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協委員 張學軍
(作者為民進省委副主委、邯鄲市委主委,邯鄲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目前,全省涉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鄉村已全部完成改革任務。通過改革,摸清了集體資產家底,清晰了產權關系,初步建立了資產管理體制。但如何進一步“活化”集體資產,發揮其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的作用,仍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是集體經濟的基礎仍然較弱。據2020 年統計,全省49,494個行政村中,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在5 萬元以下的占51.3%。其中,2 萬元到5 萬元的占23.7%,2 萬元以下的占24.6%,空白村占3%。一些“無資金、無資產、無資源、無區位優勢”的村缺乏可持續性收入。到2025 年,實現80%以上的村集體經濟收入超10萬元的目標,任務還非常艱巨。
二是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有待強化。《民法典》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特別法人的地位,但卻缺乏相關法律對其法人屬性、功能作用、業務范圍、運行機制等作出明確規定。同時,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涉及到項目、土地、金融等方面的配套支持政策也還不夠完善。
三是經營管理的體制機制尚不健全。大部分完成改革任務的村成立了股份制經濟合作社,設立了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機構,但管理層多由村“兩委”成員擔任,人員重合、任職交叉。村民委員會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未完全實現經費的分賬管理和分賬使用。
四是股權流轉交易的制約還需破解。有償退出難,經營好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不愿退出;經營不善的,股權資產價值低,出讓困難。抵押擔保難,股權抵押擔保高風險、低利潤,金融機構缺乏積極性。市場交易難,已經建立的142 家縣級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多處于起步階段,相關交易規則及資產評估、合同鑒證、糾紛調解仲裁等配套制度滯后,市場引導和專業支撐不足。為此建議:
一是完善財稅金融支持政策。從財政支持“三農”資金中列出專項資金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對集體經營的項目實行貼息、保險補助等。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集體建設用地、廠房、林權等資產抵押類金融產品。二是建立建設用地保障制度。農村建設用地新增指標優先考慮村集體項目建設需求。三是鼓勵和支持盤活資源資產。引導利用集體經營的果園、水面和閑置的“四荒”資源,采取出租、入股等方式取得收入。四是鼓勵和支持集體經濟組織通過成立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發包等方式取得合法收益。
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相關立法工作,修訂《河北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河北省農民合作社條例》,進一步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人地位,明晰集體經濟資產管理制度,規范集體經濟組織運行。
因地制宜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委員會職能分離、選舉分離、賬務分離,確保兩者各歸其位、各司其職,推動形成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委員會之間分工協作的工作格局。加快研究制定我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規范運行辦法、財務管理制度、資產處置規范等指導意見,保障其健康發展。
加強省、市、縣三級農村產權交易市場(中心)建設,依托交易市場為農村各類產權流轉提供場所,做好產權入場登記、信息公告、招標投標、掛牌拍賣、交易鑒證等服務。推廣使用農村集體產權電子化交易,暢通信息網絡平臺,降低交易成本,活化集體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