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長泰區陳巷中心幼兒園 楊阿麗
幼兒園在幼兒成長路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這一階段是幼兒心理創建、生活規律發展的主要時期,是發展幼兒良好語言能力的重要階段。幼兒園的幼兒通常年紀都在3~7歲,幼兒進入幼兒園是第一次脫離家庭,接受知識的起點,在幼兒教育中,幼兒的語言發展至關重要,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基礎。因此,在幼兒園發展一日活動中,需要格外注重對幼兒語言能力的教育,促進幼兒感受到語言的趣味習慣以及豐富性,讓幼兒不僅可以掌握知識,并且還可以收獲快樂,彰顯一日活動發展的實際意義。因此,需要結合幼兒一日活動中創設語言環境的有效性進行全面分析,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園通過語言教學發展幼兒的語言,是目標同樣也是手段。所謂目標,指的就是通過語言教學,讓幼兒可以掌握語言這個重要的交流工具。因為幼兒階段是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是掌握語言的關鍵,需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幼兒進行語言教育,教師要讓幼兒學會傾聽、表達,掌握更為健全的語言經驗,促進幼兒的運用能力發展,保證情感認知以及行為得到提升。所謂手段,主要指的就是使幼兒接受各種教育的工具,語言在人的認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交流溝通的主要工具,不僅可以讓幼兒直觀地認識事物,并且還可以間接地概括與認識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對語言的認知不僅與幼兒智力發展密切聯系,兩者也同時在相互制約。只有全面掌握語言,才可以實現幼兒智力的發展。語言對幼兒的思維品德起到了關鍵作用,在面向幼兒進行各種教育中,需要通過語言進行。在日常教學中、游戲中交流,體驗情感都與語言離不開,是保證幼兒掌握語言的基礎。由此可見,語言在幼兒的教育工作中起到的作用是多個方面的,貫穿在一切活動發展中,是幼兒思想發展的根本工具。
許多幼兒園教育人員刻意將幼兒語言教育環境的創建分為物質環境以及精神環境,但是在進行兩種環境創建中,僅僅是將物質環境的創建理解成:在進行語言活動期間,準備相關的教具,為幼兒提供具體的學習材料。例如,在進行童話故事表演中,準備與故事相關的頭飾;在欣賞活動中,準備相關的臉譜,幫助幼兒記憶內容;在排圖講述中,為幼兒提供自由排列的小圖。此外,將精神環境的創建狹隘地理解成:幼兒自主進行談話的環境。部分幼兒園教育人員,將幼兒園語言教育環境創建籠統地理解稱為物質環境的創建,由此將大部分的精力放置在怎樣進行語言環境的發展中。此外,這些語言環境的創建都是結合教師的審美觀來進行布置的,并不能迎合幼兒的發展。
雖然眾多的教育人員已經認識到語言環境創建的教育價值,但是對幼兒園語言環境的創建實際并不到位。從根本上來看,眾多的教育者對幼兒園環境的創建存在明顯的隨意性。有的幼兒園教育者在進行創建時,只是隨意地進行簡單的教具制作,并沒有考慮到是否符合活動的內容、是否可以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是否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部分教育者在這種語言教育創建中,喜歡與其他教師進行比較,別人做得多,自己就會做得多,別人做得少,自己就會做得少;部分的教育者甚至直接將缺少材料作為借口不進行環境創建;還有的教育者進行語言環境創建中,只是為了應付幼兒園的檢查。
1.游戲資源比較少
在幼兒園大班的語言教學中運用游戲的教學手段,有豐富的游戲資源來支持是必備的前提條件,但目前大多數幼兒園的游戲資源相對較少,并且教師對開發游戲的意識也不強,所以在語言教學中能利用的游戲并不多,剛開始實施的時候會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但是幾輪之后,幼兒將會感到無聊,不利于教學的未來發展。
2.幼兒參與游戲的時間有限
由于活動的時間有限,能給幼兒提供的游戲時間很短,部分幼兒還沒有完全進入游戲狀態就已經結束了游戲環節,導致幼兒不能在游戲中有效收獲知識,使游戲教學呈現形式化,這與游戲教學的初衷相背離,影響了游戲教學的質量。
3.過分強調游戲的規則
幼兒園階段的幼兒年齡較小,不能完全理解游戲的規則,并且正處于活潑好動的階段,所以違反規則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是,教師在開展游戲教學時,過于強調游戲規則或在短短的游戲時間中多次強調紀律,不僅影響了游戲的連貫性,打亂課堂節奏,同時也影響了兒童參與游戲的興趣,使游戲失去了原本存在的樂趣和意義。
