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耘 田

無論是現實生活,還是全國多地的婚姻大數據,都顯示“男小女大”的婚姻越來越成為當下的婚戀趨勢。從少之又少到比比皆是,從談之色變到自然而然,高比例“姐弟戀”的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幸福密碼?
2022 年1 月20 日,國家衛健委公布了一組數據:1990 年,“男小女大”婚姻比例為13.32%,截至2021 年年底,這個比例達到了40.13%!過去兩年的婚姻登記數據中,“姐弟戀”婚姻中,女比男大1 ~4 周歲的人數為2/3,剩下的1/3,年齡差都在5 歲以上,十幾歲的年齡之差也越來越不鮮見。
10 年前提到“姐弟戀”,你或許還會好奇、質疑,但現在提到“姐弟戀”,人們的第一反應很可能是“這有什么奇怪的?”不信?咱們用事實和數據說話……
傳統婚戀模式里,戀愛、婚姻雙方大多是男大女小、年齡相當。“‘物以稀為貴’,才有了‘姐弟戀’這么個叫法。不然,怎么沒有‘兄妹戀’的說法呢?”號稱“姐弟戀”真香的王若然,對記者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今年40 歲的王若然和董嘉明走在一起,外人根本看不出兩人有14 歲的年齡差。
王若然28 歲讀完博士,畢業進入一家全球500 強企業,很快就被重用,工作做得有聲有色,38 歲了還孑然一身。但她不承認自己是因為讀書、工作而誤了終身大事。“大家覺得女博士都恨嫁、會被家人催婚,實際上我從來都沒有這樣的困擾。一直沒結婚。僅僅是因為沒遇到合適的。”王若然曾談過一次長達6 年的戀愛,男友一直想結婚,但最后她提出分手,因為兩個人的差距越來越大了,她好強、上進,前男友止步不前,安于現狀。
王若然各方面條件都不錯。“我要是想嫁人,一大把人等著娶我呢。”她比實際年齡看起來小10 歲但思想成熟,從小就喜歡跟比自己小的人玩兒。“30 歲之后,追我的人基本都比我小。結婚前,還有好幾個00 后追我呢。”王若然看著身邊的董嘉明說。
董嘉明身高184cm,英俊倜儻,遇見王若然之前,有過一段4 年戀情,女友比他小3 歲。兩人分手,源于女方疑心重,不獨立。第一次見王若然,董嘉明根本沒想到她比自己大14 歲。“看起來跟我是同齡人。”董嘉明對王若然一見鐘情,接觸幾次后覺得她知書達理、幽默可愛,正式向她表白那天,王若然甩出自己的身份證。董嘉明覺得她太可愛了,直言想跟她結婚。王若然被征服了,決定試一試。“他真的讓我著迷,對我也很好,如果不試一試。我肯定會后悔。”
這一試,兩人“試”進了婚姻殿堂。
“漂亮女孩很多,但她的漂亮是由內而外很雋永的那種。”董嘉明說。“他長得好看也就算了,要命的是還細心、獨立和上進。”王若然這樣評價老公。她從小就自己拿主意,父母也不過多干涉。兩人決定結婚時,她的家人沒意見,董嘉明家卻堅決反對,父親還拐彎抹角地說:“人家是博士,女大男小沒關系,女強男弱嘛……”結果,董嘉明邊工作邊復習,一年之后,考上了王若然之前就讀學校的博士生,父母震驚之余也只好答應。
今年春節,兩人到董嘉明老家舉行了婚禮。原來有點介意的婆婆,現在對王若然好得不得了。“原來我們一直讓他考博,他死活不聽,沒想到為了娶媳婦兒考上了。真好!”董嘉明母親說。
10 年前,婚姻中“男大女小”比例占68%,“男小女大”占14%;2021 年的婚姻大數據則顯示:“男大女小”占43%,“男小女大”占40%,其余為同齡(數據來源:《社會變遷背景下中國青年問題研究》,李春玲,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數據變化的背后,意味著婚戀觀的與時俱進,也說明整個社會的婚戀觀正在發生改變。
“年齡不是問題”已經從反復討論的話題變成了自然而然的現實。專家估計,“男小女大”的婚姻比例還會繼續遞增,在未來將成為主流。
