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準 倪浩 丁雅梔
美國對中國的“芯片圍堵”還在繼續。美國商務部15日發布公告,宣布將長江存儲等36家中國高科技企業及研發機構列入美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6日回應稱,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等措施,動用國家力量擴大打擊中國企業和機構,這是典型的市場扭曲和經濟霸凌做法。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將采取必要措施堅決維權。路透社稱,美方最新舉措是企圖限制中國芯片;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一部分,今年10月,拜登政府公布限制美國公司向中國出售產品的全面措施,且美國一直在推動盟友配合這一計劃。美國一方面持續打壓中國科技企業,一方面又尋求與中國在金融等領域的合作。中國學者表示,美國政府以利益為導向推進對華關系,面對美國,中方一定要堅持底線思維。
典型市場扭曲和經濟霸凌
“出于安全擔憂,美國打壓中國企業”,《紐約時報》16日以此為題報道稱,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在公告中稱,將36家中國實體納入“實體清單”,包括先進存儲芯片公司長江存儲及其日本子公司、光刻機生產商上海微電子、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寒武紀等。在未經許可下,美國企業不得向清單內企業供應美國商品、技術及服務。英國廣播公司(BBC)稱,美國商務部對“實體清單”中大部分實體采取“假定拒絕”原則,即原則上拒絕批準許可,被列入清單就意味著企業進入“黑名單”,基本不可能從美國獲得《出口管理條例》所列物項和技術。值得注意的是,被列入清單的36家實體中,21家人工智能芯片行業企業還被列入“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名單,相關實體將被禁止進口非美國公司包含美國技術的產品。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6日表示,美方頻繁將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的做法,干擾中美企業間的正常經貿往來合作,違背市場規律,破壞市場規則和國際經貿秩序,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損害全球和平發展利益。中方將采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和機構的合法正當權益。
今年10月,美國商務部公布一系列針對集成電路領域的出口管制措施,從技術、產品、設備、服務等方面對中國進行全面限制,以阻斷中國研發和生產先進半導體芯片的能力。與此同時,美國政府還敦促荷蘭、日本和其他擁有尖端設備制造公司的未指明國家和地區跟隨美方腳步,對華采取類似出口管制規則。面對美國近來加緊羅織對華“芯片圍堵”網絡,12月12日,中國在世貿組織對美國對華芯片等出口管制措施提起訴訟。世貿組織15日確認,中國已向該組織提請與美國進行爭端磋商,爭端健決機制正式啟動。
《紐約時報》稱,美國商務部最新舉措凸顯限制技術流向全球競爭對手已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構成。一些業內高管和分析人士認為,除非其他國家也實施類似的限制,否則切斷中國的外國芯片進口渠道將加快中國自主研發芯片的步伐,并導致美國企業在與外國競爭對手的競爭中落敗。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副院長藍慶新1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意圖遏制中國高科技企業發展,進而全面壓制中國高技術產業升級和全球話語權,這是中美戰略博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字經濟時代,誰掌握芯片產業,誰就能在未來全球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美國打壓中國芯片產業,就是要達到全面遏制中國發展的目的。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專家宋國友認為,短期來看,美國對中國企業的出口管控會限制中國相關企業的技術研發,給中國芯片產業發展帶來一些困難,壓制中國科技進步。但從長期來看,美國這種政策不僅限制不了中國的發展,反而將推動中國加速科技獨立自主。
“使絆”同時又尋求合作
美國商務部“拉黑”中國36家實體的同時,將另外25家中國企業從“未經核實清單”中移除。據悉,美國出口管制制度下有4個主要清單,即“實體清單”“被拒絕清單”“軍事最終用戶清單”和“未經核實清單”。“未經核實清單”在一定程度上是作為一種過渡性的“待觀察清單”和“懷疑清單”。依照美方規定,如果相關企業不配合現場核實,將被列入“實體清單”。路透社稱,從“未經核實清單”申移CC除意味著,美國出口商在向相關中企供貨前,無須再接受額外的調查。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6日表示,已注意到美方舉動,中方對此表示歡迎。美方的舉動表明,雙方是可以在相互尊重基礎上通過溝通解決具體關系。另據藥明生物16日發布公告稱,子公司之一上海藥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中國商務部協調下成功完成美國商務部現場最終用戶訪問后,已被美國商務部從“未經核實名單”中移除。至此,藥明生物兩個子公司都.已成功從該名單中移除。路透社稱,中美在持續陷入激烈的貿易與科技戰之際,也重新展開合作,但這未必是兩國關系更廣泛解凍的跡象。
環球時報202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