幼兒園階段的幼兒年齡主要在3~6這一范圍,這個年紀的幼兒對身邊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但是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時間很短暫。傳統的語言教學主要是詩歌朗誦、圖書閱讀等,有趣性低,難以調起幼兒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但幼兒階段又是語言教學的啟發時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環節。教師要特別注意這個階段幼兒的語言啟發,為幼兒未來的學習打下扎實基礎。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有部分教師沒有真正意識到如何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導致教學的效果不能達到預期值。并且從當前的實際教學來看,幼兒園語言教學無法得到實質上的提高,其原因還有教師對語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師對一個幼兒的影響要深遠得多,特別是幼兒階段的孩子,在行為和語言上都會模仿大人,所以教師的言行舉止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的成長。但是由于教師的教學目標出現偏差,導致對幼兒的語言教育重視程度不足,沒有一個系統化的語言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對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家長對教育越來越重視,然而幼兒園作為孩子一生中學習生涯的起點,其教育關乎孩子未來的心理健康發展,更是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幼兒園階段的語言教學當中,教師要注意將語言教學滲透到幼兒在幼兒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幫助幼兒更好地成長。教學要從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入手,不斷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發掘幼兒的語言潛能,掌握基本的語言原則,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溝通能力。
培養興趣在現階段的幼兒園教育中占據了關鍵的地位,是全面提升幼兒主動學習的動力。在實際的語言教學開展期間,教師需要始終從幼兒的興趣出發,運用多媒體技術、游戲活動或者語言學習資源來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保證幼兒在語言的學習中感受到樂趣,積極表達自己的意愿,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幼兒教師可以積極整合多媒體技術,將幼兒所感興趣的圖片、動畫或者音頻資料運用多媒體呈現出來,運用聲像結合的形式來全面激發幼兒的興趣,抓住幼兒的眼球。教師可以為幼兒播放相關動畫片的人物,引導幼兒說出人物的具體名字,并且其中還包含了哪些人物,又或者將該段所講述的內容進行敘述,由此保證幼兒的實際表達能力得到提升。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在相關的繪本故事中,開展游戲形式的語言教學,運用幼兒所喜歡的素材,開展語言教學,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由此,不僅可以全面激發幼兒的興趣,并且還可以增強語言教學的趣味性,保證幼兒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可以更好地進行語言的交流。
由于幼兒園大班階段的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語言基礎,因此教師的教學工作要側重于引導,通過合理的引導方式讓幼兒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幼兒的情緒和心理變化,運用科學的教學技巧不斷創造新穎的游戲方式,幫助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意識到不要拘泥于規則和紀律,而是要靈活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并允許幼兒將自己內心的意愿充分表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發達,教師可以更多地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開展教學游戲,讓幼兒看到更多的新事物,開闊幼兒的視野,提高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在進行游戲教學時,可以開展一些演講比賽活動,利用幼兒的勝負欲進行比拼,并及時給予幼兒一定的鼓勵和支持。通過演講比賽能鍛煉幼兒邏輯思維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能更加清晰地表達自己,從而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