在各大社交平臺上,搜索“姐弟戀”,像王若然、董嘉明這樣相差十幾歲的夫妻比比皆是。他們中間,男的多是頭婚,女的則以二婚居多。
“愛上比自己小的男人,一開始可能是貪戀對方年輕有活力。但最終選擇跟對方結婚,肯定是因為靈魂契合。”陳睿睿在嫁給比自己小12 歲的王楊前,有過一段失敗婚姻。離婚后她獨自帶著兒子生活,41 歲那年遇見王楊,很快與他再婚。第二年生下女兒,如今一家四口幸福滿滿,羨煞旁人。
陳睿睿經常在社交平臺曬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評論中有很多祝福,也有很多不和諧的聲音。“女的到了50 歲就是黃臉婆了,那時男的還不到40 歲,找個20 出頭的都不在話下,看你能嘚瑟到什么時候?”這樣的聲音,陳睿睿一開始直接懟回去,但現在她只會一笑而過。“說的就跟找同齡人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似的。”她說,與其擔心還沒發生的事情,還不如過好當下。
像陳睿睿和王楊一樣,很多“姐弟戀”夫妻中,女方都有過婚史。重新接受一段感情而且對方還比自己小,一開始,她們也會糾結、猶豫。但真的走出那一步,她們就會覺得:年齡和成熟、擔當沒什么關系。陳睿睿前夫比她大7 歲,但自始至終都不知道“責任”二字怎么寫。“我生孩子那天,他出去跟哥們兒喝酒到第二天凌晨;孩子生病去醫院,他沒送過一次……但我現在的丈夫,天天按時回家吃飯,對孩子體貼入微,對雙方父母也特別孝順。”陳睿睿說,嫁給王楊,是因為他修復了自己曾經受的傷,而自己的獨立成熟,也督促他更加向上和獨立。
今年49 歲的于玲玲比先生大9 歲,兩人結婚20 年,孩子都上大學了依然幸福滿滿。但20 年前,“姐弟戀”堪稱驚世駭俗。她比先生大9 歲,這在當時“簡直就跟犯罪差不多”。男方家認為兒子被一個30 歲的女人騙了,為了阻止兩人見面,他們把兒子鎖了起來。于玲玲家人也不同意,媽媽甚至以斷絕母女關系來威脅。
于玲玲不得已提出分手,分手后,她得了抑郁癥。半年后,男友突然來找她,跪在她父母面前,發誓非她不娶,會一輩子對她好,于玲玲義無反顧地嫁了。當時,她的表姐也和一個比自己小4 歲的男人戀愛,但家人死活不同意。至今52 歲的表姐還單身,看到于玲玲那么幸福,表姐的父母悔不當初。
馬上50 歲的于玲玲看起來也就40 出頭,反倒是她剛40 歲的老公看起來像50 多歲,兩人站在一起像“老夫少妻”。也正因為她做了“姐弟戀”也能很幸福的榜樣,前不久,于玲玲35 歲的弟弟宣布要娶47 歲的女友時,父母欣然同意,還叮囑他要注重身材管理、好好規劃事業,不然會被老婆遠遠拋下。
“相信有姐姐、姐夫做榜樣,你們一定會白頭到老,不后悔今天的選擇。”母親在弟弟婚禮上的這段祝詞,讓于玲玲感動得淚水漣漣。
當然,受傳統觀念影響,“姐弟戀”的爭議一直都在。“一定是女的特別有錢”或者“那男的是不是有戀母情結?”有人心生畏懼選擇放棄,但更多人選擇屏蔽外界的聲音。
2021 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對“姐弟戀”這一現象上,男人的接受程度更高,“男人都喜歡找比自己小的女人”這個說法,越來越站不住腳了。復旦大學社會科學數據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男性接受“姐弟戀”的比例高達70%,只有10%的男性明確表示不能接受。對于80 后男性而言,在女朋友比自己大3 ~5 歲時,對伴侶的滿意度最高。針對95 后的調查《2019 年95 后戀愛報告》則認為:90.7%的95 后男生接受姐弟戀,且學歷、收入越高的男性,對其接受程度越高。
