存儲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而數據存儲的方式不當,對企業審計工作的效率會存在直接的影響。所以,數據存儲技術方面存在風險[3]。
首先,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對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但部分從業人員由于缺乏相應的風險控制與風險管理意識,很容易會導致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嚴重的風險問題。而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雖然對企業的發展帶來了紅利,但是也對企業經濟的發展到來了各種風險,也增加了風險因素的發生頻率。產品和服務交易的隨時性與普及性、虛擬性增加了各種風險。從而對企業審計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一方面,企業審計員工要解決技術領域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還需要面對工作時間方面的挑戰。其次,從審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方面來說來看,同樣存在著巨大的壓力。傳統實體經濟的審計工作需要設置教學內容,而互聯網背景下的企業審計工作,所有的數據都是電子化,而審計人員在對數據進行查詢與調閱時,需要具備專業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電子數據風險識別能力。所以,互聯網背景下的企業審計人員面臨著繼續教育的壓力。
現階段,從我國發展的情況來看,部分企業審計工作過程中,特別是企業內部審計缺乏一套相對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而現有的法律法規制度缺乏這針對性、系統性與操作性,無法對企業審計工作進行有效的指導和規范。同時,隨著經濟的增長,企業內部工作更新速度比較快,而企業原有的制度無法滿足現階段企業審計工作的開展,從而出現些許矛盾問題,帶來了嚴重的企業審計風險。此外,由于互聯網技術的不確定性,很容易導致企業審計工作面臨環境方面的風險。而互聯網的發展是必然的形式,所以企業審計面臨環境風險也是必然的。
從企業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方面來說,有待提升。而企業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高低和綜合素養對企業審計工作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企業審計人員應當具備專業的審計知識與技能。但部分企業處于對成本方面的考慮,并不愿意在企業審計方面投入大量的成本進行審計人員培訓和招聘。導致了企業審計人員專業水平不足,在審計工作中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從而引發審計風險。此外,企業審計隊伍綜合水平不足,缺乏注重,知識結構單一,也會導致企業審計工作質量與效率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甚至還會出現企業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過程中受到領導層的干涉,影響企業審計結果的公開,從而進一步增加了企業審計風險[4]。
企業在生產運營過程中,企業審計工作作為重要的角色。如果企業想要順利實施審計工作,首先需要針對所進行的項目進行前期的調研,制定相應的審計方面,確定審計的重點。還要對具體的企業審計任務進行有效分析和核對,保障審計方案的可操作性與科學性。最后將審計的結果數據,通過整合形成審計意見。在征求企業審計單位的意見之后,才能夠將審計結果整理成檔案。但實際過程中企業審計工作的前期調研并不充分,審計方案也缺乏科學性,而企業審計工作的流程也不規范等問題,帶來了企業審計風險。其次,如果企業審計工作開展時間相對較短。無論是企業審計方式,還是審計的模式方,均缺乏審計風險的管控意識。同時,所應用的審計方式,相對單一落后,無法充分滿足企業審計的需要,甚至在企業審計過程中造成各種問題遺漏等,既無法保障企業審計結果的有效性和真實性,也給出現企業審計風險提供了機會[5]。
想要促進企業審計風險的降低,首先需要結合互聯網建立其相應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改善傳統保障企業資產資金安全、企業經營效率以及效果的控制機制,注重企業信息安全的落實,推進企業內部機制的建立,進而促進企業審計風險的降低。其次,還要企業審計人員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情況進行測試,以此來減少企業審計人員的人工數據收集和測試工作,減少人工失誤,提高企業審計效率,降低審計成本。促使企業審計風險情況得到全面的監督。比如說,從技術方面看,可以通過植入信息系統,并通過對相應的參數進行設置,可以起到降低風險的作用。同時,對企業內部審計的實時風險監督,可以有效降低企業審計風險事件的發生。而將企業審計風險控制工作前置,有利于提高企業整體風險控制水平。并且,還可以從信用體系建設與網絡安全維護方面,來加強企業審計風險。只有充分的保障了企業在互聯網中的監管力度,避免企業背部信息的泄露,才能夠促使企業審計人員獲得足夠的審計材料,使得企業審計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審計風險得到降低[6]。
