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寧河區第三幼兒園 王廣娥
學前教育是人一生中教育的啟蒙階段,對后續教育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我們遵循兒童認知發展規律,從教育教學、游戲組織、習慣養成和藝術培養四個方面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
我們始終堅持正確的兒童觀,在教育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遵循學前兒童以具體形象為主要思維特點、以直接經驗為主要學習內容、以游戲為主要學習方式的基礎上,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對幼兒進行經驗啟蒙和涵養心智。
為了做好幼兒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啟蒙引導,我們成立了思政課程專題教研小組。在教研小組的帶領下層層推進,收集適合幼兒認知規律的教育內容。以主題活動為依托,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品德教育兩個層面出發,設置了“我與祖國共成長”愛國教育園本課程資源。教師通過游戲化的方式,依托主題活動的模式,系統化地幫助幼兒了解了中華民族的禮儀文化,使幼兒在禮儀教育的浸潤中涵養成性,逐步內化為自身知禮、懂禮、守禮的良好習慣;同時在具體形象化的教育環境中,從古及今、由遠及近地逐步感受民族文化的神奇,國家的富強以及家鄉人民生活的美好,切實把“三愛”教育做到精細化、模塊化、生活化。
為了從小在幼兒心中埋下紅色基因的種子,我們設置“紅色故事匯”專題閱讀區,營造濃郁的紅色書香氛圍。我們堅持師幼共讀、幼兒自主閱讀相結合,堅持傳統誦讀與有聲故事相促進的多層次、立體化學習方式,真正幫助幼兒在具體形象化的閱讀體驗和親身參與紅色有聲故事錄制中學習紅色經典。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我們在落實“立德樹人”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幼兒的認知規律,堅持以幼為本的游戲組織形式。
我們為幼兒營造支持性的互動環境,提供充足豐富且層次分明的游戲材料,滿足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直接感知、主動探究,減少幼兒因爭搶產生的消極游戲行為。游戲沖突在幼兒游戲中不可避免,但也是教會幼兒正確解決沖突的教育契機。教師深入學習并有效實踐高瞻課程中“沖突解決六步法”,按照先平靜地接近幼兒,認可理解幼兒情緒并收集沖突產生的信息,然后重述解析引發沖突的問題,接著師幼共同選擇解決沖突的方法,最后教師給予解決問題的后續支持,讓幼兒得到充分尊重。以此潛移默化地幫助幼兒在和諧、自主、自尊的游戲環境中養成合作、謙讓的優秀品格。
我們持續推進“民間游戲品童趣,傳承經典戲童年”戶外游戲活動。投包擊人、跳皮筋、切西瓜、趕小豬等經典民間游戲充滿趣味,幼兒在傳承經典游戲中內化中華民族團結協作、堅持不懈的優秀品格。
我們在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注重品德教育,旨在幫助幼兒扣好“第一粒扣子”,將品德教育融入實際生活,助力幼兒養成良好習慣。
幼兒園階段是幼兒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我們切實在一日生活各個環節充分注重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生活自理習慣、樂于助人習慣、文明禮儀習慣等。我們遵循幼兒以觀察學習為主的學習方式,注重為幼兒營造積極的學習環境,使之能夠直接感知良好習慣的行為表現。從小班起,我們對常規習慣進行系統培養,通過集中教育和自主體驗相結合的方式告訴幼兒正確的行為方式,通過激勵、贊美及時對幼兒好習慣進行強化,組織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以競賽的方式激發幼兒成就動機,逐步內化良好習慣。
我們堅持“一月一事養習慣”的理念,每月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品德主題,師幼共同圍繞主題開展對話,如開展愛國、感恩、節約、勞動、守規等主題紀事。在每月一事活動中,我們形成了“認識—體悟—鞏固—積淀”四步法。首先幫助幼兒借助主題繪本形象化地認識品德含義;然后組織幼兒參與系統化的品德主題活動,在語言、科學、藝術、社會、健康五大領域中綜合體悟品德內涵;接著在區域游戲等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中提供深化品德內涵的體驗機會;最后家園合作,將幼兒在幼兒園習得的品德習慣在家庭中進行積淀,真正以幼兒易于理解的方式進行品德教育。
自覺或不自覺地重復他人榜樣的行為是幼兒社會學習的基本方式之一。榜樣是幼兒通過觀察模仿而學習的“行為模式”。模仿的榜樣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電視、圖書、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我們不斷探索創新化的品德教育形式,開發音樂繪本劇課程,如“團結力量大”“助人共歡樂”“習慣早養成”“行動有收獲”,幫助幼兒在聆聽故事、角色扮演中逐步感悟繪本故事中角色的優秀品質。幼兒經過系統排練后置身形象化的表演場景,身著形態各異的表演服裝,伴隨歡快悅耳的背景音樂,在舞臺上盡情演繹,以主動學習者的身份內化優秀品質。
我們堅持“全面發展,藝術見長”的辦園理念,從藝術選材、藝術表現、藝術研修多方面突出“國為根本”的道德追求。我們以弘揚、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藝術教育內容,從教師研修提升和幼兒啟蒙體驗著手,真正在藝術熏陶和藝術演繹中堅定理想信念,植根愛國情懷,助力幼兒成長為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用人才。
為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思想認識,切實將“立德樹人”的思想內化于心、外顯于行,不斷為幼兒提供高質量的藝術教育,我們組建思想政治研學組、專業理論研學組和藝術社團研學組,定期開展專題培訓。
思想政治研學組由支部書記統籌,制定每月學習計劃,通過開展集中學習、專題討論、自主記錄等多種形式學習思想政治理論,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素養。專業理論研學組由教學園長負責規劃安排,組織教師參加各類線上、線下專業培訓,包括兒童觀的認識、教育觀的更新以及教育教學的提高等方面,幫助教師運用科學專業的手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藝術社團研學組堅持內部興趣自修和外部專業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先由園內藝術特長顯著的教師擔當組長進行興趣自修。現已成立了剪紙社團、扎染社團、水墨畫社團、戲曲社團以及京東大鼓等傳統藝術文化社團。教師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藝術社團進行培訓,不斷提升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和運用。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師藝術素養,拓寬育人渠道,邀請專業人員對藝術社團進行提升指導,營造專業的藝術培養環境。
依托“1+1”模式,即園級藝術課程和班級特色活動,幼兒體驗了精彩多元的藝術啟蒙教育。我園歷經十余年的螺旋式上升,不斷豐富藝術課程體系和班級特色活動。堅持藝術培養“國為根本”的原則,組織教師在不斷研修藝術特長的基礎上,豐富教育的表現形式,在聲樂、主持人、舞蹈、美工、電子琴、架子鼓等傳統藝術課程基礎上,逐步開設戲曲、水墨畫、古箏、剪紙、扎染、泥塑、古法造紙等傳統文化氣息濃郁的新型課程資源和特色活動。
在經過一系列藝術培養后,我們開展了藝術社團展示活動。幼兒在多種藝術形式中厚植了愛國主義情懷,切實堅定了文化自信,激發了自豪感和幸福感。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需要踐行的神圣使命。立身教育是我們的初心選擇,桃李芬芳是我們的幸福追求。作為新時代教育人,我們要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為祖國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對黨忠誠、凝心聚力的未來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