英國知名約會網站“單身貴族”,在調查了超過45 萬名會員后發現。20 ~29 歲男子更想約會年長一些的女性。美國心理學家山姆·歐文則認為:年輕男子更喜歡年長女性。很大程度上源于社會變革,現代社會性別角色發生了轉變,男女更加平等、女性社會地位越來越高,是導致“姐弟戀”數據攀升的重要原因。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春玲認為:“姐弟戀”看似是男女年齡匹配模式的改變,但背后是人們婚戀觀、性別角逐及社會經濟文化等的改變。
女性經濟的獨立、情感需求的崛起是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經濟獨立不僅讓女性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而且讓她們有了更多安全感。當女性不再被困于“安全感”的底層需求,不再為了“穿衣吃飯”而嫁人時,個人選擇也就更自由、理智,更注重物質層面之外的情感和生理需求了。
現代女性普遍結婚晚,30 歲或更晚年紀才考慮終身大事很常見。從生理角度看,30 ~35 歲的女人,無論是外表還是心理都處于最好狀態,與此同時,她們事業穩定,外表成熟和內在篤定完美結合,生理、心理、社會功能都處在最好狀態。與之相對應,25 歲左右的男性生理狀態也處于巔峰,他們亢奮、積極、活躍、強壯。女比男大10 歲左右,彼此在兩性需求上都非常強烈,陷入愛河并走入婚姻也就順理成章了。
“我每周健身、美容,習慣看書。遇見董嘉明前,也曾在家人安排下去和適齡男性相親,但死活看不上咋整?”王若然坦言,也有各方面條件不錯的適齡男性,但他們要么居高臨下,要么很大男子主義。她慶幸自己沒有為了結婚而結婚,不然就不會遇見讓她感嘆“結婚真好”的董嘉明了。
在“沒談過姐弟戀,你不知道有多甜”的某網站貼吧里,數以萬計的“姐弟戀”當事人訴說心聲。他們列舉諸多“姐弟戀”優勢,比如老公雖然年齡小,但經濟獨立、思想成熟;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妻子都會事先征求老公的意見。在這些大同小異的幸福婚姻里,丈夫普遍尊重妻子,坦承婚姻讓他們迅速成長,妻子也認為家里家外,自己都能放開手腳做自己。
“曾經極力反對我們的父母,現在不知道有多喜歡我老婆!因為她孝順體貼又優秀,重要的是我們走在一起,真的看不出年齡差。”一位比妻子小15 歲的先生,說出了很多“姐弟戀”婚姻的真香定律。
過去人們總提“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豆腐渣”,這些俗語無不在彰顯著男性“越老越值錢”。女性“越老越貶值”的陳舊價值觀。隨著社會發展,女性越來越注重自我,她們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愿跟自己喜歡的人戀愛結婚。她們也越來越懂得,決定婚姻是否幸福的,不是外人的目光、家里的“規矩”,而僅僅是自己的切身感受。
戀愛、結婚的成敗關鍵,其實就是兩個人的心理成熟度、人生價值觀是否匹配。25 歲可以歷盡千帆,35 歲也未必能參透世事。找同齡人才能心有靈犀?和年齡相差大的人在一起就處處代溝?都什么年代了!
演員寧靜的現任男友比她小十多歲,有記者直言外界并不看好。寧靜笑答:“‘姐弟戀’為什么要被別人看好?我自己看好就好,別人看著就行!”
46 歲詩人余秀華與90 后男友結婚最近備受關注,網友覺得這段相差15歲的“姐弟戀”不會長久。斷言男方是想借余秀華出名、掙錢。余秀華回應,愛情的本質就是有所圖,男友貪圖她的名氣與財富,她何嘗不貪圖他的帥氣與青春?“如果沒有東西被別人惦記和企圖,那人生還有什么價值和意義?”對經歷過年齡相當但一地雞毛的失敗婚姻的余秀華來說,有價值的人生與年齡、地位都沒什么關系,他在鬧,而她在笑,就夠了。
婚姻幸福的法寶,不是年齡相當、閱歷相近,而是雙方精神世界的高度契合,是互相理解、彼此信任,更是陪伴包容和共同成長。“姐弟戀”數據連年攀升,道出的其實是如此簡單的人生真相……