現階段,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審計的環境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因此,為了更好使得當前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只有不斷的對企業審計工作質量進行完善與提升,制定嚴格、合理的審計監管體系,約束企業審計人員的行為,才能夠促使企業審計工作更加規范。同時,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是企業審計工作實施的依據,可以有效降低企業審計風險。因此,國家需要加大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注重的企業審計方法的研究,促進企業審計法律制度體系的健全。還要深入企業審計項目,對其審計流程進行了解,分析企業審計風險產生的因素,進而才能夠有效避免企業審計由于失誤帶來的審計風險發生。
互聯網背景下面對企業審計風險,想要科學合理的應對,只有創建一套科學完善的內控機制作為支撐,才能夠企業防護的作用。需要企業管理層對企業內控機制給予一定的注重。結合相應的法律法規和企業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合理完善的內控系統。同時,還要摒棄傳統的審計方式與模式,引進先進的審計經驗,積極構建相應的風險評估體系。
從客觀的角度對企業審計工作與內控體制進行評判。促使企業審計工作的價值得到充分的發揮。此外,還需要積極完善企業內部監控制度。而企業內部監控制度的完善,也是規避企業審計風險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企業內部監控制度建設過程中,企業管理人員需要正確地對每一個審計人員的能力進行評估,從而建立其最適合的企業審計考核部門。同時,還需要積極完善企業審計機制,促使企業審計風險的產生得到規避。建立專門的審計機構,并保證審計機構的獨立性。保障企業人員在分析愜意審計信息滯后,做到對企業審計結果的公正公平公開,也可以增加企業審計客戶評價制度,用來對其他企業審計提供一定的參考,從而幫助企業審計單位能夠及時的發現客戶或企業存在的問題,以此達到減少企業審計風險的目標[7]。
企業審計人員需要積極轉變自己固有的觀念,加強對審計知識的學習,以此來提升自身的審計工作能力和專業素養。當前,隨著審計工作的難度的增加,進一步導致企業審計風險概率也隨之增加。因此,企業想要更低成本的完成審計工作,就需要企業審計人員掌握新的審計技術,加深對企業審計風險的判斷和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規避企業審計風險,解決風險。并達到有效控制企業審計風險的目的。所以,企業審計想要有效地規避風險的發生,需要對審計人員進行嚴格的審核與管理。注重審計人員能力的提升。企業審計部門應當注重制度體系的完善,以此來約束企業審計人員的行為。同時,還需要將審計的責任落實到個人身上。做到定期對企業審計人員進行專業化的繼續教育,以此來避免審計人員在工作減少風險的出現。此外,還需要增加企業審計隊伍的建設,以此來避免企業審計風險的發生。因此,這就需要企業注重企業審計隊伍的管理和培訓力度提升,促使每一位審計人員的工作水平,責任意識以及職業技能的提升到實現。針對企業審計隊伍中長期不達標的人員,應當給予處理,以此來確保企業審計隊伍的工作水平不會受到影響,并為企業高素質、高質量的專業審計隊伍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
基于互聯網背景的企業審計風險,應當在規避工作,建立健全風險責任機制,促使審計工作的開展變得有條理。這樣一來,即使在后續的工作中出現風險,可以非常容易的落實到個人身上。也可以有效提升愜意審計風險規避的水平與效果。在風險責任機制建立時,應當明確企業審計承諾制度的界定,優化審計方面存在的風險。在建立責任機制時,還可以將風險責任機制與企業內部激勵約束機制進行相互融合,以此來提升制度的剛性化,有助于企業審計行為的規范。
此外,還可以從風險預測意識提高方面入手,以此來穩定企業的發展。并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提前調整與預測企業審計工作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風險,以此結合自身的經驗和對風險的認識,提出有效的預測方案。促使企業審計風險預測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8]。
在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審計應當具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和完善的審計與風險控制機制。同時,還需要企業不斷加強風險控制,提高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抗風險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企業規范化發展的實現。而企業審計風險的高低,決定了互聯網背景下的企業發展,企業審計風險的規避與防范應當需要相關人員引起重視。結合企業審計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構建完善的風險監督機制,呈現企業審計風險的新特征,有針對性的對風險進行管理,才可以保障企業審計工作的安全、穩定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