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寧河區委書記 白鳳祥
黨的二十大吹響了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號角,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題中應有之義,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的戰略定力,充分展現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高質量發展中的壓艙石作用。
近年來,天津市寧河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育打造天津市知名農產品品牌19個,形成種稻、種蟹、種魚、種豬、種苗五大優勢種業,在全市率先建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全域270個村全部創建為“美麗村莊”,帶動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連續4 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成為天津重要的糧食及農產品生產基地、京津冀特色精品高檔菜籃子產品供給區。
下一步,寧河區將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強大動力,扎實走好“鄉村興區”路徑,著力實施“穩糧保供、種業提升、生態富農”三大工程,加快實現“12345”目標,即做強一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叫響七里海生態農業、寧河民宿兩個品牌,打造3個以上美麗鄉村示范鎮,做優東菜、西糧、南水、北牧四大農業板塊,壯大種稻、種蟹、種魚、種豬、種苗五大特色產業,成為天津乃至京津冀地區名副其實的米袋子、菜籃子、肉鋪子、魚簍子,全面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報告著重強調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這是我國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是不容有失、必須完成的底線任務。
寧河區將樹牢底線思維,全力保障優質糧食和農產品供給,切實為端牢“中國飯碗”貢獻寧河之為。
守住糧食安全底線。依托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快糧食生產標準化建設,推動種養結構向高端優質品種集中,3年內推動糧食種植面積達到58萬畝,食用農產品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深刻把握“大食物觀”內涵,統籌實施小站稻振興計劃、七里海河蟹推廣計劃、百萬生豬生產計劃,推動百利蔬菜、天祥淡水魚等農產品產量年遞增10%左右,讓老百姓餐桌更加豐盛。
守住農地農用底線。抓住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機遇,整合現有地塊布局,利用3年時間新建15萬畝左右高標準農田、占全區永久基本農田95%以上,同步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抗旱排澇能力,確保守住耕地紅線、釋放最大效益。
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底線。聚焦提高農民多種糧、種好糧的積極性,從銷售端發力,與中國通用咨詢有限公司、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等合作,計劃投資80億元,建設占地面積1830畝的現代化大型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全面推廣訂單式農業,確保農民種糧賣得出、賣得好。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強則農業強,種業興則農業興。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這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戰略性、基礎性核心問題,為發展現代化種業指明了路徑。
寧河區將充分發揮種稻、種蟹、種魚、種豬、種苗五大種業優勢,接續實施現代種業提升行動,著力解決“卡脖子”問題,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更大支撐。
強化科技支撐。高標準編制五大種業發展專項規劃,加強與天津農學院、農科院等大院大所合作,大力推進種源技術創新,擬投資10億元,利用5年時間將優質水稻種由1萬畝擴大到3萬畝,七里海河蟹種由覆蓋30萬畝實現輻射帶動河蟹養殖面積200萬畝,優質種豬出欄量由3.7萬頭增加到8萬頭,全國領先的13個優質淡水魚種實現全國推廣,優質蔬菜種苗由年產3000萬株提升到年產2億株,進一步滿足天津及華北地區菜籃子、米袋子種植需求。
強化裝備支撐。充分發揮“智慧農業”平臺作用,圍繞五大種業種養基地,設立187個點位,實時監測環境溫度、相對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數據,智能調整“微生態”,改善農作物生長環境;同時,利用遠程視頻系統,由農業專家對企業和農戶進行在線指導,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質量。
強化主體支撐。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從政策、資金、人才全方位發力,探索建立政銀擔保一體化融資平臺,持續擴大“兩金增信”“三家分險”政策覆蓋面,助力種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3年內再培育10家種業龍頭企業,形成寧河種業發展集群。
報告中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的要求,就是鼓勵各地區深挖資源優勢,打好“特色牌”、吃好“特色飯”,以特色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寧河區將用足用好生態這個最大特色,立足“生態涵養功能區”定位,下力氣做好“兩山”理念轉化文章,賦能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
賦能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寧河米倉、美食天堂”優勢,突出高品質、無公害生態種養方向,在七里海濕地周邊鎮村率先開展萬畝種養一體化示范園建設,輻射全區實施種養對接、稻蟹共生、林下養殖等模式,以立體化生態種養增加產量和效益,帶動農戶畝均增收1000元以上。
賦能品牌建設。推動七里海生態品牌價值賦能生態產業發展,做強七里海河蟹產業有限公司,建成七里海香蟹交易市場,依托全員全域招商三年行動引入1~2家大型農業集團,統籌各類農業協會資源,統一技術規范、統一標準管理、統一品牌銷售,讓七里海香蟹、寧河大米等生態農產品走出京津冀、賣向全國,全面打響“津沽七里海”品牌,預計年交易額達300億元以上。
賦能全域旅游。抓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這個基礎要素,堅持用“景區”的理念規劃鄉村、建設鄉村、經營鄉村,高標準創建26 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3年內建成1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推動全域盡顯“美凈宜璞”鄉村風貌。統籌農業、文化、旅游資源,突出“一鎮一主題、一村一特色”,大力實施“千戶試點、萬戶示范”民宿制造行動,加快提升打造袁隆平巨型稻“禾下乘涼夢”、木頭窩生態旅游示范村等一批農文旅產業振興項目,計劃投資約150億元建設七里海“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示范項目,成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鮮活實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