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協委員 崔應國
(作者為河北利意蒙羊絨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型”特征的中小企業,是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充分體現了國家層面對“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制定了《河北省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構建了部門協同、省市縣聯動的工作機制,形成了“入庫培育、擇優認定、選拔示范、打造小巨人”的梯度培育體系,有力地促進了我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目前,全省累計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162 家、打造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 家,為全省中小企業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省在推動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方面,還存在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尚需進一步加強、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比較突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強、部門協同作用發揮不夠有力等不足。
為進一步促進我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政策財稅支持力度。綜合利用財稅、技改、貼息等政策,支持骨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鼓勵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加大技術升級和數字化改造力度,推動在重點產業領域“補短板”“鍛長板”。聚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進一步注重政策的宣傳解讀,讓企業了解政策、用好政策,扎實推動各項惠企政策落地見效,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二、進一步鼓勵企業創新發展。組織省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交流與對接,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支持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從創新到運用全過程服務,幫助“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高專利意識,重視專利發明創造。制定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政策措施,推動更多大企業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放市場,鼓勵“專精特新”企業積極發揮自身的制造、設計、創新優勢,融入大企業的產業鏈條,整合更多的中小企業資源,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三、進一步創新優化融資模式。加快建設中小企業綜合信用評價系統,發揮信用信息對中小企業融資的促進作用,支持優質民營企業發債融資,推動建立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長效機制。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圍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增加中長期貸款,積極發展供應鏈金融和應收賬款融資,不斷提高中小企業貸款可得性,有效降低融資成本。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直接融資,建立上市掛牌后備企業資源庫,重視企業上市培育輔導,促進企業利用資本力量上市融資。
四、進一步聚焦“專精特新”開展服務。集聚各類資源,發揮財政、稅務、商務、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部門的聯動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協同做好培育工作。發揮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及各類社會服務機構的作用,開展培訓、融資、管理、營銷等專業化服務,切實為企業提供解渴、管用、便捷的精準服務。加大行業商協會組建和發展力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幫助商協會承接公共服務,促進“專精特新”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省內“專精特新”企業在供應鏈上的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