繪本的內容和形式豐富多樣,所以教師需要根據繪本的實際情況選擇教學模式。對文字較少的繪本材料,教師通過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并且在此過程中,有效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對文字較多的繪本,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進行自主閱讀,充分運用自己的感知和理解來閱讀繪本,從而提高書面語言意識。教師也可以根據繪本內容組織幼兒開展繪本活動。幼兒對畫畫有著天生的喜愛,并且,在畫畫過程中常常會有自言自語、互相分享等行為,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個特點組織幼兒開展自主制作手繪本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臨摹、續編或者即興創作等形式開展繪本制作活動,以剪貼、拼接、繪畫等方式為主。并且在幼兒繪本制作任務完成之后,組織演講比賽活動,讓幼兒運用自己的語言與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在這一過程之中,幼兒的表達能力與傾聽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鍛煉。除此之外,教師開可以帶領幼兒組織其他不同形式的語言活動,給幼兒提供充足的表現機會,例如,繪本舞臺劇、繪本故事會等,以此來吸引幼兒的興趣,調起幼兒的參與欲望和積極性,讓幼兒在活動中收獲更多語言知識的積累,促進幼兒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流暢性等,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有效發展。
每個幼兒都是不同的,在語言能力方面存有差異。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時,除了要讓幼兒得到教育之外,教師還需要考慮到每個幼兒的語言能力,以便幼兒都能得到相應的進步。教師應利用一切機會幫助幼兒學習語言,支持他們的個性化發展。教師要有耐心,對幼兒的問題和疑惑及時做出回應,使他們都能自信、積極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望,久而久之,能真正讓幼兒掌握語言交流技巧,讓幼兒養成良好的交流習慣。由此可見,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個性、興趣和年齡差異來設計不同的語言教學活動,并提高語言教學的有趣性。在安全的活動范圍內,教師可以組織戶外語言學習活動,增加幼兒與人交流的機會,培養他們用語言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與此同時,幼兒園階段進行雙語教學是很有必要的,讓幼兒從小培養多種語言邏輯思維,能對以后的學習減輕一些負擔。幼兒教師還可以多組織家長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的活動,讓家長更加了解孩子在家庭之外的語言交流能力,同時通過親子活動也能拉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幼兒園的語言教學活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不斷創新,做到與時俱進,需要教師多加思考,設計更多有益的活動來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
幼兒園階段的幼兒對周圍的事物認識并不清晰,因此幼兒教師在教學的期間,要考慮幼兒的想法,在教學中如果提出過多的問題,就會讓幼兒覺得混亂。教師要提出合理數量的問題,并且提升問題的質量,通過幼兒能理解的話來呈現在幼兒面前。例如,幼兒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課堂學習的內容來創建問題,并且將提問的時間和順序排列好,讓幼兒園課堂提問實現真正的效果。幼兒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要運用直接的語氣提問,例如,幼兒觀察繪畫作品時,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小朋友們,你們所觀察的這部畫上有哪些物品?”在帶領幼兒進行故事學習時,幼兒教師可以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他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嗎?”通過這樣的提問,可以讓幼兒園的課堂提問變得更加高質。在幼兒園課堂上,雖然讓幼兒成為課堂的主人是當前教育發展的根本目標,但是針對幼兒園課堂來說,幼兒教師才是真正的領導者,因此幼兒教師要帶領幼兒實現更加高效的課堂,幼兒教師要真正了解幼兒真實想法,結合該年齡段的特點進行有效的提問,從而實現幼兒園最為有效的教育方式。
總而言之,幼兒天生就具備模仿能力以及語言天賦,在進行幼兒語言教育期間,需要注重幼兒的語言、語感發展,營造適宜的語言環境。幼兒教師通過創建不同的語言教學環境,可以促進幼兒的感知能力提升,在學習中發展積極性。實際教學開展階段,需要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升華課堂知識學習的趣味性,由此才可以保證幼兒真正參與到語言學習中,積極表達,促進健全品質的發展,為日后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