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勤余
史詩奇幻題材電視劇《權力的游戲》的不幸“爛尾”,讓觀眾把更大期待投向了其衍生劇集《龍之家族》。而本劇口碑和流量的雙豐收應該能讓大家放下懸著的心—— 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如果說《權游》給丹妮莉絲的是復國逆襲的劇本,那么《龍之家族》作為“前傳”,講述的就是擅長馭龍的坦格利安家族是怎么由盛轉衰的。本劇開篇的101大議會就為圍繞鐵王座繼承權而展開的家族殘酷內戰埋下了種子,而隨著劇情的不斷深入,公主雷妮拉和王后阿莉森之間的權斗更是將觀眾牢牢釘在屏幕前。
然而,如果本劇只有刺激感官的腥風血雨,那它頂多是大洋彼岸的“爽劇”而已。從某種角度來說,當我們進入本劇中的奇幻世界,恰恰能夠更好地觀望現實世界。
和看《權游》時一樣,觀眾要做好心理準備:劇中主角隨時可能“領便當”。這是種危險的創作嘗試,虛構作品應借助突出人物建立作品與受眾之間的有效關聯。但本劇偏不如此,與其說這是在向觀眾慣常的觀劇體驗發起挑戰,不如說這是重現了現實世界:貌似善惡分明的勢力卻被真相的姿態不斷重新評估,貌似壞事做盡的角色卻因人性的釋放讓人又愛又恨。
就像本劇的中心人物雷妮拉,既有捍衛自身權利的決心,但在諸多決策上又表現得優柔寡斷。還有既剛愎自用又勇敢無畏的王子戴蒙,既愛女心切又懦弱自私的國王韋賽里斯。這些角色正在重新定義善與惡,重新制定“度量衡”——在現實世界里,沒有誰是“中心”,也沒有誰絕對“正確”。
劇中除了爾虞我詐的權力斗爭外,還有令人唏噓的命運悲劇。御林鐵衛科爾和公主雷妮拉一夜纏綿后,卻陰差陽錯走向決裂。人生、歷史總是充滿偶然性和非理性因素,即使是能夠操縱巨龍的王者也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
由雷妮拉推動的關乎王位的性別之爭發展到最后,已無關個人成敗,坦格利安家族的威信一落千丈,曾經大殺四方的龍所剩無幾。可以說,本劇講述的并非是女性被擋在最高權力場之外的悲劇,而是生命被揮霍一空的蒼涼。
劇中,有太多無法用傳統道德加以評判的橋段。雷妮拉對好友撒下彌天大謊,韋賽里斯為了獲得男性子嗣犧牲了妻子的性命……一眾角色的混亂人生或許恰恰說明:鮮活的生命,難以和虛構文藝作品一樣,有明確的指向。因此,不要指望《龍之家族》能提供比《權游》更“正確”的結局。
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觀眾熱愛《權游》,不是因為它能為人生指引方向,而是因為其中的每個人物都和我們如此相像。人生既不是被純粹理性支配,也不是被鐵的規則統治,唯有心中最真實的欲望值得我們不顧一切。
當雷妮拉為得不到承認而煩惱,當戴蒙為奮斗沒了意義而痛苦,他們都觸碰到了生命本質。《龍之家族》或許不能帶來正確價值觀的“教育”,它只是對生活本真的展示,對豐饒生命的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